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二十六章

作者 : 樊荣强

思维与语言

对大多数人而言,讲话的难题在于,打不开思路,找不到话说。♀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我在本章所要讲的“莲花六技”。根据我的研究,言语的生成规律,被无数的人所忽略。而正是因为人们不明白言语如何生成,所以总是不能自觉地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在我的口才培训体系里面,激活思路与丰富语言的共有六个基本的方法,包括:提问、结论、分解、举例、比较、假设,合起来称为“莲花六技”,是谓口吐莲花六大技法。这个“莲花六技”,主要解决思路的条理性与内容的丰富性问题。因为本书体例与结构的的原因,其中结论、分解这两个技巧将在第五章讲述,而且第五章里面的“立题”也是“提问”的一种关键的运用。

一、激活思路的“问题链思维”

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不管哪种思维,都是内在语言的运用。我们所看到的文字,或者所听到的讲话声音,都是人的内在语言的外化。

简单说来,如果内在的思维没有能够把事情想清楚,那么就不可能讲出来。我非常欣慰,自己发现了语言生成的秘密,这就是下面所讲的“问题链思维”。

“问题链思维”是我独创的一个概念。当我们仔细研究人们的讲话或者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文字,都是基于问题而产生的。如果你善于提出问题,你就容易激活思路。“问题链思维”最终解决了话语的生成与丰富的问题。

1、思考就是“提问回答”

思考是什么呢?一般人都认为思考就是想事情,或者思考就是想问题。♀可这种看法是不着边际的,让人不明白究竟什么是思考。

(1)大脑的状态

人的大脑,除了睡觉时处于休息或者做梦状态之外,在平时无外乎处于三种状态:发呆、审美、思考。

发呆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一种发呆是因着急、害怕或心思有所专注,而对外界事物完全不注意;另一种发呆是主动放松身体、放松大脑,不思考任何事情,使自己停滞在一个安静的氛围里,忘记一切。

审美则是另一种状态,看到美丽的景色、漂亮的人物、精致的物品,或者欣赏美妙的音乐、绝佳的绘画、感人的文学作品,都可能眼睛放光,身心愉悦。不过,审美体验是形象的直觉,而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

思考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肯定不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想事情,或者想问题。其实,在我看来,思考是我们人类大脑的一个基本功能,是用文字语言进行的,而且其基本的模型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我们平时爱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这三者只是思维层面,那么后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不过就是在“回答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牢记以下关于思考的公式:

思考=提问回答

(2)如何评价思考水平

如果要评价一个人的思考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思考力的强弱,有三个主要指标:

1)他是否能够针对某一话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足够多的问题;

2)他是否能够快速地回答问题;

3)他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与有创造性。♀

这三点都能够做到,他才算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要保证话语不断,就不能只提出一个问题,而要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并给予回答,在大脑里面呈现为一个持续不断“问答”的意识流过程。具体的形式如下:

问题答案问题答案问题答案……

没有思考,就没有话说。因此,再次强调,你要牢记一个概念,思考就是“提问回答”,换句话说,就是“问题答案”这个基本模式的不断延伸与扩张。

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当你没话可说时,你就提出问题。”

(3)叙述体与问答体

2000年的时候,我出版了第一本书《杰出的顺德人》,采访了广东顺德的28位老板,记录了他们的创业历程、事业成就与成功之道,是用对话实录的方式写成的,也就是书中的文章,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对问题链思维有了领悟。有些老板,能说会道,我只需要提很少的几个问题,他说能讲上一天;而有些老板,敏行讷言,你能不断地给他提出问题,甚至你要帮他总结概括,让他回答是与否。

这个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并发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基本上都是用“对话体”或者“问答体”写成的;而在中国,与其生活时代相差只有几十年的孔子,记录并流传后世的儒学经典《论语》,差不多也是用“对话体”写成的。

最后我明白了,我们平时讲话或者写文章,从直观的形式上大致可以分成“问答体”和“叙述体”两种。“问答体”即是将问题链思维直接地呈现出来,从话语中直接听到无数的问句。而“叙述体”则是将问题链思维中的问句省略掉或者隐藏了,只留下了答案部分,我们看到的文章,或者许多人的讲话,就是这种“叙述体”。

为了更大家形象地理解这个问题链思维以及“问答体”与“叙述体”的区别,不妨用下面两段内容相同的话语来对比一下。

以下这段话是“问答体”,表现出一个清晰的问题链

问:口才重要吗?

答:口才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问: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更多的朋友,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问:人们都重视口才吗?

答:不是的。虽然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口才,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重视口才。

问:如果你不重视口才,那将会有啥问题呢?

答: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抓不住人生的机会,人生肯定会很失败。

问:为什么有人不重视口才?

答:因为有人觉得是耍嘴皮子,实干才是最重要的。

问:这种观点正确吗?

答:不正确,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问:错在哪里呢?

答:错在将口才与实干这两个并不对立的东西,对立起来,并且将口才简单地否定掉。

问:口才与实干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答:一方面,重视口才并不否定实干的重要;另一方面,实干也需要好口才的配合。

问:既然我们知道了口才的重要性,也明白必须提升口才,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口才呢?

答:拜师学艺,坚持练习,积累知识。

将上面的话语去掉问句后,问题链隐藏了,变成“叙述体”:

口才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有好的口才,你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更多的朋友,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虽然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口才,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重视口才。如果你不重视口才,那将会有可能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抓不住人生的机会,人生肯定会很失败。

有人不重视口才,觉得是耍嘴皮子,实干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错在将口才与实干这两个并不对立的东西,对立起来,并且将口才简单地否定掉。口才与实干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一方面,重视口才并不否定实干的重要;另一方面,实干也需要好口才的配合。

既然我们知道了口才的重要性,也明白必须提升口才,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口才呢?

答案是:拜师学艺,坚持练习,积累知识。

上面的这段话,如果要再接下去讲的话,就是沿着“拜师学艺,坚持练习,积累知识”这三个方面,再提出无数的问题并加以回答。

遗憾的是,人们都不知道用“问题链思维”来激活自己的思路,更不习惯用“问答体”的方式来讲话,这就导致他们经常卡壳、无话可讲。

因此,我要重复强调前面说过的一句话:“当你没话可说时,你就提出问题。”而且,我主张要讲话的时候,你可以保留更多的问句,而不要像写文章那样,把问句给省略了。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习惯用“问答体”讲话。

人有一种回答问题的天然心理倾向,只要你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就能够将自己的散乱的、飘忽的、如雪花一般的思绪凝聚起来,也就能够去掉大脑中多余的头绪,所谓思考也就有了方向感。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