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一五一章 青龍幫主

作者 ︰ 一地風兒

王志偉正在觀察著面前那一座小寨子。就听到了小牛子傳來的緊急通報。他剛要動身帶人回返,就听到了一個聲音︰「難道你們還走得了麼!」王志偉也是一架在叢林中歷練了多年的狠角色。他沉聲回答道︰「我們若想走,你們還攔得住麼!」只見他略一抬手,5o米開外一只歇在樹杈上的斑鳩就被擊落在了那說話聲音處。對方沉默了片刻,問︰「你們是何方好漢?為何來到我青龍幫地盤?」王志偉想了想,就道︰「在下是華夏人,到此地一游,情理之中,亦不為怪。」對方道︰「華夏人也要分幾等,若是那官家之人,卻比外人尤為可恨。立當殺之!你們究竟是何等人?」王志偉道︰「我是你們幫里緬--昆分舵舵主果敢的朋友!」

對方沉吟了一會兒,道︰「既然是朋友,能現現身嗎?」王志偉答︰「可以,我們同時出來見面吧。」他不顧馬奇和朗杰的阻止,袖里藏著一柄軍刺,就起身走了出來。

對面的林子里也現身一人。他4o多歲,著一身玄色棉布長袍,面色清瞿,神色穩重。二人穩步上前,在一丈開外停下。那人一拱手,問道︰

「請問小哥尊姓大名?」

「王志偉。」

「在下吳阿差。」

「恐怕您還有一個姓名吧?」王志偉道。

那人神色一懍︰「……是的,難道小哥知道?」

王志偉道︰「您本名叫劉阿根,是嗎?」

那人點了點頭,道︰「知道我本來姓名的人不多。你是怎樣認識果敢的?都是道上行走的人麼?」

王志偉道︰「在下是做生意的,在外行走得多了,就認識了不少道上的朋友。其中就有您的手下果敢。」

劉阿根問︰「果敢分舵主尚在內地未歸,小哥又為何到此?」

王志偉順勢答道︰「在下正是想來拜會劉總舵主。听果敢兄弟常常提到您,您就像父親一樣待他。在下心里對您也是佩服得很那。」

任何人都喜歡听好听的話,被人恭維的感覺總是很好的。只見那劉阿根的神色一緩,對王志偉道︰「小哥既然是遠道而來的朋友,就到寒舍坐坐吧。」說完,他一揮手,身後就涌出了2o余人來,人群中一只信鴿就放了出去。王志偉就知道小牛子他們無恙了。他也就叫出了馬奇和朗杰等人,隨著那劉阿根一行向山下那小寨走去。

一行人到了寨子里,進得一小院。這院子不大,房子皆為紅土壘牆,茅草屋頂。王志偉他們進去,只見正屋中央燒著一大爐煤炭火,屋里很是暖和。他看了一下,屋子里的陳設卻是有些簡陋。賓主落座後,劉阿根道︰「這里是我一個分舵的小寨,陳設簡陋了一些,怠慢客人了。」王志偉道︰「我們在山林里天寒地凍行走了大半天,能有劉總舵主屋里這一盆爐火,在下一行就十分感謝了。」劉阿根對王志偉道︰「這寨子叫莫梭寨。不是要過春節了麼,我也出來在各寨走走看看。只是,能給他們的打卻不多……」說完他輕嘆了一口氣。

王志偉自稱他是景洪縣吉祥鎮的一個管事,是到這一帶來收購皮子和山貨的。他帶來的有大米、腌肉和食鹽布匹等,以物易物。商馱隊就安置在那枯門嶺上的廢棄山寨里,今兒就是下山來探路打听行情的。劉阿根听王志偉如此說,他的眼楮就亮了起來,道︰「那吉祥鎮我也知曉一些情況,生意都做得很大。不知王先生需要交換多少山貨?」王志偉答︰「多多益善。」劉阿根道︰「我們現在急需要5萬斤糧食、1千斤食鹽,您能辦得到嗎?」王志偉淡定地答︰「能夠辦到。」劉阿根道︰「王先生,你我雖然初次認識,相交言淺,您可不能戲言!我這里是擔著青龍幫男女老幼幾萬張嘴的吃食的」王志偉瞧了瞧手表,才午後2時許,他就對劉阿根道︰「交易現在都可以進行。您先將這寨子的山貨搜集到一起,我看後再論價,好嗎?」

劉阿根瞧著這位言語不多的王先生,他的話雖然不多,卻句句實在。但他還是將信將疑,心里卻又道︰「在咱自已的寨子里,也不怕他這1o來個人玩假的。」不一時,皮毛和山貨備齊了,王志偉和馬奇他們去看了︰有虎皮一張、豹皮5張、狼皮12張;藏產蟲草5斤、雪蓮1oo斤,其他藥材若干。王志偉看了,就在一旁和馬奇朗杰二人議價。朗杰道︰「這一張虎皮就可以換1千斤糧食的,其他的東西也很值錢,總共恐怕要值2萬斤糧食。」王志偉心里估算了一下,就對劉阿根道︰「這一批貨,我出1萬斤大米,2百斤食鹽,1o匹臘染布。」劉阿根想了想︰「值!」就道︰「如何交割?」王志偉道︰「我的糧食、鹽巴和布匹到了,你就逐一交貨。」二人當下就擊了掌。王志偉就用耳麥口授,由臨時營地的小牛子向榔?寨電︰命後勤小隊長段啟山,急馱2ooo斤糧食、2oo斤食鹽和1o匹蠟染布,天黑前趕到指定地點……

劉阿根陪著王志偉等人喝著茶,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一些空話。傍黑時分,段啟山親率著15匹犛牛和小牛子他們匯合後,一起趕到了這里。當雪白的大米和食鹽、還有那厚實耐穿的蠟染布從馱架上卸下來時,劉阿根心里樂開了花。他當即就吩咐了下去︰備置酒席,款待客人!寨子里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段啟山還馱來了吉祥產的2o條香煙和5o斤上好白酒。王志偉就當作見面禮送給了劉阿根。席間,劉阿根喝了不少的酒。他對王志偉道︰「小哥呀,老哥心里一直苦得很呢!」他就講起了青龍幫,又講起了上海小刀會,講了他爺爺劉麗川的過去,爺爺當時是上海小刀會的領……

王志偉大體知道那一段歷史︰

那小刀會本是成立于廈門的一個民間秘密團體,屬天地會支派。1851年傳到了上海。上海小刀會成員主要為上海的福建籍勞苦之人和部分工商業主。與小刀會性質相同的秘密結社,上海還有主要成員為廣東人的天地會和本地人組成的廟幫?塘橋幫?百龍黨?羅漢黨等。1852年,天地會成員周立春在青浦領導動抗糧,南匯?華亭(松江)?上海等縣繼之而起。羅漢黨人徐耀還在嘉定舉事。各個秘密組織也逐漸聯合起來。1853年,在太平天國起義和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各支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領劉麗川為領,準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舉義旗攻佔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佔領縣城。隨即,從上海?嘉定分別出,接連攻佔寶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成立小刀會政權。初用「大明國」國號,旋即改稱太平天國,由劉麗川上書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領導。清朝政府急從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江蘇南京)的江南大營抽調部分清軍及其它地方武裝,由大營幫辦?署理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趕赴上海鎮壓。9月22日,清軍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犧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領部分起義軍轉入上海。至月底,周圍各縣相繼失陷。起義軍在上海堅守抗敵,曾宣布豁免三年賦稅錢糧,並鑄造貨幣,展商業,保證糧食供應,打擊高利貸,得到了上海市民的擁護。

英?美?法當局曾聲稱對上海的局勢保持「中立」。但是,他們為了維護在華利益和威脅清政府,1854年4月,英美駐軍襲擊了上海城內的清軍營盤。7月,清政府任吉爾杭阿署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派蘇松太道吳健彰與英?美?法當局談判,以出賣上海海關和租界主權,換取幾國的支持。從此,上海海關開始由英?美?法三國委派的「稅務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獨立于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統治機構。

早在小刀會起義不久,外國勢力與清軍即在上海城北建築圍牆,以隔斷城內起義軍與外界的聯系。1855年1月6日,法艦隊司令辣厄爾領法軍與清軍配合,攻破縣城北門。起義軍英勇還擊,予以重創。英?美?法當局和清政府遂加緊圍困,斷絕對城內的糧食火藥接濟。在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的聯合進攻面前,起義軍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予以堅決的回擊。正如起義軍所表示的「與其對外讓步,毋寧作戰而死」。充分表現了華夏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反抗精神。2月17日,起義軍被迫突圍。戰斗中,劉麗川?周秀英?徐耀等犧牲。部分起義軍由潘起亮率領進入太平天國統治區,加入了太平軍。其它突圍殘部流散到了各地,繼續參加反清斗爭。上海小刀會從1853年9月7日動起義到1855年2月17日突圍失敗,前後堅持斗爭達17個月之久,在清朝封建統治者的殘酷鎮壓,特別是外國侵略者的凶暴干涉下,最後失敗了。

王志偉問劉阿根︰「後來呢?」

劉阿根道︰「爺爺戰死後,部下潘起亮帶著他的女乃女乃和十幾歲的爸爸,還有不少的家眷,投到了太平軍里。輾轉幾年,太平軍敗。潘起亮病死,一大家子就又都散了。他們一家就流落到了保山。過著隱姓埋名的日子。女乃女乃後來就將周秀英的佷女許配給了家父。家父創立了青龍幫,曾想繼承先輩遺志,打回福建去,但已經無力回天。于是,家父就收留了大批小刀會人員和太平軍逃軍及家屬、遺孤等幾千人,在這滇緬一帶呆了下來。傳到了我這一代,已經繁衍有了3萬多人了。阿根不才,一直沒有照顧好他們哪!」劉阿根說完,不由灑下了幾滴眼淚。眾人心頭也不禁沉重起來。

這時,只听見一個銀鈴般的聲音傳來︰「阿爸,天生一人,必有一路。咱們這青龍幫也不是吃素的。這會兒有王大哥好朋友在席,您不要老是提那過去,可得高興一些才是呀。」王志偉循聲看去,只見一位約莫2o多歲的女子,站在了一旁。她生得婉約清麗,容貌嬌好,但又不失一股英武之氣。劉阿根向王志偉介紹道︰「這是小女劉婉蓉,她是隨我出來走走的。」

那劉婉蓉大方地在桌前坐下,對王志偉道︰「王先生,您恐怕不是做生意的吧?」一旁的馬奇道︰「劉小姐,我們這米呀鹽呀布什麼的,都已經馱來和你們交換過了。只不過一萬斤糧還要馱幾趟才行。我們是講信用的喲。」那劉婉蓉嫣然一笑道︰「我沒有懷疑你們,只是……只是,王大哥您能把身上那槍借我一觀嗎?」劉阿根在一旁道︰「蓉兒,別胡鬧!」王志偉展顏一笑,就取下了身上的佩槍,遞給了那蓉兒。蓉兒接過一看,只不過是一支普通的英制左輪手槍,她端詳了一會兒,就問︰「王大哥,您先前在林子里射下的那只斑鳩,就落在了我的面前,觀那槍眼兒,可就是這支槍的子彈射中的,是嗎?」王志偉點了點頭。蓉兒又道︰「王大哥的槍法我己經領教了,但是,我們咋就沒有听見槍聲呀?」王志偉笑了笑,就從槍套里又拔出了一根約15公分長的鐵管子,擰在了那只左輪槍的槍管上,又遞給了蓉兒,示意她射擊。蓉兒就舉槍瞄準了土牆上?著的一只葫蘆,只听「噗哧」地輕微一聲槍響。葫蘆碎了。劉阿根等人都驚奇不已。那馬奇笑道︰「那鐵管子是消聲器的。」王志偉見那蓉兒持槍愛不釋手,就對她道︰「這只槍就送給你吧。」蓉兒臉上一紅。自古都是「寶劍贈烈士,紅粉送佳人。」王志偉卻送了這佳人一支手槍。那蓉兒居然道了一聲謝謝就接受了。

晚上,王志偉和劉阿根在火爐前喝著釅釅的紅茶,劉阿根道︰英軍在胡崗谷地派駐了一個團大約12oo人的兵力,分別派駐在馬高、馬魯嘎、太帕卡、新背洋、南洋、妙那和瓦里瓦高幾個交通線上的鎮子里。由于英軍憑借公路和車輛的快機動性,對整個胡崗谷地區進行了好幾次清剿,對谷地己經控制得很嚴密了。他的十幾個村寨,都漸次地被逼到了高山上。谷地里95%以上的好地兒,都被英人佔去了。山上種植不易,收成又不好,青龍幫大多數人的日子過得十分苦寒。

王志偉對他道︰「難道您就這樣認了麼?」劉阿根嘆了一口氣道︰「不想認的!但是又沒有辦法呀。這3萬多老少人口要吃要喝的,弄回些錢來,都買糧填進了肚子。前不久,果敢分舵從內地解來了一大批錢糧,才緩解了一下困境。現在,我總舵手下才3oo多桿快槍,子彈也很缺乏。而且人槍都還分散在幾個主要的寨子里。以我們現在的實力,不足以和上千的英人軍隊對抗呀!」

王志偉在心里嘆道︰「這幾萬寨民都是咱華夏人的哪,在自己的地兒上,為啥就活得這麼苦呀!」他沉吟了一會兒,就對劉阿根道︰「我們聯手吧,一起收復了胡崗谷地這塊地兒!好嗎?」劉阿根道︰「我早已有此意,我們的人是不缺,可就是缺錢糧和缺槍彈呵。」王志偉就起身,去大門口一位站崗的大隊戰土身上取下了他背著的那支改進型英制步槍。然後裝彈、上膛,又退彈。他將槍遞給了劉阿根,道︰「這槍,比英人的槍射程還遠1oo米,和英制子彈通用。我送你1oo支,每支配彈3oo。」

劉阿根驚呆了︰「這1oo支快槍和一批彈藥,價值不下5萬個大洋的。王小弟就這麼送給他了。不可能的事兒呀!」他正想著,誰知那王小弟又道︰「華夏人創立的春節,咱們自然要迎來過好才是……我再送你們1萬斤大米,1oo匹土布,作為過春節的見面禮。但是,我們的馱力有限,你們可得自已派人去馱回來。」劉阿根一口連連答應著。心道︰「這是真的嗎?!」蓉兒則在一旁高興極了,她道︰「王大哥呀,真是太感謝了!咱阿爸,我們大家,早就盼望著兵強馬壯,寨民安康的這一天了。若王大哥您說話算數,小妹明天就和你們的馱隊走一趟!」王志偉就和蓉兒拉了拉手道︰「行!」他此舉鬧了蓉兒一個大紅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