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十章

作者 : 樊荣强

四、情绪及表情的控制

人们对现实环境和事物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感情,其经常有意无意地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因此,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就成为心灵的屏幕,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感情。

1、临场掌握情绪的技巧

在正式场合发表当众讲话,首先要能掌控情绪,其次掌控声音,然后掌控肢体,最后才能掌控思路。不少人练习口才,一上台就希望自己讲话的思路受控,但发现自己很难做到,又不知原因何在,甚至怀疑自己永远都不可能练好口才。其实,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到前面所讲第一步掌控情绪。

要能够彻底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建立强大的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建立自信是一个过程,而且,我们每个人不可能等到具备了无限强大的自信才去讲话,也就是说,当我们只有两分自信、只有五分自信、只有八分自信时,也需要讲话,而不是具有十分自信时才讲话。

回到现实,当我们还不够自信时,当众讲话的情绪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控。如何让我们适当地情绪受控,表现得好一些呢?我们不妨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来解决。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表情、手势、动作、环境)手段使人不自觉地接受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行为模式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的相应变化的过程。紧张与恐惧来源于我们对外在的事物与环境,有不可知或不可控的感受。而心理暗示则可以让我们屏蔽掉部分的不可知,或者获得部分的可控感。

以下一些心理暗示方法,可能对你掌握自己临场情绪比较有用:

(1)语言暗示

有个笑话说:一个美女去考驾照,她表现得很紧张。坐旁边的考官说,你别紧张。她说,我不紧张。但是握住方向盘的手还是抖得很厉害。考官再安慰她别紧张,美女回答说,我真的不紧张,我朋友说过,就当旁边坐了一只狗就行了。

这就是一种语言心理暗示。我们中国最熟悉的就是“阿q精神”,也即“精神胜利法”,对于当众讲话时的紧张情绪而言,是一种最佳的自我安慰法。

我们可以自己寻找到一些可以让自己心理变得平静一点的话语,牢记在心,上台讲话时经常念叨,挂在嘴上。而以下这些话语,可以作为你语言心理暗示的参考

我一定可以讲好

我参加过樊老师的培训

我上一次都讲得很好

其他人也很紧张

我并不是最差的

台下坐着的都是些石头、傻子

你们来讲,肯定比我更差劲

听众们都欠了我的债

(2)肢体活动

按某些心理学家的意见,人的情绪是对不良生理反应的感受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当众讲话时感到紧张与恐惧,是因为你感受到生理上的变化,比如:手脚发抖、脸红脖子粗、背心冒汗、身体僵硬,这些都可能引起你的紧张情绪,因为你担心被观众看出来,让自己很没面子,破坏了你的形象。

所以,让自己的肢体受控,也是情绪受控的重要方面,当你在当众讲话时,只要你的肢体变得自然协调一点,你的紧张感就会消除很多很多。除了平时要通过本书第四章关于肢体语言的练习项目,增加自己肢体的协调性与弹性之外,在当众讲话的现场,以下几个建议,可以让肢体动作来缓解你的紧张感:

1)当你手里没有麦克风时,绝不能没有手势,或者只是在腰部以下偶尔有小幅动作。♀应当把手抬起来,在胸前比划,而这样,既可让避免双手闲着的无所适从,也可以起到一种自我保护的暗示作用。

2)当你面前有一个演讲台,你可以把手放在上面,但是,不能把身体靠得太近,也不能用双手一直撑着台子,从头到尾都不松开。有时候,你可以单手扶着台子边缘,另一只手举起来做点手势。关键是,你的手势要有变化,不能只有一个动作。

3)当你手里没有麦克风,面前也没有演讲台,而现场的主题也不容许有太多的肢体动作,你可以在左手或右手的手心,捏着一个小纸团,这样可以让你的注意力稍微转移到那里,如同抓住个可救命的稻草一般,心里的紧张感会缓解许多。

4)如果你所讲话的内容允许,比如是在一个轻松的场合,你可以让自己的手势夸张一点,挥动的幅度大一些;甚至配合讲话的内容,加上些弯腰、抬腿等动作,这样也会缓解紧张感。

5)在台子上移动你的位置,不要一直站在一个地方,那样不仅身体会很累,而且会让你越来越感到紧张。在台上前后左右移动,有些“胜似闲庭漫步”的状态,你也可以让自己心情放松。

6)保护微笑的表情。随时要注意自己在台上是什么表情,如果你拉长了一张脸,自己也会让听众拉长脸,而你恰恰就看到那些拉长的脸,这种脸你喜欢吗?当然不喜欢,而且会让你自己更加紧张。

(3)声音转移

你见过小孩子打针吧。没有几个小孩生病打针不疼不叫的。为什么小孩打针时会夸张地大声地哭叫?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可能是拒绝和排斥打针,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哭叫来转移疼痛。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会通过大声喊叫来转移、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当你遇到坏人的时候,你可能会大声喊叫;当你路过坟地时,你可能会唱起歌曲;当你突然遭到木棒的敲打,你可能会惨叫一声……因此,我们可以在当众讲话的时候,通过声音来转移我们的情绪压力。

1)讲话时尽可能提高嗓门。要让你的声音充满了整个会场,一方面可以消除会场里的杂音,让所有的人更集中精神,另一方面,也因为你大声讲话,让你的身体变得热血沸腾,就不容易体会到身体的发抖,甚至消除了发抖。

2)让声音充满激情。除非是内容与主题上的必要,千万不要用低沉、阴冷的声音讲话,那样会让会场中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而反过来,会让你自己感到越来越紧张,甚至有点透不过气来。

3)不要用过快的语速讲话。过慢容易制造紧张空气,过快则会导致你的思路跟不上,或者舌头打结,从而让你难堪。把每一句话说清楚了,再说下一句,不紧不慢,才显得从容自如,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4)获得支持

在讲话过程中,争取获得现场听众的支持,也可以缓解紧张与恐惧。有很多人,在自己感到有些紧张的时候,他可能会对听众说:“不好意思,我有点紧张。”这就是在寻求听众的支持。因为,当他讲出这话后,如果是小型会场,就会有听众告诉他:“你没有啊!你挺好啊!”如果是大型会场,通常就有人会报以掌声,既是对他坦诚的肯定,也是对他精神上的支持!

如果你想表现得更自然一点,当你说“我有点紧张”之后,还加上一句:“请大家给点掌声支持一下我好吗?”通常情况下,听众都会用掌声回报你,让你在极度紧张的困境当中,逃过一劫。

获得支持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抬眼看听众。有许多人因为紧张而不敢拿自己的眼睛看着台下的听众,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压力。其实不然,听众的眼神,虽然有些是不友好的,但也总是有些人天生就对人友善,不管你讲得如何,他们都会很热情地望着你,微笑地看着你,还不断地点头,向你表示支持。所以,你不妨看着台下那些友善与热情的眼睛,你会觉得我其实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糟糕!

2、情绪与表情的区别

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得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比如:喜是手舞足蹈,怒则咬牙切齿,忧会茶饭不思,悲将痛心疾首,等等。

内在的情绪在面部的反应称为表情,也就是说,表情是指人们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不论种族、国籍、肤色、年龄、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经济状况、学历水平,都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复杂、丰富的面部表情。我们通过人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变化。因此,人的面部通常被看做人的灵魂的一面镜子。人类复杂的表情变化都是在头部的眉、眼、嘴、鼻以及颜面肌肉的变化等体现出来的,它是人体中最富有表情、最生动的部位。

3、情绪的维度与表情的分类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以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的观点来看,情绪包括了以下三个维度:

愉快不愉快

紧张放松

激动平静

了解这个维度学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表情运用的控制,在当众讲话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通过表情来传达相关的内容。

表情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大家不妨试着对镜练习这些表情:

忧:苦恼、涕哭、过失、失落

悲:忧郁、担心、悲哀、丧胆、绝望

喜:欢笑、喜悦、高兴、情爱、柔情

思:反省、默想、思考、期待

怒:怨恨、愤怒、敌视、恼怒

傲:侮辱、轻蔑、厌恶、傲慢

惊:惊异、惊愕、恐怖、震骇

愧:惭愧、羞耻、谦虚、赧颜

庄:尊敬、庄重、景仰、皈依

谐:嬉笑、搞怪、诙谐、滑稽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