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四十三章

作者 : 樊荣强

除此之外,演讲中常见的功能要素分类还有很多种,例如:

1融资问题:政府、银行、企业。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

2股票问题:政府、券商、股民。

3治安问题:警察、罪犯、群众。

4社会问题:精神、制度、物质。

5企业形象问题:理念、视觉、行为。

6劳资纠纷问题:政府、企业、工会。

7利益协调问题:个人、集体、国家。

8民主政体问题:政府、法院、议会。

9产业发展问题:上游、中游、下游。

演讲中利用功能要素法对问题进行阐述,将演说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有助于演说者在讲台上表现的面面俱到,同时也有助于听众进行理解和分析,加深听众对观点的印象。

层递法

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特征,在生活中通常能够找寻到与之相关联的事物,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相同,但在一定层面上却是具有可比性的。按照三点式的分解法则将事物进行等级划分,可如下所示:

1.按人的收入多少:贫民、中产、富豪。

2.按人品的好坏:圣人、好人、坏人。

3.按人的学历高低:学士、硕士、博士。

4.按房屋的档次:洋房、别墅、庄园。

5.按车辆的档次: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豪华轿车。

6.按经济的不同层次:微观、中观、宏观。

7.按方案的好坏:下策、中策、上策。

8.按企业经营水平:卖产品、卖品牌、卖规则。

9.按课程的难易程度:容易、适中、较难。

层递法的分解,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找得更准。

例如,在以“如何保证写作质量”为话题的演讲中,可以用层递法来分析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想要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首先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运用字词句时,在保证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完美;其次,一个完整的写作大纲非常必要,它在写作过程中起到了‘匡扶’全篇的作用,不但能够使章节段落看起来层次分明,更有助于作者思路的表达和发散;再次,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主旨,立意是否明确是写作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因素。”

利用层递法来分析演说内容,在保证听众思路清晰的前提下也为他们指明了重点所在,体现出演说内容“轻、重、缓、急”的层次感。

并列法

并列法是指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将若干个事物进行并列对比,并作出分析。这种方法的主观性特别突出,它可以建立在演说者的个人观点之上,没有固定的是非之分,只有更加倾向于那种观点之说。该方法与功能要素法的区别在于,并列法所对比的事物可以不存在关联性,甚至可以不在同一个层面之上,不像功能要素法所列出的几点属于一个事物的几个要素。

例如,在以“宏观调控理论的发展”为题的演讲中,演说者可以将宏观调控的理论按照并列法来剖析:“近年来全世界有各种经济学理论,常见的有三种:其一,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在该理论中用有效需求原理来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其二,福利经济学理论,该理论提出收入均等的重要意义,诸如‘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就越大’;其三,供应学派理论,该理论提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意义,诸如减税、让利、补助、鼓励创业等政策。”

当然,有些时候,并列法与功能要素法可能没有严格的界限,演说者无须刻意将其分割开来。

例如,以“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为题的演讲,演讲者可以运用并列法进行分析:“公司管理有三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人治’一个人不敢做坏事(怕老板);第二种‘法治’一个人不能做坏事(惩罚重);第三种‘心治’一个人不愿意做坏事(自我约束)。由此可见,老板厉害不如机制厉害,机制厉害不如文化厉害。”

以上案例中涉及到的“公司与员工的三种关系”可以理解为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是单独存在的,也可以认为是“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存在着三大常有要素,彼此之间会有一定的关联。由此可见,某些时候并列式分析和功能要素分析法是具有相通之处的。演说者大可不必为每一种分析方式画上“三八线”,必要的时候,在同一次演讲中还可以使用不同的话题分解方式,只要能够符合听众需求,帮助听众理解中心主旨即可。

并列法的作用与其他分析方法别无二致,不但能够让演讲显得清晰明了,而且有利于将论据、论证清晰展现于外,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以上的分解方法,只是对千变万化的语言总结出的部分规律而已,尤其是在我们讲话的过程中,没有规定你必须进行哪种或哪几种分解,通常都是在我们平时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分解法之后,结合自己的情景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同时自然地做出某种分解就可以了。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