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二十九章

作者 : 樊荣强

二、思维向语言的转换

提问是思考的起点,而提问的起点,其中一个就是基于观点或结论。♀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观点与结论可以通过看书、看电视、上网等方式向别人学习而获得,而更重要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这样才能完成思维向语言的转换,将内在的思考转变成外在的话语。

1、养成下结论的习惯

一个人有没有知识,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说是他的大脑里面装了多少信息,而这些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事实与现象的叙述,一方面则是关于事实与现象的评价。我们不能让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还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层次,而这个理性认识,则是要形成若干个结论。

其实,以一段讲话来说,里面的内容,除了问句,就是答案,而答案也就是结论句,或者由结论句构成的段落与意群。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算是对“问题链思维”的“问答问答……”这个模式真正地理解了。

如果你对自己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只停留在知道些表象,那么你只能算是一个“知道分子”,而不能称为“知识分子”。

总之,要想让自己能说会道,你必须习惯性地对自己所面对的人、事、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又给出自己的看法、结论与观点。

以一段新闻为例:

拉着引人注目的宣传横幅、贴着鲜艳的个人彩色海报、喊着煽动性很强的支持口号这是近日河南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举行大队委竞选活动的一个场景。

眼下,不少学校都像春晖小学一样又进入班干部竞选季节。然而,这些本意在选拔一些学习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协助老师、服务同班同学的行为,却在家长和孩子眼里变成了争取“官职”,取得更多教育资源“好处”的捷径。

一些教育专家和老师却认为,由“民主选举”指导下的竞选班干部给了许多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在很多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和家长对竞选干预太多的情况下,不少班干部竞选都走了调、变了味。

看过以上这段新闻,你可以得出多少个,以及一些什么样的结论呢?你能得出如下结论吗?

学生干部竞选,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侵蚀。

如今的中小学生班干部竞选不是“民主”,而是“拚爹”。

看到当选班干部的“好处”,不少中小学生痴迷“当官”。

如果不对学校的干部选举进行干预,最终将毒害孩子的心灵。

2、下结论的基本方法

下结论的方法有很多种,逻辑学上讲的概念、判断、推理,均是下结论的基本方法。后面我会专门讲一些具体的下结论的方法,这里先说说四类基本的结论方式。

(1)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逻辑学上两种最基本的推理方法,也就是下结论的方法,是根据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

归纳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演绎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也就是说,归纳是针对无数的具体现象,提取其共同的或主要的特征,形成一个结论。举例来说:

事例1:小李当众讲话很紧张,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事例2:小张从来都不敢上台当众发表演讲。

事例3:小陈经常性地当众讲话时出现大脑空白。

事例4:小王一听说明天要在会上发言,今天就开始寝食难安。

结论:许多人都对当众讲话有恐惧心理。

这就是属于归纳。再深入一点,我们应当明白,归纳法还可分为求同法与求异法。所谓求同法,就是在一组相关的人、事、物中,发现其共同点。♀比如:

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都存在着问题,从而导致就业难。

上面的这个结论,就是在无数的大学生身上,用求同法归纳出来的结论。而所谓求异法,则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某一人、事、物与其他人、事、物的不同点。以下的结论就是用求异法归纳出来的结论:

小王与他的同学们有完全不同的就业观,他坚持从低做起,相信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会有被伯乐发现的一天。

与归纳相反,演绎则是将一般性的结论放到一个具体的事物上,推导出这个具体事物可能的某种特性。下面的例子则是演绎:

大前提:大多数的人都害怕当众讲话,这是正常现象。

小前提:小王在当众讲话时表现得很紧张。

结论:小王很紧张是正常现象。

这里所用的推理方式叫“三段论推理”,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明的,人类最基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说,没有“三段论”就没有思考,没有“三段论”你就做不了任何事情。

在逻辑学上,除了这个三段论之外,还有许多的、更为细致的推理方法,比如: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类比归纳推理等,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心思更为细致、慎密,不妨也花点时间学习一下。

(2)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两种下结论的基本方法。首先我要提醒注意的是,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的,而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

分析指在思维活动中把认识对象整体的各个部分、要素分别开来,并对其各自在整体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认识的过程;目的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分析方法通常探讨三类问题:一是“有没有”、“是不是”之类的定性问题;二是“有多少”之类的定量问题;三是“为什么”之类的因果关系问题。我们平时所讲的结论,大多都是由分析方法所形成的。

综合指在思维活动中,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连接起来,从整体上来认识对象、把握对象的思维过程。从整体的角度,抓住主要的和重点的方面,把握整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如:

今天我面试了一位求职者。他只有高中学历,相貌平平,口才也一般,工作了五年,一直做业务员,表面看很普通,但他有一种很多人不具备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总的来讲,我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员工,所以我录用了他。

这段话的前面部分属于分析,最后一句则是综合,是对求职者的总体把握。这个例子也说明,我们很多时候是将分析与综合一起运用的。

这里我特别介绍一种下结论的综合方法,即“数字串联法”,也就是用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来综合概括某一事物。这种例子古今中外都非常多,先不妨列举一些经典的说法:

古代的有:三字经、三皇五帝、三纲五常、四书五经、三从四德、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贤、三言二拍、江南四大才子、建安七子、四大名著、扬州八怪、二十四史、三十六计、三教九流

现代的有:三好学生、五好家庭、五讲四美三热爱、四有新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个代表、四个现代化

其他方面的有:五脏六俯、八大菜系、五大洲四大洋、250定律、80/20定律、金砖四国、亚洲四小龙、四大天王、京城四少

在平时的讲话中,我们用这种数字串联方法来概括讲话,可以让听众相当提神。如:

1、我认为只要抓住一个序列、两组关系、三个环节、四个实际问题,作文教学质量就可以大幅度提升。那么,所谓“一个序列”是指什么呢?……

2、要当好记者,必须做到两个“三七开”:一个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一个是“七分谈话,三分记录”。

3、记者的本事主要在于“三板斧”,即“会说、会记、会写”。

4、我们当前一个时期的工作,就是抓好“五个重庆”建设,即“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健康重庆”。

(3)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我们认识事物,知道它“事实上是怎么样”是一回事,希望它“应该是怎么样”则是另外一回事。这里,我们必须区分“是怎样的”与“应该是怎样的”,前者属于事实判断,后者属于价值判断。

划分实证与规范研究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哲学家休谟最早提出关于“是”与“应当”的区别,他在《人性论》中指出:“人们不能从‘是’推导出‘应当’这一命题”。马克斯韦伯率先将“休谟判别法”引入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提出区分事实认识领域和价值判断领域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要求。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讲过一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从哲学的层面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缘由。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努力付出与改变,让周遭的事物符合我们的心意。

所谓事实判断,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测量、考察、分析、总结,形成结论。这种结论,揭示了事物的状态、因果、条件、影响,等等,它回答的是“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类问题。比如:

《论语》是一部儒学经典。

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鼻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开会的目的是传递资讯,协调一致。

手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

所谓价值判断,则是以人类的需求为依据,进行评价、认定,从而形成的结论。什么叫价值?也就是对我们有用,对我们有好处。这样的结论,揭示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好”或“不好”、“应该是什么”或“不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这类问题。比如:

想提升口才,应该多做实战式、情景式练习。

爱情应该是不掺有任何杂质的,爱情应该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以真诚为前提。

夫妻之间不应该失去信任。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