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一百七十二章搶錢

作者 ︰ 風似刀

得知史亦玉是柳大江的妻子,張銳興奮說道︰「上次從玉童兄處得知大江兄的家室仍在安江,我便寫信給小意,讓她抽時間去府上拜訪,兩家有了聯系以後也好彼此有個照應。可是你們已經搬家,左鄰右舍也不知你們的去向。我還猜測是大江兄將家眷接到青州去了,沒有想到嫂夫人還在安江。嫂夫人是將家搬到哪里去了?為何不來寒舍走動走動?」

董小意見史亦玉茫然站立,便笑著對張銳說道︰「夫君,史姐姐剛來,你就問了一連串問題,叫人家怎麼回答呀?」

又上前熱情地拉著史亦玉的手說道︰「史姐姐,快請坐。小妹听夫君講柳叔叔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夫君多年來一直想聯系上你們都沒能如願。沒想到今天你找到了我們,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夫君高興過頭,姐姐莫怪他失禮。咱們坐下慢慢聊。」說著將史亦玉拉到一張椅子前請她坐下,接著又叫屋外的丫鬟上茶。

「哈哈……對對,慢慢聊。唉!看我這脾氣急的。」听了小意一番話,張銳也感覺自己有點兒失態,打著哈哈掩飾過去。

史亦玉今年二十七歲,出身安嶺城一戶平民家庭。十年前豆蔻年華正值嫁齡,家里便通過七彎八拐的親戚相中了柳大江。當時柳大江還在軍校就讀,暑期回家也想尋門親事。兩人見過兩次面後,相互感覺都不錯。

史亦玉看中柳大江不僅高大英武,又在軍校讀書,很有前途。史家也很喜歡柳大江,兩人當年便定了親,又于次年成了家。

婚後頭兩年柳大江每年只能回家探親一次。但她還是感到很幸福,因為她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柳大江用離家費在安江城內買了幾間房子,房子面積不大,但畢竟是有自己的家了。此外,家中在城外還有二十五畝地。家境不算富裕,倒也其樂融融。

不幸的日子,從他們生下第一個孩子開始。第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癱兒,找遍了安江城的大夫,也沒能治好兒子的病。接著第二個兒子出生,家中的負擔變得更重。這時柳大江在預備役服役,軍餃是中尉。預備役地將士的俸祿比甲等、乙等正規軍團低,柳大江每月只有15枚金幣的俸祿。

兒子一個有病,一個年紀小,都離不開她的照顧。所以她也不能出外找做工貼補家用。家中微薄的收入無力負擔佣人,她一人承擔了所有家務。她唯一地希望就是盼望夫君能調入正規軍團,早一點提升職務、軍餃。早一點增加俸祿柳大江也不負她的希望,又過兩年調到乙等軍團服役,晉升為上尉連長,俸祿增加到每月3枚金幣。日子稍好一些,她高興了很長一段時間,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憧憬。不料噩夢開始了,柳大江因為性格剛直,到了新部隊沒有多久就得罪了上司。從此再也沒有晉升過。

兒子漸漸長大,老大因病不能上學,老二卻還要去讀書。柳大江的俸祿和城外的二十五畝每地租一年能有多少?所以也不敢送孩子去上收費昂貴的一流學校。隨便找了家便宜的學校讀書。即使是這樣,家中每月都緊緊張張地度日,手頭幾乎沒有余款。

近些年柳大江回到來安江,看見妻子一人拉扯兩個孩子又要做家務實在辛苦。而他本人因官職低,既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將一家人接到青州去定居。柳大江在安江的鐵桿朋友不多。算起來只有陳玉童、王敬寶和張銳三人。無奈之下便告訴史亦玉,如果家中實在困難。可以去找他們三人幫助。

史亦玉是個愛面子的人,口上答應,可內心並不願意。自己再辛苦也要撐著,不好意思求別人幫助。幾年前陳玉童曾到家里來拜訪,問及家中情況,史亦玉也是滿口說很好,沒有對他透露半點家中的困境本來史亦玉是下了決心一人面對困難,以家中地收入再艱難點也能過活。可是她沒有想到,帝國開始號召民眾踴躍捐款。開始史亦玉還沒有在意,因為自家窮,也輪不到自家去捐款。

何況安江是胡公家族的領地,朝廷收了胡公家族的捐款,也不會再強迫胡公轄下地居民也捐款。可是她忘了柳大江還在部隊上,去年柳大江來信,說部隊上的將士都要捐款。如果不捐,就會強制退役。

柳大江的收入是家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如果夫君退役,回來後那里能找到這麼高月俸的工作?可是家中沒有余款,要捐款也沒有能力。

無奈史亦玉只好放下面子,準備去找柳大江的好友借款。她首先找到王敬寶家,只見他的居所已成了荒宅。問左鄰右舍,都說王敬寶已經出門好幾年了,從來沒有回來過,也不知是生是死。接著去找陳玉童,結果鄰居說他的家早就搬到外地,連房子也賣了。

史亦玉不敢再去找張銳,因為此時地張銳已是帝國叱詫風雲的人物,是鼎鼎有名的猛將,是性格殘暴地凶徒。她一個平常家的女子,怎敢去找張銳這樣的人借錢?

實在沒有辦法,史亦玉便把安江的房子給賣了。賣出的錢一部分寄給柳大江作為捐款,她拿著另一部分錢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娘家所在地地安嶺城。因為安嶺城比安江城偏遠,所以賣房地剩余錢也夠她在安嶺城買了兩間房子暫居。雖然家搬到偏遠地方,但也度過這次危機。

本以為這樣就相安無事了,可是前幾天柳大江又來信,說今年部隊將士還要捐款。柳大江知道家里的困難,已經有了退役地打算。他在信上表態說,如果家中實在無力負擔捐款,他就準備退役。史亦玉接到信後慌了手腳,夫君退役後。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沒有著落,就是拼死也要湊錢給他去交捐款。

史亦玉先回娘家去借,可是她的爹爹早在數年前就已病故,現在家中由她的大哥當家。大哥也熱情的接待了她,只是听說她是來借錢地。特別是听到要借的數額不低,立即變了臉色。隨後又苦著臉對她說︰「妹妹的遭遇大哥也很同情,只是家中現在也沒有多少余款。如果妹妹不嫌少,就拿先十個金幣去應應急,待大哥家中寬裕些,再借錢給你。」

史亦玉一听此話,也不再提借錢的話,連那十個金幣也不要,就告辭離去。等她出了娘家門,眼淚便奪眶而出。現在她已是走投無路。回家的路上數次走到河邊,想一死了之。可是心里還惦記兩個孩子需要她來照顧,猶豫了半天最終沒有投河自盡。

晚上回到家看著兩個孩子親熱地叫她。心如刀絞。一夜未眠,思前想後。擺在她面前地唯一一條路就是去求張銳。路雖然還有一條,可她很擔心。因為她听柳大江說過,張銳是十二歲時才與夫君同班,算起來與夫君也只有一年的交情。

她心想,區區一年時間,關系再好也有限。況且他們已有十余年沒有再見過面,張銳是否還記得夫君都很難說。將心比心。一個十余年不曾聯系的同學的妻子突然找上門,還張口就借錢,換成誰也不樂意。很可能張銳早就忘了曾經還有柳大江這個同學。自己冒冒失失地去,倘若被人指成騙子,臉還往哪兒擱?

心里十分矛盾,一連斗爭了三天,眼看著柳大江說的最後期限就快到。史亦玉一咬牙。決心放下顏面去張府跑一趟。來之前她就下了決心。如果這次借不到錢,回家後便帶著兩個孩子一起投河。免得再在這個世上受苦。

今日午時她就到了安江莊院內的張府門口,只是看見張家府門寬大、圍牆高立,府門外還矗立著幾尊怪獸,面目猙獰。數名健壯僕役站立門房兩側,目光凌厲。

她感到害怕,心「咚咚」跳個不停。數次想上前自報家門,又始終沒有勇氣。就這樣,在張府外徘徊了一、兩個小時,直到她的行動引起守門僕役的注意,上前詢問她為何在此游蕩,她才戰戰兢兢地說有事要求見伯爵殿下。

所幸張府僕役沒有刁難她,將她請到門房稍歇,然後就立即進去稟告。不一會兒,便回了話,請她進去。史亦玉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跟隨僕人走進府內。

一路上,她看見張府的建築高大雄偉,各處裝飾富麗堂皇,心里喜憂參半。喜地是,張銳果然有錢,如果他還肯認柳大江是朋友,自己借的這點小錢,對他來說應該算是九牛一毛。憂的是,貴人多忘事,如果張銳早就淡忘了曾經地同學,她成功的希望也渺茫。

進了大廳後,她見張銳和兩位夫人神色似有怪異,以為他們猜中自己是前來借錢的,所以紅著臉吞吞吐吐半天說不出話來。直到最後張銳直接詢問是否相識的時候,她才知道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有鼓足勇氣說出夫君的姓名。

而張銳和夫人熱情洋溢的態度,更讓史亦玉以為自己是在做夢。不敢想象一個伯爵稱自己是嫂夫人,伯爵夫人稱自己是姐姐。張銳一家平易近人、熱情誠懇的表現大大出乎史亦玉地預料。「姐姐,請喝茶。」一名丫鬟將茶奉上,董小意也在她身邊的椅子上坐下,熱情招呼她。

「夫人,小民何德何能?怎敢讓夫人如此稱呼?」史亦玉這時才稍稍清醒過來,連忙起身向董小意告罪。

「姐姐不要客氣,我們雖然是第一次見面,可是咱們的夫君從小就是好兄弟,所以姐妹相稱,也是合乎禮節地。」董小意一邊笑著說,一邊將她摁在椅子上坐下。

張銳說道︰「對!我與大江兄雖多年沒有相見,卻一直掛念著他。他永遠是小弟的朋友和兄長,所以應該稱呼你為嫂夫人。」史亦玉見張銳念及與夫君的舊情,心里感動,眼楮漸漸濕潤,忙低下頭去。

見史亦玉低頭不語,張銳與董小意對視了一眼。還是由董小意開口問道︰「姐姐,小妹曾經去尋過你,鄰居都說你家賣了房子搬走了。不知姐姐把家搬到何處去了?」

史亦玉低著回答道︰「去年初,全家就搬到安嶺城去了。」

「難怪。小妹曾派人在安江城的各個角落尋過,一直沒有你們的音訊。原來是搬到安嶺城去了。」

「小民地娘家在安嶺城,夫君長年在外,把家搬回安嶺也有人照應。」本來借錢地話已到了嘴邊,可是不知怎麼史亦玉就說不出來。

「原來如此。怪我粗心沒有想到。當初玉童兄也對我提起過嫂夫人是安嶺城人氏,把家搬到那里也是常理。早應該派人去安嶺城找找才是。」張銳一邊拍著腦門,一邊自責。

董小意又問︰「姐姐,這兩年家中可好?」

「嗯嗯……好,好……」史亦玉連聲答應,不過眼淚卻不爭氣地掉了下來。

雖然她一直低著頭掩飾自己掉淚,但傷心憔悴地模樣卻逃不過張銳、董小意、烏蘭地眼楮。他們互望了一眼。心里清楚,一定是她遇到困難才找上門來的。

董小意與張銳有一樣的思想,都希望家族能夠盡快得到一批人的支持擁護。平日很樂意幫助有困難地人,廣積善緣。她吩咐過門房,無論是何人求見都必須回報。即使史亦玉不是柳大江的妻子,也會出手相助。

「姐姐,是不是家中出了什麼事?」董小意小心地問道。

「我……」史亦玉欲言又止,反復幾次沒能說出口。

「嫂夫人有什麼難處盡管說,可別見外。只要能幫上忙,我瘋虎必定鼎力相助。是不是大江兄出了什麼事情?」張銳在軍隊中混了這麼多年。相處的都是性格直爽之人,很不習慣史亦玉吞吞吐吐的說話方式,心里著急。便大聲詢問。

董小意抬眼看了張銳一眼,又對史亦玉說道︰「有什麼事,姐姐只管開口,無論什麼事,我們一定盡全力幫忙。」

史亦玉掏出汗巾擦了擦臉。抬起頭對張銳說道︰「殿下。您在軍隊的威望高,小民冒昧求您一事。能不能下令讓小民的夫君免去捐款?」

「部隊還要捐款?」張銳吃驚地問道。史亦玉便將自己知道的情況,《》了出來。

「該死的虞世基!這個混蛋!」張銳狠狠咒罵著。心想,讓貴族、平民捐款也罷了,還讓部隊的將士也捐款。最可惡地是還以強制退役要挾,這不是逼部隊造反嗎?

轉而又想,應該不是全部部隊都說要捐款,在前線的部隊,就沒有听說有捐款的事情。看來虞世基也是知道,不能去逼前線地將士,不然這個仗就沒法再打了。或許甲等軍團都沒有實行這個政策,畢竟都是主力部隊,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開赴戰場。

還有另張銳不敢相信的是,柳大江這麼多年來還只是上尉連長。按張銳對柳大江的了解,認為他還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應該說在安江中學一班讀書的人,都是安江城內的精英學子,不會有蠢笨之人。

柳大江比張銳早從軍校畢業四年,到現在從軍已經快十年了,他才混到上尉。唉!這就是年輕沖動的代價,得罪了上司不能晉升也是可以想象的。也許應該想個辦法幫助一下柳大江,把他調動到甲等主力部隊去。

可惜他是步軍,不然以自己將軍地身份在乙等騎軍團調一個上尉到游騎團,是輕而易舉的小事。楊英也幫不上忙,他也是騎軍。也許只有找他了,回去的時候提一提,也該讓他給我點好處。

想到這里,張銳對史亦玉說道︰「嫂夫人,我雖然是將軍,但是身在飛騎軍,命令也下不到大江兄地部隊……」

張銳還沒有說完,史亦玉已是哭出聲來,身子也搖晃起來。她見張銳念及舊情,于是心里充滿了希望。現在希望又突然破滅,她承受不起這種大起大落的心情。

「姐姐不要著急,夫君的話還沒有說完。」董小意忙將她扶住,努力穩定她的情緒。

「對。我的話還沒說完。國家現在困難,捐款是必須地,大江兄家困難,他地捐款由我替他出不就行了。嫂夫人請說,大江兄需要多少捐款?」張銳雖然在心里痛恨捐款。但口頭上還是要支持地。

史亦玉雖止住了哭聲,但還是猶豫著沒有說要多少錢。張銳心急不已,只是礙于董小意地眼色,才耐心等她回答。董小意又是耐心勸說了半晌,史亦玉才說出了具體的數額。大家一听都愣住了,一百金幣?柳大江家竟然連一百金幣都拿不出來,可見家境已經差到什麼地步。

相比起來,自己的家可以算是萬惡的土豪劣紳了。光府中奴婢、佣人就有三百多人,孩子們地訓練費一個月就要用去二百多金幣,家中數人而已。光衣服就有數千件。現在要有農民起義,自己家是首先要被他們打倒的對象之一。在不知不覺中站到了與人民的對立面,張銳的背上滲出了冷汗。

張銳不是認為有錢不好。只是擔心捐款無限期搞下去,遲早老州的平民也會被逼反。他從史亦玉的講述中已經知道,去年柳大江也捐過一次,今年還要捐。他已經猜出史亦玉搬家可能是賣了房子,今天來求自己已是走投無路。

想想一個上尉軍官的家都是這樣,其他人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局面。難道真的要出現吳孟明所說的後果嗎?如果吳孟明地預言成為現實,那自己家就有危險了。不行,一定要趕快結束突忽戰爭。連年的征戰掏空了國庫,也拖累了平民百姓,一定要速戰速決。在明年年底前結束戰事。

張銳在心里嘀咕的時候,董小意已經叫烏蘭去拿五百金幣來,交到史亦玉地手上。史亦玉慌忙推辭,道︰「夫人,小民只需要借一百金幣。多出來的錢。請您收回。」

董小意將錢袋硬塞到她的手中,說道︰「本來每年應該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但我們兩家多年沒有來往,一直沒能給成。所以這些錢當是補給孩子們的紅包,望姐姐千萬不要推辭。」

「這……這讓小民怎麼過意得去,您府中的孩子,小民也沒有給壓歲錢呀。」史亦玉還在推辭。

董小意微笑著說道︰「姐姐如果想給孩子們禮物,就在過年時剪幾幅窗花、縫幾只香袋就行。小妹也不怕姐姐多心,我家的孩子不缺錢,這些才是他們最喜歡的東西。」

「收下吧,姐姐,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烏蘭也在旁邊勸著。

「請收好。如果大江兄在這里,他也不會拒絕地。他知道我說一不二,要是拒絕,我就會跟他比試比試拳頭。哈哈……」張銳也開玩笑地說道。

史亦玉見張銳一家人都堅持,也只好千恩萬謝地將錢袋收好。張銳又向董小意使了個眼色,董小意心領神會,于是勸說史亦玉將家搬到安江莊院來住,並說兩家挨得近,以後也好有個照應,張家還可以承擔孩子們就讀一流學校的費用。

史亦玉面子薄,剛得到這筆錢,哪里還好意思搬來長住,于是一直推說不便。張銳見狀便說︰「這樣吧,請嫂夫人回家後寫一封信給大江兄,把我們的想法告訴他。如果他同意,嫂夫人就搬來,如果他不同意,就不勉強了。」

史亦玉正好有個台階下,欣然同意了張銳地提議,答應與夫君商議之後再回答他。又小坐了一會兒,史亦玉便告辭,董小意與烏蘭親自送她出門。

而張銳還在想著捐款的事情,心想,我一個堂堂的伯爵,都被捐款搞得要賣房子才能湊足數額。柳大江是帝國下級軍官,更是要四處借錢才能湊出。這還是捐款嗎?他女乃女乃地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搶!而且完全不考慮百姓能否負擔得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