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禎末年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讓胡馬渡陰山

作者 ︰ 田盛公

雖然王守仁沒有在皇太極和代善半渡的時候攻擊,但是這時候他顯示出來後發制人的功底,鐵盾牆不但守起來不動如山,攻起來也如一道道移動的城堡,給皇太極和代善施加了太大的壓力。望著鐵盾牆越來越近,山東鎮「禮」、「信」兩營的弓箭、鉛彈鐵子已經打到了皇太極和代善處。兩紅旗的巴牙喇護兵大喝一聲︰「保護主帥。」一個個用身軀護在了皇太極和代善的前面。

和碩圖鼓起余勇,發動了一次次反擊,但是結局仍然是阻止不了王守仁的鐵盾牆。王守仁除了稍顯保守一點以外,可以說是田羽最放心的將領之一,王六、李笑天一流是勇猛有余,智謀不足,也缺乏統籌全局的眼光,王氏其他幾個兄弟雖然有勇有謀,但較之王守仁還有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田羽才會選擇王守仁為主將,同時這一次也是給王守仁一個鍛煉的機會。因為田羽知道自己在朝鮮的日子應該不會太多了,前些日子當了秉筆太監的方正化已經托人帶來了書信,告訴田羽,皇上已經有了讓他回軍的想法。而且崇禎更有著將田羽派到楊嗣昌手下的意思,只是楊嗣昌和田羽以前曾經鬧得不可開交,還在猶豫中而已,因此田羽更是加快了培養王守仁獨當一面的能力。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顯然田羽的選擇沒有錯,也許依著王守仁保守的性格,不會立什麼奇功,不會給田羽驚喜,但是只要給予王守仁足夠的兵力,王守仁絕對不會讓田羽失望,就如現在一般,擁有優勢兵力,擁有甲冑兵器之利,王守仁即便面對的是韃子崇德帝,也絲毫不落下風。反而步步為營,將皇太極和代善逼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隨著身前的巴牙喇護兵一個個到了下去,代善終于忍不住將皇太極往江邊拉去,皇太極第一次看到這個戰術,心中有些興奮。大聲對代善說︰「禮親王,不論花什麼辦法,一定將對方的盾牌搞到,實在是太壯觀了,太有創意的想法了。」

「陛下,我看還是退吧。再退就到了江邊,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皇太極這時才意識到已經身處險境,不過通過這一戰他已經對山東鎮的實力有了一個認識,當然這個認識是很深刻地。無論是兵士的素養,還是從士氣上,山東鎮已經做到了極致,當然在皇太極看來已經是極致了。他對山東鎮的評價一下子提升了三級,從強軍提升到了足可以八旗騎兵抗衡的水準。甚至心中雖然不情願,但是還有那麼一點點覺得山東鎮戰力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八旗騎兵,與自己地巴牙喇不相上下。但是有個問題是皇太極的巴牙喇護兵加上盛京御林軍不過僅僅萬余,山東鎮呢?足足二萬多人。而且更令皇太極驚訝的就是山東鎮的新戰術。新裝備,他對鐵盾、甲冑幾乎到了垂涎三尺的地步,一定要仿制對方的武器裝備,研究對方地戰術,這是皇太極登上了退兵船時候的想法。

王守仁這一戰,斬敵首級一百七十二人,當然有一些尸體還有傷兵被對方搶了回去,這次戰役代善的正紅旗損失了六百七十八人,其中戰死三百一十一人。輕重傷者共三百六十七人。損失戰馬九百多匹,損失可算慘重。而王守仁的損失則小一些。騎兵亡一百五十八人,傷七十六人。步兵和其他兵種沒有死亡,只有六十二人受傷。後來要不是對岸的援軍死命來救,代善這五千人馬有扔在朝鮮的可能。這場戰役被朝鮮幾個逃跑不及,隱藏起來的漁民從頭到尾的收在眼底,不久整個義州到處都在談論這場戰役,當然他們嘴里面地戰果擴大了不止十倍,成了山東鎮殺敵滿萬,韃子潰不成軍。雖然仗是大明山東鎮打的,但是被韃子欺負數年之久的朝鮮百姓也覺得揚眉吐氣。作為這一戰主將,王守仁的名字也是響徹朝鮮大地,甚至有許多地方王守仁地大名遠遠超過了田羽。

其實田羽取得的戰績比王守仁好的多多的,只是這場戰役沒有朝鮮百姓知曉罷了。田羽的大軍出了義州以後,使用勇士車快速行軍,但是勇士車雖快,仍不及騎兵的速度,因此趕到羅洛渾強渡的地方,同樣羅洛渾的大軍已經渡過了一半以上,羅洛渾選擇的地方恰是一個烽火台,烽火台剛剛竣工,只有五十名朝鮮兵士守衛,這五十名朝鮮兵士看到羅洛渾大軍強渡鴨綠江,第一時間點燃了烽火,然後就四散而逃,當然這些是田羽軍令所允許地。田羽規定,一旦發現韃子強渡鴨綠江,烽火台要第一時間點火,等發現下一處烽火台響應點火,就可以撤退,避免不必要地犧牲。你想對方大軍渡江,五十名兵士即便是堅守崗位,那也是以卵擊石,因此才會有這個命令,當然如果沒有點燃烽火,或是烽火起了,沒有等下一處烽火台點火逃跑的話,等待著這些士兵地將是嚴厲的軍法,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斬首示眾。

羅洛渾渡過江後,就開始拆除烽火台,顯然羅洛渾地行動是極為愚蠢的,烽火一起,即便拆了烽火台有什麼用,信號已經傳出,示警已經成功,烽火台的使命已經完成,拆了以後,等到大兵一退,朝鮮方面難道不會重新建築。羅洛渾錯失了整理隊伍的最好良機,當然這也和羅洛渾輕敵大意有關,他沒有想到田羽會來的這麼速度。也活該羅洛渾倒霉,遇到了李笑天、王六這兩個勇將和田羽,王六和李笑天在一起那是天不怕,地不怕,上次沒有田羽的命令擅自出兵援助義州,田羽也是略施懲罰,以援助義州的功勞抵消了無令行事的罪名,不過田羽怕他兩個得意忘形,又打了兩人每人十軍棍,十軍棍對于兩人不啻于撓癢癢,剛打完就活蹦亂跳的出現在了眾將領的面前,弄得田羽還以為行刑的留了情,將行刑的幾個兵士各打了十軍棍。不過這可是田羽錯怪了行刑的士兵,你想以兩個人皮糙肉厚。十軍棍算得了什麼。上一次援救義州,雖然轟轟烈烈,但是王六可沒有撈著打仗,而李笑天雖然打了一場,也覺得不過癮。因此這一回兩紅旗渡江攻擊,兩個人憋足了勁,準備大殺一場,羅洛渾算是撞到了槍口上。作為主將的田羽看到韃子尚未全渡,立刻下達命令,讓王六和李笑天發動攻擊。這兩個活寶眼神一對,就明白了對方地心意,沒有用田羽再說,就分為左右兩翼朝著羅洛渾的瓖紅旗殺去。羅洛渾看到了田羽的大軍才想起整頓兵馬,但是為時已晚,陣勢還沒有結成,就被王六和李笑天沖入陣中。

羅洛渾剛受了巴圖魯的稱號,士氣正盛。雖然人馬還有近千人沒有渡完江,而隊伍沒有結成陣勢就被李笑天和王六撞進了陣中,憑借著驍勇,以四千人對一萬人開始廝殺。本來雙方兵士的戰力就相當,韃子如何能以一敵二,打了不到三炷香地功夫,韃子已經呈不支之態。羅洛渾身披十創,尤奮戰不已,殺得已經成了一個血人,看到羅洛渾拼命,激發出韃子的血性,雖然岌岌可危。但就是不退。作為後備軍的布丹听說以後。不敢耽擱,連忙加派援軍。皇太極的巴牙喇護兵首領是巴牙喇甲喇章京布善。按照皇太極的吩咐接應羅洛渾,這時候也發現羅洛渾的困境。無法之下,也強渡鴨綠江,支援羅洛渾。

看到對方援軍接連而至,田羽發出命令,令王六和李笑天撤退,李笑天和王六雖然殺地正是興起,但是他們知道田羽的脾氣,雖然不願意,但還是退了回來。經過方才一陣惡戰,韃子損失近千人,連鴨綠江一時都被韃子的鮮血染紅。布丹派出了三千援軍,加上布善的三千巴牙喇護兵,一共六千,這也使得羅洛渾的軍力達到了一萬人上下。

由于重步兵都交給了王守仁,田羽手中除了兩支騎兵營,就剩下「禮」、「信」兩營,還有部分「雨」、「國」字營的兵士。沒有步兵的護衛,田羽采用了車陣戰術,將勇士、悍馬車擺到了陣前,勇士車每車長四米、寬兩米,高兩米,全車都是由薄鋼片制成,額定載人十五名,四輪,由四匹馬拉動,這個勇士車在田羽看來就相當于前世的裝甲車。而悍馬車要比勇士車還要大上一號,長六米、寬三米、高度與勇士車相同,六輪車,八匹馬拉動,由于是輜重車,因此除了地盤由薄鋼片制成,上邊地兩米護板采用的是硬木制成。田羽將這兩種車圍成一個車陣,擔任正面守衛任務,「禮」、「信」兩營的兵士則隱身車後,或者車頂,將手中的弓箭、火器對準了韃子。

這時。羅洛渾也清醒過來。他對剛才魯莽地行為非常悔恨。要不是布丹、布善來援及時。恐怕自己難逃全軍覆沒地下場。現在手上有了一萬大軍。而且其中三千更是清朝最精銳地皇帝巴牙喇護兵。羅洛渾地信心再次爆棚。他鎮定了一下。對布丹、布善高聲說︰「兩位將軍。不是說山東鎮地騎兵能打嗎。這回我們讓他們見識見識八旗騎兵地厲害。」

布丹是羅洛渾地手下。羅洛渾準備和山東鎮一決雌雄當然沒有意見。但是布善卻是皇太極眼前地紅人。皇太極這次並沒有想著針尖對麥芒地和山東鎮一戰。而是帶著一種試探地想法渡江而來。因此布善輕咳了一聲。對羅洛渾說︰「方才既然是不分勝負之局。我看我們還是退回去待陛下示下再做進一步地打算吧。」布善口中說是個不分勝負之局。那是給羅洛渾面子。如果不分勝負。羅洛渾何至于全身都是傷。雖然不重。但是主將尚且受創。可見局勢之危。

羅洛渾損失了近千人。而且自己還受了傷。要是這麼樣灰溜溜地回去。他還有何顏面見兩紅旗將領。剛剛受了巴圖魯地稱號。就打了打敗仗。無論如何羅洛渾是接受不了地。因此他朝著布善說︰「將軍。方才山東鎮趁著我半渡而擊。我軍尚未成陣。佔了便宜。我們現在退走。如何能得到山東鎮地真實戰力。再說就這麼退回去。豈不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呢嗎。」

布善見羅洛渾堅持要和山東鎮死戰。也就不再堅持。雖然皇太極地意思是試探之戰。最好不好弄得太大。但是布善也是個將軍。那個將軍不是爭強好勝。代善等人力陳山東鎮騎兵如何如何厲害。布善早就心里癢癢了。現在羅洛渾堅持己見。回去如果怪罪下來。自有羅洛渾頂著。因此他朝著羅洛渾點了點頭說︰「既然衍郡王有意和山東鎮玩玩。布善豈有不奉陪地道理。」見布善同意。羅洛渾非常興奮。連臉上幾顆青春痘都顯得發亮。

羅洛渾雖然是旗主。但是布善那可是皇太極手下地猛將。因此羅洛渾也不敢托大。小心翼翼地說︰「既然將軍也有興趣和山東鎮玩玩。那麼就請將軍號令全

「衍郡王。你是主。我是客。客隨主便。我听你地。」

布善這麼一說。羅洛渾也就不客氣了,他讓布善帶著皇太極地巴牙喇護兵攻打左翼,布丹帶著三千人攻打右翼,而他自將中軍正面突擊。分配好任務,羅洛渾大喝一聲︰「為成親王報仇,殺南蠻。沖啊。」第一個催馬沖了出去。

可以說兩紅旗早就憋足了勁想和山東鎮較量較量,尤其是瓖紅旗,岳托被擒早就成了大家心中的痛,因此根本就不用羅洛渾激勵士氣。這幫騎兵紅了眼般的沖向了山東鎮。布善的對手是山東鎮的王六。王六見布善地鎧甲戰袍用的是明黃色,所帶的騎兵甲冑也不同于原來的兩紅旗。便猜測布善非兩紅旗之兵,不過他沒有想到布善竟然是皇太極的親兵。換在明朝就是最精銳的禁軍。看到布善沖了過來,王六也不答話,帶著「義」字營就沖了上去。兩方一接觸,先是對射,然後就是沖鋒,在對射地時候,雙方不分勝負,布善早就知道山東鎮甲冑防御能力很強,因此命令兵士射往山東鎮騎兵的面門和馬匹,這三千巴牙喇護兵各個都是百步穿楊的好手,因此王六的損失大了很多。當然巴牙喇護兵的損失也很大,王六的「義」字營月兌胎于原來田羽的中軍,兵士的身體素質和戰斗素養在山東鎮都是數一數二地,田羽三大騎兵營,當屬「義」字營的戰力最強,然後是李笑天的「鐵衛」營,最後才是王守仁的「仁」字營。雖然李笑天地「鐵衛」營兵源素質等也是百里挑一,只是成軍時間短,不少兵士沒有打過幾次真正的硬仗,因此戰力不如王六百戰的「義」字營。

雙方第一次接觸,就是高傲的布善對于山東鎮的騎兵表現出來的戰力和素質也是贊不絕口,要知道布善很久就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對手了。布善曾經和號稱明朝第一精銳的關寧鐵騎打過不止一次,關寧鐵騎從來沒有佔過上風,這次王六的山東鎮騎兵竟然和他打了個平手,已經超過關寧鐵騎地戰力了。

布丹那邊卻沒有布善這邊輕松,兩紅旗地箭術雖然也不錯,但是如何能與皇太極巴牙喇護兵精銳中的精銳可比,再說布丹地兵力較之李笑天少了二千人,雙方實力差不多,那人數就是決定勝負的第一要素,因此布丹損失遠遠超過了布善,李笑天也佔了一些便宜。

兩翼無功,羅洛渾地中軍損失更是慘重,田羽正面使用車陣防御,由于田羽的車陣是個半弧形,車體又高,羅洛渾沒有攻破車陣的防御,而「禮」、「信」兩營的遠程打擊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羅洛渾無法之下只好撤了回去。兩翼見羅洛渾撤了回去,也無心戀戰,退了回去。

這一次接觸,羅洛渾方大約損失了六七百人,而山東鎮也損失了將近五百人,略佔上風。羅洛渾和布丹、布善商量了解決對方車陣的辦法。布善掃了田羽大陣一眼,忽然笑著說︰「咱們過來就是讓他見識見識八旗騎兵的厲害,又不是想全殲對方,對方的車陣雖然毫無破綻,但是我看移動起來一定會很慢,所以我建議咱們集中兵力攻打其一翼,遠離車陣,到時候專找對方的騎兵,對方的車陣也就沒有了用處。」

布善提出的辦法立刻得到了布丹、羅洛渾的同意,最後他們選擇了王六的「義」字營作為打擊對象,沖了出來。看到韃子舍棄了正面突擊,全力朝著王六的左翼攻去。田羽馬上讓李笑天前往左翼接應,而他立在中軍時刻盯著戰局。看到羅洛渾等人吸引王六和李笑天遠離車陣,田羽就明白了對方的打算,對方地兵力田羽估計了一下,大概也就是一萬人出頭。而李笑天、王六的兵力也是一萬,不過田羽對王六和李笑天很有自信,一萬對一萬,實力相當,那就看誰更能堅持,誰更勇猛了。

這次兩萬騎兵對陣。可能是大明和韃子自開戰以來的第一次,以往都是韃子對車陣,或者攻打城池,明軍很少野戰與韃子爭鋒,遼東、遼西的明軍像來不敢和韃子針尖對麥芒采取騎兵野戰。當然這也和薩爾滸等數次野戰,明朝都輸給了韃子有關。

這場騎兵對戰足足持續了有一個多時辰,仍然是旗鼓相當的樣子。王守仁那邊地戰役早就結束,皇太極听說羅洛渾這邊和山東鎮發生了規模巨大的騎兵野戰。馬上帶著代善等一眾兩紅旗將領趕到江邊,登上高處,隔江觀看雙方騎兵大戰。

韃子騎兵勝在騎術精良,而山東鎮騎兵勝在甲冑精良。各有長處,打得難解難分,到了現在這個份上已經不是誰的騎術更好,誰的甲冑更堅,而是看誰能夠更能堅持。就是長于弓馬的皇太極和代善等兩紅旗將領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凶險的騎兵對攻,一時間心馳神搖,鴉雀無聲,眾人都被眼前地騎兵對戰吸引住了。尤其是代善,手中更是捏著一把汗。這場戰役的勝負。可是關系到羅洛渾以後的發展,關系到兩紅旗在皇太極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代善心中默默為羅洛渾在祈禱。

戰斗又持續了近三炷香的功夫。仍呈現膠著狀態,不過隨著王守仁帶著「仁」字營騎兵。還有柳琳的朝鮮騎兵趕到,戰爭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山東鎮一邊。皇太極看到「仁」字營的第一時間就發出了撤退地命令,羅洛渾、布丹、布善三人雖然已經被山東鎮勾起了火,但是一是有皇太極的命令,二是山東鎮又有近萬的騎兵趕到,不敢再打,開始撤退。但是雙方已經交織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羅洛渾等人想撤退已經不是很容易,皇太極那邊也派出了援軍渡江相助。田羽看到皇太極有了撤軍的意思,也就不再相逼,就坡下驢地發出撤回來的命令。

這一戰,雙方的損失都很大,加上羅洛渾渡江時候損失的一千人,羅洛渾軍一共亡一千七百五十一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田羽的山東鎮亡一千三百二十九人,傷者同樣很多。按照傷亡的比例,山東鎮略微佔了上風,不過優勢並不是很大。而山東鎮之所以能夠佔了上風,多數都是托福于雙方的第一次接觸,後邊的騎兵對戰,雙方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要是詳細的算起來,還是韃子稍稍佔了上風,不過這個上風可能要計算到了個位數,因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回到兩紅旗地大營,皇太極不覺心中非常壓抑,八旗騎兵地實力皇太極最清楚不過,山東鎮竟然能和自己的騎兵打了個平手,著實讓皇太極有些接受不了。大清國立國之本就是弓馬騎射,這些年來和大明開戰,野戰可以說無往不利,現在大明地騎兵竟然追上了八旗騎兵的戰力,能不讓皇太極憂心嗎。而且王守仁展示地戰術也讓皇太極心悸不已,回到營中他想了很多辦法,仍然沒有把握能夠破掉王守仁的戰術,有了這一股大軍駐扎在自己的月復背,皇太極覺得自己將永無寧日。

唯一讓皇太極趕到欣慰的就是羅洛渾的表現,雖然回來後,羅洛渾將自己一開始的失誤原本的說了出來,請皇太極治罪,但是皇太極看到他滿身的傷口,心不由一軟,原諒了羅洛渾開始的愚蠢,並且親自送藥給羅洛渾,以示愛將之心。不過經過這一戰,羅洛渾也表現出來驚人的勇氣,身披十創,卻連殺十數名大明騎兵,這份勇猛獲得了兩紅旗將領的認可,也算穩固了旗主之位。

這次出兵一敗一平手,可能唯一的收獲就是獲得了不少明軍的甲冑,有騎兵甲冑。也有步兵甲冑,不過步兵甲冑只得了兩副,而且為了得到步兵甲冑還損失了很多精銳。令皇太極趕到遺憾的就是沒有得到對方的盾牌,雖然代善派出最勇猛的騎兵,還是無功而返。你想山東鎮的鐵盾都是百塊拼成一起。代善地騎兵雖然殺散了持盾的步兵,但是也無法拿走長達六十米的鐵牆,有人想拆開來,但是因為不熟悉,沒有找到拆盾的機關。如果再多給他們點時間,恐怕就能讓他們弄回來鐵盾了。只是王守仁的騎兵實在是太快了,剛剛殺散步兵,騎兵就沖了過來,根本沒有時間拆盾。皇太極將幾副完整地甲冑讓手下穿了起來,然後試驗防御能力,果然二百步騎射根本就奈何不了這種板甲,即便是近射,除非是如布善一流的勇士。開得了三石硬弓,才勉強能夠射穿甲冑,普通士兵射出的箭也就留下個白色的印痕。皇太極連夜將獲得的甲冑送往了盛京,交付工部。尋找工匠仿制、打造,本來皇太極還想著用這種防御力超強的甲冑武裝八旗勇士,但是韃子工部遍尋國內能工巧匠,也沒有仿制出這種板甲,不少工匠看到第一眼,就覺得這個甲冑不是人工可以制成地,有一個有名的工匠雖然制作出來了仿制品,質量差不多,卻著實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按照這個速度。要裝備高達十多萬人的大軍,不知道是哪個猴年馬月了。皇太極听說以後。不由大怒︰「不是人工制成的,難道這些甲冑是田羽變出來的?」。雖然皇太極大發雷霆,但是這個仿制的事情還是撂了下來,不少人暗中猜測是不是上天來幫助田羽,弄來了這批人工不能打造的甲冑,當然這也和當時地韃子地處一隅,沒有接觸先進的機械技術有關。韃子仿制歌德甲不成功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皇太極在鎮江堡又呆了幾天,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解決田羽的問題,不過山東鎮表現出來的戰力實在是太強大了,連皇太極也認為光憑著兩紅旗根本就無法殲滅山東鎮,皇太極覺得將八旗全部齊集朝鮮,說不準還有殲滅田羽地可能性,但是現在攻打錦州已經是箭在弦上,如果放棄攻打錦州,轉而攻打朝鮮,那準備起來又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而且還會喪失攻打錦州的良機,萬一明年大明獲得豐收呢,機會一旦錯過就不會輕易再來的道理,皇太極時明白的。因此這幾天,皇太極愁壞了,頭上又多出來不少白發,望著幾天就蒼老了許多的皇太極,代善也有些心疼,派人送來了上好的長白山野參。代善琢磨了幾天,終于下定決心,找到皇太極,皇太極正在翻看地圖,見到代善來了,忙說︰「快坐,快坐。朕正要派人去尋你呢。」

「不知陛下所招何事。」

皇太極嘆了一口氣,站起來走了幾圈,然後說︰「錦州之戰已經準備了這麼久,不能不打,因此朕找你來是希望……」

「陛下,你不說我也知道,你放心,只要有兩紅旗在,就不會叫山東鎮侵大清寸土。」

皇太極見代善如此說,滿意的點了點頭︰「只要兩紅旗能夠阻擋田羽一年,不,半年,朕就有信心拿下錦州,打敗洪承疇。」

「請陛下放心,只要有兩紅旗在,他田羽絕對進不了大清寸步。」

「好,有禮親王在此,朕就不必擔心了。過幾天,我讓戶部的撥些款項,將鎮江堡修一下,就讓鎮江堡成為咱們大清的寧錦防線。」

听到皇太極如此一說,代善更有信心,忙說︰「陛下所慮極是,我一直擔心鎮江堡和寬甸一帶城池年久失修,不能作為阻擋山東鎮地要塞,只要修好鎮江堡,何慮田羽。」

皇太極和代善正在為山東鎮這根插在月復背地釘子而苦惱的時候,不想卻是大明地崇禎皇帝幫了他們一把,崇禎皇帝下旨將山東鎮調回國內。而國內的形勢正如田羽所料,楊嗣昌督師剿寇地勝利如曇花一現,瑪瑙山戰役後,形勢幾乎急轉幾下。身為督師的楊嗣昌在瑪瑙山戰役後,掩不住洋洋得意的心情,多次上疏崇禎,擒張獻忠指日可待,而給其他官僚的信函中,更是將自己的戰果夸大了十倍,毫不掩飾自己的功勞,同時多次表達出擒張獻忠易如反掌的想法。楊嗣昌的樂觀沒有給戰場帶來福氣,反而同他的預想相反,張獻忠沒有被官軍擊垮,在崎嶇的山區度過了難關,隊伍再次壯大。張獻忠之所以能夠度過難關,其原因共有三點,第一,即便是遭遇了重大的打擊,追隨張獻忠的骨干力量重來沒有悲觀失望,反而更加團結在張獻忠周圍。第二,楊嗣昌屬下將軍的兵軍紀甚至不如流寇,致使山區的百姓倒向了張獻忠部,他們不但拿出食鹽、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大力支持張獻忠部,而且對封鎖流寇的動向,幫助張獻忠打探官軍的行蹤。第三,統治階級的矛盾激化,使他們不能同心協力剿滅流寇。楊嗣昌因平賊將軍一事得罪了左良玉和賀人龍,楊嗣昌心地偏狹和行事笨拙,大將沒有換成,反而弄成兩面不討好,便他操縱的這部剿寇機器,愈來愈運轉不靈了。張獻忠充分地利用了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率領部眾偃旗息鼓從山間小路返回湖北興山、房縣地區。回到房縣地區的張獻忠在白羊山與曹操合營一處,兩人商議過後,覺得只有進川才能擺月兌如影隨形的各路官軍,有所出路,于是兩營開始進軍四川。

楊嗣昌飛檄川軍方國安部,讓他們進抵大昌,迎頭痛擊張獻忠和曹操兩股流寇,沒有想到方國安部由于前任總兵羅尚文「虛冒剝削」,以致士兵「衣甲器械藍縷朽蔽,全不堪戰」,坐視流寇四處為禍。而李自成率領一千多義軍進了河南,當時河南正是流亡滿道,骼盈野。李自成進入河南後,聯合了河南的義軍和大小桿子,不出一月就復當年之盛,兵力達到了數萬之眾,雖然這些流寇的戰力有限,但是人數眾多,河南巡撫李仙風、副將陳永盛連上數疏請崇禎派遣援軍。崇禎接到李仙風、陳永盛的疏本以後,大為著急,李自成這股流寇,一直是崇禎的心月復大患,現在東山再起,崇禎極為重視,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策,但是崇禎心中卻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失誤,再次將這個責任推到了封疆大吏的頭上。一面責令李仙風、陳永盛大力剿賊,一方面下旨調回山東鎮。現在崇禎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楊嗣昌編練新軍的想法雖然很好,也大張旗鼓去做,但是效果甚微,大量的白銀落入了總兵、督師等人的口袋,而新軍不但人數少,戰力也很有限,因此無法之下,崇禎想到了田羽。崇禎相信有了田羽的大兵,足可以對付李自成這股流寇,因此連忙下旨,調回山東鎮。

田羽在接到崇禎的聖旨後,和柳琳、何刁良等朝鮮將領商議以後,留下了「仁」字營,由「仁」字營和柳琳、何刁良三營鎮守鴨綠江沿線。朝鮮國王特意派原昌君李覺前往義州,總督三軍,田羽這才放心。臨行前田羽將王守仁叫到了總兵行轅,再三囑咐一定不能失去朝鮮鴨綠江這個屏障,如果兩紅旗退走,王守仁可以依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之法,一旦兩紅旗駐扎下來,王守仁不得主動攻擊對方,只要保住鴨綠江這個防線便可。

王守仁看見田羽一再囑咐,知道田羽對于從來沒有獨當一面的自己有些擔憂,因此信心百倍的說︰「大人,你放心,只要有我「仁」字營在……」

田羽截住了王守仁的話,大聲說︰「不叫胡馬渡陰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 | 逐鹿崇禎末年全文閱讀 | 逐鹿崇禎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