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一五二章 胡崗谷地

作者 ︰ 一地風兒

清晨,兩隊人馬從莫梭寨出了。段啟山帶著劉婉蓉等向東南去了榔?寨馱糧食、槍彈等物資;王志偉一行則隨劉總舵主向西北的馬高寨方向而去。下午時分,他們趕到了距離馬高寨不遠的一處叫做「螞蟥梁」的山梁上。這里已經地處胡崗谷地了。遠遠望去,只見那馬高寨子裹在了一片冰雪之中,間或有幾縷炊煙從房頂冒出,才為寨子添了幾分生氣。公路上,偶爾有汽車往來行駛,那寨中的一個高高的哨樓上,有英駐軍的哨兵在上面值著崗。王志偉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了一會兒,就對劉總舵主道︰「您就在這兒扎營守候著,我帶幾個人先進那寨子里打探一下情況。」劉阿根就派了熟悉馬崗寨子的兩名手下領著路,還有馬奇和郎杰,他們幾人裝扮成了當地山民,就去到了那馬高寨。

馬高寨子不是很大。地處在南北兩條江交匯處上游的一個台地上。寨子的公路從南北兩端架橋而過,四周地勢比較險峻。寨子里大約有5oo來戶人家。以街巷為集市。英軍的軍營,緊靠在公路東側,從遠處看那營房的建築規模,大約駐有2oo名英軍。王志偉就叫馬奇去那小街上的鋪子里購買了一些山貨和幾張上好的皮子,幾人就去到那軍營大門前去兜售。

這馬高軍營里的英駐軍,曾經在馬魯嘎和太帕卡等地駐軍的配合下,對周邊出動了好幾次「清剿」,鎮壓了一部分「刁民」,又將那華夏青龍幫的勢力基本上驅趕出了胡崗谷地,基本上就高?無憂了。這些年來,胡崗谷地確實也較為平靜,因為這一帶蠻荒之地,幾乎不可能有什麼武裝力量能與大不列顛的現代化軍隊抗衡的!所以,英人以「王」者自居,久而久之,在防備上也就松懈起來。英軍中的絕大多數人也都認為他們只是在這里來服軍役而已,而不是來戰斗的,熬過了幾年,撈上了一把,就趕緊回本土去也。

王志偉他們的山貨和皮毛,幾乎是叫著半價出售,就吸引了英軍們。一位軍官見軍營大門口圍有一群人,就逛了出來看看,原來是幾個賣東西的山民,他笑了笑,正要轉身回去。卻見一個山民操著夾生的英語對他道︰「尊敬的上尉先生,這是一張珍貴的豹皮,我家老婆生病了,您就隨便給幾個錢買了它,讓我去抓藥吧。」那上尉拿過豹皮看了看,還真不錯,就隨口道︰「給你5個便士。」未曾想那山民竟然答應了。上尉心道︰「這張皮子隨便都要值1個以上英鎊的,這豈不是撿到了一張好皮子麼,?回本土給太太做一件大衣也好。」他一模口袋,身上帶的零錢卻不夠。那山民哈著腰,諂媚地道︰「我將這皮子送到您房里去吧。」上尉就揚了揚下巴轉了身,那山民捧著皮子就趕緊跟了上去。到了營房里,上尉給了錢,那山民又嘮叨著連聲感謝,弄得那上尉好像就成了一個施舍者一樣。他的感覺好極了︰真是些愚昧的白痴!他就道︰「你今後多弄些這樣的皮子,還是這個價格來賣給我。」那山民答應著,就捧著錢慢慢地出了門,裝著弄錯了方向,在營地里東繞西繞的走了一大圈才走了出去。

在馬高寨子的一個茶館里,隨行的青龍幫人向王志偉介紹到︰馬高這一帶住的人很雜,有當地的克欽人、藏人、華夏人,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回族人。馬高寨處于交通要道上,在英人沒有修築公路以前,這里自古以來也是一條主要的貿易商道︰從內地雲南昆明到達葡萄後至阿薩姆,再從孟拱通過胡崗谷地,最後抵達印度的迪布魯格爾。商道上的馱隊主要是回族人,當地人稱他們「潘泰」即「滇籍穆斯林」的意思。這一帶翡翠礦脈很多,幾百年來,一直都是咱華夏人在這里開采著,還派有官兵駐守。後來,大清軟弱無能,很多翡翠大礦山就被英人佔了去。一些中小礦也被克欽人佔據了,華夏人一般在3-5月份隨馬幫來這里做買賣和當季節性勞工。商馱帶著泡菜、豆腐、干面、香辛料、板鴨,各種點心以及大量的鍋、斧、鋸、鋤等鐵器,換回翡翠等運回華夏。這些年來,已經有很多華夏回族人在這一帶的畈上定居了。

王志偉他們又將整個寨子探查了一遍,看到這些寨民們大都還住在茅草棚子里,心里感嘆道︰想必他們一直也生活得很苦。

王志偉他們趕回了山上,此時天己經黑了。只見小牛子他們已經搭起了三頂軍用帳篷。帳篷里各有一只犛牛隊馱來的輕便節能爐灶升著煤炭火。帳篷外已經燒起了3大堆柴火,驅散著夜間那侵骨的寒氣。一只3千瓦的小型汽油電機著電,營地周圍和帳篷里都亮著雪亮的電燈。幾名特戰隊員手持著24伏的蓄電電池燈,在營地四周警惕地巡邏著。

小牛子安排了王志偉等領導和電台住一頂帳篷,劉總舵主和親隨住一頂帳篷,他帶來的青龍幫隨行人員住一頂帳蓬。大隊15名戰士就在火堆旁的干草堆上休息,因為,他們都帶著一只密支那服裝廠特制的雨布鴨絨睡袋,在露天里能抗嚴寒。2o匹犛牛也已經由劉總舵主的人員安置好了。

吃過了晚飯,在王志偉的帳篷里,大家就著爐火,議起了事兒。王志偉道︰他借機進到了那英軍的營房,已經觀察了一個大概︰中間是一排營房,能住25o-3oo人;西面是庫房和油庫,連接著公路;北面還有一個馬廄,估計約有2oo來頭牲口;南面是一個大操場壩,壩邊上的棚子里,停了約有1o台汽車,還有一些維修機具等,估計是一個汽車維修站。預計該軍營有作戰人員2oo余人。

劉阿根沉吟著,沒有吱聲。他身旁的一個分舵主叫劉英的道︰「這英人的軍隊起碼有2oo人槍以上,還不排除有炮火。咱們這會兒才5o多人,快槍還不足5o枝,咋去攻打呀。」王志偉也沒有多說話,就讓小牛子電至榔?寨。一會兒,榔?寨回電了︰已按王部長指示,向莫梭寨運去了大米2ooo斤、蠟染布1oo匹、食鹽2oo斤、臘肉5oo斤;改進型英制步槍1oo枝,子彈3萬。小牛子又聯系上了段啟山,段啟山來電匯報︰糧食軍火等物資已經運抵莫梭寨。王志偉命段啟山明日一早返回榔?寨,抓緊從薩萬向山上馱運物資。又電至榔?寨臨時負責的炮兵小隊長李德才,命他帶迫擊炮3門,抽步兵5o人,騎兵2o人(騎犛牛),其他人後勤、醫護人員等,除自身裝備外,攜英制步槍2oo枝,子彈5萬,明日一早迅出,趕至指定地點。再電至刀瑪︰命他抓緊從密支那運送糧食被服槍彈汽油等到薩萬寨營地葉曉兵處;又電命密亞當營地蘇明楊部︰抽調1oo戰士至榔?寨。另外,他的特戰隊員5o名也奉召從附近趕來。

王志偉做完了這一切後,就對劉總舵主道︰「我明日可調齊15o人槍,3門炮;還帶來了2oo枝槍和充足的彈藥。另1oo枝是借給你們使的。您可有這麼多人會使麼?」那一旁的劉英道︰「有的有的。哇!咱青龍幫這不就又添了3oo桿快槍麼!加上王先生的15o人槍和3門炮,就有了過那英駐軍1倍的軍力了,總舵主,您可以下決心了!」劉阿根點了點頭。

王志偉又道︰「咱們這次襲擊馬高寨,不是為了佔領它,而是要教訓那寨里的英軍,往後只守住他們那條公路線旁的寨子就行了,這大片的胡崗谷地可不是他們想來就來的地兒。同時,咱們也得為青龍幫的3萬多父老鄉親籌點過年貨不是。」劉阿根興奮了起來,他道︰「只要王先生的人槍一到,我就下決心行動了!」王志偉卻對他道︰「不行!您現在就得行動!因為,我們攻打寨子時,還得要分兩撥人馬去堵住公路北邊達隆河和南邊塔余河開車過來增援的的英人部隊,如果是在白天,時間不允許過3個小時。您得趕快組織大批的運輸力量,要在短時間去內搬空那英人的軍營,那些都是你們的過年貨的!」劉阿根的眼神都亮了。在接下來的具體戰前布置中,小牛子的電報一直嘀嘀嗒嗒地響著,劉阿根的信鴿也放出去了好幾只。都下半夜了,才將一些事情安排停當。

----------

虎崖。陳佳永正在為王志偉的匯報而苦惱著。這搞作戰的馮吉還在從昆明返回來的途中,他在沿途的的一拉子事兒都還忙不過來。陳佳永就不得不趕鴨子上架,打起了百倍的精神,鑽研起了這一次緬北的軍事行動來。在與馮吉、王志偉和劉兵的電訊往還中,他倒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他已經領會到了︰這不是一次小小的戰役,而是關系到建立緬北根據地的一件大事兒。他決定,必須要親自去一趟,才放得下心。大隊領導商議同意了後,他就安排刀郎在大部坐鎮,帶上了劉兵、李先、蔣四等人,匆匆出了。

大隊部回電王志偉︰經大隊軍委會成員商議後決定︰同意進行此次戰役。一定要精心準備。大隊長陳佳永、參謀長劉兵、政治部主任李先、已經在趕往薩萬寨途中。

----------

螞蟥梁臨時宿營地。次日一早,那劉阿根和小牛子就指揮著幾十人,在周圍又拓出了一大片地兒來。編織了1oo多塊草苫,搭建了5o幾個窩棚。王志偉他們又率人下山去了那馬高寨周圍踏勘地形去了。待他們回來時,只見榔?寨炮兵小隊長李德才帶領的15o人在中午時分就己經趕到了。同行來的,還有那劉婉蓉帶來的一支才組成的12o人的青龍幫「快槍隊」。金英淑帶著3名衛生員也一同前來,在螞蟥梁營地架帳篷設好了戰地救護所。

劉阿根在蓉兒帶來的「快槍隊」里,撫模著他的一個外?的那一身嶄新的裝備︰帶有護耳和護目鏡的鋼質護頂棉頭盔、輕便保暖的鴨絨衣褲、一雙皮毛手套,腳上是一雙內襯羊毛皮的半高牛皮靴。武器裝備就更不是蓋的了︰一支嶄新的英制步槍、3oo子彈,木柄手榴彈4個,水壺一只、刺刀一把,工兵鏟一把,羊毛行軍毯一床、鴨絨睡袋一只……

劉阿根激動不已,對蓉兒道︰「咱們青龍幫的子弟有了這樣精良的武器裝備,何愁英人不滅呵!」那蓉兒早已經興奮過了,她對劉阿根道︰「爸呀,您還是去看一看人家的裝備吧。」李德才帶來的3門重迫擊炮,射程上沒有大的改動,只是口徑大到了1o5毫米,5oo米射程以內,真可謂是強大的火力。3門炮和帶來的3oo炮彈,瓦光 亮地擺放在院子里。人家兵士的槍,叫「95式」,拉一下板機就可以不停地擊,這槍還可以射一種叫做「槍榴彈」的小炮彈,每枝槍都配了4槍榴彈的,最遠可射7oo米。人家還有幾十支沖鋒槍……劉阿根又一次驚呆了。

要知道,大隊為了增強和提高部隊高寒地區部隊的作戰能力,在馬奇的分隊身上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投入也很大。馬瑪將密支那服裝廠里的一個車間獨立出來,按照大隊長提供的設計圖紙和制作質量要求,在其它部門和廠家的配合協作下,精心地研制出來了一批高寒山地作戰服和隨身裝備1ooo套,其價值是一套普通冬季軍裝的1o倍。這次,就是用于攻襲馬高寨的實戰中來檢驗的。服裝廠的副廠長馬家才親自跟到了這里,為的是考察戰士們服裝裝備的實用性,以便于改進。

王志偉他們下午回來,見劉總舵主招來的5oo人中,已經由劉英和劉婉蓉從中選拔出來了2oo人,王志偉就將帶來的2oo人的武器和裝備,下到了他們手中。還沒有讓這2oo人來得及高興,他們就和那劉婉蓉帶來的12o人一道,由榔?寨隊伍里派出的3o名「教官」,對他們開始進行了武器的使用、作戰基本要領的強化訓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