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禎末年 第一百四十三章 步步為營

作者 ︰ 田盛公

孫達三的行蹤一直掌握在「暗」字營的手中,孫達三與韃子坐探會面自然也逃不過「暗」字營的監視,按照白同波的意思,馬上動用「暗」字營在朝鮮的力量,將那些韃子坐探殺掉,但是田羽卻不同意,打著放長線釣大魚的想法,讓白同波循著孫達三這條線索,盡可能的尋出韃子在朝鮮的情報網絡。白同波接到田羽的命令後,也覺得自己有時候太急躁,心中不斷的警戒自己日後遇事要仔細的想一想,不能光看著眼前的利益,要學田大人那樣高瞻遠矚才可以,當然田羽不知道白同波還有這個想法。

孫達三一路風塵僕僕的到了濟州島,卻是空手而歸。田羽本來有著將濟州島打造成山東鎮水師第二基地的想法,但是張發仁和張顏麟出海南洋未歸,因此這個事情還沒有著手去做,濟州島水寨只有幾只往來的運輸船,孫達三不死心,又跑到水寨四處看了看,水寨不少地方已經長了雜草,顯然這地方已經荒廢了,整個水寨也就只有幾十人在那里看護,仿佛田羽早就將這個水寨忘諸腦後了,孫達三還不死心,又詢問了濟州島的朝鮮居民,那些居民的說法同樣表明這里已經很久沒有大量船只進出了。孫達三看到找不到田羽的把柄,只好返回義州。

孫達三剛剛離開濟州島不久,一批大船從萊州黑山島運送了大量的物資到了濟州島。當然如果沒有孫達三,這些船早就到了,因為孫達三的關系這些船愣是在大海中耽擱了五天,幸好出海的時候食物和清水帶的充足,不然可就麻煩了。這些船運來的是黑山島的一些機械設備,田羽準備在濟州島開辦第二家軍工廠,生產來自日本的火繩槍,就近供應日本。當然朝鮮要編練新軍。也需要一批武器,也從濟州島生產。因為松平長賴覺得田羽生產地明朝火銃質量遠遠不如日本火繩槍,帶來了日本的火繩槍技術,讓田羽幫助他生產火繩槍,也提醒了田羽。田羽雖然不知道具體時間,但是覺得日本已經發明了火繩槍,那麼歐洲應該出現了燧發槍,因此給劉宇去信,讓他托海外的關系弄幾桿燧發槍過來。雖然燧發槍現在還沒有著落。但是田羽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一個日本漫畫,里面有關于歐洲火槍的描寫,田羽記得當時的燧發槍好像安裝了刺刀,因此他去信黑山島主事袁鵬舉,研制能夠安裝于火繩槍上的刺刀,田羽特意繪制了圖樣。有了圖樣。刺刀的研制工作很快,前幾日已經定型,田羽準備讓濟州島的軍工廠負責制造新式地刺刀。一旦燧發槍安裝了刺刀,那麼火器營的攻擊、防御能力都將大大加強,遠可用火器。近可用刺刀,火槍營便可舍棄步兵的衛護了。而且田羽可是刺刀拼刺的大行家,在特警營那會還專門訓練過,這門成績也獲得了優秀,因此他無事的時候就開始撰寫刺刀拼刺相關的技術書,又讓李笑天從鐵衛營挑了三十名懂些武術地士兵,由田羽無事的時候教導他們刺刀拼刺技術,準備一旦裝備燧發槍加刺刀的組合,由這三十人擔任拼刺教官。

為了區別黑山島和濟州島上地軍工廠。田羽決定將黑山島上的軍工廠命名為山東鎮軍工第一機械廠。而濟州島則命名為山東鎮軍工第二機械廠,文件中簡稱一機、二機。二機初創。規模不是很大,但是田羽已經有了將濟州島打造成自己堅實大後方的想法。因此在濟州島劃了很大地一塊地,加強了關防,禁止一切外人入內,防止消息外泄。當然這也和樸貞煥的大力配合有關,樸貞煥有感于田羽在朝鮮最危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因此田羽的要求都是一絲不苟的執行。田羽令楊軍尋找牧場一事,到現在還沒有進展,因為山東沒有適合養馬的地方,田羽最後覺得濟州島也不錯,又圈出一塊地成立了牧場。從國內購買了最優良的蒙古馬,將張顏麟上次從日本購買回來的幾匹適合重騎兵的馬匹也弄了來,準備培育更加優良地馬匹,當然這些還不夠,田羽準備讓張發仁在南洋再購買些中亞地阿拉伯馬和俄羅斯公國的頓河馬,有了蒙古馬、阿拉伯馬和頓河馬,那麼繁育優良馬匹應該不成問題,到那時不但可以成立重騎兵部隊,而且可以打造更快、更強地輕騎兵部隊。

當然田羽還有更深的想法,那就是研制機槍、紙質、銅制彈殼等更加先進地武器。不過按照當時的技術,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研制出來的。因為機槍等的出現是隨著冶煉技術、機械技術、化學、物理等多學科的知識發展而出現的,而憑借當時的基礎,簡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不過田羽打著培養隊伍的想法來搞這個事情,而且田羽還有一絲希冀,那就是奇跡的產生。因為田羽覺得大漢民族從來都是一個天才的民族,從古以來,科技都是遙遙領先于世界的,而中國的四大發明處處影響著世界的發展,可以說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的發展,即便是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也要托福于鄭和下西洋,帶去了先進的技術。要不是韃子佔了中原,施行閉關鎖國的愚民政策,那麼何至于有鴉片戰爭之恥,何至于有那麼多屈辱的條約。田羽想著讓大漢民族的科技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巔,反正現在有了海貿不愁錢,研究燒錢就燒錢吧,只要能夠讓大漢民族揚眉吐氣,田羽就是將自己的褲子當了也心滿意足。

楊軍募兵的速度很快,不幾天,新兵五千人全部運到了義州,只是這群士兵都是饑民,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田羽特地從鐵衛營還有最早的教導營挑了一些骨干作為這五千新兵的低級軍官,這五千新兵沒有**成營,而是隸屬了「仁」字營,由王守仁指揮。這時候朝鮮的新兵也分批到達義州一線,朝鮮雖然經濟幾乎崩潰,但仍是選練了一萬新兵,這一萬新兵歸到柳琳部一部分。另一部分由另一個總兵何刁良指揮。這些新兵的到來,使得對岸的兩紅旗非常緊張,不時的派出大量的巡邏隊沿江巡邏,恐怕田羽渡江攻擊。

田羽一邊在義州練兵,一邊征召了許多朝鮮百姓開始沿江建設烽火台,烽火台三十里一處,每處由五十軍士把守,每隔一百二十里,還有一個屯兵地要塞。每個要塞屯兵三千。而王守仁的五千騎兵和柳琳的三千騎兵則駐扎在義州,以做機動部隊。因為朝鮮國力羸弱,修築要塞的錢幾乎都是由田羽出的,朝鮮方面則提供了大量的勞工、木材、石料等。雙方約定,這個建設要塞的款項,由朝鮮在三年中提供大量各種人參、毛皮、木材等償還。田羽準備用朝鮮償還的木材打造大船。而人參、毛皮則販運到國內南方販賣,銷售後的金錢在當地再次購買絲綢、茶葉、瓷器等物運到南洋銷售。

田羽在朝鮮地動作讓身在盛京的皇太極有些坐不住了,兩年來。他積極籌劃攻擊錦州一事,現在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天氣轉冷便開始攻擊。不想田羽橫空出世,讓他左右為難。現在絕對是攻打錦州的最好機會,在大明的韃子坐探傳回來的消息,整個大明今年再次遭受了天災,饑民遍地,匪寇橫行,而且張獻忠、李自成這最大的兩股流寇愈演愈烈,幾乎呈不可控制之態,因此大明地兵力都集中在河南、四川一帶忙著剿寇。無暇他顧。而守衛在錦州的祖大壽曾經投降。與皇太極相約詐取錦州,皇太極便放祖大壽回到了錦州。不想祖大壽回到錦州之後,以種種借口推搪皇太極。皇太極這才知道祖大壽佯為內應。實則與明軍共守錦州。皇太極對于此事也是耿耿于懷,想著再次圍困錦州,生擒祖大壽以報被騙之恥,當然按照皇太極的想法,羞辱一下祖大壽即可,因為他還想利用祖大壽在遼西將閥地威望,來打擊、分化大明在遼西的勢力,一旦遼西將閥真心歸降,那麼幾十年來一直不可逾越的寧錦防線破之易也。

皇太極地準備也非常充分,他有把握一戰而下錦州。明朝的寧錦防線之所以固若金湯,不過是袁崇煥築堅城、用大炮的理念的一個延續,天命汗努爾哈赤之所以數攻不下,最後受傷喪命,就是因為當時的後金沒有大炮這個利器。而現在的皇太極則擁有了先進的紅衣大炮,因此他對攻擊錦州的信心十分足。為了完成攻破寧錦防線這個目標,皇太極在東邊兩征朝鮮,先結兄弟之盟,進而結君臣之盟;在西面則征服了強大的蒙古察哈爾部,漠南蒙古已經臣服于大清,同時皇太極采取了聯姻之策,更加穩固了和蒙古地關系;往北則統一了黑龍江流域,袁崇煥已死、孫承宗告老還鄉,當年地猛將諸如趙率教、滿桂、何可剛等早已作古,寧錦防線的防御能力大大下降,而大明國內地天災**、政局不穩,又提供了打錦州的良機,皇太極正想趁著這個機會完成自己攻破寧錦防線,奪取山海關地夙願,可以說向南攻打寧錦防線的錦州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因此他對于在朝鮮橫空出世的田羽極為重視,他不能讓田羽破壞自己多年苦苦經營得來的果實,因此他決定親自至鎮江堡前線巡視。皇太極也沒有大肆聲張,而是以狩獵為名,率領三千巴牙喇護兵日夜兼程趕往鎮江堡。雖然皇太極想極力掩飾自己前往鎮江堡,但是他的行蹤仍然被已經潛入盛京的韓邦德探得,皇太極剛離開盛京,「暗」字營在韃子的情報網絡就運行起來,監視著皇太極的一舉一動,待到發覺皇太極目標是前往鎮江堡一線,「暗」字營的情報就通過快馬先一步送到了田羽的手上。

接到情報後,田羽和眾幕僚分析了一下皇太極的目的,從皇太極只帶了三千巴牙喇護兵,田羽就猜測到皇太極的心思,因此田羽一面加快了烽火台的建設速度,一面將山東鎮大軍移駐江邊,搞起了軍事演習,以震懾韃子。田羽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沒有攻擊韃子的打算,如果想和韃子一戰。田羽自會選擇示之以弱,以引誘皇太極出兵攻打。

皇太極到了鎮江堡,顧不上歇息,第一時間就讓代善帶著自己趕到江邊,觀看山東鎮展開的軍事演習,望見對岸軍容整齊、士氣正旺的山東鎮兵士,皇太極一臉的嚴肅,雖然岳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田羽這個人,但是沒有想到田羽地部隊竟然如此強大。田羽的部隊可以說是皇太極見到的明朝軍隊中給他最大震撼的一個,從排兵布陣上來看,很顯然山東鎮兵士受到過嚴格的訓練,而且無論從鎧甲,還是從軍威來說,絕對可以稱作明朝第一強

觀看完田羽地軍事演習。皇太極沉著臉回到了兩紅旗地大營。代善、羅洛渾等一眾將領也是一臉地沉重。皇太極回到營中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問起歌德甲地事情︰「禮親王。對方甲冑可曾弄到。」

代善聞言不由尷尬地看了其他眾將一眼。然後低聲說︰「對方防備很嚴。咱們地細作幾次都沒有成功?」原來因為孫達三地關系。整個朝鮮境內地韃子坐探都在田羽地掌握中。因此韃子坐探幾次盜甲都是以失敗告終。反而損失了不少人。代善就沒有再派出人馬盜甲。

「哦?竟然有這樣地事情。當時你們和他們對陣。也沒有俘虜對方地兵士?」

「沒有。當時由于對方軍力強大。田羽帶著援軍也到了。按照皇上地想法。我們並沒有和對方發生太大地戰斗。兩紅旗就退了回來。」

「你們來此已經有一段時間。對方是否所有地兵士都是使用那種甲冑。」

「剛開始來地山東鎮兵士都不是明朝制式地鎖甲、鱗甲。而是全身板甲。雖然樣式不一樣。但是應該是同一種甲冑。最近從大明本土又來了大約五六千兵士。這些兵士穿地則是明朝制式地鱗甲。」

「無論如何,將他們的甲冑弄回來一些,如果防御性真的如你們所說,交給工部的人仿制。」

「扎。」

「禮親王,你也知道,為了攻打錦州,我已經準備了兩年多了,現在正是出兵之時,我不想再生枝節,你覺得我們有沒有能力一舉擊潰這個山東鎮。」

代善這些日子和眾將領商議了很久,探討兩紅旗能否擊敗山東鎮一事,大多數將領都認為僅憑著兩紅旗,想擊敗對方把握不大,當然以羅洛渾為首的青壯派將領則認為田羽山東鎮虛有其表,不可能與能征善戰的兩紅旗相比,這時候皇太極問了起來,代善正要以不能作為答案,那邊羅洛渾卻搶先開口︰「陛下,兩紅旗有信心,也有實力擊敗山東鎮。」

「是嗎?」皇太極看了一眼羅洛渾,然後又將目光轉向代善,代善心里不由大罵羅洛渾年少無知,即便能夠戰勝山東鎮,也不應該將話說得如此滿,連回旋的余地都沒有,再說以兩紅旗地實力很難戰勝山東鎮。現在自己說兩紅旗不能戰勝山東鎮,這個兄弟能不能以為我是推諉呢?如果不以實情相告,那麼老四讓兩紅旗攻打山東鎮怎麼辦,眨眼間,代善心中就有了主意,他朝著皇太極說︰「雖然相比山東鎮,兩紅旗實力更強一些,但是殺雞也應用牛刀,何況兩者相差並不是很多。」

羅洛渾听到祖父和自己唱起了反調,不由大急,他年少既出任瓖紅旗旗主,位高而功少,大清國那麼多宗室早有議論,認為羅洛渾無論從能力,還是戰功來說都不足以出任旗主一職,要不是代善等兩紅旗大臣地強力的支持,恐怕他難以坐穩這個旗主之位,因此羅洛渾也急著證明自己。他覺得這一次就是機會,山東鎮雖然打敗了自己地父親,但是也打敗了多爾袞,多爾袞那可是清國有名的墨爾根岱青,連費英東、飛揚古那樣地名將也非常佩服。如果自己能夠率領瓖紅旗打敗山東鎮,那不證明自己比多爾袞還強,到那時候看誰還認為我不能勝任這個旗主之位。因此他顧不得代善的眼色,大聲說︰「陛下,田羽乃明朝陝西一馬夫爾,擒他如探囊取物。」

皇太極看到祖孫兩人竟然公開在自己面前唱起了反調,不由皺了一下眉頭,其實他剛剛看過田羽的山東鎮軍容,他更傾向于代善的說法。只是現在羅洛渾極力出戰,皇太極覺得也是一個機會,可以利用兩紅旗試探試探田羽究竟有多大斤兩。而且有了羅洛渾的請戰,還可以避免兩紅旗認為自己借田羽削弱他們的實力,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皇太極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原因如下︰雖然在奪取皇位的時候,代善支持了皇太極,但是代善身為在世皇子地老大。何嘗不想著自己坐皇帝這個位置。而且代善性格寬柔、深得眾心,且軍功多、權勢大。努爾哈赤曾以「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預示日後由其襲受汗位,要不是皇太極精心策劃,用代善與努爾哈赤大福晉關系親密之事大大打擊了代善的聲望,使他無力爭奪汗位。結局會是什麼樣還說不準呢。另外,皇太極借著這個事情又打擊了大福晉阿巴亥,削弱了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兄弟的實力,可謂一箭雙雕。最後終于登上了帝位。雖然最後代善選擇支持了皇太極,但是一旦兩紅旗的實力大增,代善未必就不會重燃登位之夢。岳托死後,皇太極本想著將瓖紅旗旗主之位授予其他人,但是受到了兩紅旗大臣的激烈反對,皇太極承受不住壓力,最後不得已將年少的羅洛渾推上了瓖紅旗旗主的位置,在這個事件中,皇太極也感到兩紅旗的團結。因此在皇太極地想法中並不想著兩紅旗過于強大、過于團結。

有了這個想法。皇太極高興的說︰「羅洛渾不愧是我們大清的勇士,我們大清的巴圖魯。」皇太極只是隨口贊揚。羅洛渾卻順桿往上爬,馬上跪地叩頭三呼萬歲︰「臣羅洛渾謝陛下賜勇號。」巴圖魯的稱號在大清是非常重要的賞賜。許多久經戰陣地大將也得不到這麼高的稱號,皇太極根本就沒有想著賜給羅洛渾這個稱號的意思,羅洛渾這麼一謝恩,皇太極已經無法收回成命,皇帝那可是金口玉言,就是說回來,皇太極收回這個意思,那羅洛渾能承受得了這個羞辱嗎,恐怕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當場自殺,一旦羅洛渾自殺,代善會怎麼想?因此皇太極只好說︰「希望你不要玷污這個稱號,打敗田羽,為你父王報仇。」

羅洛渾胸中涌出陣陣酸熱,感覺似有千言萬語要訴說,卻堵得一句話說不出來,只是埋頭叩首,雙目流淚,良久才擠出謝恩地話來︰「多謝陛下,奴才生當盡忠,死當盡節。」

皇太極為了拉攏羅洛渾,親自將羅洛渾扶了起來,語重心長的說︰「孫甥一輩中,朕最看好的就是你,希望你不要辜負朕對你地一片期望,不要辜負九泉之下的成親王。」說完這句話,連皇太極眼鏡都有些濕潤,羅洛渾只感覺熱血往頭上一竄一竄,恨不得立馬拿出刀來和田羽大戰一場。

代善看到皇太極如此待羅洛渾,也有些欣慰,自己最有能力的兒子當屬岳托,不想他英年早逝,因此代善想著著力培養孫子羅洛渾,現在羅洛渾不但領了瓖紅旗旗主一職,又被皇太極欽封為巴圖魯稱號,日後自不可限量。

演完了名帝遇良將的戲之後,皇太極鎮靜了一下,說實在話,剛才雖然有演戲的成分在里面,但是皇太極也流露了一絲真情。皇太極掃視了一下下面兩紅旗的將士,威嚴的說︰「明日起兵攻打義州。」眾將哄然領令。

當晚,皇太極和代善等一眾高級將領商議後,決定出兵一萬人襲擾山東鎮,這次襲擾的最終目的是弄清楚山東鎮地實力,當然還要弄回來山東鎮那種板甲。待襲擾後,根據田羽地實力再做另外的部署。第二天一早兩紅旗就開始行動,一萬大軍分成兩股,自義州上游三十里、下游三十里兩處渡江攻擊田羽,右翼由皇太極和代善親自率領,左翼由羅洛渾率領,余下地一萬多大軍由布丹率領準備接應。

兩紅旗的大軍一開始行動,山東鎮那邊就知曉了,田羽見代善地兩紅旗沒有全軍出動,就知道這場仗是場試探,但是他絲毫沒有輕敵的想法,因為朝鮮大多為新兵,因此田羽沒有分配朝鮮兩位總兵迎頭痛擊的任務,而是讓他們固守城池和要塞。田羽帶領「義」字營和「鐵衛營」、還有「禮」、「信」兩營各一部。迎戰左翼韃子。王守仁則率領「仁」字營、「智」字營,還有「禮」、「信」兩營各一部迎戰右翼韃子。

從兵力上來說,田羽要佔據優勢,五營加上鐵衛營的士兵已經達到了二萬一千人,而且韃子是渡江來攻,田羽更是佔了地勢之利,因此田羽信心百倍,杜之軼也非常高興,在軍事會議上。竟然扔出來一個作戰方案,用朝鮮軍隊對付其中一路,而山東鎮則全力圍殲另一路。其實他這個法子算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田羽也想過,但是最後他沒有選擇這個辦法。原因有三個,第一。朝鮮雖然有一萬人,但是恐怕不是對方地對手,一旦朝鮮失敗。勢必會影響到山東鎮的士氣,而且即便能夠殲滅一路,也會是一勝一負的結局。況且對方尚有一萬多援軍虎視眈眈,一旦圍殲不了對方,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二,皇太極既然敢讓兩紅旗出戰,那就有全身而退的把握,否則以皇太極之謹慎,不可能貿然出兵。第三,那就是田羽不想將山東鎮帶入朝鮮戰爭的泥淖,田羽知道現階段大明最大的敵人是李自成。而非韃子。如果沒有李自成攻破北京。韃子不可能定鼎中原,雖然韃子可恨。但是做事要有個順序,根據田羽知道的歷史。田羽定下了先滅流寇,再平外患的策略。這次只是給皇太極一個教訓,吸引兩紅旗的兵力,為錦州方面減輕壓力。要知道當時皇太極地總兵力也就四、五百個牛錄,而兩紅旗就將近一百牛錄,能將一百牛錄的兵力吸引在鎮江堡一線,那也是對洪承疇提拔之恩的回報。

杜之軼的方案被拒以後,暴跳如雷,但是他沒有辦法,因為山東鎮的將領沒有一個听他的,因此他公然在軍事會議上拂袖而去,而且臨出門前轉身指著田羽說︰「田大人,你等著听參吧。」杜之軼這句話簡直是一個字一個字從牙縫中擠出去地,他覺得已經夠凶橫了,但是田羽絲毫不以為意,聳了聳肩頭而已,根本就沒有再理會他。杜之軼弄了個沒趣,回去就找來孫達三,讓孫達三替自己寫疏本,彈劾田羽。

田羽部署完畢,站起身來,望了望眾將,大聲說︰「望眾將士奮勇殺敵,以報國恩。」

「殺虜,殺虜。」眾將齊聲吶喊,那股氣貫長虹的士氣讓與會的柳琳和何刁良不由心悸,平時看著很內斂地山東鎮終于露出了他凶猛的獠牙。

皇太極應該慶幸他沒有遇到田羽,遇到的則是第二次作為主將出戰地王守仁。雖然是第二次作為主將出戰,但是王守仁卻實實在在是個主將新手,因為第一次對陣,只發生了小規模的接觸,代善的兩紅旗就迫于壓力退了下去。皇太極沒有打他的大 ,右翼用的是代善的主帥大 ,因為韃子全部是騎兵,因此行動速度很快,等到王守仁趕到韃子在義州上游強渡的地方,韃子大軍已經大部分渡過了鴨綠江。王守仁雖然兵力佔優,但是第一次指揮這麼大規模的戰役,他還是略微有些保守,本來王守智等人力主韃子尚未渡江完畢,趁著半渡攻擊,但是王守仁卻沒有采用,因為長途奔襲而來,隊伍的陣型有些凌亂,王守仁將陣型調整了一下,趁著這個功夫,韃子全軍渡過鴨綠江。

王守仁將「仁」字營地騎兵布置在兩翼,「智」字營地步兵正面防御,後面便是「禮」、「信」兩營。皇太極看到山東鎮沒有趁著他半渡而擊,不由笑著對代善說︰「不知道對方的主將是不是田羽,要是田羽地話,那朕可要低看他一籌了。」

代善仔細的打量了一眼山東鎮大陣,然後朝著皇太極說︰「陛下,我看田羽不在這一路。」

「哦,你怎麼知道田羽不在這一路?」

「首先這里沒有田羽地大 ,另外據我所知田羽手下有個五千人的中軍,旗號為「鐵衛」,我看了一下對方陣中沒有「鐵衛」的營旗,估計田羽不在這一路明軍。」

田羽打敗了入寇中原的韃子,生擒岳托、以殘兵勝多爾袞,雖然是慘勝。但是多爾袞回去也說,就是將自己換做田羽,帶著那點兵,恐怕也不會做得比田羽更好,因此大清國上下對田羽極為重視,可以說整個大明,除了北京以外,就屬山東這一塊韃子的坐探最多,因此山東鎮的一切。雖然說不上了如指掌,但是是大清國眾將領最熟悉的一個軍鎮了。皇太極也听說過山東鎮地建制,聞言朝著王守仁的大陣看了幾眼,邊看邊數︰「「仁」字營營旗、「智」字營營旗、「禮」字營營旗、「信」字營營旗、「雨」字營營旗、「國」字營營旗,看來田羽對咱們這次很重視啊,一下子派出了六營。」

「「仁」、「智」、「禮」、「信」四營是田羽的主力部隊。其他兩營好像是輜重營和軍醫營。」代善如數家珍。看來他對山東鎮的研究也不少。

「不是說田羽入朝的主力部隊一共只有五營嗎?現在這里竟然有四營,難道另一路田羽竟然派出一個營去迎戰?」皇太極有點疑惑的說。

「至少兩營,「義」字營、「鐵衛」營。這兩個營都是騎兵,編制原來是三千人,听說最近已經上升到五千人。加起來就是一萬人,可是羅洛渾只有五千人馬啊。」代善心中不由替羅洛渾擔憂起來,這一戰關系重大,一旦羅洛渾能夠戰勝對方,那麼可以坦受巴圖魯的稱號,一旦失敗,那不是自取其辱呢嗎?

「年輕人就需要磨練,如果全部是順境,那麼永遠不可能成長起來。再說有布丹呢嗎?另外我已經讓我的三千巴牙喇準備接應羅洛渾了。禮親王你就放心吧。」

皇太極竟然讓自己的巴牙喇護兵接應羅洛渾。代善也不由一陣激動,本來他還說皇太極怎麼不動用自己地巴牙喇護兵。全靠著兩紅旗賣命呢,現在這種想法一發煙消雲散。代善鎮定了一下,問︰「陛下,對方已經布陣完成,我們怎麼辦?」

「你是主將,一切由你做主,這一次朕就是帶著眼楮過來的,就是想好好看看能打敗十四的山東鎮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代善听皇太極由自己指揮,也不再多說,將五千騎兵分成四股,左右翼各一千人,攻擊明軍側翼,正面二千人突擊,剩下的一千人守衛大 ,保護皇太極及自己。隨著一陣催促攻擊的戰鼓,正紅旗地騎兵開始了第一次沖鋒。兩側是騎兵對陣,皇太極最為重視,因為以往明軍依靠的都是火器,就是關寧鐵騎也不是八旗騎兵對手,上次代善力陳山東鎮騎兵厲害,因此皇太極將注意力放在了兩翼。韃子的騎兵是一千人,「仁」字營則是兩千五百人,不過「仁」字營沒有全部出擊,每翼都留下了一千人護衛,一千五百人迎戰。雙方廝殺在一起,果然如同代善所說,山東鎮對于韃子地騎射幾乎都是無視,然後沖鋒戰憑著甲冑之堅不但不落下風,反而壓得八旗騎兵有些喘不過氣來。

那邊還沒有決出勝負,主戰場的戰斗卻呈現了一邊到的態勢,二千騎兵采用老戰術,二百步齊射,而明軍步兵將大盾舉了起來,形成一道鐵牆,弓箭失去了作用。主將和碩圖見弓箭沒有任何作用,也不等九箭射完,就下令上馬采用楔形攻擊。

王守仁見韃子上馬,知道攻擊瞬間將至,令旗一揮,大喝︰「拼盾。」然後傳令兵一個個向前傳去︰「拼盾,拼盾。」王守智接到命令立刻開始拼盾,這一次他們采用地是一百人拼盾,形成了六十米長的鐵牆,拼盾完成以後,「智」字營的長矛手上前一步,將矛頭斜著從盾上伸出,這一下子山東鎮的正面簡直就是一個六十米長的刺蝟。韃子沖到了一百五十步,「禮」字營的弓箭手開始了仰射攻擊,接著「信」字營的火器齊鳴,鉛彈鐵子如冰雹般朝著韃子傾瀉而去。這樣的場面皇太極看得多去了,明軍就這三板斧,一旦突破了,那就是屠殺。不過這一次皇太極想錯了,和碩圖雖然沖到了山東鎮步兵前面,但是面對一米二高的鐵牆,還有數以千計地長矛絲毫沒有辦法。用弓箭射吧,對方除了護住面目以外,其他地方你隨便射,射中了頂多在甲冑上留下一個白印。用馬沖擊吧,六十米地鐵盾牆穩如泰山,根本就沖不破這道防御。也有不少反應快的韃子,縱馬越過鐵盾牆,但是後面地長矛手長矛一斜豎,往往將韃子連馬帶人被刺穿,有些人跳下馬,但是馬上就成了明軍的俘虜。和碩圖損失了二三百人沖擊到了明軍跟前,遇到地像是個刺蝟,無處著手,無奈之下只好撤退。和碩圖退了,王守仁則選擇了進攻,他沒有下令拆盾,而是命令前進,六十米長的鐵牆緩緩推進,步步為營,看那個樣子是想著將皇太極等大軍擠到江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 | 逐鹿崇禎末年全文閱讀 | 逐鹿崇禎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