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六十七章

作者 ︰ 獠羽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國的古代王朝中,多數的中原王朝在面對草原民族的時候,往往顯得十分無力,不管他們在實力上是不是強于草原民族,從心理上,他們就弱了一頭,未戰先怯,打起仗來,哪有不失敗的道理。但也有例外的朝代,比如唐朝,盡管攪亂大唐帝國的安祿山,是個胡人,但不管怎麼說,他也是大唐的臣子,屬于謀逆,不算是外族入侵,而且,唐王朝的皇室血脈中,本就有鮮卑人的血統,不是純正的漢族王朝。兩宋,不用說,听到遼人、金人、蒙古人的名字,腿肚子就轉筋,打起仗來更是屢戰屢敗,不值一提。大明朝,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中,面積最大的王朝,也是漢族王朝歷史上,第一個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單從這一點上來說,大明王朝倒是遠比漢唐強,對付草原民族方面,至少面對蒙古部落的時候,明朝的軍隊沒有怕過,盡管有過土木堡之變,君王失陷于敵手,但那一戰,戰略失敗,戰術指揮錯誤是主要因素,在其他的時候,明王朝和蒙古勢力一直維持著戰略均勢,並沒有吃過什麼大虧。

至于說後來的滿清入關,可以說,是大明朝內憂外患的結局,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幾十萬農民軍,如蝗蟲一般,到處流竄,外有雄才大略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虎視眈眈,但要說大明朝怕了女真人,那也不對,後世對清王朝推崇備至的大有人在,將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吹捧上天的,也大有人在,但就是這些被譽為偉大的戰略家,戰術家的野豬皮首領,在大明王朝需要分出一大部分精力對付農民軍的情況下,耗死了兩代君王,到最後,都沒能踏進山海關的門可以說,要不是李自成這幫人在里面鬧,滿清就是再過上幾十年,也別想踏進關內。後人總把滿清入關歸結到明王朝頭上,但真要說罪魁禍首,當屬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所謂的農民軍。就是這些農民軍耗盡了大明王朝的最後一絲生機,到最後,李自成打進北京城,逼死了崇禎帝,他自己當上皇帝,不思安撫天下,勵精圖治,倒是先學會了花天酒地,一幫土匪這個時候也掀掉了所謂義軍的羊皮,露出猙獰的面孔,肆意禍害百姓,結果,對官員的迫害引起了反彈,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引狼入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麼有能耐的人,奮斗了一輩子都沒能打下來的山海關,就這樣輕松的便宜了多爾袞,也將大明朝的一片錦繡河山,拱手相讓給了一幫未開化的韃子。後人都說吳三桂是漢奸,李自成是英雄,但如果將所有的政治方面的因素拋開,那李自成才是漢族數千年來,最大的漢奸,是他,親手毀滅了漢族的最後一個王朝,是他,讓幾萬萬漢人從此在異族的統治下,很憋屈的度過了將近三百年。三百年的時光,也將一個自立自強的中華民族變成了奴顏婢膝,張口主子,閉口奴才的劣等民族,從此再無站起來的脊梁。

漢朝四百年的歷史,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享國時間最長的一個,在對待草原民族上,漢王朝並不像明王朝那樣有自信,至少,在漢王朝的前一百年,和親的事情時常發生,中央政權將和親當作了外交的常規手段,並無意去考慮被送往草原的女子心中悲苦的心情。但漢朝建國百年之後,對草原民族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傾盡國力,將草原上的雄鷹——匈奴人,徹底打成了沒毛兒的山雞,從那以後,草原民族再也無法再漢王朝面前抬起頭來盡管漢武帝這一朝,因為與匈奴的交戰,耗盡了西漢王朝的底力,成為西漢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從整個漢民族的角度來說,付出的代價也完全值得,因為漢武帝打出了漢民族的志氣,打出了漢民族的驕傲,也打出了漢民族的脊梁,從此以後,盡管漢民族多次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擾,但始終有人能夠撐起反抗的旗幟,將漢民族的驕傲延續下去。

遠的不說,單說漢武帝之後的漢朝三百年中,漢王朝從老百姓,到軍隊,對于草原民族,那在心理上是佔據優勢的,畢竟自己的祖宗都能把草原上的霸主打得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自己就算是再次,也不能給老祖宗丟人不是到劉宇所處的東漢末年,盡管漢朝的國力急速衰退,但漢朝人的這股心氣並沒有散,宜君縣里的軍民百姓,就是這種心情,一听縣尉大人號召大家共同努力,抵抗鮮卑,所有人都是摩拳擦掌,要跟鮮卑人好好的較量一下。

其實何濤對于守住宜君縣城這件事,心里也沒底,但他深知,士氣這種東西,可鼓不可泄,別看這些人現在心氣很高,那是沒有見血,這兵不見血,永遠算不上的精兵,宜君縣雖然地處邊境,平常有很多的沖突,但不管是馬賊,還是鮮卑的部族,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沖著村莊下縣城,缺少攻城器械是一個方面,不想和官府鬧翻,是另一個方面,所以,如果一個縣的縣令,責任心比較強,守土安民的意識濃厚,那麼听到治下的百姓受到外來勢力侵略的時候,他們會主動的派遣軍隊,或者圍剿馬賊,或者幫助百姓守護村莊,在這個過程中,這個縣城的軍隊也能夠得到鍛煉,獲得寶貴的實戰經驗。可朱勇這個縣令不是那種優秀模範縣令,他是能少惹事,就少惹事,從來不想主動的出去招惹什麼麻煩,治下的村莊受到侵略,他也權當沒有听到,沒有看到,龜縮縣城之中,苟全自己的性命也就是了。

就是因為他這個縣令如此的不稱職,像何濤這些人才不得不在村莊里組織起民團自保。所以說,宜君縣的兵馬,可能操練的比較不錯,但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場,沒經歷過那種血肉橫飛的戰爭場面,所以,當他們真正面對鮮卑人的馬刀的時候,能不能頂得住,還是一個未知數,但現在,還不能給他們潑冷水,相反的,還要給他們打氣,所以,在鮮卑人還沒到的這段時間,何濤就在城頭上轉悠,給士兵們講說他當年如何跟隨朝廷的軍隊跟鮮卑人作戰,說當年朝廷的大軍是如何將鮮卑人打的屁滾尿流,抱頭鼠竄的。他的這些話里,有夸張的成分,但也可以說是善意的謊言,至少,那些心中本來還有些緊張的士兵們听了他的話,都是安心不少

因為情報部送來的情報上,將鮮卑人的行蹤說的很清楚,將他們的戰略意圖說的也很明白,明確的告訴宜君縣,鮮卑人的進攻,會在第二天的早上發起,但何濤這一個晚上也沒敢大意,派了兩批巡邏隊,分成上半夜和下半夜兩撥,嚴密監視縣城外面的風吹草動,謹防鮮卑人來夜襲。不過,這一個晚上,沒有動靜,何濤心頭這才稍稍的松了口氣,但馬上,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上,因為天馬上就要亮了,鮮卑人的大舉進攻,就在眼前,所以他咬緊牙關,抖擻精神,督促著城頭上的軍民百姓,整理守城物資,檢查刀槍弓箭。因為這個事情已經跟所有的士兵講過了,所以大家也知道鮮卑人很快就要來到城下,所以也都是一個個繃緊了神經,刀出鞘,箭上弦,嚴陣以待。

不只是他們,那個膽小的縣令朱勇,此時也登上了城頭,表面上,是來慰問守城的將士,給大家鼓勁,為大家搖旗助威,實際上,他是想看看,這城防情況到底準備的怎麼樣,到底能不能擋得住鮮卑人進攻,如果形勢不容樂觀,他還得早作打算,但來到城頭一看,守城的人一個個都是士氣爆滿,斗志昂揚,很有一種必勝的氣勢,被這種氣勢感染,朱勇心里的那些畏懼情緒,被稍稍的壓下去一些,盡管還是不落底,但總算也有了點信心。

就這樣,整個宜君縣城的人就在自己的崗位上靜靜的等待,等待鮮卑人的到來。就在大概早上八點鐘左右,城頭上的官兵百姓,就覺得自己拿著刀槍弓箭的手,在微微的抖動,本以為是緊張所致,但一看,身邊燒著滾油的鍋,這個時候也是在不住的顫動,那鍋里的油,蕩起一圈圈的漣漪。又過了片刻,腳底下也有了感覺,就好像整個城牆都在顫抖一般,何濤心中一沉,心說,終于來了這就是大量騎兵奔騰時的情景哎呀,這還沒看到人家的騎兵,城牆就開始發抖,看來,鮮卑人真的派出了上萬的騎兵唉,這些黃須奴,還真是給宜君縣面子

他心里正想著,就看見遠處天地相交之處,大量煙塵騰空而起,遮天蓋日,同時,一條綿延數里之長的黑線,在快速的變粗,變大,沒半分鐘,馬隊的奔跑聲,騎兵的呼喝聲,萬馬奔騰的馬蹄聲,都從遠處傳來。所有人都知道,鮮卑人來了,但誰也都沒有想到,鮮卑人竟有如此的氣勢前面說了,宜君縣的兵馬,托朱勇的福,從來沒經歷過大型的戰斗,其實別說大型戰斗,就是小型戰斗,他們也沒參加過幾次,所以,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騎兵在一起沖鋒的場景。

這一件事,自己從別人那里听到,和自己親眼看到,那完全是兩個概念,你說,我听別人說過,萬馬奔騰是個什麼模樣,那場景多麼多麼壯觀,可等你真正看到萬馬奔騰的時候,那種震撼,絕對是直透心底的,就好像後世的人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大海,可當他們第一次站在大海前面的時候,依然會被大海的那種無垠的大氣所折服。現在宜君縣的這些士兵,就是這樣,剛才胡吹海捧,把鮮卑軍隊說的不值一文,但這個時候真刀真槍拼命了,這些人的腿都有點打哆嗦

何濤對這種情況很了解,他也是從新兵的階段過來的,當然知道這些菜鳥的感受,但這個時候他也沒空多說什麼,只是高聲大喝一聲︰「全軍,準備迎戰來人,擂鼓助威」古代人,給自己的軍隊助威,就是用大鼓,鼓聲是士兵的膽魄,鼓聲激烈高亢,軍隊的士氣就高漲,要是這鼓敲得有氣無力,那戰場上面的人,肯定打不出好成績。而且,鼓進金退,那是軍法,就跟後世八路軍的沖鋒號一樣,那別具特色的號聲一響,所有人都得不要命的往上沖,別說是槍林彈雨,就是刀山火海,那也得睜著眼楮往里面跳就是這種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精神,讓中國的很多敵人,如日本人,美國人一听到這嘹亮的軍號聲時,就腦門發脹,腦仁兒都跳著疼。

這邊戰鼓聲一響,城頭上的士兵,那心頓時跟著鼓聲跳動起來,一個個血脈賁張,再次充滿戰意。又過了沒一會兒,鮮卑人的先頭部隊就已經逼近了宜君縣城。這先頭部隊是誰指揮的?正是鮮卑婁乞部的大首領,迷吞這迷吞向畢古塔宣誓,要為拓跋部效命之後,畢古塔對他十分的熱情,夸贊他,是這一片草原上最勇猛的勇士。你看人吶,禁不住夸,尤其是你的頂頭上司夸獎你的時候,不管你的城府有多麼深,多麼的不喜形于色,那心里的痛快是免不了的。

何況這個迷吞,那是個直腸子的人,讓畢古塔這麼一夸,整個人都要飄起來了,心說,人家畢古塔大元帥,那是拓跋部的名將,連他都說我是最勇猛的勇士,看來,我還真是了不起他就這樣夸自己那臉上,就跟帶出一朵花兒來一般,那都是笑容,弄得他身邊左右的那些個近侍從人,一個個都拿眼看他,心中發毛,暗道,首領這不是犯病了吧,怎麼這一路上光在這兒傻笑個沒完呢等回到部落,得給首領找個法師,好好的看看,驅一驅邪

迷吞當然不知道他手下這幫人的想法,他現在所想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下宜君縣城,然後,在大帥的面前好好的露露臉,也順便把自己這個第一勇士的名頭給坐實了他的先頭部隊,就是他婁乞部自己的兵馬,因為畢古塔的鼓勵,迷吞心氣很高,一下子,就從自己的部落中動員了兩千五百人參加聯軍,他的婁乞部是三個部落中最弱的一個,整個部落的兵馬加起來,也不過兩千八百來人,這下子讓迷吞一下子拉出兩千五百人,可以說是傾巢而出。迷吞並沒有將宜君縣城放在眼里,因為他上次來宜君縣,連一點抵抗都沒有遇到,輕輕松松的滿載而歸,可以說,這宜君縣就是他的手下敗將,他當然不將這些人放在眼中。

按照畢古塔的指示,這次打宜君縣城,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趁著漢人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速戰速決迷吞對這一點不以為然,他覺得,就那些漢人,你就是讓他們事先準備了,他們又能有什麼作為,那羊群準備的再充分,那也抵擋不住狼群的攻擊。但他對畢古塔十分的欽佩,這既然是大帥交代下來的事情,那他就得依令而行。

但是當馬隊前進到一定範圍的時候,迷吞身邊有那眼尖的從人,指著宜君縣城頭,向迷吞道︰「首領,您看,那宜君縣城頭上,那不滿滿登登的都是漢朝的軍兵嗎而且刀光劍影,根本就是在等著我們呢首領,咱們的行蹤,被漢人給看破了人家這是要以逸待勞,等著咱們往上撞呢」

迷吞的眼神也不錯,听手下人一說,他也是手搭涼棚,定楮觀瞧,這麼一看,他心里面也是咯 一下,手下人說的一點都不錯,這宜君縣的漢人,確實是已經刀劍出鞘,弓箭上弦,枕戈待旦啊,這一定是早有準備哎呀,我們的行動計劃,那都是絕密的事情,這突襲的方略,漢人是怎麼知道的?莫不成,我們這邊的人中,有漢人的奸細不成

他心里面翻江倒海,表面上卻沒有露出來,心思電轉,略微琢磨了一下,他這心,又平靜下來了,心說,我不正覺著突襲漢人,實在是沒有意思嗎?現在不是正合我意,這些漢人都有了準備了,正好與我公平一戰想到這兒,他依舊催動軍馬向前,旁邊有人勸他,說,漢人已有所防備,咱們是不是先停下來,等大帥的兵馬上來,咱們再請令攻城不遲

迷吞一听,一晃腦袋︰「不行這戰場之上,戰局瞬息萬變,要是都得一一請示大帥,那要我們這些人干什麼?漢人懦弱,便是有了準備又能如何?傳令三軍,還是按照原計劃,馬不停蹄,直接攻打宜君縣城」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一百六十七,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