大漢騎軍 第二百四十四章三線作戰

作者 ︰ 風似刀

漢元794年下半年,鮮卑續單于國對羅馬宣戰後,也在不久對羅馬宣戰,自此反羅馬同盟國的成員,都與羅馬帝國進入了戰爭狀態。

羅馬帝國去年底就已從漢帝國處得到了三國同盟的存在,也成立三個戰區,並且把國內最好的三位將軍派去擔任三個戰線的統帥。

戰區成立容易,將軍也能及時到位,可是羅馬的軍隊卻無法在短時間部署到相應地區。三位統帥都爭著要援軍,羅馬朝廷只能按照地區的重要性,把第一批從西班牙調來的軍隊,先投入到伊利里亞、色雷斯、亞細亞等地區的北方戰線上,以確保帝國心髒的安全,至于東部的幾個行省則暫時沒有軍隊前往。

事實證明羅馬朝廷的決策是正確的,三個戰區中最先與同盟國作戰的就是北方戰區。漢元794年七月,單于國的三十五萬人馬攻入羅馬境內的達西亞。在達西亞,羅馬人只有三萬余人駐防在邊境及各大城鎮中,面對洶涌而來的單于軍,皆棄守陣地向南逃去。

單于王本來想攻取達西亞,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結果十天之內就控制了全部地區,並且只有百余人傷亡。這個「戰績」讓單于王的頭腦發熱,認為羅馬帝國已是將傾的大廈,只要輕輕的一推就會覆滅單于王之所以參加聯盟,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亞細亞行省。既然羅馬不堪一擊,自然要越快得到越好,誰知鮮卑人是不是也會對亞細亞有興趣。如果鮮卑人對亞細亞的興趣也很濃厚,難保他們不會轉道西進。

因此,在物資還沒有前移到位時,單于王迫不及待地派遣了兩個萬人步兵隊。一個萬人騎兵隊進入色雷斯,預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開亞細亞的門戶。于此同時,在黑海內的單于艦隊也開往拜佔庭城。

拜佔庭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地起源可以追溯到漢元前200多年。當時,它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佔蒂翁,拜佔庭是它的拉丁名字。後來隨著羅馬人勢力不斷擴張,在這里也變成了羅馬人的城市。

拜佔庭在古希臘時代和前羅馬時代,都沒有得到應有地重視。直到漢人西進奪取了波斯,與羅馬人直接展開貿易後,這里的重要性一日高過一日。

真正讓拜佔庭成為羅馬的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還要從二百多年前說起。那時,養蠶和制絲手藝世界上只有漢人才懂,每年漢人的絲織品出口量就超過千萬金幣。這項貿易是漢帝國的主要出口收益,也養活了不少從事相關產業的民眾。當然絕不允許技術外泄,嚴格檢查出境的外國商人,一旦發現有人要偷運蠶種。會被處以死刑。

這項產業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貿易,讓羅馬商人們眼紅不已,一直都想把這門技術學到手。制絲手藝不難學會,但蠶種卻很難得到。不僅是漢人的嚴格檢查,還因為蠶過于嬌女敕,一般不出三天就會死亡,最多也活不過一周。這讓羅馬人大傷腦筋,整整一百多年。也沒有得手。

直到兩百多年前,一個聰明的羅馬商人想出了一個法子,他把蠶種放到竹竿中。以進口竹子為名,把數萬只蠶種偷運出境。蠶種適應竹竿內地氣溫、環境,經過萬里路途回到羅馬後,還有數千只存活了下來。

有了蠶種並不意味著就能養蠶,為了尋找適合的養蠶地。那個商人走遍羅馬東部各省。最後發現拜佔庭的氣候、條件最適合蠶地生長,于是就在那里開始培養、養蠶。

最初他是偷偷地干。養蠶、制絲的工人也只是自己家的僕人和奴隸,制做出來的絲織品也打著從漢帝國進口來的名義賣出。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怕漢人知道技術外泄,二是怕別人也來偷自己的技術。

可是他還是禁不起巨大利潤地誘惑,不斷地擴展自己的作坊,也招聘了很多外來的工人。結果不久他養蠶、制絲地消息,就被別的羅馬商人知道。一些商人動了心思,公開出高價收購蠶種,

養蠶的商人雖早就做了防範,對蠶種的保管非常嚴格。但是人的智慧是無窮地,特別是為了錢財地時候,加之再嚴密的看管也會有漏洞,不出半年蠶種還是漏了出去。有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隨著越來越多地蠶種外漏,養蠶的商人也越來越多,並且也都把作坊開在拜佔庭。

養蠶、制絲技術外泄的消息最終被漢帝國得知,皇帝大怒斬殺了數個負責蠶業和外貿的朝廷大員,還有上千個相關的官員丟了飯碗。即使這樣也沒能平息他的怒氣,加之朝野上下一片皆是要求對羅馬開戰的聲音,便召回了駐羅馬使節,眼看著一場因蠶而起的戰爭就要爆發。

漢帝國的反應令羅馬君臣十分恐慌,立即派遣專使來與漢帝國解釋,這只是商人的個人行為,與國無關。見羅馬使節的態度誠懇,皇帝的怒氣才稍稍平息下來,同意與羅馬商談解決此事。

于是雙方就此展開會談,漢帝國方面提出要求︰一,把偷運蠶種的商人押送回漢帝國受審。二,羅馬應立即下令禁止其民眾養蠶、制絲。羅馬人第一條答應的十分爽快,可是對第二條卻態度曖昧。養蠶業是羅馬人一直想掌握的,現在國民既然已經學會這門手藝,當然不能再禁止。

如果是別的國家威脅,羅馬人會當成沒有听到,可是對漢帝國提出的要求,不能充耳不聞。再三思量後,羅馬人做出以下答復︰一,承諾以當年為標準,以後每年的進口漢帝國絲織品的量絕不會減少。二,一次性支付漢帝國五百萬金幣的損失費。

漢帝國的君臣商議之後,也同意了。他們知道要羅馬人停止養蠶是不可能的。既然他們已經保證了進口量,又給了帝國一個台階下,那麼也沒有必要把他們逼到絕路上去。就這樣,雙方簽署了一份協定,戰爭陰雲才消散。

從那以後。那個羅馬商人用性命換來地產業在拜佔庭城蓬勃的發展起來。拜佔庭城成了漢帝國本土外世界上最大的養蠶、制絲地。這里出產的絲織品,佔歐洲總需求的一半,另一半則還是控制在漢商手中。隨著時間地推移,拜佔庭城的人口越來越多,城市也不斷地向外擴展。到了兩百多年後的今天,它成了羅馬國內的第二大城市。

羅馬人也知道這塊肥肉會讓別國眼熱,也逐漸重視起它的防御。羅馬人在亞細亞一直駐有一支五萬人的軍隊,大部分就部署在拜佔庭城附近。並且羅馬人還專門成立了一支艦隊,來保護這個位于黑海出海口的城市。

單于國要得到拜佔庭城,不僅要在陸地上打敗羅馬人。在海上也要打敗他們。正是因此,單于王在想打開亞細亞路上門戶的同時,也同時派出本國艦隊從海上發起進攻。

不過他的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地。三萬單于軍隊在進入色雷斯的第四天就遭遇同等數量羅馬軍團的迎頭痛擊。此戰單于人有一萬六千人陣亡,不少于一萬人被俘,只有數千人逃回達西亞。

不甘心失敗地單于王再次派遣了六萬人進入色雷斯,結果又吃了敗仗,損失了一半以上的人馬。兩次失敗之後,單于王非但沒有總結教訓,反而惱羞成怒斬殺了數位將軍後,親率十五萬人第三次殺入色雷斯。

第三次色雷斯之戰。首先是以海戰開始。羅馬艦隊與單于艦隊在黑海上展開搏殺,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經過一天的戰斗。單于國由一百二十艘戰艦組成的艦隊,被不足五十艘的羅馬艦隊幾乎全殲,最後只有三十余艘逃離戰場。

這個消息在行軍途中的單于王並不知道,一路催趕著軍隊向色雷斯而來。他滿懷信心,這次一定能打敗羅馬人。這次在單于軍進入色雷斯的第三天。羅馬軍團便迎了上來。

這時的羅馬軍隊已達到了九萬人。雙方進行了兩天地會戰,結果單于軍仍比羅馬人損失慘重。單于王雖沒有被羅馬人趕出色雷斯。但也只能據守在營壘中不敢再戰,只能等待從國內再派援軍來。

羅馬人雖取得了會戰的勝利,可憑借現有的兵力無法全殲單于軍,也只能在其營壘外安營對峙,並加緊從各地調集軍隊。于是,北方戰線陷入交織狀態。

在非洲地南方戰區,本來蘇丹人已做好準備迎戰第二批到來的羅馬遠征軍,可是他們卻失望了。羅馬遠征軍雖然到了非洲,卻一直駐扎在埃及行省內按兵不動,連庭巴克境內也沒進

羅馬人的舉動令蘇丹君臣疑惑不已,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戰術也無法再用。蘇丹人也知道,只有野戰才有可能打敗羅馬人,如果主動進攻由大批羅馬正規軍駐守的城池、要塞,是絕沒有半點希望成功。羅馬人不功,蘇丹人也只好等著。

羅馬人不進攻,是在執行盧古魯斯計劃。在兩個月中,羅馬人接連派遣了數個使節團前往馬里國,每次皆是大張旗鼓地從埃及動身。馬里王無意幫助羅馬人,也不想加入到這場戰爭中去。可也不願意得罪羅馬人,于是羅馬使節也表現地十分恭敬。令馬里王困惑的是,羅馬使節來並沒有大事與他們商量,只是轉達一些羅馬皇帝或是羅馬元老、執政官等人地問候,再或者是為馬里王族成員祝壽為名。

蘇丹王在得知羅馬人使節被接二連三的派出馬里國,不禁起了疑心。他派人前去詢問,外公給出的答案,卻令他更加的懷疑。他絕不相信,羅馬人只是為了這些事派使節千里迢迢的到馬里國去。他得出的結論,只能是外公在撒謊。

羅馬人的這個離間計很成功,疑心大作的蘇丹王,把半數的軍隊派到靠近馬里國的地區。他的本意是以防萬一,不料這個舉動讓馬里王非常驚慌。外孫突然派大兵壓境,派人去詢問,對方吱吱唔唔不肯明講。

于是,馬里王也為了防止意外,立即調動本**隊往邊境集中。這樣一來,更加刺激了蘇丹王,他把北面交給一個將軍指揮,自己親自趕到蘇馬邊境,準備指揮這里的戰斗。

羅馬人見他們祖孫倆摩拳擦掌,大戰一觸即發,不禁得意的大笑起來。這樣,羅馬人的南方戰線也暫時無憂。

相比之下,東方戰線最為不妙。為了亞細亞、敘利亞以及巴勒斯坦行省的安全,羅馬人把東部各省的軍隊,都集中到上訴地區,其余的各地幾乎失去防御力量。因此,鮮卑人的運氣比單于人和蘇丹人好了太多。

開戰之後,鮮卑軍順利的拿下了亞美尼亞。今年一月,又出兵美索不達米亞,戰事也進展的十分順利,眼看著二月便能奪取全境。

這時,鮮卑朝廷上下開始商議下一步計劃。一部分朝臣建議,不必按照同盟的劃分地區出兵,應乘著羅馬人拖住單于的機會,部隊西進奪取亞細亞,佔領拜佔庭城。這個建議令老單于動了心思,拜佔庭也是他夢寐以求想得到的地方,現在機會就擺在眼前,如果說不動心那是假的。

可是他也不能不考慮,一旦西進單于國和蘇丹國會有什麼反應。特別是單于王的態度,自己的舉動無疑是從他的口中搶走了一塊肥肉,搞不好,他會兵戎相見,聯盟也會隨之而崩潰。

鮮卑單于正在舉棋不定之時,他沒有想到,羅馬人也不會甘心讓他舒服的得手,一場陰謀正在他的背後進行。如果成功,就會有一把尖刀捅向他的後背。

停更了一周,也沒有上來請假,先給各位說聲對不起。今年,似乎流年不利,老媽那邊剛剛好一點,岳母又摔了一跤,手臂粉碎性骨折住進醫院。因岳母是和我在一起住的,女兒也基本是她老人家在帶,她住院後,不僅需要去看護她老人家,還要帶女兒。所以這段時間基本上沒有空閑,書自然也無法保證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