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六十八章

作者 ︰ 獠羽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迷吞帶領著鮮卑聯軍的前部先鋒,來到宜君縣城之下,本來是想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搞突襲的,結果到了近前一看,人家宜君縣城已經有了準備,城頭之上戒備森嚴,數百名漢軍士兵各拉刀槍弓箭,嚴陣以待.我迷吞一看,這是漢軍事先知道了自己這邊的行動計劃這個計劃是怎麼泄顯露去的,迷吞不知道,他也不去想,因為這不是他應該操心的事情,他面對的問題,是下一步該如何辦,旁邊的隨行將領給他出主意,說不如暫且將兵馬駐扎城外,馬上派人,飛馬稟報大帥畢古塔,請命定奪下一步該怎麼行動,這樣一來,至少迷吞自己就沒有了責任。這個意見中規中矩,按理說,是最符合迷吞自身利益的,但迷吞對這個意見並沒有采納,原因很簡單,迷吞看不起防守宜君縣的這些漢軍,他心中想,若是這些漢軍有本事,上次我來殺掠他們百姓的時候,他們為什麼不敢出城迎戰,連自己百姓都保護不了,那不是廢物是什麼?就基于這種心理,他認為,就算宜君縣的守軍有了準備,也不是自己的對手,所以,計劃不變,立即攻城

按理說,打仗最忌諱的就是輕敵冒進,所謂驕兵必敗,過分的看輕對手,那就是在給自己挖墳。如果按照一般規律,迷吞這樣驕狂自大,應該是要吃虧的,但也有句話,叫做傻人有傻福,迷吞這種混性子,倒是不測的讓他獲得了戰機

怎麼回事呢?問題就出在何濤的身上。何濤這個人,有勇力,有擔當,是條響當當的漢子,當年從軍征戰,也是多有戰功。但有一點,他是野路子出身他參軍之前,就是宜君縣城之中的一家閑漢,父母做生意,他呢,沒有讀的靈性,而且性子浮躁,靜不下心來,讓他背,那就和要了他的命一般。所以學文不成,但隨著年歲的增長,老大不小的人,老呆在家中,那也不是個事,所以他爹就有意讓他承繼家業,繼續做生意,一來,能給自己當個幫手,二來,等他把做生意的本事學到手,到什麼時候,也能有口飯吃,日後自立,不至于窮困失意。哪知道何濤這個人,性子直爽,而且稍微還有那麼一點暴躁。做生意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講究的是和氣生財,而且要服務周到,這樣子才能積累好的名聲,然後逐步把路子鋪開。要不說商人要八面小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何濤這個性子,就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生意人,做事大大咧咧,對于一些在他看來的蠅頭小利十分的不在乎,而且服務起來,沒有耐性,和人家口角幾句,就要擄袖子動拳頭。他們家也不是什麼大商家,做的都是小本的買賣,哪能經得住他這麼折騰,所以在何濤弄砸了幾樁買賣之後,他爹算是死心了,不敢再讓兒子經商,因為要是照著他的這個折騰法,老何家的這點家底很快就得折騰完當然,有他爹一口飯吃,就不會缺了他的,但這麼個大小伙子,老在家窩著當宅男,那也不是個事兒,更何況,以何濤的性子,他也不是能在家里呆得住的主兒可要做點什麼好呢?何濤自己也琢磨,沉思了一陣子,忽然心潮涌起,決定,去投軍,去當兵殺敵,投身疆場

他把這個決定跟自己的爹娘一說,他爹娘是一百個不願意。那古代的人,講究的是傳宗接代,這老何家三代單傳,傳到何濤這一代,也就他一個人,沒有其他的兄弟。那古人,在禮法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盡孝道,而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沒有後代,就是絕了祖宗的香火,也就是絕了祖宗在地下的經濟來源,讓祖宗在地下受苦受窮,那肯定是大大的不孝,所以也有句話,叫做父母在,不遠行.而軍隊在招人,或者要執行為危險任務的時候,都會交代,家中獨子者,不在此列,就是為了保證所有的人都能夠盡孝。何濤當時才十七歲,並未成親,自然也就沒有子嗣,從軍出征又是極為危險的工作,說不定一個不小心,就要把性命交代在疆場之上,到時候,老何家不就絕後了嗎?所以何濤的爹娘是又哭又罵,百般道理,千般哀求,讓兒子打消這個瘋狂的念頭。何濤讓他們弄得沒了轍,無奈之下,只好先虛與委蛇,說自己不去當兵了。這才安靜下來。但他這個人,還是個倔脾氣,自己認準的道兒,就要一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他心想,父母不是攔著不讓走嗎?這腿長在我身上,我想去哪兒,別人說了不算,你們不同意,難道我不能偷著走嗎?所以他安心等待了一個月,等著爹娘的戒心慢慢的放松了,他找了個白天,趁著家中無人,他跑了。

當然,何濤不會傻到在宜君縣參軍,那肯定得讓爹娘給就回去,所以他就一路往西,到了安定郡,參了軍,後來跟隨朝廷的兵馬,征討羌族,征討鮮卑,在戰場上,多次出生入死,在鬼門關上打了好幾個滾,這才逐步的成熟起來,他的這些能耐,也是這些年,在軍隊中,通過大大小小數百次實戰,在血與火的嚴酷考驗下學來的。

但是呢,從由始至終,何濤沒有經歷過正規的,系統的軍事理論進修。你看這個軍事理論,好像是紙上談兵,感覺沒有什麼大用處,其實大大不然,要是說兵無用,那人家還寫個什麼勁兒,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太公兵法這些,怎麼可能流傳幾千年?就好像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所說的,為將者,不通天時,不動地理,不明陰陽五行變化之道,是庸才也,自古以來的名將,智囊,哪一個不是熟讀兵戰策,就好像牛頓說的,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的經驗教訓,對于後人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參考借鑒,那些軍事家、戰略家所寫下的兵,都是他們征戰一生,總結了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的教訓之後,所留下的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怎麼可能沒有用處。

所以,不能因為出了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就把軍事理論看的一文不值,而且,趙括的失敗,只能說是趙王識人不明,錯誤的將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擺到了和戰神白起對等的位置上。白起是誰,戰國四大軍神之一,即便是趙括的老子,馬服君趙奢也要小心對待的敵人,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廉頗都不得不深溝高壘,嚴密防御的對手,趙括敗在他的手中,並不冤枉,如果趙括能夠從最基本的戰斗循序漸進,將他的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結合起來,相信他定會成長為白起的對手。

所以說,軍事理論和戰爭經驗,是一個優良的將領必備的兩個條件,兩者缺一不可,後世解放軍中的很多將領,即便是戰功卓著,百戰百勝,建國後,也要到南京軍事學院,進修系統的軍事理論。可何濤沒有這個條件,前面也說了,他這個人,看到本就頭痛,而且也沒有名師指導,哪里能讀懂那些詞句深奧兵戰策,所以說,何濤的本事,用在一縣之地,剿剿匪,對付小規模的入侵,那應該是足夠使用,而用在一郡之地,那就得掂量著辦,要放在一個州的層面上,那他的本事可就完全不夠用了,經驗這個東西,能夠讓你在一場戰爭中活下來,但卻不可能讓你在戰略層面扭轉形勢。

就好像鮮卑人的行動,按照慣例,按照何濤的經驗,他們都應該停住腳步,暫緩攻城。因為宜君縣現在的情況是出乎對方預料的,前提變了,那制定好的計劃還能夠繼續實施嗎?因為有情報在先,何濤知道,鮮卑人打得是突襲的主意,可現在,突襲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了,那以何濤的經驗看,鮮卑人的先頭部隊肯定是要暫時駐扎城外,而後通知決策層,重新擬定作戰部署,而且,對于這個作戰部署,何濤都有猜測那就是圍堵四門,多多籌措攻城器械,然後開展殘酷的攻堅戰正是因為有了這個預判,所以何濤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好戰斗準備,看著鮮卑人的騎兵過來,他也沒有放在心上,認為他們肯定不會攻城,所以他的精力就放到該如何應對對方主力來到之後的防守上去了。

哪知道,他這次所面對的對手,是個不按照舊理出牌的混人迷吞,所以鮮卑人的行動完全出乎了何濤的估計,他們竟然開始攻城了何濤萬萬沒有想到戰局竟會如此展開,知道鮮卑人開始攻城的那一刻,何濤還有些雲里霧里,不知所措,這完全是顛覆他作戰經驗的情況。戰場之上,指揮官的揮,是一支部隊能否能夠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一個好的將領,不止是作戰勇敢就能完事,還要具備優良的戰場觀察力和戰場指揮力,一支精銳的部隊,只有得到了合理的指揮,才能夠揮出最大的戰斗力,可何濤這個時候已經傻了,根本就沒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指揮,而宜君縣的這些官軍也大部分是沒有經歷過實戰的菜鳥,所以看到鮮卑人惡狠狠的沖了過來,這些人立馬就亂了陣腳,等何濤的指示,沒有等到,所以這些人不知所措之下,弓箭手就只能是自動起攻擊,可因為沒有同意的號令,這箭射的便亂七八糟,加上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過度緊張,箭還沒搭好,弓還沒拉圓,弦就松開了,這樣射出去的箭,能有什麼殺傷力,被鮮卑人很輕松的就躲了過去,漢軍的這第一波攻擊算是完全落了空。而鮮卑人則是蜂擁至城下,開始第一輪攻城。

鮮卑人擅長運用騎兵,運動作戰,擅長野外戰,不擅長攻城戰,但這里的擅長與否,是相比較漢族而言的,並不是說鮮卑人不會攻城,終究跟漢朝做了這麼多年的鄰居,雙方大大小小千余戰,再怎麼不擅長攻城,那也得懂得一二,何況鮮卑人並不笨,他們對于攻城器械的制造實在是不通曉,可他們卻懂得揚長避短,充分揮自己擅長騎射,個人戰斗素質高的特點,形成了具有鮮卑民族特色的攻城手段。先一步,就是仰射,壓制城頭上的防御部隊。從難度上來說,仰射的難度要高于俯射,從準頭,從力度,都是如此,但這一點,鮮卑人用自己高出漢人一頭的射箭技術彌補了過來。

鮮卑族的這些人,整天里騎馬射箭,那準頭,那力度,都過了漢朝的一般軍兵,所以,他們這一輪仰射,對于宜君縣城頭上這些初歷實戰的漢軍士兵形成了嚴峻的殺傷,那經驗的士兵,射出手中的弓箭之後,就會馬上尋找掩護點,躲過報復性的回射之後,再進行下一輪射擊。可宜君縣的兵馬沒有這個經驗射出箭去,也不知道躲避,抽出第二支箭,就要保持原來的位置,繼續射擊,那不就成了活靶子,被鮮卑人一通齊射,射殺,射傷了漢軍幾十名弓箭手,一時間,城頭之上,血花四濺,哀號四起。這些守城的兵丁就是一個愣怔。那戰場上處處凶險,豈能容人呆怔,就這麼頃刻的功夫,鮮卑人的第二波攻勢,人牆攻勢就上來了,鮮卑人是游牧騎兵,運動性強,所照顧的大型器械就少,想攻城利雲梯、沖車這種東西,體積太大,會嚴峻影響軍隊的運動度,所以鮮卑人一般不會照顧太多的這種東西。

如果是漢族軍隊的話,就算這些攻城器械不帶也沒關系,因為漢族工匠多,到了地頭,找個樹林,動幾百兵士砍伐樹木,那些隨軍工匠連夜趕造,一個晚上就能造出十幾架雲梯,可鮮卑人里面,沒有如此熟練的工匠,所以他們也沒有辦法就得取材制造。為了應對這個劣勢,鮮卑人又琢磨出了人梯之法,作為草原上的民族,因為每天都要縱馬馳騁,鮮卑人能夠很輕松的在馬背上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這也使他們練就了矯捷的身法,利用這種身輕如燕的優勢,鮮卑兵馬來到城下以後,一人立在城下,一人踩著下面人的肩膀立起,依次而上,最終登上城牆。這種戰法,對于洛陽、長安那樣的大都市行不通,因為那城牆都有幾十米高,想用這種法子爬上去,得有幾十個人疊羅漢,那就不是攻城,而耍雜技了。可對于宜陽縣這樣的縣城,城牆高不到九米,對于人高馬大的鮮卑人來說五個人上去,就能夠到城牆。

對付這種人梯,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能是投下滾木礌石,潑倒火油,摧毀人梯。可這個時候宜君縣的守軍還在愣,何濤也沒回過神來,就在這電光火石的功夫,鮮卑人的第一批人已經通過人梯,順利的翻過城頭,到了城牆之上。這些人都是婁乞部的勇士,本身身手不凡,加上勇猛非常,上來就對周圍的漢朝兵士大砍大殺。

那些守軍沒想到自己一愣神的功夫,鮮卑人就從城下上來了,隊伍登時就有些混亂,加上這些士兵一看到鮮卑人那凶神惡煞的容貌,看著他們猛虎一般的瘋狂,登時心就有些怯了,這下子勝算更小,轉眼間被鮮卑人砍翻了十幾個人,剩下的這幫漢軍一見鮮卑人如此厲害,士氣又再度跌落,能夠說,在有上兩個回合,宜君縣城頭上的防御體系就將全面崩潰,到時候,就是大羅神仙來了,也拯救不了漢軍失敗的結局迷吞在下面看的清楚,眼見自己族中的勇士翻上了城頭,他心里就跟樂開了花一般,心說,妥了,這宜君縣城是老子的了我說漢人不由打,怎麼樣,果不其然

可就在這個時候,何濤終究是緩過了勁兒來,他愣神的時間不長,但就這點時間,漢軍的局面就惡化到了極點何濤一看,這要壞事,這鮮卑人怎麼上來的這麼快可這個時候,他也沒有時間再去多想,手中大槍一擺,厲喝一聲︰「鮮卑狗賊,休要猖狂,何濤來也」說著話,舞動大槍,加入戰團,和他一起沖上去的,還有他的幾十名徒弟。何濤在行伍中也不是沒有學到東西,他在征羌族的時候,領兵的將軍曾經把他留在預備隊中,他當時還有些不忿,認為是將軍看不起自己,結果跟旁邊的老兵一說,老兵一樂道︰「兄弟,你這就錯了,就因為咱們都是最優良的,所以才被分到預備隊,哪里有危險,就要靠咱們頂上去,有的時候,能夠改變整個戰局」

打那以後,何濤就記住了凡是打仗,尤其是打惡仗,一定要留個預備隊,算是留個後手,萬一出了危險,還能有兵馬補上。所以,他在開戰前,將自己的徒弟們編入了預備隊,今天,果然派上了大用場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