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四十三章

作者 : 樊荣强

4、“三点式”分解五种方法

(1)时间法

时间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属性之一。♀+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事物的生命。有生命的东西,我们称它有生命;没有生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也把过程称为生命,如“产品的生命周期”。

按照事物变化与发展的时间顺序,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步骤,就是时间法的分解。如昨天、今天、明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古代、近现代、当代;青年、中年、老年……

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本来就要人们的一种习惯,不过,按时间顺序时介绍时,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进行分解,而采用了流水账式的叙述,这样就显得没有条理性,也可能没有重点。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时间这个轴线上,找出一些前后有重要不同的节点,将它分成不同的阶段或步骤。比如:

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时间法分解除了用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分解之外,还可以用于人的主观意识、认识、思想、情感变化过程的分解。也可以说分“客观时间法”与“主观时间法”,比如下面的例子就是主观时间法的分解:

我对口才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有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刚踏入社会的时候,人年轻,觉得口才重要,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地好起来,没有必要参加培训。第二阶段,我自己创业当起了老板,经常在公司内部外部参加会议,当众讲话感到很吃力,于是觉得必须参加培训。第三阶段,我参加了樊老师的口才培训班之后,口才迅速地提高了,而且发现口才不仅需要培训,还有好多的知识都需要充实。

(2)空间法

空间也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之一。按照事物的空间分布来分解事物,就是空间法的分解。

空间法的分解有两种,一种基于我们容易感知的、实体的空间布局进行的分解,如东部、中部、西部;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发达地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家庭、学校、社会;等等。比如,某位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学者,曾经就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发表过如下意见:

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应当搞“一刀切”。♀比如说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就不能简单地进行,因为地方的情况本来就是不一样的。首先,对沿海地区而言,他们总是走在全国的前面,经济过热、投资超前,他们表现得最突出,而国家制订调控政策,有时候就是针对他们而出台的。第二,对中部地区而言,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时候,他们也差不多跟上沿海地方的投资步伐,调控对他们而言,可能是正当其时。第三,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讲,宏观调控有时候就成了灭顶之灾。打个形象的比喻,沿海地区投资过热,调控政策这把刀砍下来时,他们整个身子都差不多过去了,最多砍到一截尾巴,中部地区砍到身子,而西部地区则直接砍头。

这里的划分就是将一个宏观调控政策在东部、中部与西部的不同影响进行划分。

另一种空间法划分,是基于相对抽象的领域不同的分解,领域指从事一种专门活动或事业的范围、部类或部门。如教育领域、法律领域、商业领域、科技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等等。

(3)要素法

每个事物都是由不同的若干要素组成的,而每个要素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力,而这个作用力就是指功能。思考与讲话,我们可以按照组成事物各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不同作用与功能来分解,比如以下不同问题中的各种不同的三要素:

融资问题:政府、银行、企业;

股票问题:政府、券商、股民;

治安问题:警察、坏蛋、群众;

社会问题:精神、制度、物质;

企业形象问题:理念、视觉、行为;

劳资纠纷问题:政府、企业、工会;

利益协调问题:个人、集体、国家;

民主政体问题:政府、法院、议会;

产业发展问题:上游、中游、下游。

当我们要探寻某种结果的原因,找出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某一结果的产生,我们通常会采用要素法来分解。举例来说,某个高中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记者去采访他为何能够考上清华大学,他的回答是:

我能够考上清华大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的父母对我非常好,他们给我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其次是我读了一所好的学校,我所在的学校不仅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们都非常优秀,而且对待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亲;第三,我自己从小就勤奋好学,但不死读书,似乎悟性还不错……

这个学生的这段话,就是强调了家长、学校与自身这三个方面的力量推动着自己考入了清华大学。我们所遇到的许多话题,都是可以用这种划分来展开三点的。

(4)并列法

并列法是指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抽取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并列在一起的分解法。这种分解的主观性特别突出,因为他完全可能是讲话人主观上的一种规定或选择。

与要素法的区别在于,并列法所分出的几点,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太紧密,甚至可以完全不相关,不像要素法所列出的几点属于一个事物的几个要素。比如,某政府领导讲到宏观调控时说:

近年来全世界有各种经济学理论,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依据。应用最多的理论有三种:

第一种是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第二种理论是福利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就越大”,主张收入均等化。第三种理论是供应学派理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创造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政府减税、让利、补助,鼓励创业,使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各方面的就业人群随之增加。

这里所讲的三种理论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仅仅是一种并列关系而已。当然,有些时候,并列法与要素法可能没有严格的界限,我们并不需要刻意把它们严格分开。又如:

公司管理有三种不同的表现:1、一个人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这家公司是人治;2、一个人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有机会,这家公司是法治;3、一个人不愿意做坏事,是因为想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是心治。总之,人治就是老板厉害,法治就是机制厉害,心治就是文化厉害。

语言学家张志公曾经受邀即兴演讲,他的分法也是并列法:

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认识。演讲没有规律吗?不能认识吗?不是的,它是有规律性的,所以说它是科学;演讲不仅诉诸人类的逻辑思维,而且诉诸人类形象思维,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还要用感悟感染人,所以说它是艺术;演讲捍卫真理,驳斥谬误,所以说它是武器,而且是重要的武器。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