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四十二章

作者 : 樊荣强

三、如何进行“三点式”分解

学会钻石法则,只懂得要分成三段且按三点来讲还不够,有不少的人平时也会这样做,但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分不出三点,甚至分成两点都难;二是分成三点之后,由于逻辑上缺乏平行性,互相交叉,讲起来仍然颠三倒四。♀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

1、为什么要分成三点?

三点式作为一种分析思维工具,在讲话当中具有非常强大的语言架构与组织功能。从思维的角度讲,它既有发散功能,也有聚合功能。所谓发散功能,是让你的思路不局限于一点或两点,至少得想到三点;而所谓聚合功能,是指在这个框架之下,也不至于过度发散,最终可能没有任何重点。

(1)三点式的含义

前面讲到了“三段论三点式”,在此我要将二者特别解说,否则容易误会、混淆。

“三点式”是核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三点式”包含了“三段论”,即“三段论”是“三点式”在讲话结构上的运用与体现。而在“三段论三点式”句式中,“三点式”是狭义的,是指讲话的主体部分分成三点而已。

人们在讲话过程中,如果要形容一个事物,往往会将三个形容词连用,不仅显得全面,而且语感也很好。比如: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

这幅画看上去特别的空灵,特别的深邃,特别的有韵味。♀

从这件小事就看得出,他简直是愚蠢、野蛮、缺乏教养!

她打扮一下,就变了个人似的:阳光,清新,充满活力。

钻石法则遵循着人类心理的三点式原则。因此,在讲话之中,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三点式。

(2)哲学上的三点式

三点式也称三点论,又可称为三分法,一分为三观点。在哲学界的思想方法论领域,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观点)可谓金科玉律。三分法并非要推翻二分法,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与分析工具。

远在春秋,道家始祖老子便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可谓最早的三分法。

逻辑学上有一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与此处所讲“三段论”不是一回事,但是与“三点式原则”仍然有关系。逻辑学上,一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例如:

凡人都有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有死(结论)。

又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看到没有,“三点式原则”就是如此奇妙,在逻辑学上,用三句话就可以完成一个论证。而且,大家要记住:你在平时的思考与讲话时,其实总是不断地使用这种“三段论”的论证,只不过你不自觉罢了。

(3)生活中的三点式

在人类生活中,要找到三分法的东西太多了。基本的人称代词有三个:你我他。一日三餐:早中晚。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祖孙三代。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文学作品爱说《三步曲》,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爱分“三步走”,政治路线要扛“三面红旗”。奥运会大家都喜欢看,运动员得名次是不是只排前三名冠、亚、季军,只发金牌、银牌、铜牌?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不论这个三点式原则背后有什么玄奥的东西,但可以清楚的是,它与人的心理接受习惯是非常楔合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讲一段话,只讲一点,显得很单薄;只讲两点,显得不够完善;如果讲了四点、五点、六点,那就显得太多、太啰嗦,听众就记不住了,而且容易产生混乱。

总的来讲,主体分成三点,主要的理由有三点:

1)从心理容量来讲,显得不多不少;

2)从思考水平来讲,显得很全面;

3)从说服力来讲,表现得很专业。

本章后面附录了《经典三点式集锦》,大家可以仔细研读。

2、简单实用的“三最法”

在讲述分解方法之前,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三最法”,也即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用“三最”的框架来凝聚思路。“三最”分为客观层面的和主观层面的,主观层面的如:最得意……,最痛苦……,最开心……,最失望……,等等。客观层面的如:最有效……,最重要……,最突出……,最明显……,最特别……,等等。

“三最法”可以在两种状况运用,一种是以“最”字开头找出三点,如:

在最近这段时候,我感到“最开心”的有三点:一是换了一个新的领导,他非常有亲和力;二是公司搬到新地点办公,工作环境相当舒适;三是参加了两次公司组织的培训,工作能力提升了。

另一种则是就某一事物,总结出三个“最”,比如说一本书“最实用、最经典、最实惠”;说一件衣服“最漂亮、最便宜、最耐穿”;说一道风景“最迷人、最自然、最宁静”;说一套房子“地段最佳、环境最美、结构最实用”;等等。下面再看一个说人的“三最”的例子:

最近我结论了一位新朋友,他算得上我朋友圈里“最帅气、最有才、最幽默”的一位。说他最帅气,是因为他有180m的个头,明星一般的模样,阳光,年轻,活力四射;说他最有才,因为他是北大的高材生,哈佛大学的海归,我朋友中唯一的博士后;说他最幽默,因为他特别能讲笑话,只要有他在的场合,永远都充分了笑声。

3、三点式分解的选择与运用

三点式的划分,只是一种帮助我们拓展思路的工具,千万不要将它生搬硬套。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我后面所讲的分解方法,只是对千变尤化的语方总结出的部分规律而已,仅仅是局部真理与相对真理。

(1)灵机一动,选择分解法

在我们讲话的过程中,没有规定你必须进行哪种或哪几种分解。事实上,讲话的实际情境中,通常需要我们的急智来决定用哪种分解法。也就是说,平时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分解法之后,结合你自己的情景需要,也就是你究竟想表达什么,灵机一动,灵光一现,自然地做出某种分解就可以了。

(2)同一话题,有不同分解

对于同一个话题,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去立题并分解的,比如城市这个话题,从时间角度,可以分“历史、现状、规划”来谈城市的发展;从空间的角度,可以分成“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来谈规划布局是否合理;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分成“规划、建设、管理”来谈政府如何把一个城市管治得更加美好;从层递的角度,可以分成“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来谈城市化运动的进程。

(3)分解练习,运用自如

以我的观察,人们经常觉得没话可讲,与平时缺少积累与练习有很大关系。我们平时爱用所谓“分析”这个词。分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一个事物分开来解析。如果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得学会全面、系统、联系地看待问题,而这全面、系统与联系,其前提是你得将我们所面对的整体性的事物分成若干个部分或阶段,也就是分析。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讲话时,快速地进行分解,必须要平时有所练习与积累,否则一切都靠你的急智来临场发挥,一般人都是做不到的。

我在前面提过,本章后面附录了《经典三点式集锦》,你可以借鉴一下,将你自己工作与生活相关的主要问题,在平时都认真思考一下,用三点式的方法形成一些结论。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