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一百四十二章烏河城堡

作者 ︰ 風似刀

漢元792年1月5日,烏河城堡主堡。多伊利來回轉著圈,面對漢軍近期越來越猛烈的攻勢一籌莫展。漢軍從去年7月份就已經正式對西海州北部烏河城堡展開攻勢。漢軍每逼近一步,多伊利的壓力越大。

烏河城堡作為突忽汗國與鮮卑國交易的前沿關卡,城堡內屯積著大量來不及運回內地的糧食,這些糧食足夠十萬人支撐一年以上。但人員和武器裝備十分短缺,損失了就連補充的機會都沒有。當初,將士們听說後路被漢軍切斷,士氣大減。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擔心自己再也回不了新羅州。

見士氣低落,多伊利只好放棄了集中全軍與漢軍決戰的念頭。他知道出戰幾乎是自尋死路,而堅守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多伊利這樣考慮不是沒有道理。其實烏河城堡並不是一座孤立城堡,在烏河城堡周圍百里之內修築了數十座大小各異的小型堡壘或據點,它們與烏河城堡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體系。如果漢軍不將這些小型堡壘或據點拔出,是很難推進到烏河城堡之下。

如果漢軍不顧一切直撲烏河城堡,他們的後勤補給線就會遭到駐扎在周圍防御堡壘里的突忽將士的襲擾。一旦漢軍後勤供應出了問題,攻擊烏河城堡的行動也必不能持久。加之前來進攻的漢軍也不是太多,多伊利對堅守烏河城堡半年以上,懷有十足的信心。他堅信這期間朝廷不會坐視不管,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這十萬大軍被漢軍消滅掉。他堅信特安達、阿巴貢等人會千方百計營救他們。

多伊利用自己對戰局的分析鼓舞手下的將領們,將領們又逐級向部下傳達,使渙散的軍心又有所振奮。大家都知道德公的睿智,他應該有辦法救援他們。

就這樣。十萬突忽軍統一了認識,做好了長期堅守地準備。而擔任漢軍進攻指揮的陸柯,顯然也在配合他們的思路。自去年7月底開始,陸柯便不慌不忙地逐一拔出烏河城堡的外圍防御。今天攻下一座小堡壘,明日再拔出一座小據點。一步步緩慢地、謹慎地向烏河城堡逼來。

這樣的攻擊方式和堅守策略,都是彼此最佳地選擇。漢軍希望一方面通過逐步蠶食烏河城堡的外圍防御,另一方面通過時間進一步消磨突忽軍的士氣。而突忽軍則希望通過長時間的堅守,等候援軍的到來,期待戰局的轉機。雙方就這樣相互耗著,暫時沒有出現大的戰況。

到十二月,戰況有了明顯的轉機。首先多伊利收到國內傳來的振奮人心的消息,特安達和阿巴貢都在盡力想辦法援救他們,甚至不惜出重兵進攻北波斯州,以圖為多伊利等人打開一條返回地通道。多伊利等將士對德公和特安達元帥的營救行動十分感動。感覺希望就在眼前。

漢軍似乎也得知了這個消息,增援陸柯的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到來。陸柯地手頭寬裕了,攻勢也不斷加強。推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到了十二月十五日,漢軍正式抵達到烏河城堡的腳下。雙方都明白,一場艱難的攻城戰,即將拉開序幕。

這時,烏河城堡內的殘存突忽軍不足七萬人。而城下的漢步軍就有七萬,再加上一萬騎兵,整個漢軍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城堡內的突忽軍人數。突忽將士們看到漢軍強大地陣容,剛剛升起的希望又被漢軍無情地粉碎了。全軍上下頓時陷入絕望之中。

現在只能用垂死掙扎來形容突忽將士們的心情,不過絕望之人也能爆發出力量。上至多伊利,下至士卒。從漢軍到達城下地那一刻起,就沒有再想活著返回新羅州的念頭。多伊利也下達了與城同存亡的命令,命令城內的七萬突忽將士必須要戰斗到最後一個人,讓漢軍看看突忽將士的武勇和決心。

面對懷著必死之心地突忽人,漢軍到後沒有立即攻城。陸柯用兵講究不打沒把握地仗。他還是采用了高句麗戰場時。攻擊國內城城堡時用過的方法。用了將近二十天,將烏河城堡地護城河填平。又將所有的攻擊計劃制定完整之後,才逐一對城堡施加壓力。

這其間,突忽人好不容易又一次提升起來的士氣,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減弱。而漢軍的重型武器幾乎天天對著烏河城堡城牆狂轟爛砸,似乎有使用不完的石彈、火油彈,而且漢軍了解城堡的各個部位,攻擊起來得心應手、目的明確,未見漢軍登城,守軍就死傷無數,全軍上下陷于一片恐慌。

三天前,烏河城堡內投石塔所用的石彈全部耗盡,城堡內又沒有山石,想找些石塊代替也找不到。失去了遠程重型武器的掩護,漢軍的投石塔和攻城塔更加猖狂,甚至已逼近到離城堡外城牆只有一里的地方做精準投擲。

看見這個情景,多伊利在估算了一番。一周內烏河城堡就有可能被漢軍攻陷,城破之時自己也必定會結束。

「唉!」想到這里多伊利長嘆一聲,壯志未酬身先死,他于心不甘。

「元帥,漢軍已在東門外集結。」多伊利正惆悵之時,一名少將軍官進來向他報告。

多伊利看了看表,現在是上午九點,自己不知不覺又是一夜未眠。心想,漢軍還真是準時。最近幾日,每日都會在天亮就發動進攻,直到夜幕降臨才會鳴金收兵。今日漢軍的行動再次開始,自己又得集中精神指揮守城。

「漢軍出動了多少人?」

「至少兩萬人。」

「看來今日漢軍的重點是進攻東門,你還能守得住嗎?」多伊利這樣說,是根據漢軍最近幾日的進攻習慣推算的。每日烏河城堡外東、北、南三個方向,漢軍會挑選其中的一個作為主要攻擊點,剩余的兩個只是策應攻擊。

「元帥,屬下那里還剩一萬余人,單靠我們可能不容易守住。」

多伊利想了想道︰「中午以後。我會派城中的預備隊去支援你們地,之前你必須守住。」

「是!屬下一定盡力!」那名將軍知道城內現在只有八千預備隊,不到萬不得已元帥是舍不得使用他們。現在自己手上自己萬余人,元帥才答應派他們支援。多了八千人,今日他有信心拖過去。只是明日又該怎麼辦?他現在不願去想這個問題。

這名少將還沒有離開。門外又沖進來一位將軍。他對多伊利報道︰「元帥,北門外漢軍集中了兩萬人,看來今日他們是進攻下官的防區。請求元帥將預備隊調往北城,以防不測。」

多伊利聞言一愣,今日漢軍在兩個方向同時投入兩萬人,這是為何?難道他們想……

多伊利還沒有把自己的想法確定,門外又匆匆跑進來一位將軍,急切地說道︰「元帥,不好了,漢軍已在南門發起了進攻。現在南城上所有的角樓都在燃燒。」

先到的一名將軍問道︰「南門外有多少漢軍?」

後來地那名將軍回答道︰「至少在兩萬人以上,而且下官還看到有兩座巨大的攻城塔已經開始接近城堡。元帥,下官認為今日漢軍的攻擊重點在南門。請元帥火速調集預備隊增援下官。」

之前的兩位將軍聞言大驚失色,今日漢軍在三面同時投入兩萬人進攻,面對如此瘋狂進攻他們如何能抵擋的住?

「將軍們!」多伊利恢復了平靜,努力用平緩的語氣對他們說道︰「將軍們,今日漢軍是發起了總攻,烏河城堡能不能繼續守住,就看各位今日的表現。你們立即返回各自的崗位,大家一起努力吧。就是戰至一兵一卒也不能後退。因為我們已經沒有了退路。」

「是!元帥,我等知道了。您保重吧,屬下先走一步了。」三位將軍對多伊利行禮。他們都知道今日多半就是自己命喪黃泉之日。正如多伊利所說,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今日只有兩個選擇,或是戰死,或是被漢軍抓住後押往上都凌遲。他們寧願戰死,也不願意被俘。

多伊利鄭重對著他們三人還禮。又一直望著他們面帶堅毅的神情走出房間。半響。才輕輕地說道︰「永別了!我的勇士們。我以有你們這樣地部下感到榮幸。」

良久,多伊利對門外喊道︰「阿斯頓。」

多伊利的中軍官阿斯頓聞言走了進來。「元帥有何吩咐?」

「將我的旗幟插到主堡地最頂端,要讓全城堡的將士都知道,我一直陪伴著他們一起戰斗。」

「是!」阿斯頓答應一聲,正想出去,又被多伊利叫住。

「回來,主堡這里還有多少人?」

「您的衛隊都在這里,另外離主堡不遠還有第二騎兵師的三千余名騎兵。」

多伊利的衛隊有三千人,其中的大多數來自于多伊利的家族,他們對多伊利無比忠誠。多伊利對他們也甚為愛惜,之前的城防戰從來讓他們參加過。今日到了關鍵時刻,他決心將他們都用到城牆上去。

「阿斯頓,你把衛隊人員都分到三個城牆去吧,還有城中地預備隊也平均分配了吧。」

阿斯頓吃了一驚,勸道︰「元帥,護衛隊都走了,您的安全怎麼辦?還有預備隊現在就分配了,到了下午要是有哪方城牆吃緊,就再也沒有多余的兵力可救援了。」

多伊利搖搖頭說道︰「沒有必要再保留預備隊了,今日漢軍是毫無保留地發動總攻,我只能破釜沉舟的派上全部人。護衛隊在這里有什麼用?城內都是我軍將士,誰會對我不利?只有漢軍才想要我頭顱。都去吧,他們上去還能多堅守一會兒。」

阿斯頓還在猶豫,多伊利黯然地又道︰「快去吧,這里不是還有第二騎兵師的騎兵嗎?必要時,讓他們進來防守主堡。」

「是!」阿斯頓見多伊利決心已定,只要答應。他出了多伊利的房間後。處理完多伊利交待的事情後,便去找第二騎兵師地師長商議保護元帥地事情。

說起這位師長,大家應該熟悉,他就是被張銳滅了族的雲岡族族長路西。路西為何當了這支部隊地長官,那還要從頭說起。

第二騎兵師。是突忽人第一批組建的正規輕騎兵師,滿編制一萬人。這個師初戰便是跟隨多伊利參加西海州戰役,在整個戰役其間損傷了不到三千人。按說這個訓練數年,又有實戰經驗的部隊應該是突忽騎兵中的佼佼者,應該馬上將其補充完整才是。但第二騎兵師還沒有來得及補充,便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去年夏天在草原上,第二騎兵師地七千余人被瘋虎左擊右打狠狠地蹂躪了一番,能逃過他的魔爪退回西海州北部的只有數百人而已。這樣基本上可以說第二騎兵師已經被全建制消滅,對于這樣的部隊一般是采取撤編。

眼看著這支「善戰」的部隊就要被撤編,多伊利心里非常惋惜。這時路西找到了多伊利。對他說自己願意帶領本族二千余名青壯加入第二騎兵師,雲岡族人都願意成為一名正式的突忽軍人。

這讓多伊利大喜過望,此舉不僅挽救了第二騎兵師。也為突忽軍隊吸收了二千余名忠貞的勇士。雲岡族人素來以勇猛著稱,出身草原善于騎射,而且他們全族都被漢人殺光,與漢人、與瘋虎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們絕對不會背叛突忽。

多伊利一口答應了路西的提議,又授予了路西少將軍餃,並委任他為第二騎兵師師長,原師長豐塞因在草原上出現多次指揮失誤。便被多伊利降為副將听用。

按照多伊利的想法,以後在逐步將第二騎兵師補充完整。沒料想漢軍突然截斷了歸路,自然騎兵擴建事情也無法再提。不過第二騎兵師是多伊利手上最後的一支騎兵部隊。在最後關頭多伊利也舍不得將他們派到城牆上去防守。

當阿斯頓對路西說了今日地戰況後,路西拍著胸脯說道︰「放心吧,我和手下三千將士會奮戰到底保護元帥的安全,就是全體戰死也不讓漢軍踏入主堡一步。」阿斯頓滿意的離開,他知道雲岡族人是絕不會向漢軍投降地。也許他們是整個烏河城堡中最忠誠的一支部隊。誰知他剛剛走。路西便將自己族中的軍官找來商議。

其實,路西並不想陪著多伊利殉國。他加入突忽軍是因為走投無路。他的全族都被瘋虎殺光。他們這些無家可回的人,如果不投軍,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而且路西的國家觀念很淡薄,突忽汗國在他的眼里遠沒有自己地性命和族人的性命重要,哪能白白的為突忽汗國獻身?

自從漢軍抵達烏河城堡城下,路西就一直想找機會帶著族人逃跑。可是要跑也不容易,東、北、南三個方向已漢軍堵死,唯一留出地缺口,出城二十里就是寬闊、洶涌的烏河,對面就是鮮卑國。而且多伊利發布命令沒有他的將令誰不能出城,四門一直緊閉,城中又有數萬突忽軍隊,如果被發現他們要臨陣逃跑,只怕多伊利會砍了他的腦袋來鼓舞士氣,所以路西不敢輕舉妄動。

但今日不同以往,通過阿斯頓說的情況,路西預感烏河城堡守不過今日。如果現在再不拿定主意,等到真正城破之時就徹底沒了機會。這一段時間路西也一直到思考逃跑路線,心中也有了些打算,剩下地就需要族人們地支持。

族人們听了路西的想法後,表示願意跟隨,畢竟誰也不願意主動找死,有一線生機,自然會出手一搏。見大家都同意,路西地心便放了下來,便紛紛部下備好馬匹、整理好裝備、準備行動。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到了下午五點。這時,傳來了南城牆已經被漢軍攻破的消息,路西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命令手下開始集結出動。他們先將部隊里突忽人殺死,然後沖入後勤倉庫,將里面的金幣等財物洗劫一空。

之後便馬不停蹄來到了主堡。因為他們行動快速、隱秘,加之城中一片混亂,到達主堡時,他們洗劫倉庫的事情這里的人還不知曉。

阿斯頓這時正在主堡外翹首以盼等待他們,現在偌大的主堡內只剩下百余名參謀等後勤人員。城破後死守主堡的重任自然落到路西等騎兵身上。

可是路西見到阿斯頓說地第一句話是︰「趕快請元帥出來,我等保護元帥沖出城去。」

阿斯頓以為他是好意,不想看著多伊利白白死在這里,于是說道︰「元帥是不會答應的,他已經下了決心與城堡共存亡。你不了解元帥,他一旦決定的事是不會更改的。」

路西故作悲憤狀,說道︰「屬下知道元帥是想以身殉國,但突忽不需要死去的元帥,而是需要活著地元帥。他老人家能活著,以後才能更好地去打擊漢軍。如果元帥陣亡。除了我們突忽人感到悲憤外,漢人都會高興地跳起來。所以,務必要說服他離開。屬下這部人就是拼了性命也要保護他安全地沖出漢軍的包圍圈。」

阿斯頓被路西的花言巧語蒙蔽了。他內心也不想看著元帥就這樣送命,可是真能突出漢軍的包圍圈?如果不成功,元帥被生擒,還不如就戰死在城堡里。阿斯頓一時拿不定主意。

路西見他猶豫,又說道︰「屬下已經考慮好了,現在保護元帥從西門沖出,直奔烏河。烏河已經結冰,我們可以渡河直接去鮮卑人的境內。只要我們行動迅速。即使漢軍發現我們突圍,追到烏河邊上他們也會止步的。」

阿斯頓眼楮一亮,這個辦法不錯。只要過了國境線。漢軍就只能望而興嘆。可他一想起元帥堅定的表情,又喪氣地說道︰「辦法雖好,可惜元帥決意不走,他的脾氣我知道。」路西一臉舍生取義的模樣,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說道︰「元帥不肯走。屬下就強行將他拖走。甚至可以將他捆綁起來帶走。如果他要怪罪屬下的無禮,待月兌險之後。是殺是剮全憑他老人家作主。你放心,此事我絕不會牽連你地。」

阿斯頓見他說得悲壯,便全信了他的話語。心想,路西才跟了元帥不到一年,就能這樣死心塌地為元帥賣命,而我跟了元帥十余年,難道能眼看著元帥送死?于是下定決心與路西合作,兩人速速商議了一番,便進入主堡「勸說」多伊利突圍。

而這時,攻破南城的消息也傳回漢軍地大本營。中軍大帳內的漢軍將領們聞之一片歡呼雀躍。他們相信用不了多少時間,東城和北城也會相繼被攻克,用不了多久烏河城堡便會重新回到漢帝國的版圖。

陸柯听到這個消息也很興奮,攻克烏河城堡不僅使漢軍收回了西海州北部的控制區,最重要的是全殲了突忽人的十萬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的突忽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訓練出同等質量、同等規模的大軍。

這一戰後,突忽人地實力大大削弱。數年內,突忽人再也無力對漢軍控制區發動攻勢。能取得平叛第一功,想想都感到無比自豪。憑借著這場戰功,他以後的前途會更光明,三十多歲就已是中軍副指揮官,也許不久那個副字便會去掉,爵位也至少在三等候以上。

這次出兵之前他听說,韓擒在挑選主將時,一直猶豫不絕。而他那時無論職務還是資歷,都不是最佳人選,基本上沒有什麼希望。當時最有希望是暴熊軍團的指揮官元景山以及勇武軍團指揮官杜陵,不出意外地話,他們應當是主將的人選。

可是最後主將的人選卻落到了他的頭上,其原因就是戰區參謀長劉武周不斷給韓擒灌輸他的觀念,勸說韓擒放眼未來,培養年青地將軍,讓他們能更快成長起來。韓擒感覺他言之有理。從年齡上看,元景山和杜陵都已五十多歲,雖然能力強,經驗足,可是年齡限制他們已經沒有多大地發展空間。還這個將機會讓給更有培養價值的青年將領去擔當,所以最終任命陸柯擔任這次戰役地主將。

「劉武周此人可交,今後應多與他來往。他既講了情,我也應當講義。」在陸柯心目中,已將劉武周視作可深交的朋友。雖然他知道劉武周這樣做,很可能是看在自己是太尉女婿的情面上。自己能成為這次戰役的主將,全仰仗劉武周的推薦。這個情,陸柯記在了心里。

想到這兒,他抬起頭,突然看見悶悶不樂的楊英。楊英所部是配屬給陸柯的游騎營,可是自漢軍圍城之後,便沒有了多少任務,所以楊英整日無所事事,在大帳中坐等接受任務。

「嗯,是應該提拔他一下的時候了。畢業這麼多年才是一個小小的營長,比張銳的身份可差多了,如此下去他也會沒有面子的。」陸柯下定決心要給楊英一個立功的機會。想了想,現在眼看城就要破了,肯定有一份叛軍會沖出西門逃命,把這個功勛給他吧。

「楊英听令。」

「屬下在!」楊英一听見姐夫叫他,臉色稍稍露出興奮之色,高聲回應。

「飛騎軍左師一團已在烏河城堡西門外埋伏了十余日,現在應該將他們撤下來修整一番,你部接替他們的任務。如遇大批突忽人從西門突出,你爭取將他們往南北兩個方向驅趕。」五千人的任務交給八百人的營,陸柯也有些不放心,特意囑咐了楊英一句。

「屬下遵令!」楊英臉色終于露出久違的笑容。之前他不知毛遂自薦請命多少次,陸柯一直沒有理會他。他當時還想不通,這樣的姐夫還不如張銳等朋友。張銳就特意透露給了他要進攻烏河城堡的消息,好讓他能立功。可是姐夫卻不理會自己,一連十數日把自己晾在一邊。今日終于听見姐夫給他安排任務,而且恰逢城池將破之時。以他的聰明立刻悟出了陸柯的用意,也不再責怪他。原來姐夫一直想著自己,如今讓自己去代替二團,不是擺明了給自己立功的機會?

楊英接了將令快步出帳,因為走得急差點與一人迎面撞上。抬眼看,見對方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少校軍官,生得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

少校也是因事走得急,便以為是自己的錯,連忙對楊英陪禮,連聲說對不起。楊英因有任務在身,也不想多說,只對他擺擺手就快速跑開。

走出老遠,楊英才猛然覺得此人的面目非常熟悉,像是以前在什麼地方見過。楊英平日記性很好,雖不及張銳,但只要見過,大都能記住對方的身份。可是今天這位少校,他卻一時也想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心里納悶,他究竟是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