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消失的光年 孤寂

作者 ︰ 活著活著就老了

在思想及音樂理念上跟周圍人所產生的認知的不同,經常令張雲霞倍感孤獨,是那種「人多時候最寂寞」的孤獨,也是靜夜獨思的孤獨。盡管每天在教室和宿舍里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卻總有一種隱隱的孤寂時刻與張雲霞相伴。這種孤寂,是高山流水難遇知音的孤寂,也是對曾經的愛情和友情的幻滅的一種失落和惆悵,更是生而為人與生俱來的那份疏離感……

高中畢業以後,曾經朝夕相處的同學便天南海北的散落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求學,曾經要好的同學自是不想就此失去了聯系,于是,幾乎在大學里的每個學生都會跟幾個曾經相交不錯的高中同學保持著固定的聯系。

張雲霞在高中時除了孫靜和後來給過自己搖滾樂啟蒙的微機老師,也沒太過要好的同學。跟孫靜通了一段時間的信,後來因為孫靜跟學校的宣傳委員戀愛,通信便越發少了。張雲霞便兀自感慨︰女孩子一旦陷入情網中,心心念念的便都是那個男孩,友情便變成了飯後甜點或宣泄感情的垃圾桶,死黨便成了那個你分享甜蜜和傾述煩惱的牧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隔離,彼此對彼此的生活介入的越來越少,友情便越來越稀薄。慢慢的就淡了,慢慢的就沒了,最後,也只剩下那些曾經親密無間的日子來作為日後偶爾懷舊時用以唏噓的資本。

張雲霞本性里也有一點涼薄的情愫,總覺的朋友或愛人應該都是階段性的,不再敢奢望友情和愛情會天長地久。也許是因為曾經的愛情破裂和生命中一個個伙伴的悄然隱去,便越發覺的應該這樣對待緣分︰來了就好好珍惜,走了就轉身忘記。

從高中畢業後,張雲霞便沒再跟微機老師有過聯系,甚至覺得跟一個熱愛搖滾樂的人你來我往的通信是一件很可笑很俗氣的事情,彼此思想交集過,足矣了。

也有幾個在高中時跟自己不咸不淡的男生女生跟自己通過幾次信,但既然在有機會朝夕相處的時候,都沒有過過多的交集,畢業不在一起了便更沒有太多的話要說了。禮貌性的回了兩次信,張雲霞便跟這些同學徹底斷了聯系。

而周圍卻有很多女生在跟高中同學熱絡的聯系著,有的通過書信還發展成了戀愛關系。對于這種關系,張雲霞感到不可思議︰既然高中時都沒有擦出火花,為什麼在分別後反而有了新的發展呢?難道真的是距離產生美?

張雲霞知道有的人是因為在高中是彼此有好感,但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學校里嚴謹的學風不允許早戀,于是,都理智的把那暗戀的情愫控制在情絲暗涌的隱痛和甜蜜中,一旦高中畢業了,便可以肆無忌憚的繼續自己沒有得償所願的愛戀了。

愛了怎麼可以不愛?張雲霞一直不懂為什麼有的人可以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能用理智控制的愛情是真愛情嗎?反正張雲霞是做不到,愛了,就要勇敢愛,她可沒耐心等到合適的時機再續前緣。

有人曾經說︰在大學期間不談一場戀愛是可惜的。也許是因為在高中時要以學業為重,大學里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有了戀愛的合適土壤。再者也許是因為待畢業參加工作後,便再也找不到在校戀愛的那種單純熾烈的情感,會因為考慮現實的諸多因素,使那愛情也有了功利的色彩。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也許這句話是形容那最美最痴的暗戀的。但只要戀了,便會期望回應,沒有回應的苦戀沒有表白過的暗戀早晚會成為很多人心里日後用來追悔的遺憾。

但張雲霞後來想想,有些暗戀自是有暗戀的理由的。比如自己當初對本村的那個紅衛對初中同學楊揚的暗戀,那時那地的那場暗戀命中注定也只能是暗戀,因為彼此並沒有在彼此的生活中有過太多的交集,只是一種遠遠的欣賞和喜歡。當感情沒熾烈到需努力去追求的程度,也就注定那只是一場很美的單戀。

看著周圍很多同學都開始成雙入對,親眼目睹那些愛情從絢爛到頹靡,張雲霞不是不向往轟轟烈烈的去愛一場,也一直懷著一個美好的想法︰在這個世上,是會有那麼一個男人的,他為我而來,而我也是為他而來。而那個被宿命的刻在自己三生石上的名字到底是什麼?他又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在等著與我相遇,又在何時何地可以跟我展開一場電光火石般的愛戀?

張雲霞每天都在懷著這個美好的希冀在暗自等待,不知道自己對愛情的渴望是因為寂寞還是因為只是——愛上了愛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那消失的光年最新章節 | 那消失的光年全文閱讀 | 那消失的光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