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三十三章

作者 : 樊荣强

三、突破思维局限

有没有话说,跟人的思维有极大的关系。♀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前面所讲的“问题链思维”与“下结论”,着重是要解决激发思路与凝聚思维焦点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解决发散的问题,因为许多人,不善于打开思路,根源在于思维受限。

1、思维的“五度”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决定了他讲话水平的高低。具体而言,一个人思维的高度、广度、深度、速度、准度这“五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口才的好坏。

大家都知道,照着稿子读,其实是没有水平的表现,因为那并不能反映讲话人的思维能力。而即兴演讲或者月兑稿讲话,除了展现出他平时的知识积累之外,还表现了他思维的高度、广度、深度、速度、准度这“五度”。

我们不妨拿一个话题来简要说明这个思维的“四度”。

比如说,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许多人都很关心。如果我们要谈论这个话题,“五度”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1)高度

即能够把一件小事情、普通的事情“上纲上线”。当然,这不是说要无限地“上纲上线”。如果说,你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以后找工作比较困难,这个“高度”就一般,或者说不够高度;如果你认为会影响他一生的前程,这个高度就差不多。

(2)广度

即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有发散能力与跳跃能力,看问题也不至于狭隘。如果你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仅仅是因为孩子贪玩,这就不够广度。其实孩子成绩不好,除了贪玩,还可能因为老师教得不好、孩子不喜欢老师的模样与性格、学校缺乏学习氛围、整个的教育体制压抑了孩子的个性,等等因素。这样思考问题,才具有广度。

(3)深度

是指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如同刚才所说,如果别人都只是从孩子自身来找成绩不好的原因,而你却能够从教育体制上去找到原因,认为孩子其实是个性受到压抑,所以不爱学习,那么你看问题就比较有深度。

(4)速度

是指能够快速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总是事后诸葛亮,或者只会放马后炮。尤其是你在讲话的时候,思维的速度如果跟不上嘴巴,不仅内容上逊色,表现上也会非常糟糕,讲话时出现卡壳、犹疑不决等状况。

(5)准度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把准确地把握住问题是什么,二是能够把针对问题给出清晰而有条理的答案。就孩子的成绩这个话题,如果讲话的过程中,你扯到了学费交不起的事情,那就是缺乏准度的表现。如果你说学生成绩不好,是因为孩子的天性、家庭不负责、孩子爱看电视、课程设置不当、教材胡编、社会风气不好、孩子被人欺侮……一大堆的原因,没有重点,没有层次,这也是思维缺乏准度的表现。

2、联想模式:连结、转结、跳跃

人的思考,首先是从联想开始的。也就是当人的感官受到外部信息的激发时,就会将它与大脑存储的记忆模块调动起来,进行重组。而这个重组过程,根据其相关信息的关联度,可以分为连接、转接与跳跃三个层次。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给出的“苹果”这个词汇(可视为“刺激物”)为例,人的联想惯性,可以根据所联想到的东西与苹果的远近,来分成三个不同的类型或层次。

(1)连结

如果联想是沿着水平线进行的,只是由苹果想到了梨子、香蕉之类的东西,没有超出水果层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连结”。

连结思维是我们常人所具有的基本惯性,而且,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直接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然而,正是这种习惯,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导致我们思路狭隘。如果我们希望自己讲话的时候,思路能够更加地开阔,那就是尝试着摆月兑这种连结思维的束缚。

(2)转结

如果是纵向的,你所想到的东西,跟苹果不在一个层面上,相到的是削苹果用的刀子、有苹果卖的超市、种苹果的农民、苹果牌的手机与牛仔服,等等,虽然隔了一层或两层,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强的关联性,我们可以称之为“转结”。

有这种转结思维习惯的人,通常来讲,讲话的时候脑袋转得也比较快,话题思路也打得比较开。

(3)跳跃

如果再纵向联想,你所想到的是爱情、死亡、汽车、航天之类,看似与苹果没有直接的关系了,但它们其实是可以有联系的。按哲学上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举例,上述联想所依托的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对男女,在一次交谊活动中争抢一只苹果而产生了爱情。

某个人,因为吃了一个毒苹果死了。

一辆满载苹果的汽车发生了车祸。

航天飞船带了一包苹果种籽上去太空做试验。

3、突破思维局限的练习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在《小崔说事》节目中,与两个嘉宾谈起电影《画皮》的故事来源。一嘉宾说,这个《画皮》的故事已经与蒲松龄原来的故事大不相同。另一嘉宾说,一般来说,可以有“改编自某某小说”或者“取材自某某小说”,这个版本的《画皮》这两者都算不上。这时候崔永元说了一句:“这样子的话,电影的投资人就开心了。”两个嘉宾一楞,还没有回过神来,崔永元补充一句:“蒲松龄的后人就没法要版税了。”

崔永元的这种讲话风格我很喜欢。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观众喜欢的主持人?完全靠他这种突破思维局限的语言艺术。

人的思维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往往有极大的惯性。如果你需要突破局限,以免陷于单向度的思维模式中,保证在讲话的时候,能够显得思路活跃,那么平时则需要进行一些有价值的训练。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人东尼巴赞发明,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要解决讲话的思维局限,多做这个思维导图的练习,也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具有发散性、系统性与全面性。

你可以按照前面的那个思维导图的例子,自己任意地选择一个词汇或话题,当然最好是你自己工作与生活最相关的,然后以它为中心,往外展开第一层关节点、第二层关节点、第三层关节点。这样的练习,如果你做上50个,或者100个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思考问题变得更深入、系统与全面。

(2)思维魔方

思维魔方模拟人脑的思维模型来激活我们的思路,采用矩阵结构,清晰展示信息之间的交叉关系,激发我们的话题。

我们不妨来试一下,在上面的矩阵当中,我们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话题。

上述的词汇都是任意填写的,我们可以发现,以第一行中的“文化”这个词为例,它与横向各列的“汽车”、“教育”等词汇,都可以构成一个具体的话题。比如:

中国汽车文化的特点

国民教育如何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

基督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吗

重庆地区饮食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做到寓教于乐

如何让图书增加更多的文化底蕴

当你闲着没事的时候,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个矩阵图,然后任意地填写上一些词汇,看看你能够发现一些什么新鲜而有意思的话题,同时,也试着给出你自己理解的答案。

(3)词语重组话题或故事

这是一种练习发散与聚敛思维非常好的方法。任意地列出58个词汇,用编故事或者议论的形式,讲出一段话语,文字要达到200字以上,讲话要讲到1分钟以上。

举例:用以下词汇重组话题

面包电脑早餐坏人公交车钱大厦心情

我是一个非常开心的人。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保持一个好心情。

首先,我不担心缺钱花。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我很有计划。早餐通常都是牛女乃、面包,加一个鸡蛋,很有营养的哦。

其次,我有一份好工作。我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做广告设计,我们的办公室在城市里面一座漂亮的大厦29楼,窗外的风景很美,我对工作环境也很满意。

第三,我有一颗爱心。我平时都是坐公交车上下班,有时会遇到小偷一类的坏人。他们很可恨,但也值得同情。我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爱偷,只是生活所迫,慢慢地走上犯罪道路的。

我希望大家都像我一样开心。

以下这五组词汇,你尝试着编成故事,或者话题都可以,觉得还有意思的话,自己也多列些词组进行练习吧。

1组:爱情中国大海姚明小说手机白纸写作

2组:名片工作能力公司领导吃饭游戏笑

3组:口才公路电话长江生气宗教大山哭

4组:牙齿愤怒电影搞笑练习高手主持人资本

5组:经验失败战斗超市电视水美国出差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