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英雄傳 第二百三十六回回入故地

作者 ︰ 古金翔著

大事既成,過得數年,範蠡也已年高,步入老年。

範蠡晚年,思憶西施,比之昔日,愛之猶勝。情知陶地事業穩定,自己妻兒在眾門徒協助下,經商必然順暢,無須自己再過操心,情之所致,情不自禁,乃有感而發,留書一封,推說自己游山玩水,嬉戲人間去了,與家人不告而別,駕一輕舟,自行離去,復入太湖。

不一日,入得太湖,望著滿湖清水波濤洶涌,浪花四濺,頓時思憶如潮,心潮澎湃,大為感慨,大為激動,念及西施沉于太湖,當年至今,屈指算來,已隔十數年,十年滄桑,人海沉浮,自己也已是垂暮之年,蒼顏鶴發,不再年輕。想到十年光陰,如梭一般,逝去飛快,唯一留著的,惟有對往昔的美好思憶,心中感慨之情,更是大盛。

他這一路行去,順風順水,並未遇到任何阻攔,早到了三山島上。上得島去,立于水邊,凝視太湖,放眼望去,見此島依稀如舊,形若往昔,島狀相同,一切未變,唯一變的,便是世事,時過境遷,自己年邁。心中念著西施,憂傷悲痛,良久不語,過得一陣,仰天長嘆,道︰「施妹,昔日我答允你之事,已然信守承諾,說到做到了,我還活著,施妹,你呢?你卻是在哪里?」自言自語,眼露憂傷神色。

又過一陣,心中忽有觸動,道︰「施妹,你石沉湖底,很是長久,凡膚已為魚蝦所食,尸骨不存,我既不能與你同生共死,你死後,為你建造一座衣冠冢,卻是可以。」想到西施死後,死無葬身之地,靈魂漂泊水中,長年沒個歸處,心中傷痛之感,直是有如刀割。心中想著要讓西施靈魂安息,得以長眠水中,不復再為孤魂野鬼,冤魂不散,只要她早早投胎,再世為人。心中既有此念,主意便定。

又想︰施妹乃沉身湖底,靈魂必在水中,我有心為她建造衣冠冢,造在岸上,只怕她靈魂離不開水,上不得岸,進不了墳,安不了息,還不如將這衣冠冢造在湖底,來得更好。

眼望島嶼四周,非水即岸,情知要為此事,必是大動干戈,非一人之力能為之,心中思量再三,一心要為西施辦成了此樁大事,完成自己心中多年來的一個心結,于是,駕舟返回陶地居所,向妻子兒子們表明心跡,坦言說了自己當年欠了西施一個人情,今要在三山島上為她修建衣冠冢之事。

範蠡妻子雖然知曉他與西施乃故舊情人,當年情意深濃,很是要好,好到竟然連自己與兒子兄嫂安危都不顧了,只草草留書一封,示意他們早做準備,偷偷逃回楚國宛邑三戶里老家中,躲避越王勾踐追捕,以作要挾,將來照顧不及,以至性命堪憂,只是只身攜帶西施逃出吳國都城姑蘇館娃宮中,兩相交好,私奔去了,這時想來,心中仍頗恨惱,只是自己深知丈夫為人誠懇,深愛自己與孩兒們,又知西施為了越國深名大義,以身許國之壯舉,乃是當世一忠烈奇女子,實有敬佩之處,便同意了丈夫所言,只是自己身為人婦,心中畢竟嫉妒有氣,便是不去。

範蠡知他心意,留了二兒子和小兒子在家,陪伴妻子,帶同大兒子和一眾門徒,攜帶諸多工具,乘坐一艘大船,前去三山島,開挖地道,直通太湖湖底,想要在水底地下造起一座衣冠冢來,安撫西施靈魂。

他們都會魂魄武功,功力奇高,一齊動手,不出三月,地道已成,竟是挖通了原本太湖底下泥中所有的一個橫向洞穴來。

眾人進得里頭,瞧見一個大洞窟中右側有一洞口,里頭朝上望去,直通上面,只是山石陡峭,卻是不易爬將上去。

眾人中,範蠡輕功最高,所修「魂飛魄散」輕功,運轉起來,當真如同鬼魅一般,魂魄出竅,快捷異常,陡峭山石,竟讓他一路攀援上去,到了頂端。

範蠡手舉火把一看,見置身處竟是一個寬大洞穴所在,圓墩墩的,形同石室,洞壁上一處,開著較大口子,通得外邊光亮。走過看時,望見對岸三山島,心中想來,方才知道,自己竟是在三山島對岸沉于水中那小山丘內了。

範蠡十多年前從當年陪伴越夫人乘坐鳳頭御船甲士口中,早已打听到了西施沉湖之處是在太湖深水,過了三山島隔水遙望凸起小山丘。而這座小山丘自己早前來到三山島上後,早已駕舟過去仔細觀看過,見半座山體淹沒在水中,只露出上面一半山體,山丘露出水面地方,頂端生有兩株小小柳樹,由一叢植物簇擁著,很是蒼翠顯眼,卻也並無異常,也並不以為怪,當下見之,卻是大為古怪了起來,心中思量片刻,暗道︰我若在這兒為施妹建造衣冠冢,比在湖底,更要好上許多。這兒地處水中,可以遙望四周水域,看視好山好水,施妹靈魂若是居此,定能超度,得以安息。我再將一生所賺金銀,多藏于洞底大洞窟中,巧妙設置機關,只造起一座寶城了,堆砌珠寶,一來用以珠光寶器,常年陪伴施妹,裝飾于她。二來也可多藏寶物于此,將來留于後世子孫應急之用,何樂而不為之?更命我之後人,世代守護寶藏所在,為施妹守陵,確是大好。想到這兒,心中高興,乃施展「魂飛魄散」輕功,手舉火把鏟子,躍身攀援而下,向兒子與門徒說明頂端情狀,眾人也已疲累,也即在範蠡帶同下,一同出了山洞。

範蠡心中主意既定,只道高明,為示慎重,乃特意派出親信門徒,花費重金,不遠千里,從齊國請來陰陽五行家陰陽子看視風水,確實當地是否風水俱佳,可行做衣冠冢和建造小城事宜。見是可行,便從魯國請來木匠始祖魯班,帶來工具,設計地道、洞窟內一應機關裝潢布置。他人一到,又從周朝請來王屋山上王屋鄉愚公村的愚公一族第三代傳人愚公三世一十二人,前來地道大洞窟內山洞中,向上開鑿山路,以及裝飾地道,洞壁。直是不計金銀,讓眾人飛快動手,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此事。

這陰陽子、魯班、愚公三世一十二人,都是當世高明之士,在諸般行業中,個把個的,均是頂尖人物,叱 風雲,江湖上人人皆知,人人都聞,只是他們身懷奇門本領,為人甚是高傲,想要輕易請動他們,卻是萬般的難,便是家財萬貫之人想出重金禮聘他們,請而動之,卻也是萬般的難,難是難在這些人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一般找尋不見他們,除非也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之人,耳目眾人,消息靈通,方能做到,而範蠡正是此中之人,因而,得以出了大把金銀,請動他們下山,來幫助自己完成此樁大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太湖英雄傳最新章節 | 太湖英雄傳全文閱讀 | 太湖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