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九章 燭光晚餐

作者 ︰ 一地風兒

傍晚6點多鐘,就己是黑沉沉的天空了,天空早已失去了平日應有的亮色。大雨還在嗶嘩地下個不停。

大伙們這一天的結籬、壘坎、搭棚,也非常辛勞。坎蘺雖然遮住了大部分風雨,但也擋住了偏崖大部分的光線。但是,大伙們的安全感卻增加了不少。這個「家」雖然簡陋,但大家畢竟都可以安身了。

偏崖里已完全黑了下來,掛在大廳中央的馬燈已經被撥亮了許多。刀郎在燈下敲響了開晚飯的「鐘」聲,大家伙們都興奮地拿著竹筒和筷子,各自在「食堂」前站好隊,等待著打飯。

刀郎帶著大家走到一個籬笆門前,讓大伙排隊依次進去。

灶頭前面,已隔出了約1oo平米的「飯廳」,四個角吊著用大土碗裝著油的捻子油燈(捻子是生絲絞的,油是野豬油,土碗是集中收繳來的,大家吃飯都用竹筒),照得滿地亮堂堂的。廳中間還燒了一堆柴火,沿著火堆四方,擺著6張才做好還散著松木香味的簡易桌橙。每張桌上都放著一大盆紅燒野味、一盆鮮菇湯、一盆涼拌野菜;一旁邊的大木架上,放著那一只大木甑,甑子里冒出了熱氣騰騰地飯香味。

刀郎按「大少爺」的示意,每桌安排了12-13人,除了放哨的和重傷病員,全都在桌前坐下了。當的一桌,有他和刀郎、三個小隊長、安德森、春森和八位護士共15人,其他英國人和解了拘禁的田崎則拆散到各桌入座。

大家都入座後,刀郎站起來說到︰「大家伙不要嚷嚷了,也不慌這一會吃飯,現在請大少爺給咱大伙們訓個話。」

陳佳永見大家都靜了下來,就站起身來,同時也拉起了身旁的安貞子。他清了清嗓子,刻意用雲南腔調的普通話向大家大聲說到︰

「弟兄們、朋友們、各位先生、女士們,晚上好!」他頓了頓,就見安貞子用她那銀玲般地嗓音,用英語、日語和朝鮮語咭咭咕咕快翻譯起來。她話音剛落,7位英國人、和護士們都熱烈地拍起手來,于是大家也都嘩嘩地拍起了巴掌。

掌聲歇下,陳佳永向大家說到︰「我們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因為突如其來的這場災難,使我們幾個國家的人都走到一起來了。這是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的。我們在短短一天多時間里,經歷了奇特的曲折和驚險,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在這場災難中,我們幸存下來了,但更多的人卻死去了。為了對他們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現在,我建議︰全體為死難者默哀三分鐘!」貞子翻譯的話音一落,霎時全場人起立,都深深地垂下了頭……人群中傳出了不少人的抽泣聲……

陳佳永宣布默哀完畢後,繼續說到︰「正是為了死去的人們,我們才要好好地活下去,老天已經賜給了我們這片偏崖,這就是我們繼續活下去的支撐點。這一個多晝夜,我們每一個人都盡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家為生存下去而努力地勞作。為此,我表示深深地感激!」說完後,他向大家深深地鞠躬致謝。一片掌聲後,大家都靜靜地望著他。

安德森和安貞子等人想︰這位少爺閣下真是不一般,有學問,還會幾國語言;有口才,也有見識,臨危不亂,處置事務有方,肯定是留學過海外的高人。

春森等人也在驚奇地想︰在這蠻荒之地,怎麼有這樣一位青年俊才,在危難中果斷地挽救了1oo多人畜的生命。考察時怎麼沒有現這樣的人?唉,中國真是地大物博,人才也真多啊!

刀郎刀瑪和張三等人則在想︰大少爺咋地就這麼會講話了,外國人听了都拍巴巴掌,這會兒他可比老爺會說話多了。還別說,他還說得真是那麼一回事兒,讓人心里熱烘烘的,感覺也酸酸的……

一群護士姑娘,更是眼光熱切地看著他。

大家都想听他下面再說什麼,誰知陳佳永說的是︰

「上酒!開飯!」

他的話剛落音,一個伙頭就抱著一大壇子酒,將放在每桌的一個大竹筒里倒滿了。陳佳永舉起了一個酒碗說︰「這荒山野嶺的,大家每人都還沒個酒碗,只有以竹筒當酒碗了。我先干,大家輪流將就著竹筒喝!」場面一下子就熱烈起來了。

這酒有一部分是刀郎他們專門為大少爺準備的,在地震中神奇的保留下了兩壇,約2o斤;還有就是在繳獲馭隊的物資中,約有2o斤日本清酒和當地的白酒5o多斤,要留著,今晚沒有拿出來。現在喝的是陳大少爺的兩壇子私人存酒,陳佳永心里覺得︰這酒應當該大家都來喝才爽,就讓拿出來了。

刀瑪卻很詫異地看著大少爺︰平日他的酒看得很緊,他若偷喝一口,都是要挨打的。此刻,「大少爺」卻對他笑了笑,陳佳永心說︰此少爺非彼少爺,讓你想去好了。

就著大盆的野味,大家幾口酒一下肚,神情好多了,話也多了。

刀郎和三個小隊長依次向少爺敬了酒,說了一些沒有鹽味的話,轉眼就向桌上的菜猛烈進攻起來。

安德森向陳佳永敬酒說︰「大少爺閣下,我們在大難之後,在這荒僻之地,能有今天,能有酒喝,我感謝,我敬佩!」

春森向陳佳永禮節性的敬了一口酒後(後來他解釋說實在喝不了這烈性白酒),也猛攻起飯菜來。

安貞子啜了幾口酒後,早已臉泛桃花。她盈盈起身,舉杯(實際上是土碗,而且只他們這桌才一人一只酒碗。)向少爺敬酒,陳佳永忙端起碗說︰「我應當先謝謝你和你們!」他用眼一掃桌前的姑娘們,真誠心誠意的說到︰

「你們是白衣天使,擔當著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無論在世界上哪些國家的交戰中,你們都應當受國際紅十字會的保護。戰爭,在過去和現在都不可避免,也有可能是正義的和邪惡的。但在戰場上,戰士們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應當受到尊重。你們在戰場上、醫院里,挽救著一條條生命,就是對人類作出的極大貢獻。」

姑娘們都愣住了。或許年輕的她們,雖然從事著醫務護理工作,但不一定都能從理論的高度來理解她們工作本身的含義,這大少爺閣下說的一席話,震撼了她們。一邊正埋頭吃飯的春森抬起了頭,兩片眼鏡後面的眼神露出了一絲神采。他站起來,給自已倒了一碗酒,雙手端著,對他手下的護士們說︰

「都听見了嗎!大少爺閣下說的話,也就和我平日教你們的一樣!」

他又對陳佳永說︰「這應該是我這個醫生口中才能說出的話,但被您說出來了,而且,您還做到了,我敬佩你。我平時不喝酒的,來,我們大家敬大少爺閣下一杯!」說完他一口就干了。

這時護士中的一位姑娘卻哭了,轉身向外跑去。刀瑪忙跟了過去,眾人正詫異間,小姑娘卻很快回來,將一把剪刀交給了陳佳永。

只听安貞子翻譯到︰她叫山下智子,她一直認為遇上了蠻夷匪徒,自認貞潔不保,留下了剪刀,準備在受辱時自盡。但她經歷了這一晝夜,已經認為陳佳永他們是好人,特別是陳佳永讓她們為自已做衣裙、優先洗澡,以及晚上對她們的真誠話語,她切實地感動了,交出了這把剪刀,希望能為大家多做一些衣衫。

春森醫官對小姑娘說︰「小智子,別哭了。上午少爺閣下讓你們去做裁剪活時,我也有一些看法︰堂堂護士去干下等人的活!但一想傷病員不多,用兩個護士也夠,才算了。但想想你們大半天就做出了幾十件內衣褲和你們身上的裙子,三分之一的人洗了澡,換了新衣。包括你們和我,這樣才會少生病呵。少爺閣下說得對,你們還要好好干。醫務室那邊你們放心。還有我呢!」

听了他的話,姑娘們都破啼為笑,陳佳永也很欣然。

春森對陳佳永實話實說︰「在蝙蝠的侵害中,少爺閣下防護得當,用煙火驅逐了異已,同時也算是對偏崖消了毒。但據我所學,災後衛生防疫實在大意不得,飲水和居住環境也很重要,我這就去看看。」陳佳永高興地說︰「我們想到一起去了,那就拜托了!」

安貞子、安德森等人也告退而去。

陳佳永叫過刀郎,讓他給監管著的木村等人送去食物。刀郎不太情願,陳佳永對他說︰我們現在需要勞動力,不給他們飯吃,咋干活。

陳佳永又問他大伙們情緒怎樣,他說︰「晚餐效果非常好,少爺簡短的訓話讓大伙們提了神;晚飯也挺豐盛的,特別是那一大甑子洋芋干飯,讓大家撐了個飽。

陳佳永一問,原來是蔣四將5o多斤土豆切成小丁,汆水後,和灕米飯一起上木甑用大火蒸熟,米還是2o斤,但份量卻增加了一倍,而且很可口。陳佳永又把蔣四夸了個滿眼笑,在少爺的夸獎下,他快找不著北了。

刀郎又匯報道︰已有護士8名、英人7名、輕傷員6名、小隊長3名、醫官1名、戰士6名洗了澡,共計31人換上了新衣褲。這會弟兄們正在排隊洗澡呢,衣褲也正在趕制之中。估計到明天,新裝就可替換完畢。陳佳永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及白天的收獲情況。

刀郎說︰「砍樹木6o根,竹子1oo余根,枝、葉全部帶回。除偏崖工程用了4o多根木材、8o多根竹子外,較好的竹木都交給了木工組。另采棕葉5oo余斤,茅草1ooo余斤。

刀郎請示茅草是否分下去時,陳佳永說︰「一半,另留一半和棕混合偏草鞋,一人兩雙。」刀郎驚訝地看了看他︰少爺咋又會算計這些雜事了?他又說︰「打獵隊獲野物1oo余斤,采集隊獲各類食物、野菜2ooo余斤,其中土豆、紅薯等5oo余斤還余大米25o余斤,近3-5天的糧食該夠了。」

陳佳永吩咐刀郎︰除加強警戒外,木工組、縫紉組和灶頭要加強力量,分班干活,人停活不能停。其余弟兄好好休息,大家洗澡到11時前結束,再從早晨7點開始,熱水始終要有。特別是灶頭要為深夜值哨下來還沒有洗澡的弟兄們備好熱水。

陳佳永這會實際上成了一個大管家。這一天多,大家都習慣了听命于他,然後就認真地去干事。而他呢?他又听命于誰,結果是不知道。他就只有根據前世的一些經驗,一步一步地試著管理下去了。

在前世,他雖然出身農家,但父母對他這個頭胎兒子是看顧有加,他的學習成績很好,一直讀書到縣中,平時都沒有全力參加農事,只是為了鍛煉身體和報父母恩情,偶爾才去下田。在高中班里,他一直是學習委員,但也只是幫著老師收收作業本而已。在大學,各顧各。他這個縣城的高考「狀元」,到了清華園,什麼都不是。也就只有埋頭讀書了。雖然加入了Zg,也是輔導員催的。管理方面的書也讀過了一大摞,但實踐很少,因為工作的性質,平時想去實踐也沒地兒試不是。

陳佳永一咬牙︰這99個人和2o匹馬,就成了自己必然要管理的對像。他這個「大少爺」的身份也推不過去,那就只有管下去了。

至于晚飯上的打氣鼓勁能管多久,他不知道。但他是「大少爺」,是這只隊伍事實上的「領導」他就應該這樣說話,但效果如何,他想,說了總比沒有鼓勁打氣的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