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王后:许我边关一世锦绣 第9章 天各一方

作者 : 登州燕

最η新し章%节请搜索√屋︴檐i下文學網乌孙公主刘细君和亲只准备了三个月,就浩浩荡荡的向着乌孙进发了。♀

送亲之时,正是西域白雪纷纷之际,一路脚印泥泞,朔风怒吼,衰草哀哀,让人禁不住掖紧了风帽的领子、袖口,挡不住这寒风刺骨,冷水成冰。

反对和亲的东方朔挨了不少鞭子,放了回来之后,一直卧床休养,细君公主出发之时,他还是挣扎着起来,在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前面嚎啕大哭,被皇上扔进了宦者署干杂活儿去了。

和亲一事再也没有人反对。

皇上刘彻对此次和亲非常重视,一是为拉拢乌孙共抗匈奴,再者也是对细君心存怜惜,见她体质瘦弱,只怕不禁乌孙苦寒、酷暑,除了赐乘舆及御物之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

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各色皮毛、丝绢裙裾、被褥无数,宫内匠人赶制各色金银首饰,华丽无比,以对乌孙和沿途小国宣我大汉国威。

专门带了工匠,修建汉地风格公主楼,让细君公主单独居住,以慰思乡之苦。刘彻还特地安排乐工,用上好的沉香木,为细君制作了她所用的乐器,赐名“琵琶”。

乌孙王昆弥猎骄靡感激涕零,对细君公主格外尊崇,奉为右夫人,汉朝每隔一年派使者探视。

十里红妆的送亲队伍从江都出发,行经安徽灵璧时,刘细君停车驻马,在一处山岩前悄然伫立,手抚巨石,东望乡关,久久不忍离去,以致于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世传“灵璧手印””。

此情此景正是: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灵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烂胭脂节。

注:乌孙的国王称为昆弥。♀私以为乌孙及匈奴的人名怪异难记,实为音译,因如此发音,故而直接为汉朝所记录,并非我大汉人名有内涵意义在其中。所以各位亲,只要分清是谁就可以,不必深究匈奴及乌孙各位的名字含义。

刘解忧送细君公主远嫁之后,回到府内,正在沉思之时,门帘儿一动,闪进一个人影,解忧抬眼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难得一见的生身母亲莦氏,常年只在隔院中走动,极少到后院中来。

如意在门口向解忧做了个手势,解忧知道门外有人把风。

莦氏一脸的欣喜,抚掌道:“隐儿啊,这下可好了,刘细君替你和亲去了,咱们又白捡了个公主身份,这可好了。”

解忧不由又气又笑,气她说话不得体,如此的话也说得出口,又笑她竟会如此天真,世上怎会有白捡的便宜,那皇上会留着自己这个公主白养着的,真是不知该恨她好还是怜她,一辈子如此天真倒也好,省去了很多的烦恼。

解忧没有接话,只问:“莦娘,近来身体可好,家用可够?”

莦氏不好意思的说:“哎呦女儿啊,还是你体恤娘亲啊,这老爷如今总也不进隔院,那姜氏又抠门,每月零用钱少的可怜,这眼看寒冬腊月的,也得添件冬衣不是,你也封了公主,得了不少赏赐,反正也是白得的,你看这…”

解忧见莦氏一脸的尴尬,说的又粗俗,虽然心生不堪,但也是无奈,何况钱财二字对自己来说,实在无可无不可,遂叫了青菡拿了些体己出来,交给莦氏,又嘱咐不要到处宣扬,送了出去便罢。

青菡送了莦氏回来,气鼓鼓的不说话,解忧笑着坐到窗边:“青菡这丫头,如今气性大了,当心小脸鼓成蛤蟆。”

青菡扑哧笑起来,恨恨的跺脚:“小姐,我都替你喊冤,这一年省吃俭用搭进去的还少么,怎么就成了白得的了呢。”说到这里又觉得莦氏毕竟是小姐的生母,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意此时进来,拉了一下青菡:“这丫头现在也学得伶牙俐齿的了,快别磨牙了,去给小姐把茶煮了来。”

解忧深知如意的意思,也不多解释。

“咱们要这些体己做什么,也不过是买个安心,以后我若去和亲了,就都分给你们,拿了去嫁人吧!”

“小姐,我们是一定和你一起的,去什么边塞西域,咱们都是一起,不分开的。”

解忧笑笑不语,拿起手中的书简,继续看着。

时光流转,自细君远嫁之后,音信全无,刘解忧每日在闺阁中日日读书,外出也少了很多,常惠也不能常来了,连活泼好动的心性也渐渐收了。

解忧心知,虽然自己逃过了这一次,未必没有下一次,何况这种公主身份,封来就是为正宗皇女做挡箭牌的,将来也不见得会有更好的去处,因此留意了西域的史书。

每日闭门不出,仔细研读之下,解忧对于西域方才有所了解,原来西域除了大汉心月复大患匈奴之外,还有若羌、鄯善、疏勒、莎车、于阗、龟兹等若干小国。

其中乌孙国是近些年间崛起的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可与匈奴抗衡,因此近些年受到来自大汉和匈奴的拉拢和压力,摇摆不定。

这一日,解忧未曾精心打扮,只让如意给编发垂于脑后,如意从匣中取出白玉搔头,拿给解忧看看,解忧只从镜中扫了一眼,笑了笑,如意会意,马上重新打开梳妆匣,将搔头放回匣中,取出墨漆簪子,从发中簪过。

解忧略提裙,从二楼闺阁中移步楼下房中,青菡已经准备好了早饭,不过是一碗糙米粥,一碟酱蕹菜,另有小块绿豆糕点。

解忧执箸很快就吃完,放下碗箸,急急的起身到书桌前盘坐下,继续翻看着书简。

青菡手脚麻利的撤下碗筷,擦试着座席,迷惑不解的问:“小姐如何这般着急,就是用功,也不急于这一时的呀。”

如意在一旁叱责:“你这丫头懂什么,小姐看的书你自是不懂,快去外面看着去,别让小丫头们偷懒了。”

青菡不情愿的挪了出去。

解忧头也没抬的继续研读着昨儿才得的史简,是文卿想办法将有关西域的书籍借缮写的名义从书佐处得来,秘密的让身边的晴雪送来了。

只怕这一二日就要送还回去,如果引人注意了,也是不容的,戴罪之身,是断不能读国家重史的。

书中有描写:“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

解忧合上史书,不由得为细君暗暗捏了一把冷汗。

她急急的叫了如意和青菡二人,换了常服,到前厅寻找父亲去了。

穿过几字回廊,廊边立柱甚少雕饰,原来础石之上雕有各类马匹、角鹿、跃鱼等均以被父亲命人以漆填平,再不能看出图形。

府内仅展忠堂前的脊端还以瓦当相叠为饰,尾端翘起,只以藻纹,莲花植物图形作为装饰,连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瓦饰都全部摘了下来。

绕过崇光厅,来到父亲房前,门前的空地上,只种了两颗柿子树,柿子也没有摘,从秋天挂到现在,还泛着红色。

解忧四下看看无人,让如意和青菡远远地到廊下去望风等着,自己悄悄走近了垂下的门帘旁边,已是近清明时分,却还是挂了旧厚的老蓝色絮棉帘子。

解忧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轻轻将耳朵靠近缝隙,听着里面的声响。

屋内有故意压低了的声音:“也该早做打算,看星相,这一关是逃不过的。”

“可还有解救之法?”

“东方朔大人看过此命盘,也是无可解之法呀。”

“如此,唉。”

屋内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之后,沉寂了下来。

有茶杯盖轻轻相扣的声响,解忧心知这是客人饮茶要告辞了,转身旋入旁边的小回廊旁边的竹林之后,隐隐看到有男子从屋内走出,父亲并未相送。

只见他身穿着有如女子轻裾的纱縠襌衣,宽大飘逸,身后垂着燕尾似的后襟,头上戴着丝织的冠,冠上插着鸟羽作缨,走起路来长衣翻飞,鸟羽前后摇动,飘飘若仙。

早知父亲私下与些星相、术士有所来往,因大汉朝对此类数术并不入正流,但随着皇帝刘彻年龄增长,对于寻仙一事逐渐有了兴趣,加之东方朔因其占星术及其巧舌如簧善于哄得皇上开心一笑,十分受宠,对于这些术士也就不严于追究,甚至还有所鼓励。就连上次大闹宣室,皇上也只是把他扔进了宦者署反省去了。

想来方才那人必是与东方朔门下有关,不知来给父亲推算了什么星象、命盘之类的,只是这也是不该的,结交朝之重臣,向来是这些罪王最忌讳的事情,父亲也未免太过大意了些。

解忧放重了脚步,又轻咳了几声,向着父亲的房间走来,站在帘子外,又示意如意伶俐着些,向屋内轻声问:“父亲大人,隐儿有要事相商,不知父亲可否方便?”

“隐儿,进来。”屋∷檐∴下文學網っ温馨提示:作者更改书名比较频繁,强烈建议您在本站搜索作者名,查询您想看的书!如果更名本书的最新更新地址可能也会改变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农商王后:许我边关一世锦绣最新章节 | 农商王后:许我边关一世锦绣全文阅读 | 农商王后:许我边关一世锦绣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