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 第十六章

作者 : 程亮

如何让后来的新人拥戴自己?

通过观察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在职场中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晚辈的敬慕。♀+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作为一个职场老员工,无论你的声誉多好,倘若晚辈对你的评价不高,对你不支持、不信任,你就很难做出成绩,相应你也就很难向上爬升。那么,作为一个职场前辈,你怎样做才能让后辈拥戴你呢?

办什么你和后辈的人际关系不融洽?

作为职场前辈,你和后辈的人际关系不融洽,这或许和你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后辈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有很大的关系:

1我是前辈,所以高高在上

作为职场前辈,无论是谁都会竭尽全力地教导分配在自己手下工作的晚辈和新人。但有些人过日子以前辈自居,认为只能是自己教晚辈而自己不可能从晚辈身上学到东西的,高高在上的心态会使你的人际关系不融洽。

2过于要求完美无缺

你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过于要求晚辈尽善尽美,在晚辈没能像你要求的那样做好工作时,便向晚辈发脾气、固执己见的话,不仅无法使晚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反时会使晚辈更紧张而对你产生畏惧感,从而工作效率和质量益发不如从前。

3认为晚辈完成工作理所当然

你或许认为,工作就是做事,处理问题。当晚辈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你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事实上无论是谁都有被赞扬和被承认的愿望。如果你能对晚辈所做的工作及时给予赞扬或肯定,晚辈就会更加信心十足地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4对晚辈的要求一味地宽松

因为晚辈缺少经验,所以偶尔发生差错是正常的。可是作为前辈看到晚辈的错误却不给予批评和纠正,这不是“和蔼”。虽然晚辈会认为你是位和蔼的前辈,可是绝不会认为你是能够信赖的前辈和值得尊敬的前辈。

5认为晚辈很快就会熟悉工作而采取放任的做法

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些前辈在指导晚辈时说“没关系,你很快就会熟悉的”或“不用学,慢慢就会了”。你对晚辈姑息很可能使晚辈产生工作惰性,当他慢慢觉得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他很可能就会对你产生抱怨。

6把同事和好朋友混为一谈

前辈也好、晚辈也好,都是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同事,应该相互了解和支持;可是一定要牢牢掌握“公”与“私”的区别,在工作中聊天,说些闲话或上司的坏话,结果不注意连工作上的机密事项也说了出来,这就是太过荒谬的错误了,把同事和好朋友混为一谈是极其错误的。

不吝赐教你的工作方法

作为一个职场前辈,在与晚辈的人际关系中,工作占有很大比重。当晚辈有问题问你时,作为前辈,你一定要耐心给予指导,帮助其在职场中快速成长。在对晚辈进行工作指导时,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给晚辈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要让晚辈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你要先说明工作的整体方向和目标,而不是局部的方向和目标。

2不能一下子教授过多的内容

在教晚辈工作时,不能一次就急着全部教完。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掌握过多的内容。在教授工作时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教。

3一边了解对方的理解程度一边指导

在说明完一个问题之后,要检查一下晚辈是否真正了解和掌握了,即使晚辈说:“嗯,明白了。”也不一定确实明白了,只有让晚辈详细回答才能确定其掌握程度。

4学习者本人的努力至关重要

在讲解时若学习者本人只是用耳朵听而没有用心体会,再出色的讲解也将毫无作用,所以,最初就要让其养成做记录的习惯,即使是在做记录之后再掌握也不算迟。

5错误之处要让他自己改正

讲授过程中,当晚辈出现错误时,前辈自己修正是最快捷的途径;可是这样往往会使晚辈永远也掌握不到工作的要领。比如:在填写票据出现错误时,前辈不要自己改正,要教给晚辈正确填入数字的方法,让其自己改正。

批评和赞扬后辈是你的义务

作为职场前辈,你有义务对后辈的工作表现给予批评或是表扬,这能使后辈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提振其工作士气。正确有效的批评或是表扬,会让后辈对你更加尊重,更加拥戴。

1批评后辈

后辈在工作中出错了,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批评。否则,他就可能意识不到自己错误而一直错下去,这对你对他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批评后辈的时候,体现善意啊基本要求。在这一基础上,你应该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说明批评的理由。这其实就是一种批评式的忠告,誓如:“这里不对,这会给其它人添麻烦;这样做才对……”

批评要考虑场所和时间。特别要避讳当着众人的面批评;要在双方都比较冷静的时候进行批评。

用谦虚的态度批评。要能设身处地想一想后辈的处境然后再批评,这样就不会成为感情用事的批评,对方也就能够虚心接受了。

要听听对方的意见。批评是为了让出现错误的人反省和改正错误,先听一听对方的意见非常重要。

批评之后,缓解双方的气氛。你可以主动亲切地和受批评的后辈打招呼,以打消其不满情绪,迅速忘掉昨天的不快,和以往一样与你和睦相处。

2赞扬后辈

赞扬后辈时最重要的是,要用自然、真诚的感情赞扬,若尽说些恭维话,过分夸奖晚辈,对方就会觉得你很虚伪,反而并不高兴。

你可以用以下方法对后辈给予赞扬:

直接的赞杨。发现后辈有值得赞扬的地方要立即赞扬,比如他帮你做好一件事,你一定要表达你的谢意。

间接的赞扬。你可以在后辈不在的场合,对别人夸奖他说:“幸亏xxx在,帮了我很大的忙。”如果夸奖的话能传到他的耳朵里,比起当面直接的赞扬,会使后辈更加高兴。

经常观察晚辈的工作情况。如果只是交给后辈工作任务而对其工作情况毫无所知的话,会让后辈感觉很不安。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留心现察后辈工作的情况,哪怕有点滴的进步,也要给予赞扬。这样做,让后辈知道你对他的“信赖”,后辈工作起来会更加有干劲。

职场物语

长江水,浪打浪,后浪催前浪,不见得就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怎样和自己的上司相处?

一个开发公司的两名职员正发牢骚。甲说:“经理真可恶,天天想办法整我们,今天他鼻青脸肿,一一副狼狈的相来上班,真是活该!”

乙说:“果然不出我所,今天终于挨他老婆的整。”

甲说:“你怎么知道他是挨了他老婆的整。”

乙说:“因为每次他都无端地指责我,我就寄张女人照片给他老婆。”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身处职场的人,你所有的的荣誉、地位、金钱都来源于你的上司。对于职场三十的人来说,无论你仍是一个老员工或是模爬滚打混上一官半职,与你的上司搞好或加强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赢得上司的肯定和青睐,你才能在职场平步青云,春风得意!

要不要“拍马屁”?

“拍马屁”就是指奉承别人的意思。在和上司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拍马屁”往往是你讨好上司,和上司拉近关系的有效手段。

下面是一则关于“拍巧屁”的小故事:

小故事中的大感悟

唐僧取得真经后的一天,如来问唐僧:“在你的三个徒弟中,你最从哪一个呢?”

“八戒。”唐僧答道。

“八戒的个人能力是最差的,又有不负责任等缺点。你为什么最喜欢他呢?”如来不解地问。

唐僧答:“我喜欢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比较喜欢溜须拍马。—个领导者,不可避免地会对一个总是夸赞他的手下产生好感甚至依赖感。”

可见,拍马屁所产生的溢美之辞打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拍马屁”是个贬义词,一般都与点头哈腰、阿谀奉承联系在一起。在道德层面上,毫无原则或者没有根据地吹捧某人,确实令人感觉不快,然而,在职场上,“拍马屁”是个不需要避讳的话题,因为,这是“向上管理”的必要手段。

这里所说的“向上管理”,是指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上司理解下属的立场与想法,也使得下属能够接受上司的观点,作为下属,先把自己专业上该达成的水准做到,然后在与上司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他的个性与要求,培养双方工作的默契,这其中,不失原则地“拍上司马屁”是增进沟通的有效办法。

其实,上司通常是“孤独”的,他会希望下属能向他敞开胸怀,及时全面地反馈完备的信息,以取得共鸣或者得到修正。非常到位的“拍马屁”,恰恰能够满足领导的这些需要。

“拍马屁”千万不要“惊马”!

身处职场,与上司打交道,你必须宁会拍马屁,因为没有上司的欣赏和提携,你想要成功简直难如登天,这时候,你就要给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要让他感受到你是他的忠诚、负责、努力同时有绩效的下属,这样,“拍马屁”便成为一门大学问了。

那么,作为下属,上司的“马屁”究竟要怎么拍呢?

总结而言,拍上司“马屁”,无论你怎么拍,都要始终坚持一点原则那就是“拍马屁”而不“惊马”。

从古到今,奉承话人人会说,且大都说过,换句话说,人人都做过某种奉承拍马的事情,但要做到“拍马屁”而不“惊马”,却不是一件容场的事。“拍马屁”往往会夸大其辞,“睁眼说瞎话”是人们深恶痛绝、鄙夷不屑的不光明招式。要是你碰上明智的或自卑感较浓的上司,反而会认为你在说“反话”嘲讽他,他会让你吃不兜着走。

在现实生活中,逢人便说好话,说套话,说吉利喜庆话,已是司空见惯的风气,实际上这就是“拍马不惊马”的普遍化和生活化的表现。

鲁迅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说一家人给新生儿做满月的时候,请了很多人,大家都说了一些祝福吉利的话。有人说:“这孩子将来会做大官。”有人说:“这孩子将来会发大财!”有人说:“这孩子会长命行岁”只有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结果,说孩了会死的人挨了一顿揍,其它人则拿着了红包,其实,任何一个婴儿从他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已注定了最后必定死亡,这是真话,但没人愿意听这样的真话。而“长命百岁”、“吉祥一生”的祝福话语,当然谁都爱听。

专家提示

不过,你要注意,拍马屁并非多多益善,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很多时候,拍马屁的人都很可能被上司“踢一脚”。因为不是每个上司都喜欢被拍马屁,毕竟上司比一般人精明得多,社会阅历也丰富得多,一眼便能看穿你巧言令色背后的意图。

小故事中的大感悟

历史上的大奸臣秦桧是一个极贪财、善逢迎拍马之辈,但他对拍马之人却格外小心,

—天,秦桧的一名手下为了讨好他,送了一张十分名贵的红地毯来,秦桧让仆人把地毯铺开,发现这张地毯与庭室的大小一致,分寸不差。

于是,秦桧为此起了疑心:“此人太工心计,送我礼物时居然事先把屋子估算过了,此人不除,终为心月复大患。”

结局我不说,想必大家也一定知道了……

职场物语

下属和上司相处,“拍马屁”的功夫是一定要炼就的,但切记不要“惊着马”了。

要不要和上司做朋友?

对于职场三十的人来说,你可能已经在你的公司或单位干了几年甚至是十来年,如今的身份是资深的老员工或是有一官半职的管理者。在这些年中,你和你的上司交往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会以朋友相待。那么,作为你来讲,到底要不要和你的上司做朋友呢?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最新章节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全文阅读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