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英雄傳 第二百三十四回傳授武功

作者 ︰ 古金翔著

歐冶子心直口快,道︰「要去現在便去,待得明日天亮之後,你便是想看,我也不帶你去看了。」直是嘮叨著,現下便要帶他去瞧。

範蠡心想︰你又不是鬼魂,白天見不得光了,怎的非要模黑前去,而非趁亮去,太也古怪。

抬眼瞧他時,見他身著白衫,渾身白色,確有幾分像是鬼魅,心中略驚,斜眼望視,見著火堆照射下,紅通通的,拖出了他身後一條長長影子來,斜斜映在牆上,又黑又長,頗也清晰,情知古老說法,人有影子,鬼無影子,他有影子,那自然便不是鬼魂,而是大活人了。

心中寬定,听他說話很是急促,發音有些不準,口齒略帶不清,似乎有許多年不曾開口說過話了一般,奇怪得緊。心中想來,已知歐冶子長年以來獨自居此島上無人說話,听他言語,貌似已有二十余年了,倘若這數十年來他當真不曾開口與人說過話,那此時話說不太清楚,也屬正常。

而歐冶子則正是因為女兒女婿鑄劍死了,孫兒赤找尋不到,徒兒們背叛了他,心中郁悶,從此話語不說,滿腔情節淤積在自己胸中,不吐出來,久而久之,形同半個啞巴一般,說話不利索了,這時,島上來了活人,與他說話,他一開口,滿月復話語傾泄而出,如同滔滔江水一般,連綿不絕,傾吐傾訴,發泄爆發,好不痛快,好不爽心,也便將範蠡當成了聆听者,快人快語,不吐不快,一口氣說出許多話來,長篇大論,一停不停,也不歇歇,喘上口氣,直是一氣呵成,一鼓作氣,听得範蠡耳朵都起了老繭了,仍是在說,不知倦殆,不知口渴。

範蠡見他年老,又是歐冶子前輩,非尋常人,起初好奇,想听他說些什麼,後來,听得奇異,想從中插嘴,又插不上嘴去,也便索性閉了嘴巴,耐心听他說話,不發一語。心道︰老人家話語多些,很是常見。歐冶子前輩似乎已是期頤之年,百歲老人,似這年齡,與尋常古稀花甲,乃至耄耋老人卻又不同了,說話談吐羅嗦嘮叨,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我雖然也是「黃花閨女出嫁——頭一遭」,遇了這般年老之前輩,心中尊敬,又豈能忍心故意打斷他話語,不讓言語。想到此節,也便忍住不耐,耐心聆听,不露急噪神色,違了老人心意。

當下見歐冶子非要立馬帶自己前去看視,自己心中本便好奇,又是處于尊敬于他,也便順從,手里拿了燃枝,跟在他身後,隨他出了山洞,行往西首,于一座山峰左側一個小山洞中,尋見了他口中所說的上古五大魂刃,經他一一點明,情知此處山峰名為歐冶子山,山洞名為歐冶子洞,都是他自己取的名字,五大魂刃刃柄盡皆插在一塊長方形五彩石上方之內,五彩斑斕,耀眼奪目,也一一認得分清楚了,旁邊又有兩座人獸鳥合體奇異五彩石像,從他口中得知,是五彩石有多余,鑄造出來,是祭奠尋常圖騰石像,鎮墓闢邪之用,當世常見,而五大魂刃下方五彩大石,便是用其余多余五彩石打造出來,用于共同存放五大魂刃用,內布機關,可射出神奇暗器,詭異得緊。

範蠡從他口中一一知曉這些事情後,心中想來,嘖嘖稱奇。情知歐冶子一生擅鑄寶劍,有名之劍,便有「龍淵」,「泰阿」,「工布」三劍,當年在楚靈王手中,現下在楚惠王手中。更有「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劍,當年在吳王闔閭手中,現今在越王勾踐手中。見上古五大魂刃之中,多非寶劍,而是其余奇異兵刃,生平罕見,心中奇怪,問之歐冶子,只听他道︰「我少年時,從母舅那里學會了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用具,致于生產。因肯動腦筋,略有智慧,身體強健,刻苦耐勞,日日夜夜,不知倦殆,發現了銅與鐵二種打造用具材質不同之處,依此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從而,開創了本朝東周各大諸侯國間冷兵器戰爭之先河。而自從我女兒女婿為鑄‘干將’、‘莫邪’二劍雙雙墜爐死後,我心已冷,對鑄劍便有了抵觸情緒,堵物思人,不願為之,本待自此而後不再鑄劍,後來,居于此間三山島上得遇天降神石,我心激動興奮,乃又破例,于眾徒兒們打造兵器,只因心中有所顧忌,因而,五把上古魂刃之中,只打造出了一把寶劍,其余四把均是冷門兵器,新鮮發明,平日里少用于戰事,範大將軍怪之,也屬正常。」

範蠡親眼目睹,親耳听聞,已然十分確信面前之人實是歐冶子無疑。見他果是造出了神奇兵器,心中又好又奇。

歐冶子說得感慨興起,又羅里唧,說了一大通話。範蠡為示尊敬,順耳听之。哪知,歐冶子說到後來,情不自禁,竟說要將畢生所學盡數傳授于範蠡,分毫不藏私。

範蠡見他說得認真,心中仍未準信,歐冶子執拗要教,他倉促之間,不知所以,本便有心要向他討教幾手,將他武功瞧個真切,這時得這機緣,便說出了心中話語,要與他動手比武,之後再談拜師之事。

歐冶子模須笑笑,當即同意。範蠡說要比劍,歐冶子存心讓他,示意他用劍,自己空手應對。範蠡見他年邁,不忍以劍對拳,斗一老人家,又見歐冶子執意要這般為之,情知先前著過他道,身子不能動彈,知他武功厲害,也不過多謙讓,凝神運功,持劍應對。

二人這一比武過招,交手斗之,每每不出一招,拳劍未交,勝負已分。

原來,歐冶子雖然年過百歲,須發皆白,範蠡年輕力壯,人高馬大,兩下比斗,赤手空拳對手上使劍,歐冶子右掌翻出,掌中五色氣團沖出,直撲範蠡胸口,範蠡身子未動,已然仰天一跤,跌倒于地。

範蠡心驚,起身再來,全力應對,小心提防,依舊如此,一如既往。連跌數次之後,已知自身武功遠非他敵手,他之武功造詣出神入化,遠勝于己,可輕取之,不須出招,大有過人之處,不同凡響。

範蠡不敵,心中更加敬服于他。想到當日只因自己武功不濟,斗不過婁姑孚,才有後來西施石沉太湖之事發生,心中每每想起,心痛不已,此番得遇高人,便純心要拜他為師,向他學習武功,當下敬拜,稱他為師。

歐冶子本有此心,也便爽快答允,收了他之徒兒,為自己臨老前關門弟子。

從此以後,二人出入以師徒相稱。

歐冶子情知自己時日不多,又素聞範蠡忠孝大名,乃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一一教之。

範蠡聰慧,一一學來,精進頗快。

一月之後,歐冶子將「魂魄」口訣,「魂魄指」口訣,連同五大魂刃使招用式,一一教會範蠡。鐵匠之術,言傳聲教,他已年邁,做不到了,便將打鐵鍛造之法,粗略說說,教習于他。心想︰他不打鐵,這鐵匠之術與他不甚相干,教與不教都是一般,我所收鐵匠徒兒多有藝滿出山,桃李滿天下,也不差他一個。因而,只是粗略教教,也不身體力行,手把手教之。至于上古陰陽五行之道和三魂七魄之說,外加醫學、人體學,只要自己生平所知曉的一應學識,全然教授于他,點滴不藏,可謂︰良師益友,恩同再造。

見範蠡將本門魂魄內功心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全然記住,牢記在心,爐火純青後,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乃將數十年來畢竟功力盡數依著自創「散功」,打入範蠡體內,而後,內功散盡,魂魄不駐,靈魂出竅,魂歸西天,與範蠡也不道別一聲,已是駕鶴仙游去了。

範蠡感慨悲傷,駕舟出外,去其他島上買來棺木墓碑,香燭紙錢,將歐冶子尸身斂葬了,在墳前大肆拜祭,痛哭一場,而後心懷西施,心傷之余,不願在此多待,遂駕舟離去,漂泊于太湖之間。幾經迷離,失魂落魄,忽然想起自己妻兒老小還在楚國宛邑三戶里兄嫂家中,心靈空虛寂寞,心中突然有感而發,思念起來,乃駕舟登岸,潛入楚國,尋到宛邑三戶里兄長家中,接了妻兒,同兄嫂道別後,多送了些金銀給他們,作為謝禮,匆匆出行而走,更不多留。

原來,範蠡長于智謀,早在要與西施出走吳國都城姑蘇館娃宮前,便盤算好了,為了自己得償所願,攜美人歸,從而不致牽連家人,乃早早留書信于家中,讓妻子見到,為避禍患,與居于府享富貴之兄嫂商議了,作急攜帶子嗣,以回家探親為由,身上多帶金銀細軟,充作盤纏,去了楚國宛邑三戶里,一時之間,不再回越。後來,東窗事發,範蠡家人也便幸免于難,不致為越王勾踐拘禁,以示脅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太湖英雄傳最新章節 | 太湖英雄傳全文閱讀 | 太湖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