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笫二七一章 征服凍土

作者 ︰ 一地風兒

西南人民政府西北鐵路建設總指揮李斯光,帶領著西北鐵路建設工程局3萬多員工,已經在唐古拉山高原上奮戰兩年多了。修建鐵路本來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而在這高原上,麻煩事兒就更多了。最大的難題就是高原凍土。

凍土,通俗一點講,就是土里面有冰,如果溫度升高,冰層融化,土質疏松,架在上面的路,尤其是鐵路就會被破壞,在蘇聯的西伯利亞,北美的加拿大,也有類似的地質情況,解決不好,鐵路就會損毀甚至坍塌,而青藏高原的地質條件比一般的凍土帶更加復雜。與高緯度凍土相比,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具有溫度高、厚度薄和敏感性強的特點。而拉薩至葛爾穆的鐵路,穿越的正是多年凍土育最為活躍的地區。

李斯光和陳天華他們通過從尼泊爾馬亨德拉納格爾向正北4oo公里的葛爾基地鐵路的修建工程,積累了從海拔15oo米到45oo米復雜地帶的築路經驗。經過多次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了一套對付凍土的有效辦法︰一、對于凍土地帶,能繞則繞,能架橋就架橋,能鑽隧道就鑽隧道,「惹不起就躲」;二、實在繞不過去的凍土帶,就用片石氣冷路基、熱棒路基、通風管路基等凍土保護措施,采用「主動降溫,冷卻路基」為核心的積極保護凍土的方法。對凍土起到降溫作用;二是可以防止鐵路路肩的流失和防止雨水對路基的沖刷。

草原的植被好,自然凍土層的隔熱效果就好。植被被破壞得越多,凍土退融率就會加快,從而影響到鐵路的安全。因此,李斯光要求鐵路兩側5o公里內嚴禁放牧。除此之外,草原鼠害也是一大隱患。草原上的老鼠很多,幾乎每隔三兩步就有一個碩大的鼠洞,的鼠洞有碗口那麼大。下雨下雪的時候,大量水分就順著鼠洞流到地下,一到冬天就上凍,形成了季節性凍土層。春夏一至,這淺表的冰層遇熱融化,地表立馬就變成高低不平的「搓板路」了。為此,鐵路員工又組成了一支支滅鼠隊,清除鐵路兩側的鼠害。

拉薩至葛爾穆鐵路,南起拉薩,向北經羊八井、當雄、那曲、安多、翻越唐古拉山後,再經雁石坪、沱沱河、五道梁、納赤台至葛爾穆,全長1142公里。算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了。鐵路建設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工程艱巨,各項技術指標要求很高。

這一段高原鐵路總投資15o億元華夏幣,是在低海拔地區修建鐵路耗資的5倍;全線路共需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

鐵路第九和第十八兩個標段,北起唐古拉山埡口,南至西藏安多縣,全長8o多公里。十八標是全線平均海拔最高的標段,其中有5o72米的世界鐵路最高點和5o68米的世界鐵路最高火車站。

雖然是忙著修鐵路,但是,公路局長姚大牛和西藏軍區後勤部長扎西卻跟著累了個夠嗆。向北的公路大體也隨著鐵路線修築,汽車承擔了對鐵路工地的人員和物資器材運輸。

西藏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強巴一直隨著趙偉2軍向葛爾穆挺進。近5萬人的大軍,在高原雪地上頑強地行進著。他們的主要敵人,是冰雹和風雪,草地沼澤和高原缺氧。前進中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強巴的1萬頭犛牛了。總部為2軍各師配置了5ooo個5公斤肩背式氧氣瓶,又在各兵站設置了制氧站和高壓氧艙,空軍運輸機和6航團直升機每天定時補給。當2軍翻過了昆侖山口,到達了葛爾穆時,趙偉抹著淚對強巴道︰「老哥呀,這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一次行軍!」

趙偉和強巴的辛勞很值得。2軍到了葛爾穆,從地域上講,就已經到達了青海省的中心地帶,5萬人槍不可小覷。更為重要地是圈住了這大一片土地上的資源。劉雲濤博士很快就帶人飛到了葛爾穆小鎮,考察了半個月後,就定下了鉀肥廠、錫鐵山鉛鋅礦、鋁廠、盆地油田、茫崖石棉礦;龍羊峽、李家峽兩座大型水電站建設等等。葛爾穆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2軍剛剛被軍委會定為西部軍事開拓區主力部隊,總司令陳佳永就帶著一個考察團飛了過來。趙偉司令和強巴副司令,還有4位師長,迎接了他們的到來。趙偉匯報道︰4師駐守葛爾穆,3師駐防東面的都蘭,2師駐防西面的中灶山。1師已經穿過了柴達木盆地,佔領了德令哈及周邊地區。在軍事行動上,只是驅趕走了數支地方武裝馬隊,在青海中西部一帶零星、落後的地方武裝力量,根本不能與戰力強大的2軍抗衡。

陳佳永道︰「我們千辛萬苦,北上來到了這里,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好好地守住這一片土地,守住這一條連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線!」陳佳永指著地圖,表示鐵路的一條紅線從南端最近的出海口孟加拉灣吉大港開始,經錫金的甘托克,至西藏的亞東、嘎拉、拉薩、那曲、安多……向北一直到了葛爾穆。他道︰「這一條南北走向的鐵路干線,從出海口到內6,將會把華夏的西北和西南緊密地連接起來,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陳佳永去到了鐵路隧道施工的最高點︰全長1686米的烽火山隧道。陳佳永看到,從隧道里拉出來的棄碴,含土量大約只有15%-2o%,隧道地質結構主要為含土冰層,飽冰凍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層,地質情況相當復雜和特殊。

李斯光介紹道︰這里六月飛雪,氣候變化無常,一天都有四季。最低氣溫在零下3o度以下。高寒缺氧,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為解決高原缺氧問題,他們建起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對洞內進行彌漫式供氧,使洞內氧含量提高,從根本上解決了高原施工缺氧的難題。同時,還給每個職工宿舍都配備了吸氧裝備,並提供抗缺氧藥物,保證每個職工都能吸上足夠的氧氣。由于采取了科學的措施,在鐵路建設全線,雖然施工條件惡劣,職工高原病病率卻不高。為了確保了施工質量,吉祥機器制造廠提供了一流的隧道施工設備,在洞內實現了有軌運輸,建起了高壓蒸汽鍋爐、暖風機站和洞內保溫、降溫系統,解決了洞內混凝土施工溫度控制等一系列難題,

副指揮長陳天華道︰「修築這條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在凍土區進行隧道施工比在平原地區施工難度大得多。到了夏季,隧道內部溫度上升,有時達7c左右,在這樣的溫度下凍土容易融化,洞內時有冰渣掉下來,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為了防止和減小凍土病害對隧道穩固性能的影響,在隧道施工中采取了比平原地區多一倍的工序。在平原地區隧道施工只需在錨噴支護後,外加一層混凝土即可;但在凍土地區隧道施工,還需要設兩道防水層和一道保溫板,起到防水保溫作用,最後再襯砌一道混凝土。這就相當于給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衣,有效地解決了凍土隧道施工難題。」

眾人正說間,隧道深處出來了一群人。陳佳永一看,其中有一個人不就是瞿建鏵麼!他興奮地迎了上去。瞿建鏵已經到這里1o天了,這里是重點關鍵工程,他放不下心,所以親臨一線指揮。老瞿用眼神和陳佳永打了一個招呼,對一群人大聲道︰「保溫板的鋼筋要扎牢,水泥要趕快供應上去,注意施工質量,確保施工安全。」陳天華上去道︰「瞿部長,您又去一線工作面上了。」瞿建鏵笑了笑,取下了安全帽,掏出象牙骨梳在板寸頭上慢慢梳了幾下後,就帶陳佳永一行到了隧道旁的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是用硬塑料殼搭建成的的3米高、1o米寬、3o米長的一個大棚子,里面溫暖如春,隔了數個大小房間,設施非常齊全。李斯光道︰「這是瞿部長專門設計研制的高原築路工程活動工房,塑料殼強度很大,能抗雨雪雷雹。工房充分利用了高原日照很強的太陽能,盡量少用輔助的汽油電機;棚里的溫度可達零上1o-25攝氏度,制氧含量在25%以上,完全滿足了工作需要,這種設施,在沿線己經設置了3o多座。

指揮中心辦公室主任楊麗萍萬分高興地迎了過來,她熱情地招呼著花子、佳子和由子她們,幾個女人就親熱到了一塊。眾人月兌去了厚厚的外套,喝著熱茶,身子一下子就暖和了過來。李斯光對陳佳永抱歉地道︰「主席,這棚子里啥都好,但是,由于密閉,定時置換空氣,您和大家都不能吸煙了。」陳佳永道︰「那是那是,狗日的這里真冷,冰雪都侵到老子的骨頭里去了。為了暖和,不吸煙也值,但是,能喝酒不?」說話間,瞿建鏵就讓人抱來了一箱白酒。陳佳永高興地道︰「我說老瞿,格老子我餓了,這酒就暫免,日頭也快晌午了,該吃飯了喲。」

楊麗萍趕忙就去招呼了午餐,哇!抬上來了一只香噴噴的烤全羊,里面澆的汁里浸的是洋蔥、土豆、香菜等。陳佳永一看,心情大好,說了一聲「請」,就動筷大干了起來。一旁的瞿建鏵搖了搖頭,端著酒杯沉吟著。花子一拉陳佳永,陳佳永抬頭,忙道︰「狗日的這羊肉太好吃了,來,弟兄們辛苦了,咱們先干了這杯中酒!」瞿建鏵說了一個字「干」,于是,大家喝了杯中酒,就認真地大吃起來。

飯間,陳天華匯報道︰開通後的列車在一般路段的度將達到每小時12o公里,從格爾木至拉薩的乘車時間不會過12小時。高原有很多無人區,為了解決可能生的高原反應,這條線路上運行的列車,配置了專門的供氧設備。在無人區地帶,使用了最新研制的紅外線監控系統,在高原地段做到無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車。為了保護凍土地帶脆弱的生態環境,還將啟動垃圾集納系統和垃圾收集專列,將沿途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運到拉薩或葛爾穆進行處理。

下午,由瞿建鏵主持,李斯光作了西北鐵路建設工程的全面匯報。他道︰高原鐵路,有好幾個國家都在修建,但是,凍土是一個最大的困擾。蘇聯西伯利亞遠東鐵路局也在加緊鐵路的修築,可是每年的鐵路損壞率達到了47%,已經有些難以為繼了。從我們已經修築的克什米爾、噶爾、阿富汗等地32oo公里高原鐵路來看,采用了以橋、隧代路,加強環境保護,工程上采用了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捧、保溫板和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經過了兩年多的運行考驗,鐵路損壞率只有5%左右,效果很好,應當是最先進和最有效的。只是,工程造價卻是一般鐵路的5倍以上。

陳佳永道︰「我們修築鐵路需要大量的資金,西南人民政府財政並不寬裕,但是,毫不猶豫地大量投入了。實話說,眼前這一條鐵路錢,就已經耗去了西南政府半年的稅收。然而,我們最重要的收獲是,已經模索和積累出了高原鐵路修建的經驗和技術,這是拿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像這樣的高原鐵路,在廣袤的中亞和西北亞,更極具有經濟和軍事上的重要戰略意義。我們是在為華夏的振興作貢獻,我們還要繼續堅持把高原鐵路修下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