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二百四十三章開遠

作者 ︰ 風似刀

「蕭兄,你看這里如何?」張銳興奮地指著地圖上的某點問蕭禹。浪客中文網

蕭禹低頭一看,原來是開遠,地處濱海州的南部。心想,張銳東挑西挑,怎麼挑到這個地方?也許他不清楚此地的情況,看來得給他講一講,免得他怨我沒有提醒他。

于是,蕭禹為張銳介紹起開遠的現狀︰「據我所知,開遠只是一座小鎮。土地貧瘠,沒有什麼特產,鎮上只有數十戶百姓,即使加上方圓百余里的人口也不滿百戶,說那里荒無人煙也不過分,是個標準的賠錢地方。要那里,還不如從我剛才建議的兩處中挑一個,起碼離你現在的莊園比較近,便于管理。」

這一說,讓張銳的心涼了半截兒,剛才看見開遠的時候,他眼楮一亮,因為開遠離前世那個著名的海參崴港口很近。算一算冊封給自己的封地面積,海參崴應包含在領地內。如果得到了海參崴,就可以在那里建一座海港。

濱海州的首府率賓府是北方最大的獸皮交易地,每年到這里交易皮毛的商人成千上萬,都是從遼州啟程步行到達。同樣吉州北部的龍原府,是北方最大的藥材交易地,每年到這里交易藥材的商人更是多達十余萬人次,他們也是從遼州啟程由陸路前往。如果從遼州開始計算行程,至少也要耗費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

再有,玄州的海蘭城是北方第二大的木材供應地,它每年交易的木材量,佔黃河以北地區木材需求的三成。本來玄州的木材,不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比吉州長白山出品地木材多上數倍、好上數倍。但由于交通不利。運輸的數量十分有限,而且運輸成本也成倍增加,所以價格遠比長白山的木材貴。

可以想象,如果在開遠修建一座海港,那麼為了節約時間和費用。去率賓府、龍原府、海蘭城交易的商人都願意改走水路。從遼州燕郡府登船,只需要不到一周就能在開遠上岸,如果是從遼州的興府上船,只需要三天就能到開遠。而從開遠到他們地目的地,最遠的也在五天以內距離。這樣一來,比起走陸路,能節約一半以上的時間。

而且,商人們的生意成交後,又會購入大批的貨物原路搭載回來。用船運貨,比從陸地用騾馬運。要快數倍,運輸費用也大大節約。精明的商人都算得出海運所降低的成本,開遠也會成為他們首選的貨運地。

當初開錢莊的時候。張銳曾經與董小意、和鄯等人算過帝國北部最大海港燕郡府地貨運量。他們得出的數字是驚人的,燕郡府每日會有數十萬金幣地貨物出入,港口每日僅收取船只的進港費,就能有上萬金幣的收入。

在開遠建港,肯定比不過燕郡府,但至少能有它一半的貨運量。一半也有五千金幣,而且海港的貨運業、倉儲業還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驛站、酒樓、錢莊、車馬行等等都會像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這些產業即使不是自己家族開設的。也要交稅,而按帝國的法律自己封地地稅款自己能提留一半。

再有,開遠在前世被稱為海參崴。名字的由來就是那里海參產量豐富。家族可以成立一個商號,專門收購海參外賣,定會賺到不少利潤。這樣前前後後算下來,每天的收入至少有兩到三萬金幣,一年地利潤就有七百萬到一千萬。除去上繳朝廷的稅款外。應該有五百萬的利潤。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有如此豐厚的利潤可賺。張銳不由得心花怒放。仿佛看見金燦燦的錢幣如潮水一般涌向自己,他恨不得立馬得到開遠,恨不得立馬把港口建好。可是蕭禹地話如當頭棒喝,使他飄飄然地心情一下子從萬丈高空落入了深淵。唉,這麼不足百戶人家,什麼事兒都干不成。別說建海港,恐怕連征集修建莊園的勞力都招不夠。

可他又不甘心看著這個誘人地賺錢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他趴在地圖前,撓著腦袋想辦法。

蕭禹見他舉棋不定的模樣既好笑又奇怪︰「三郎,開遠有什麼好?你為何偏偏看中它呢?」

張銳也不瞞他,把修海港的好處說給他听。蕭禹听罷連聲叫好︰「這個想法好!只是人口問題的不好解決。」

張銳苦著臉,嘆氣道︰「我就是為這事兒犯愁呢。我剛剛算了算,如果要在開遠建港,當地至少要有四、五萬人,才夠用。」

蕭禹不解,問道︰「依我看只要有上萬人,三年內就能把海港建好。要四、五萬人,是不是多了點?」

張銳道︰「不僅要修海港,還要把周圍的道路整飭出來,不然會影響貨物的運輸。」他在前世時,就懂得「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龍原府和海蘭城都有通往率賓府的官路,可以不用修。但從率賓府到開遠的這段路,從地圖上看只是小道。這樣的道路根本無法運輸大批貨物,所以要想海港發揮作用,必須要修建一條從開遠到率賓府的道路。

從率賓府到開遠有三百余里,要修建一條與官道一樣的道路,至少要用兩到三萬勞工。再加上修建海港的勞工,所為他說要四到五萬人。而且這些人還只是勞工的數量,沒有算他們的家屬的人數。這麼多的勞力,他不知該到哪里去找。

前一陣子,他倒是隱藏下來不少俘虜,可是那些俘虜也不全是他一個人的。有一些還要分給劉炯和達須,單獨屬于他的只有兩萬人左右,而且其中還有一些身體羸弱之人,根本無法承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這件事兒還沒有解決,蕭禹又潑冷水道︰「啊!我听說北方的海面一到冬天就會結冰,而且一年有一百多天不能解凍。你要是在開遠建海港,豈不是一年當中有一半時間不能用?」

張銳道︰「你說的基本沒錯。可是也有例外。開遠就是個例外,那里的海面一年當中只有一個多月是被冰封住的,其余地時候都可以通航。」

蕭禹驚訝地問道︰「你如何知道的?」

張銳微微一笑,說道︰「我是從一本古書上看到的。」

沒有想到蕭禹也是個愛看書的人,听罷甚至好奇。問道︰「是什麼書,能否借來一觀?」

張銳了解海參崴的情況都是前世學到地,說是從古書上看到的,全是推月兌之言。蕭禹追問不休,他哪里能找出這樣的書來?只得又推說,書是胡公家族的藏書,自己只是小的時候看過的,現在還在安江,等以後有機會帶他去看。蕭禹知道大家族中都有自己的私人藏書,一般不會輕易借閱。也就信以為真。不再提這事。又開始為他想解決辦法,想了一會兒,突然眼前一亮。對張銳說道︰「三郎,我有了辦法了。」

張銳大喜,問道︰「兄長有什麼辦法?」

「帝國每年有不少罪犯要充軍,只要把開遠定為充軍地點,那麼人員不就解決了?」

張銳說道︰「好是好,不過怎樣才能把開遠定為充軍地?」

「充軍地點刑部每年定一次,地點也有三到四處,都挑選那些位置偏遠的地區。開遠的地理位置,符合帝國對充軍地點的要求。今年地充軍地還沒有定下來,只要想想辦法。這事兒不難解決。」

張銳汗顏道︰「小弟不認識刑部中人,這事怕是不好辦。」

「你不熟悉他們,不是還有我嗎?你不知吧,我的一個表弟就是刑部徒隸司的外郎,我去跟他打聲招呼就行了。」

張銳連忙道謝。可是剛謝完。突然又大叫一聲「不好!」這一聲,把蕭禹給叫迷惑了。問道︰「什麼不好?」

張銳苦著臉說道︰「如果今後一直把開遠定為充軍地,那麼我地領地豈不是成了罪犯的窩子?我豈不是也變成匪首了?」

蕭禹哈哈大笑,用手指著他說道︰「三郎啊,三郎,你可真會說笑話。原來匪首還有這樣的解釋,我直到今日才知道。」

張銳也被自己的話逗樂,笑著說道︰「小弟就是擔心,如果罪犯多了,還真怕管理不過來。」

「你還怕那些罪犯?只怕那些罪犯怕你才是。不過你也別擔心,如果犯人數量真的太多,次年可以做調整,再把開遠從充軍地的名冊上取消即可。」

張銳心里感嘆,蕭禹與自己只是同學,從未接受過自己的幫助,卻時時念及同窗情誼,每次都全心全意幫自己,自己也應當找機會報答他一下才好。于是對蕭禹說道︰「蕭兄,你家中可有閑錢?」

蕭禹驚訝地問道︰「問我有沒有閑錢,你該不會是想找為兄借錢吧?」

張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兄長還真說對了。」

蕭禹開玩笑地說道︰「三郎,你的家財有多少,我心里有數,別想在我面前哭窮。」修建海港需要錢,雇請勞工也要錢。據小弟粗略估算,家中地錢可能不夠用啊。」

蕭禹見張銳言辭懇切,便信以為真,為難地說︰「為兄雖說有些存款,可是也不多,就是借給你也起不了多大用處。」

張銳急忙說道︰「不要緊,不要緊,有多少就借多少。小弟還會去別的地方借,積少成多嘛。」

蕭禹爽快地說道︰「好吧,為兄明日就拿五千金幣過來。」

「多謝兄長了。」張銳鞠躬道謝。

送走蕭禹後,張銳得意地想道;這個錢就當是蕭兄入股的錢,開遠港盈利後,每年分紅利給他。以後即使監察部地人問起,也有正大光明的說法。

三天後,張銳的封爵令一下來,太尉就派人來請他去府上議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