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二十三章 覲見

作者 ︰ 獠羽

東漢都城——洛陽,是二世紀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

洛陽因為是建城于洛水之陽而得名。它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素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是「河山拱戴,形勢甲于天下」的理想建都場所。

西漢時,朝廷在仔細比較了長安與洛陽的利弊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將都城設在毗鄰原秦帝國都城咸陽的長安。畢竟當時三輔地區是天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再加上長安距離草原民族要更近一些,所以也很有一些天子守國門的味道。不過洛陽雖然與京師無緣,但它在秦朝時就被統治高層定位為三川郡治,所以本身的開發基礎相當不錯,而且西漢朝廷雖然將都城定在長安,但因為長安距離草原民族領地太近,為了以防萬一,給自己留一條退路,西漢歷代統治者都對洛陽著意建設,甚至在洛陽興建了宮室,也就是東漢時洛陽城內的南宮。西漢元帝的時候,京城長安經常受到狄戎少數民族的騷擾,當時的大臣就曾經上書請求遷都洛陽,但被漢元帝以祖宗基業不可棄為理由否決了。

西漢末年的王莽篡朝,使古都長安陷入第一次浩劫。那時天下義軍都把攻陷長安做為自己的目標。最後,綠林軍搶先攻入長安,並在長安正式擁立宗室劉玄為帝。但劉玄並沒有兵權做為依靠,所以當時新建立的朝廷大權還是在綠林軍將領的手中。這些綠林軍將領本來是農民出身,再加上不知道團結士族地主階層,毫無執政經驗的他們根本不能很好的處理內外關系。結果,綠林軍和當時的另外一股大規模義軍赤眉軍因為利益瓜分不勻發生了沖突。雙方在關中地區大戰,結果赤眉軍一舉攻陷了長安。

數十年的戰亂使長安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幾乎成為了廢墟。公元25年,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統一了混亂已久的大漢十三州,中興漢室。考慮到長安城已經破敗不堪,而且朝廷的力量尚不足以和草原民族做太大的沖突,所以劉秀選擇了形勢環境都相對穩定的洛陽做為東漢的都城,同時為了表示自己不忘本,將長安定位東漢的西京。

洛陽城的興建在劉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劉秀在位期間只是將原有的洛陽南宮進行修葺擴建。到他的兒子東漢明帝即位後,東漢朝廷經過多年來的休養生息,元氣已經回復很多。為了使洛陽能夠成為和當年長安相媲美的大型都市,漢明帝開始對洛陽城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從漢明帝開始,直到東漢和帝,長達百年的時間內,東漢朝廷先後建設了北宮、永安宮、濯龍園等一系列皇家宮室園林,洛陽城也最終形成了東西寬約6里(東漢的一里約等于現代的415米),南北約9里的長方形「九六城」結構,城門也增加到大都市應有的十二座城門。盡管此時的洛陽依然要比當年全盛時的長安要遜色很多,但也已經比建國時擴建了一倍有余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在劉宇和孫琳這樣的後世人眼中,這個城市的規模還是遠遠比不上現代大都市的規模。畢竟洛陽的佔地面積只有22萬平方米,別說比不上已經開始建設六環的首都北京,就是普通的東南部省會城市,也要比它大上兩三環呢。這倒不是說古代人的建設水平不行,而是因為漢代的人口的確是不多,當時的全國人口只怕也就和後世的四川或者山東一省人口那麼多。再說,古代城池是要用城牆環繞,用來防備外敵入侵的,而城牆就限制了整個城市的發展,總不能一擴建就拆城牆吧。

話說回來,如果說洛陽城還有什麼能夠吸引劉和孫琳的話,那就是它那甲于天下的雄偉城牆了。生長在現代社會的劉宇兩人,他們所居住的城市里早就已經沒有城牆這種東西了,因為那東西實在是妨礙城市的發展。當年北京剛剛光復的時候,還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兩代一直在修繕建設的古城牆。可惜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中央為了擴大城市規模,修建北京二環城區,將北京城那雄偉的古城牆拆毀殆盡,到90年代時,北京城內僅余下東便門城樓處的兩處明城牆,還有西便門、德勝門、正陽門幾處孤零零的城樓和箭樓。出生在80年代的中國年輕人,能夠看到的城牆,恐怕就只有西安的明代古城牆了,但就算是西安古城牆,也只是原有規模的一部分,至于真正完整的都市古城牆,在現代中國就已經絕跡了。

不得不說,代表著中國古代築城文化精髓的都市城牆,的確是給人一種厚實滄桑的感覺。有了這城牆的襯托,本來不算大的洛陽城(其實在當時已經是很大了)竟然顯得無比的氣勢恢宏。

「當年拆掉北京城牆真是損失呢。」遙望著高達十米的城牆,孫琳坐在馬車上不無遺憾的說道。劉宇遠遠的看著在城牆上來回巡視的京城禁衛軍,還有那迎風飄舞的旌旗,心里也是頗有感慨,如果當年能夠采用梁思成的規劃,將北京城牆保留下來的話,一定會成為著名的旅游聖地的。真是可惜了。

「老公,我們先去洛陽城里到處轉轉吧!」畢竟是第一次來到漢代的京師,孫琳做為女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旁邊的郭嘉把弄著劉宇閑來無事時制作的折扇笑著說道︰「夫人,這洛陽城可是天下第一繁華的所在,城西的金市,是天下商賈聚集的地方,在那里可以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甚至一些番邦的商人也會在那里出售他們民族的特產呢。」

郭嘉在那里說的興致盎然,孫琳听得兩眼放光,而劉宇則是唉聲嘆氣——郭嘉!少說兩句會死嗎?感情不是你陪她去逛街。猛地想起一事,扭頭問孫琳道︰「說起來,許氏水晶宮在那個市集也有分店吧?」孫琳愣了一下,旋即反應過來,欣喜的說︰「這段時間沒怎麼過問商場上的事,差點就忘了,許氏在洛陽的確是有分店,嗯,說是分店,其實應該說是大漢最大的玻璃店了。我記得好像是在城西金市的中部,正對著永和里。」

「永和里?」郭嘉在一旁插嘴道︰「那可是大漢的朝廷大員還有各地巨商的居住區呢。」

「是嗎?」孫琳不甚了然的說︰「听許觀說,他們在永和里旁邊的步廣里買過一處宅子呢,好像就是為了供我們進京的時候使用的。」

「唔,」劉宇高興的說︰「也就是說我們在洛陽城已經有房子了?不錯,我剛才還在琢磨今天是不是要去住客棧呢。」

幾個人正說得起勁,郭嘉突然停了下來,手搭涼棚向前望了一會兒,轉頭苦笑道︰「主公,估計我們沒時間去逛市集了。」

孫琳一听,有些不高興道︰「怎麼了?」

郭嘉向前一指,劉宇和孫琳仔細向前看去,就見遠處城門處旗幡招展,對對大漢儀兵手持旌旗儀仗在城門處侍立,而大批身穿官服的人正立在城門外,好像在等待什麼。劉宇和孫琳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的驚呼道︰「百官出迎?!」

郭嘉微笑道︰「看來朝廷對主公真的十分器重,皇上竟然派出朝中百官出城迎候主公,這可是天大的榮耀啊。」

劉宇可沒有郭嘉這麼高興,這的確是夠風光,可未免有些風光過頭了吧!簡直都有些逾越禮治。這樣招搖,不是存心給自己樹敵嗎?這百官怎麼可能人人真心出迎,那些不得不來的人恐怕會嫉恨自己的。劉宇心中苦笑,既來之則安之,隨機應變吧。

要說這百官出迎的主意,正是張讓向漢靈帝建議的,張讓的出發點不錯,他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劉宇的功績,原因無他,劉宇是他保薦上去的,劉宇的榮耀就是他這個保舉人的榮耀。那麼怎樣才算是最為隆重的迎接呢?在張讓的印象里,那自然沒有比百官出迎更顯耀的了。

張讓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向漢靈帝一說,正為如何封賞劉宇這個宗室兄弟犯愁的漢靈帝劉宏感到很合自己的胃口。事實上,當漢靈帝剛剛知道立下大功的是宗室子弟的時候,的確曾為宗族中能出現這樣的英雄人物感到欣喜,不過這些天過去,漢靈帝的想法發生了變化。就是因為這個變化,使得劉宏破例同意了這個稍逾禮制的百官出迎提議。

總之,漢靈帝和張讓都覺得自己的這個決定很為劉宇長面子,可沒想到卻害的劉宇頭痛不已。不過木已成舟,劉宇也只好早早的在距離城門還有好長一段距離的時候就帶著孫琳還有郭嘉下車步行,他畢竟還沒狂妄到敢在車上接受以三公為首的朝廷百官迎接。

大漢朝廷以三公為百官之首。此時的三公分別是曾經往虎牢關宣旨的太尉鄧盛、袁紹的叔叔司徒袁槐,以及剛從大司農提升上來的司空張溫。劉宇來到城門附近時,見鄧盛等人正迎上來,連忙緊走幾步,來到百官隊前,向鄧盛等三公深施一禮道︰「宇何德何能,勞動列位大人出城相迎!」

鄧盛捋須笑道︰「使君不必多疑,此乃當今聖上因使君功高蓋天,特地頒下聖旨,令我等出城迎候。如此聖恩浩蕩,使君日後可要更加盡心報效朝廷啊。」

劉宇打拱道︰「宇自當肝腦涂地,以報聖恩于萬一。」

接著,袁槐、張溫也上前與劉宇見禮。他們三公的態度各有不同。鄧盛是很看好劉宇的,所以態度最為熱情;張溫和劉宇沒什麼交情,但看在他立下大功的份上,對劉宇的態度還算是比較熱情;而袁槐臉上就冷漠了很多,見禮時只是勉強的笑了笑。這也不奇怪,畢竟他們袁家年輕一輩中最杰出的人才——袁紹,帶著兩萬五千人馬在虎牢關下被賊軍打得落荒而逃。可這個劉宇只用了不到一萬人馬就成功的殲滅了全部黃巾賊寇,這不是擺明了在說他們袁家的人都是廢物嗎?就憑這點,袁槐也高興不起來。只不過劉宇現在聖眷正隆,又是宗室中人,所以袁槐還是不得不對他稍假顏色。

其他的朝廷官員,劉宇也就不一一和他們見禮了,在和大司農等九卿打過招呼之後,便由太尉鄧盛引路,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往皇宮面聖。

劉宇心中暗自琢磨,這可是自己來到漢朝之後第一次覲見皇帝!說不緊張是假的,不管再怎麼昏庸也好,那可是漢朝的最高領導人啊,要知道自己在未來世界,還沒有見過國家主席的真人呢。

自己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封賞呢?劉宇的心中充滿了期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