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十八章

作者 : 樊荣强

2、语句精炼

这个标准就是说讲话应当做到句子简短,要言不烦。+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从讲话的一般情形来看,由于声音是一纵即逝而接连出现的,而听众只是在一连串的声音刺激下获得某种感觉与认知,所以那种不明快而简略的表达,很容易导致听众的迷糊与困惑。

怎么可以做到语言精炼呢?

(1)一语破的,准确深刻地把握事物

如果你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它内部与外部联系缺乏深刻的了解,脑子里面只装满一大堆芜杂纷乱的印象,那么要表达也只能是零碎冗杂的。小学时我们学习过的寓言故事《盲人模象》就很有启发,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认识大象,我们说出来的,就会不得要领,说得再多,也说不到重点与本质。只有你具备了观察与解析事物的能力之后,才有可能在讲话时做到一语破的,从而显现出语言的精炼性。

(2)摒弃冗余,用最少的词汇表达

讲话的时间总是有限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讲话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听众最大限度地传递有用的信息。这要求我们摒弃那些无用的信息、多余的信息,压缩次要信息,提高有效信息与关键信息的时间利用率。♀用以下“四戒”随时提醒自己,可以让你语言精炼:

1)戒空话套话

2)戒重复累赘

3)戒节外生枝

4)戒口头禅

(3)巧用成语俗语,力求言简意赅

讲话是技术,也是语言艺术,因此讲话应该“以少胜多”,而不能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它要用少的字包孕尽可能多的思想感情,正如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所说“意则期多,字唯求少”,以精炼为贵,以烦冗为病。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更是其中的精华。它们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约定俗成、相对固定的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它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的现象本质。在讲话过程中,如果你能够恰当准确地运用,必将大大地提高语言的精炼程度。

不过,许多人对这些成语、俗语等,只能能够看懂、听懂,而不能在讲话的过程月兑口而出,实在是一大遗憾!要解决的惟一办法,还是只有多用嘴巴来反复读一读。

3、通俗平易

所谓通俗平易,就是要让听众能够听得懂你的话。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写道:“为了要做到清楚明白,选用词汇的时候,就应该选用那些通行的、日常的词汇。”这话在今天仍然是真理。

讲话不同于写作,文章读者可以慢慢看、反复琢磨,不懂的可以查词典、查资料。但讲话是以声音为媒介,稍纵即逝,如果用上了一些听众听不懂的词汇和句子,说了也等于白说。

要做到语言通俗平易,以下三点对你有帮助:

(1)口语化:讲话有魔力

所谓口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而言。口语的特征就是自然、轻易,相对随意,而不象书面语言那样严谨和文诌诌的。多用口语讲话,有几个好处:一是听众更容易接受,减少距离感;二是生动、灵活、易于理解;三是自然,更有真实感。口语化语言有以下特征:

1)简洁明快的短句,一般不用长句或倒装句。

2)常用的词汇,少有专业词汇和生僻词语。

3)多用当下的流行词汇。

4)常用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如“我个人认为”、“我觉得”、“在我看来”等等。

5)不时地对论述进行小结、概括。

6)对重点或觉得听众不明白和地方,重复强调。

7)使用缩略语和简称。

(2)具象化:语言更生动

具象化就是指讲话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什么才叫具体形象?也就是听众能够想像和理解的形象化语言。

举例来说,你要描述一棵树,说“它的直径的两米”,恐怕有些人是想像不出来的;而你说“它要三个人围起来才抱得住”,相信大多数人都理解得了。又比如说,要表达“某件事情是多余的”这个意思,你可以说“画蛇添足”。

具象化语言可以通过以下修辞方法来实现:

1)比喻的方法最这常用,能够化难为易,寥寥数语,一听即懂。

2)比拟的方法更生动、更活性,也更具有感悟色彩。

3)夸张的手法通常能够凸现事物根本特征,也特别具象化。

4)举例的方法一般都有具体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很有说服力。

5)摹拟的手法,可以令视觉或听觉信息具象化,更传神、更直观。

(3)个性化:语言更动人

讲话最忌讳无病申呤、照本宣科,不能做到有感而发。从听众感受的角度来看,就是讲话人语言没有个性,用的不是自己的语言,讲的都是些空话、套话、废话,令人没有一点平易感。

要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讲话,我的建议如下:

1)在讲话中突出“我”的存在。每个人要讲话,除了某些时候是代表一个组织讲话之外,更多的还是要代表自己讲话,这个时候,你就应当从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感爱讲起。不要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传声筒,而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具有真实性与平易性。

2)将别人的话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讲话也不可能只讲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我们需要学习别人的东西,总还得要引经据典,摘抄资料。然而,如果我们没有融会贯通,只是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理解与精妙的解读,也只是徒有文采,缺乏真意。

3)努力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我们在学习口才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讲话风格。有的人长于讲故事,有的人长于讲道理;有的人喜欢引经据典,有的人喜欢幽默轻松;有的人善于爆惊人之语,有的人又善于娓娓道来,潜移默化。不论你属于哪种风格,关键在于你有属于你自己的表达方式,你能够掌控,而且能够达到你想要的某种效果。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