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四十九章

作者 : 樊荣强

掌握提问的窍门

改变讲话的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需要动员大批青年服兵役,于是美国五角大厦发出紧急征召令。♀+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然而,谁都知道战时服役时时刻刻都将会面临牺牲,加上多数美国青年偏爱于舒适随性的生活,不想放弃自己的散漫性格去接受部队的训练,结果导致征召令受到了强烈的抵制。青年的拒绝入伍让很多地方行政官员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批评,尤其是俄亥俄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被责备的次数已达五次之多。

行政官员们表示自己已经用尽全力,然而口干舌燥的解说并不能动摇年轻人拒绝入伍的决心,无奈之际有人向当地行政官员推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演说家,当然他更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学家。

这名演说家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从容淡定地来到了募兵现场,在临时搭建起来的讲台上,他对台下东张西望的青年凝望了五分钟,他看到这次的演说听众们情绪都极为糟糕。♀他知道自己改变讲话策略的时候已经到来。于是,他用浑厚的男中音打开了演说序幕:

“亲爱的孩子们,我和你们的心情别无二致,我也特别珍爱自己的生命。”

这种颇有学者风度的开场让听众们的情绪稍微缓和,因为他说中了听众的想法。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珍惜生命是无罪的,同样也是高尚的。我们每个人有几次获得生命的机会?”他缓缓问道。

“只有一次!”,“仅仅一次!”青年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道,他们开始认为自己获得了知音。

“回答的好,就是因为只有宝贵的一次生命,所以我和大家一样反对战争、恐惧死亡!如果我被告知要去前线,我第一个念头就是逃避。如果逃无可逃,我便会依赖我的侥幸心理,我们不妨共同来分析一下我的侥幸心理。如果我去服兵役,有多少几率上前线作战?你来回答。”他用手示意个头最高的一位小伙子。

“不外乎上前线作战和留在后方支援这两种,所以,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小伙子回答。

“回答的好,即使去了前线,我同样有可能成为某长官的左右手或警卫员而留在安全地区,我作战的几率有多大?你来回答好吗?”他示意最前排的年轻人。

“成为警卫员或上战场冲锋,同样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年轻人回答。

“回答的好。如果我不幸被分去作战,受伤的几率有多大?”他像是自己在问自己,但是场下已经有人主动回答了。

“成功月兑险,不幸负伤,各占百分之五十。”

“如果我倒霉之至,我挂彩了,还有轻伤重伤之分,我会死吗?”演讲家问道。

“生死都有可能,但是你至少百分之五十会死。”场下还是有人怯懦地抱有质疑的态度。

“嗯,不错,我是一个绝顶倒霉的人,我牺牲了,但我是白白牺牲的吗?为国捐躯我会获得什么?你觉得我获得了什么?”演讲家示意其中一名青年回答。

“对不起,先生,我不知道答案。”青年回应到。

“小伙子,你很诚实,‘我不知道’就是答案。因为你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获得了一枚最高级别的勋章,我还会获得一笔数量可观的抚恤金和保险金,我更获得了英雄的称号,我成了华盛顿将军在天堂的挚友。”

这段话讲完,年轻的听众们都陷入了沉默,最后他们全都放弃了极力抗拒上战场的想法,有的人察觉到“牺牲的几率原来这么小!”,有的人觉得“当英雄也不错!”,有的人则认为“万一出事可领巨额抚恤金”便消除了后顾之忧,但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名演讲家是站在听众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而不是政府官员般的命令。

实际上,这位演讲家只是改变了一下讲话的策略,利用提问的形式让听众获得了参与发表观点的机会,冲淡了演讲与听众的主次之别,瓦解了听众坚固的防御心理。用问题的互动形式引导听众一步步进入预先布下的网路中,巧妙地操纵他们的情感方向,听众们反而容易接受。

所以说,想要改变听众对演讲者的观点,首先演讲者应该学会改变自己的演说策略。在演讲过程中加入提问是常用的互动方式,提问的作用不仅仅是控场,有时候甚至是攻心,是演说者关注听众、重视听众的表现,适当运用提问能够促进演说的流畅进行。

提问的好处

美国青年在演讲的感化下英勇参军的实例让我们看到了提问在演讲中的重要意义,一些金牌节目主持人,诸如拉里金(larryking)和芭芭拉沃尔特斯(barbarawalters),他们都曾经在无意中透露:“恰当的提问,是挖掘别人内心世界的一把柔和刀。”你想要将自己的更多信息传递给别人或想要了解听众的更多信息,那么你一定要学会提问。芭芭拉沃尔特斯的提问总能够触及人心,那些充满关心和同情的问题,让坐在他对面的人不自觉地敞开心扉,甚至潸然泪下。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