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夏之民族崛起 第十二章 變法變法

作者 ︰ 挨打要立正

求收藏推薦。——————————————————

京城因為一紙變法詔書陷入一種狂熱的氣氛中,似乎這紙詔書為這個行將就木的老大帝國打了一劑強心針,暫時讓他充滿了活力。

直隸作為首當其沖的變法地,在皇帝的密切關注下,還有百姓們強烈的願望下,以及維新人士的大量任命,變法措施總算被施行。不過施行的程度就有待考慮了,底下的縣令道台都對變法持抵制態度,現在當官的求的只是治下不出大事兒就好,誰還會去關注政績,再說了如果將法令實施,出了事兒激起民變,這些可都是能掉腦袋的罪過,所以他們的宗旨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在下面官吏的阻撓下變法進行的很是不順溜。光緒和康有為等日夜商討對策,思來想去,光緒在康有為等的勸說下,為了召回讀書人的支持,又下達旨意取消廢除八股考試的旨意,並于今年開恩科,朝令夕改,莫過于此。

讀書人總是很容易拉攏的,特別是高舉著忠君愛國的名義,光緒頒布廢除旨意後,大量的讀書人開始為變法鼓吹,紛紛上書總理衙門,贊嘆光緒帝真乃曠世之明君。

有了維新人士,清流,以及在京讀書人的鼓吹,加上民間百姓對于變法的看好,北京城內的輿論總算是被光緒總攬,有了輿論的支持,再加上各國公使在維新人士的接觸,以及各國公使都認為辦法是改變中國野蠻愚昧狀態的好途徑,所以都對辦法表示同情和支持,在強大的壓力下,各大軍機大臣,以及總理衙門大臣以及慈禧不得已暫時偃旗息鼓,命令督撫們至少要在面上配合光緒變法。

暫時奪到主動權的光緒立即趁熱打鐵,大肆任命維新人士進入各個部門,終于真正的變法在中國大地上開始實行,但是組要的地點還是要數直隸和北京城要進行的稍微透徹一些。

年輕的譚嗣同,被任命為辦法欽差,此時正在馬車上向著山海關進發,出了京城,環境又恢復到那種死氣沉沉的狀態中,想著變法就激動的面色潮紅的譚嗣同微微收起心思,開始認真的思索將要去往的東北。

以前在南方的時候,報紙上關于東北的消息最多的就是關于工廠招工和移民的廣告,上面總是將條件說的很好,什麼工人每月最低工資一兩半,農民只要是全家遷移的最低每個男性成年壯勞力都可以獲得四十畝的荒地開墾權力。而且免稅一年。

對于這些譚嗣同嗤之以鼻的情況比較多,現在的大清國,哪兒能有那麼好的事兒,但是上面創新式的對一些移民百姓和工人的采訪以及附帶的照片又讓他半信半疑。

除了這些他對東北最大的了解就是與俄國戰爭時期的報道了,這些讓他知道了東北有一支善戰敢站的新式軍隊,強硬的將入侵的老毛子打了回去。那段時間譚嗣同還是很向往東北的。但是後續報道的東北方面與朝廷的沖突,局勢緊張甚至到了幾乎造反的地步,這又讓他對東北的好感直線下降,在他心中皇帝是值得做臣子的付出任何事情的。

雖說那次朝廷的作法有失妥當,但是作為臣子的再怎麼也不能擁兵自重,這就是大逆不道。

在維新派系中有著相當地位的他,突然被任命為東北變法督辦欽差大臣,讓他既驚訝的同時也感到一絲失落,這其中有些說不明道不白的緣由,作為一個傳統的讀書人,他還是認為在皇帝身邊出謀劃策比較有成就感和認同感。

當然這些想法只不過在心中一閃而過,隨即被他拋到太平洋去了,收拾好心情,譚嗣同又拿出本子和洋人朋友送的筆,在馬車上埋頭書寫這次準備在東北施行的變法細節來。當然,在他心中,就算東北在怎麼發展還是一個不毛之地,所以他的大多策略還是放在一些微末枝節的改革上,作用多是開化民心。

埋頭書寫的譚嗣同根本不會想到現在東北是如何的情形,他所寫的辦法基本上是不適用于東北的現狀的。

其實這次傅恆在折子中暗示特意挑選譚嗣同來東北也是存了一絲心思,第一個是為了在光緒面前擺出一副支持的樣子,讓現在處境尷尬的光緒能記住自己的好。傅恆也相信,沒有任何督撫支持的光緒肯定會接受自己釋放的善意的。第二,東北現在文人稀缺,而譚嗣同在文人中也是比較有威望的,在維新派中也沒有那麼重要的地位。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世對于慷慨赴難的譚嗣同傅恆還是比較同情的。所以傅恆特意點了譚嗣同的將。

經過幾日緊趕慢趕,一路將雪景看了個夠的譚嗣同,終于到達山海關。

看著眼前的天下第一關,譚嗣同頗感惆悵,現在一切的城牆關隘在洋人的巨炮下都不堪一擊,此關再也不復以前的威嚴,駐守山海關的護民軍的一個混成旅,在傅恆的交待下很是不情願的擺開陣勢,一臉殺氣,雙目園瞪,鋼槍托在肩上,身上軍服筆挺,配合著一臉的殺氣讓從槍林中進關的譚嗣同以及隨員都心驚不已。

在山海關不做停留,譚嗣同的欽差隊伍在護民軍的護送下,逶迤朝奉天而來。

一進山海關,往前行了不過幾十里地,譚嗣同就感覺與關內大為不同,想象中的荒涼並沒有看見,取而代之的則是官道兩旁平整的田地,一望無際。車下的官道寬闊而平整,閑暇的農民都三三兩兩的再距離官道不遠的新建屯子中閑聊,或是經過一兩個屯子的時候在村子的大樹下,還有一個說書先生在揮著手臂在說著社麼,而底下的農民們則听得聚精會神。其實這是傅恆的鄉村工作組,在宣傳者總督府的一些新的政策,不過這些工作組的人被譚嗣同誤以為是說書先生。

越接近奉天,路上的運送貨物的車隊也越來越多,在一些大型的交通要道甚至還有堵車的現象,這一切都讓譚嗣同以及隨員們驚奇不已,畢竟除了在北京城和上海這個大都市,還沒有什麼地方會因為車多而發生堵車的現象。

經過幾日的緊趕慢趕,譚嗣同帶著光緒帝的聖旨終于到了奉天,當然他們到達的是奉天新城。

在看到奉天城牆的時候譚嗣同暗暗嘆了口氣,終于到了,不過讓他更加驚奇的是,車隊穿城而過,並沒有停留,譚嗣同還以為東北方面要搞什麼ど蛾子當下撩起簾子,故作威嚴的發問到,「怎麼回事。你們要把本欽差帶到那兒去?」

旁邊騎在馬上的護民軍班長斜著眼楮瞄了瞄譚嗣同,一副看鄉巴佬的眼神,「現在總督府建在奉天新城。職能機構也都在哪兒。」對于朝廷的這些官員,護民軍的官兵是不買賬的。

譚嗣同也沒有和這些大頭兵做過多計較,畢竟,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說不清。

求收藏推薦,謝謝支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復夏之民族崛起最新章節 | 復夏之民族崛起全文閱讀 | 復夏之民族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