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英雄傳 第二百三十五回齊國陶地

作者 ︰ 古金翔著

這時,範蠡與妻兒得走,逍遙江湖,快活一生,所經之地,多有他傳奇之事跡發生,傳誦至今。

範蠡與妻兒一起泛舟海上,出至齊國,想安居之,遂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數年之間,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在百姓中頗有威望,深得人心。

齊國大王齊平公素聞範蠡賢明能干,向來很是賞識。見他居于國內,便盛情邀請他入國都臨淄,拜為主政相國。

範蠡謙讓不過,受任齊相三年。三年後,喟然感嘆,道︰「居家只致干金,居官則至卿相,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詳。」乃以誠相告齊平公,告老還鄉,最終打動其心,歸相印于齊平公,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自己留些盤纏傍身,攜帶妻兒,從小路走,間行以去,止于陶,自謂陶朱公,從此而後,久居此地。

範蠡一身布衣,第三次遷徙至陶,在此「天下之中」,最宜經商良所,風水寶地,盡施身平所長,大展拳腳,操計然之術以治產,過得數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為當地百姓推崇,尊為財神,因他以道德經商,很具儒家風采,又為後人奉為商聖,成了後世儒商之鼻祖。

後人贊譽範蠡頗多,或稱︰「範蠡三遷皆有榮名。」或稱︰「與時逐而不責于人。」更有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美名播于天下,世人皆知。

而範蠡經商聚財之道,乃是所操奇人文子計然所授理財之術治理財產,依據便是按著當地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諸般變化情狀,采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之法,掌握好成本與利潤、供求與物價之間合理規律,加快資金周轉回攏效率,廣開貿易,運算詳細,處事公道,價格合理,因而長久以來一直立于不敗之地,招財進寶,富甲一方。

範蠡廣積財富同時,生怕自己名氣太大,節外生枝,又有大國君主不遠千里前來陶地盛情邀請自己出山,入朝為官,心中不願,遂自號陶朱公,隱姓埋名,安居度日。

這些年中,範蠡時時不忘當年與越將婁姑孚比武斗劍,自己技不如人,不敵于他,為他打敗,而終失去西施之事,心中每每想起,心痛萬分,很是懊恨,恨只恨自己當初學藝不精,武藝低微,不是越國功臣大將對手,才會有此恨事發生,雖然也恨過越王勾踐和越夫人,但他們是自己君上,自己食朝中俸祿多年,一生忠君愛國,勤于政事,又豈能因此而以下犯上,對他們大不敬呢?心中想來,怨恨之余,只想遠避他們,也便是了,眼不見為淨,耳不听為聰,能走多遠,便走多遠,因而才會向北泛舟海上,遠涉齊國,而後,心情略微平復緩和,南入陶地。

範蠡生活雖然安逸平靜,心中卻是波瀾起伏,不能寧定。心海之中,西施影子一直縈繞不去,久久留存,自己時常思念,酸楚悲痛,埋怨自己之心,不減反增。想到自己當年若非親口答允了她無論發生什麼,都要好好活著,只怕自己早已自殺,去陰曹地府尋她團圓去了。心中感到自己有負于她,虧欠她太多太多,今生已還不清,來世做牛做馬,必然要還,直是︰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恩愛之心,情比金堅。

他想起當日不敵婁姑孚,主因便是自己武功不濟,斗不過人,不怨旁人,只怨自己,心中痛定思痛,大起勤練武功強身健體之心,有心要練好武功,將來教授于自己子孫與門徒,讓他們萬一遇著相似之事,也可避免,不再重蹈覆轍,留下一生恨事。而這時,他既得了魂魄神匠歐冶子武功真傳,內力大進,外加自己本就自幼習武,深得武學體悟,這般暗下決心,潛心修煉,數年之後,武功突飛猛進,大為精益,精益求精,功力更上一層。修煉時日久了,竟還讓他在原有武學基礎上領悟突破,實現創新。

原來,範蠡一生提倡「道」,「氣」,主張「恆」,「常」,重視「持盈」,「定傾」,「節重」,諸般人生lun理,向來懂得頗多。又加上從歐冶子處學來了鐵匠之術、上古陰陽五行之道、三魂七魄之說、醫學和人體學等諸多學問,將之思想融合在一起,融會貫通,日夜修煉,日新月異,久而久之,竟是深刻領悟,破繭而出,化蛹成蝶,將「魂魄」功力在原有勁道上大幅提升,強出百倍,又將「魂魄指」功夫淬煉成了一門新功夫,名為「懾魂」,直將這一原只點暈失憶之巧勁指法轉化為了一門能吸取修煉本門武功之人魂氣魄力,化為自身功力,而中招之人若非魂氣魄力為之吸干,必然會點暈失憶的神奇武功,比之「魂魄指」,實是又強出了百倍。不僅如此,範蠡本便使劍,又會「越女劍法」,將之融合「魂魄」,更是自創了一套新式魂魄劍招出來,威力驚人,取名為「春秋劍法」,氣勢確是強出尋常高明劍法百倍。

自己武功既已大成,範蠡為了紀念師父歐冶子,使本門魂魄匠門衣缽得以傳承,香火得以承繼,又為了掩藏本門在江湖上名頭,不讓以往歐冶子所收之失憶鐵匠徒兒們找尋過來,查根問底,妄圖強行恢復記憶,多惹出是非麻煩來,乃將已甚為響亮的「魂魄匠門」更名為「魂魄奇門」,一字之差,低調開幫立派,只讓妻子、兒孫和跟隨自己多年之門徒知曉入門,發下重誓,不泄露本門機密出去,而後才是禮成,正式成立,教授本門內功心法「魂魄」與「春秋劍法」,只依著歐冶子那般,留了「懾魂」傍身,不教他們,直到自己歸西那天,方才肯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太湖英雄傳最新章節 | 太湖英雄傳全文閱讀 | 太湖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