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一八十八章聯盟

作者 ︰ 風似刀

「如羅大人,請這邊坐。」太尉也是短暫地停頓了一下,邀請如羅入席。

「承蒙大人抬舉,在下豈敢?受邀赴會已是榮幸之至,還是請太尉大人先就座。」如羅惴惴不安的心終于落了下去,彬彬有禮地謙讓著。

「你太客氣了,還是你先請。你來我這里,就是我的貴客。我應當以禮相待,還是你先請。」太尉臉上微笑著再次勸說,而如羅又滿臉誠懇地回禮。

他們對這種無謂的謙讓似乎都沒感覺厭煩,沒完沒了地繼續相互讓著。這種客套,他們在朋友面前或者敵人面前已經演練過無數次了。對他們來說應付這些場面得心應手、真假難辨,外人很難看出他們相互之間存有很深的戒心。處在他們地位,又在當前的環境下,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嚴格遵循「規矩」。

同樣,他們都喜歡叫做「規矩」的禮儀,這些「規矩」同時也保護著他們個人的榮譽和地位,使得他們任何一方不至于出差錯。也不會因為破壞了「規矩」或是「禮儀」而危及他們各自肩上的使命。

再三相讓,如羅先于太尉半步坐到主位的對面。領路的管事早已退下,廳內也沒有留僕役、丫鬟,由太尉以正式的禮儀給他們敬茶。三位客人又是按禮儀謙讓一番,然後依照長幼次序,由年齡最長的先接過太尉遞過來的茶杯。

喝第一道茶時,並沒有切入正題,只是談論著新聞或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應酬話,仿佛他們來太尉府做客,真的是朋友間的一次聚會。

在太尉給三位客人斟上第二杯茶後,沉穩稍差的烏洛蘭終于按捺不住。他開門見山問太尉︰「大人。前一陣我們給您寫地信,可曾收到?」

「老夫已經看見了那封信。今日請你們來寒舍一聚,也是給你們一個答復。」太尉還是用不緊不慢地語氣說道。

「那貴國的意思如何?」烏洛蘭問這句時,如羅也抬眼看了看,雖是匆匆的一瞥。也被太尉看到了他心中的急迫。只有萊曼像是沒事兒人似的,還在細細地品茶。

太尉將手中地茶壺放回爐子上,伸出一只手捋著頷下的胡須。好一會兒,才一字一句地說道︰「很對不起,我國內閣經過商議,決定不參加聯盟。」

如羅聞言低頭,努力掩飾臉上露出的失望之色。萊曼像是沒有听見此話似的,開始觀賞起手中的杯子。

烏洛蘭雖然失望,還是不甘心地問道︰「大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貴國為何不願意與我們合作呢?難道對我們提出的分配方案不滿意?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還可以再商量嘛。」

太尉莞爾一笑,說道︰「分配方案嘛,我們倒是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只是我國與羅馬帝國之間並無矛盾。也沒有利益沖突。至于領土,我國已經夠大了,沒有必要再擴張。各位應該知道,無限制地擴張領土只會削弱一個國家力量。所以我們就不參加聯盟了,請各位諒解。」

烏洛蘭無奈,偷眼看了萊曼一眼,發現他又開始嘬著茶,仿佛跟這件事情沒有一點干系似的。心想。是蘇丹發起地這次聯盟,可主要的漢帝國拒絕了,他怎麼一點也不著急?難道他還有什麼辦法來繼續勸說太尉?

說起這次聯盟。還是在蘇丹已逝老國王穆萊.哈桑去世前,制定出來的一次針對羅馬人地外交攻勢。他派專人去單于國,面見單于王。提出了一個三國聯盟的方案,預想的聯盟成員為蘇丹國、漢帝國和單于國。

聯盟形成後,準備同時對羅馬宣戰。然後分兵進攻羅馬國。具體行動包括︰由蘇丹對付羅馬人在埃及的最精銳的遠征軍。蘇丹人取勝後。便往北出兵埃及、昔蘭尼加、特里波利斯、阿非利加行省,爭取將羅馬人非洲東部的四個行省奪下。單于國則從羅馬帝國的東北部發起進攻。負責攻打羅馬的達西亞、色雷斯、亞細亞和比西尼亞、加拉提亞五個行省。

漢帝國從東部出兵,攻打羅馬人地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卡伯多西亞和亞美尼亞五個行省。

這樣分配,一是都佔據了羅馬人的行省差不多大,彼此都沒有吃虧,雖然蘇丹人名義上少佔領了一個行省,但埃及行省的面積很大。比之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加起來都大,所以少一個也算合理。二是,三個國家佔據了上述地區後,國土相互毗鄰,有助于相互支援。當然如果計劃成功,三國一致認為還可進攻地話,還可以再接再厲,繼續商議對外擴張的計劃和戰利品的分配方案。

本來穆萊.哈桑還想聯絡羅馬帝國正北方的日耳曼尼亞王國,組成四國聯盟。由日耳曼人進攻羅馬人的高盧、潘諾尼亞和伊利亞利行省。只可惜日耳曼尼亞地老國王剛剛去世,他地三個兒子為爭奪王位正打得不可開交。要是四方同時用兵夾擊,羅馬人必將無從應對,說不定就此滅國。

單于國的君臣們听了這個建議,欣喜若狂。說實話,他們早就對羅馬人地領土垂涎三尺。只是鑒于羅馬帝國太為強大,自己絕不敢單獨出兵。看見了「無敵」的羅馬軍隊被蘇丹人打得全軍覆滅,暗地正在動心思。

現在蘇丹人前來聯盟,正好合了單于國君臣的心意。只是出于謹慎考慮,單于王沒有急于回答,只說如果漢帝國肯加入聯盟,單于國一定參加。

穆萊.哈桑為了說服漢帝國,派人去說服單于國時,就派人給萊曼送來信函。信上只說了聯盟對蘇丹的意義及初步分配打算,至于怎樣去說服漢帝國,則由萊曼考慮具體策略。

萊曼接到信後,一直沒有行動。直到烏洛蘭收到本國來信詢問他︰穆萊.哈桑死後。繼任的蘇丹王會不會繼續發動聯盟?他們是否還在與漢帝國談判?烏洛蘭也不清楚萊曼與漢帝國談判進展如何,只好去找萊曼,當面問清情況。

萊曼則笑著對他說︰「之前沒有與漢帝國說,是因為我們現任國王,想再在聯盟加入一個國家。國內一直在商討這個問題。所以遲遲沒有最後的定論。你來得正巧,前幾日,我國剛剛把分配方案重新定下來,我也剛剛給帝國太尉寫了一封信去。」

「哦?是哪個國家又準備加入?」烏洛蘭饒有興趣地問道。

「是鮮卑國。」

烏洛蘭聞言搖頭對萊曼說道︰「鮮卑國與漢帝國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最近一段時間雙方又陳兵邊境,形勢十分危急。雖然鮮卑國已派專人來上都解釋,可是漢帝國未必會答應。依我之見,還是算了吧。」

萊曼哈哈大笑道︰「就是因為這兩個國家關系緊張,所以需要把他們都拉攏過來。不然你想想,有鮮卑國的大軍在。漢帝國能放心大膽的派遣大軍去進攻羅馬嗎?而且聯盟成員越多,我們成功地希望越大。如果漢帝國有心獲取羅馬人的領土,是不會介意與鮮卑人暫時合作的。」

烏洛蘭連連點頭。此言不假。可是轉而又一想,鮮卑人加入進來,必定會重新劃分地盤,之前商議好的地方是不是還算不算?本來單于王答應加入聯盟,就是看中了分給他們的地盤。那些地方是黑海西面和南面,特別是亞細亞地獨特地理位置,能夠控制黑海入口。是單于王最想拿到的地方,那里是絕不答應分給別人。

這事。他也不好直接詢問,于是拐彎抹角地問道︰「鮮卑國加入後,他們進攻的方向是哪里?」

顯然萊曼是听懂得了烏洛蘭的問話的含義。笑著回答道︰「漢帝國的進攻方向南移,直接進入敘利亞和巴勒斯坦,而後轉入埃及。我國將不直接出兵埃及,往西進攻努米尼亞和毛里塔尼亞行省。這些事情,我國已經派專使去通知貴國。你就放心吧。」

烏洛蘭終于放下心來。他知道雖然之前答應漢帝國的五個行省,現在變成了三個。表面上像是很吃虧。但羅馬東北地區最富裕的三個行省,就要算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了,漢帝國絕不會因為行省少一個兩個而不答應。

從這件事上看,蘇丹人對促成聯盟,有很大的誠意和決心。埃及是羅馬人在非洲最大的行省,也是最富饒地一個行省。蘇丹人放棄後,雖然又得到兩個行省,還是不能彌補其損失。既然蘇丹人有這麼大的決心,讓出自己最大的利益,那麼聯盟之事必然能成。

萊曼接著對烏洛蘭說,他正想去會見鮮卑特使如羅,希望他也一同前往。烏洛蘭立即答應,隨著他一起秘密來到鮮卑人地使館。

勸說如羅很簡單。如羅正在為不能得到漢帝國的答復而心急如焚,得知萊曼和烏洛蘭能幫助他化解這場危機,又有向外擴展的機會,忙不迭地答應了?當初左右賢王對突忽人的提議感興趣,也就是為了想擴充地盤。而鮮卑王不答應,是因為沒有把握能打贏漢帝國,到頭來是既吃了敗仗,又沒有得到實惠。

眼下的情況不同,如果能與漢帝國結為同盟,相互之間有利益關系,就不可能再彼此攻擊。而且萊曼對他許下了亞美尼亞、卡伯多西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三個行省,比突忽人答應的給漢帝國的三個州好多了。單是國土直接延伸到南部的發達地區,就比漢帝國地西部三個州好得多。

如羅百分百地肯定,鮮卑王和左右賢王都會對這個聯盟感興趣,大臣們也都會同意。為了穩妥起見,如羅在答應之前,要求要先得到漢帝國的答復。

他的這個正當要求,被萊曼答應。說已經以私人名義給漢帝國太尉寫了一封信,應該漢帝國內閣正在討論此事,有了答復就立即通知他一起去。

今日午時,萊曼和烏洛蘭來找如羅,說是太尉答應晚上接他們去府上聚會。如羅和烏洛蘭一樣,來時是充滿了希望。他們猜測應該是漢帝國同意此事,太尉才會親自接見他們。為了不泄露風聲,所以選擇晚上見面。

沒有料到,太尉卻直截了當拒絕了他們。烏洛蘭地神色頓時黯淡下來,期望越好失望越大。單于國上下已經在暗地調配軍隊,如果漢帝國不加入,這個聯盟還怎麼成立?眼看著一塊到嘴的肥肉去飛走了,心頭的失望和懊惱可想而知。

相比烏洛蘭,如羅則是絕望。漢帝國不加入聯盟,也就不能和本國坐在一條船上。太尉雖說漢帝國不願意再擴張,但並沒有說不對外作戰?只要漢帝國一日不松口,國境線上的三十余萬鮮卑軍隊,便不敢調走。

這麼多軍隊陳兵國境,單是運輸糧食就很艱難。一年半載鮮卑還能堅持,如果漢軍兩三年不走,難道數十萬人就這麼一直與漢軍對恃?這就不再是雙方部隊戰力的強弱問題,而是比地雙方國力誰更強大。通過漢帝國十年來對突忽地平叛表現,其國力真是深不可測。鮮卑國那能堅持十年?三、四年後,經濟便會崩潰。

太尉說完話後,仔細地觀察著三位客人的表情。烏洛蘭和如羅就不用說了,滿臉地沮喪一眼看穿。只有萊曼面目平靜,情緒沒有明顯的波動,仿佛早就知道他會這樣婉言相拒。

太尉不禁暗暗稱奇,心想,萊曼不是城府極深之人,便是算到我後面還有話說。不管他是哪種人,都是個值得重視的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