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一五0章 枯門嶺上

作者 ︰ 一地風兒

馬奇領著王志偉一行,向著那枯門嶺山嶺上的榔?寨,逶迤上行而去。王志偉和醫療隊里派上山的金英淑等6位姑娘,裹著厚厚的皮毛大衣,乘坐在犛牛背上,由分隊隊員牽引而行。這農歷臘月的緬北山地,早已是雪花飄飛,一片白雪皚皚了。路上的積雪足有半尺多深,犛牛馱隊艱難地向上行進著。隊前領頭的,是馬奇招回來的他的一個藏族舊友,叫扎西,約二十五六歲,黑黑的臉龐,大大的眼楮,高高的鼻梁,是一架高大結實的藏南漢子。他時時揮動著手里的一柄長長的藏刀,在隊前探路。

犛牛隊行進到了海拔3ooo米以上,沿途就只看到一些稀疏的灌木叢了。周圍不時有三五成群的藏羚羊跑過。王志偉勸止住了戰士們的打獵**。威爾遜和田奇很興奮,一路上不停地拍攝著雪景。金英淑和幾位姑娘則有了輕度的高原反應,在犛牛背上昏昏欲睡。馬奇就陪著她們,不停地和她們說著話兒。他安慰並提醒著她們︰「可千萬別睡著了呀,你們多看看這雪景吧,一會兒,咱們就到營地了。」

榔?寨營地在望了。山峰腳下,在隊前方的一片雪地里忽地就拱出了兩個人來。原來是營地前出5oo米設置的潛伏哨。王志偉很感興趣,就下了犛牛,去考察那潛伏哨。原來,那哨位在一處視界開闊的山崖下,掘進崖壁約有2o個平方米,然後外面用大石壘了起來。春夏灌木遮掩,秋冬積雪覆蓋,外面基本上看不出來。王志偉從旁進去,只見里面暖融融的,感覺非常好。外面接近零下2o度,里面的溫度約零上1o度。原來是分隊將運來的電機組拆卸分散後,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牛馱人抬,搬上了榔?寨里又重新組裝起來。寨里的一台5o千瓦汽油電機和兩台3o千瓦蒸汽電機組,晝夜輪流不停地運轉著,在這高山上奇寒的嚴冬里,播撒著光明和溫曖。4條電線,從4個方向隱秘地接到了寨外的4個前沿哨位,每個哨位里都安裝了一部電話,還安裝了一只15oo瓦的電爐,用于取暖和煮食等,也避免了用柴煤取暖產生的煙塵容易暴露目標的缺陷。

傍黑時分,王志偉一行在馬奇和扎西的帶領下,到了那榔?寨里。寨子建在一面向陽的陡坡上,後面是一座聳立的高山,一年中有1o個月被冰雪覆蓋著。寨子建在幾條溝壑之中,或用用繩橋連接,或是由暗道相通。雖然有些分散,但是面積卻是很大。從外面看去,寨子在這個時節都己經被冰雪遮蓋住了,遠遠望去,只不過是一些雪谷岩坡而已。

眾人進得大廳里,馬奇叫過了幾個小隊長前來拜見大隊領導王部長。他們分別是炮兵小隊長李德才、騎兵小隊長汪沾富、步兵小隊長劉先忠、後勤小隊長段啟山和通訊組長蘇仁偉,還有新任命的犛牛運輸隊小隊長扎西,藏族小隊隊長郎杰等人。王志偉也介紹了這次新調來的6中隊5分隊醫療隊隊長金英淑、大隊水電部和工程部的領導威爾遜和田奇等人。並道︰還有大隊運輸部部長葉曉兵等人留在山下向上築路。

王志偉趁著天色還沒有黑盡,又去了這榔?寨周圍的「九群二十七地堡」視察了一遍。他認為這個寨子在防守上還是布置得很到位的。他就問馬奇︰「這麼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兒,為啥先前就被人放棄了呢?」馬奇答︰「王部長有所不知︰听說這個寨子原是明代邊關大將鄭思奇在這里建下的,駐兵5oo,可控制方園2oo里的地盤。清人入關後,滇地歸那降臣洪承疇經管了幾十年。他整日價都在想著如何對付北邊的清廷,無暇顧及這些偏遠之地。明朝的一些遺民就舉旗在這里抗清。後來這里幾經易主,于是就成了匪寨了。」

王志偉听罷,不由就想起了大隊攻下的那白馬寨、援助開銅礦的那漢人寨,還有這個榔?寨。m的,這里的許多地兒,在多年前還不都是咱華夏人的嗎。咱們這會兒只不過是替祖宗們又收回來了。真還說不上有啥功勞的。

馬奇又道︰這榔?寨子的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幾條道下去,就可控扼著方園幾百里的地面。但是,這寨子卻不好守。據他在這寨子呆過3年多的經歷,這地兒每年有半年都在下著雪。周圍海拔3ooo米以上,就只有一片片的灌木了,沒有多少樹木。寨子的糧食和燃料等所需物資,只能從山下運上山來。倘若後勤跟不上,在這里就駐守就相當難了。而且,這里若沒有3oo-5oo人的軍事力量,對周邊地區也就沒有多大的威懾力。所以,守軍少了也就失去了戰略上的意義。英人入侵甸地以來,控制了低山的山寨及要道,山上匪寨缺乏供給,自然就人去寨空了。這地兒,這會兒我們不來,恐怕過不了多久英人也就要來了。

王志偉回到了寨子大廳里,只見金英淑她們已經恢復了精神,正在為幾名感冒生病和手腳有傷口的戰士們診病包扎呢。分隊的那名男衛生員高興極了,前後幫著她們忙乎個不停。馬奇和後勤小隊長段啟山陪著王志偉又去了庫房里。段啟山匯報道︰寨里現存有大米15ooo斤、臘肉1ooo斤、卡芒寨送來的月兌水鮮干菜1ooo斤、各類海味8oo斤……有58匹犛牛和35匹戰馬、2o匹騾馬,牲口草料計黃豆1ooo斤、玉米15oo斤、牧草15ooo斤。戰馬和騾馬現在都圈養在寨子里的馬圈過冬。寨里備置的取暖用木柴約15噸、煤炭約5噸、汽油約3噸。上述物資,除去每天的消耗外,還在不斷地增加,由犛牛隊3o匹每天往返運輸,正在源源不斷地運上山來。

馬奇匯報道︰分隊現有戰士423名,炮兵小隊計有迫擊炮1o門5o人;騎兵小隊35騎4o人;步兵小隊8o人;藏族小隊6o人;運輸隊8o人;其他為後勤人員。分隊共計有重機搶6挺、輕機搶12梃,沖鋒槍2o支、95步槍3oo枝、英制改進型步槍4oo枝。武器彈藥充裕。並且還在不斷地運來。冬春夏軍服各1ooo套;醫藥也十分齊備,特別是防凍護膚藥品準備了不少。還備有黃金針劑2ooo支……

晚上,榔?寨里備下了豐盛的晚餐。王志偉代表大隊,向分隊每一位戰士贈送了一條吉祥牌香煙和1o盒火柴、2斤白酒。並宣布︰榔?寨軍人服務社即將成立,大家的軍餉很快就會有用處了。迎來了戰士們的一片掌聲。

次日晨,王志偉和馬奇一隊,威爾遜和田奇一隊,分頭向南北兩個方向而去。王志偉騎在犛牛背上,一行2o人在尺余深的雪地里向西北而行。他腰上的傷隱隱有些疼痛,但他忍住了。他就不由想起了瑟琳娜,心里一陣甜蜜。中午時分,他們行進了約3o公里,前面已經看到了塔佘河。王志偉估測了一下,此地稍低,海拔大約在2ooo米左右,己經是胡崗谷地的東南端了。東北面就是「野人山」。王志偉沒有急著往回趕,而是找了一處隱秘的林子扎下了營。他留下了小牛子在營地里值守電台和安排防守,他和馬奇、朗杰等1o人繼續往西北探索而行。

----------

威爾遜和田奇一行往西南方向進行,基本上是下山而行,沒有多久,威爾遜就見到了淙淙的溪流,他饒有興致地研究了起來。溪流有向西北,也有向西南的,皆源于這枯門嶺的大山里。于是,小隊人馬就跟著他的考察而走了。田奇則有些喪氣︰這一帶太不適宜于搞什麼建築了,皆是深溝高壑的。葉部長可以來這里架橋鑽洞,詹姆士也可以來這里敲擊和研究這些石塊;張春生更可以來研究這溝壑森林中數不清的植物……

威爾遜他們在林子里也夠驚險刺激的︰他們一路上見到了水塘里數不清的螞蟥和滿地的動物森森白骨,也見到了碩大的毒螞蟻和巨大的蟻穴,還有那漫天飛舞的巨蚊……好在他們是有備而來。在進林子前,他們就穿上了衣連褲的膠衣,帶上了頭盔,橡膠手套。饒是如此,都還是小心翼翼而行。一名叫強巴的藏族隊員在前面開著「路」,他道︰「若是沒有大隊運來的這些防護裝備,他們是不敢到這深山溝壑中的林子里來的。」在返回的途中,威爾遜看好了一處深澗,他仔細地測量了澗水的流量和觀測了地勢,道︰「這里就在榔?寨腳下,估計直線距離3ooo米,與偏崖和虎崖的距離差不多,地理位置也相仿。修建一個5ooo千瓦的小型水電站是沒有問題的。」田奇卻催促他快快回返。因他還要去趕著試驗在海拔35oo米的高度上,水泥的粘合及凝固強度的事兒。威爾遜和田奇他們就順利地返回了。

----------

王志偉他們在朗杰小隊長的帶領下,踏著野獸出沒的小道艱難而行。朗杰是這一帶的獵人出身。他與馬奇有著過命的交往。馬奇回來重振榔?寨,找到了他後,他二話沒講,就帶著二十幾個漢子上了山。他就被馬奇任命為了新組建的藏人小隊的隊長。

王志偉他們走出了營地1o多公里。朗杰道︰「現在已經進入了山下青龍幫的地盤了。」關于青龍幫,王志偉在大隊部傳來的資料中已經了解到了一個大概。由于時間短,其他情況也知之甚少。行進了不多時,現了前面有一個小寨子。王志偉仔細地觀察著,他在帶來的一比五萬的大型軍用地圖上看到,野人山地區復雜地形地貌的西端,展現出了這片位于緬甸最北方的胡崗谷地。然而,這里並非是什麼風景秀麗的河谷地區,他看到的,卻是由千溝萬壑組成的大小河流與谷地,而且全都處于平均海拔二千六百多米的高地之上,要佔領和守住這地兒,真還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後世的1942年,華夏遠征軍就是在密支那抗擊倭寇不支敗北至此,並被困在了野人山上。戴將軍負傷身死,部下數萬將士幾無生還!

王志偉正在出神地想著,突然,他的耳麥里傳來了牛子來的臨時營地小被圍的緊急信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