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 第十三章

作者 : 程亮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你的治下会有形形色色,背景各不相同的下属,其中会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一下属和你的上司是朋友。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对于这样情况,你该怎样做何应对呢?

这位下属有背景

张凯是某公司的部门经理,最近他遇到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儿:下属王臣总是故意和自己作对。王臣在公司工作了多年,也是比较有竞争力的部门经理人选。而更麻烦的是,王臣是自己上司陈副总的“亲信”,而且陈副总的爱人又和王臣的爱人是老同学……

而张凯与王臣的恩怨,还要从头说起——

去年,公司采取了360。考核制,在任命干部时要考虑到部门员工的意见。由于张凯为人积极、热情又很谦和,因此与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而王臣呢,虽然在领导面前是个红人,但是在员工中却不太受欢迎。因此,张凯被任命为部门经理。

耿耿于怀的王臣开始还是面服心不服,工作上虽然是马马虎虎,但是还没出什么大问题。而后来,则演变成了工作上时常出问题,甚至是明摆看就和张凯对着干。

还有一点很麻烦,就是在落选后,王臣更是总去找陈副总诉苦叫屈,于是,走了上层路线的王臣更是难于管理。

张凯了解到这重重问题后,就更是头疼了。虽然陈副总是有名的好脾气,对自己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态度,但是自己还是有压力。从不善于甚至耻于玩弄权术的张凯,面对拥有背景的王臣又该怎么办呢?

还以其人之道?

张凯开始也想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也走走上层路线,和老总搞搞关系,况且自己也不是没有“资源”——自己和老总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校友。不是有专家说过,要想保护自己,就得和掌握你上司命运的人交朋友吗?即使是有事没事地往老板那儿多跑两趟,哪怕什么也不说,对王臣也能起到敲山震虎的震慑作用。况且,公司管理追求扁平化,越级汇报也不会有太大的罪过。

但是张凯反过来推翻了自己这个念头:“我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形象来对付不好管理的员工,况且这也是对陈副总权威的藐视。我要想在员工中树立和保持威信,绝对不能违背职业操守。我作为部门经理,有责任给员工树立职业榜样。”

这么一想,张凯也就决定心无旁骛地专心“教”王臣。接下来,张凯开,始实施自己对王臣的“改造计划”了,:

实施“改造计划”

首先,张凯重新把部门编组,业绩考核以组为单位,于是王臣也被编到了一个组里。开始和王臣在一个组的员工还很高兴,甚至没有分到王臣一组的员工还很失望:“能和副总的朋友分到一组,多沾光啊!”王臣这下可高兴了,有机会拉拢组员一起与张凯作对了!王臣甚至私下里请组员出去吃饭、唱歌,—副要另立山头的架势。然而,月底考核时,组员都傻眼了:其他几个组业绩平稳有升,因为谁也不想给小组拉后腿,否则恐怕在部门里也就不好混了。而王臣这组业绩却整体滑坡,收入锐减。王臣期许给大家的美好未来,变成了一张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有的组员甚至觉得被拖下水了,伤心、气愤,甚至“我要申请换组”。

终于,陈副总让张凯到他办公室去一趟,老板台背后的陈副总一脸严肃,—副兴施问罪的样子,张凯早就料到会有这天。♀但是陈副总又不好直接挑明,只能从最近的部门业绩和内部改革问起。

于是,张凯很认真地将自己的设想和实施的分组业绩考核后的情况向陈副总汇报了,并且拿出了改革后的业绩统计,结果是除了王臣一组,其它小组业绩提升都比较明显,而且团队的凝聚力更强,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

“那王臣那组怎么办?”陈副总问。张凯说:“王臣是老员工了,他有丰富的经验,他这个月的表现一定只是受情绪影响,发挥失常。况且,他有您这样的良师益友,一定可以做得很好的。”

陈副总也没有办法再多问和纠缠,只能说:“你要对部门业绩和每一个员工负责……”

与下属推心置月复

接下来的日子,王臣的工作还是不见大的起色,甚至被连累的员工私底下都跟张凯说:我们组不能再留他了,你干吗还用他呢?张凯都只是不置可否。

张凯还是想给王臣一个机会,毕竟王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而且王又是前辈,又和自己的上司是朋友,这对自己的部门也是件好事,因为会得到高层的更多关照。“如果每个人都从好的方面去设想一个人,那很多事情都会是不一样的结果。而且,如果王臣的工作表现再没有起色,干脆就不再给他安排工作了,看看最后到底是谁着急。”张凯想。

但是,在这之前,张凯决定先要和王臣进行一次推心置月复的谈心,约好了6点钟茶楼见,然而6点了,王臣没有到,张凯继续等,6点半钟,王臣终于不慌不忙地来了。“来了就好。”张凯暗道。

张凯没有切入主题,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主题,张凯只希望这个场景就像是两个故人一起叙叙旧。张凯谈到了自己作为北漂一族的心理感受(他清楚王臣也是),那心怀梦想、独闯异乡的豪气:不辞辛苦,白手起家,创造美好生活的志气;自己对这个事业的热爱,以及工作中遇到很多愉快和痛苦……张凯后来提出了希望王臣能成为部门的项目带头人和顾问的愿望,因为王臣是很有灵气的人,他也有意无意地让王臣知道了陈副总找过自己的事。

总之,这是张凯的最后希望了。他希望王臣可以了解自己的苦心,或者是要么好好干,要么继续混下去,要么就下脆另谋高就吧。

第二天的例会上,前一阵子一开会就打盹的王臣开始聚精会神了,偶尔还会发个言,提个想法,这不仅让张凯很惊喜,也让其它员工很惊讶……

职场物语

作为一个管理者,对待一个“有恃无恐”的下属时,明智的做法就是让他“无恃有恐”。

怎样与同事处好关系?

某县一农民,天天喂猪吃泔水,结果被“动物保护协会”罚了一万元——因为虐待动物。

后来农夫改喂猪吃天山当莲,结果又被“动物保护协会”罚了一万元——因为浪费食物。

有一天,领导又来视察,问农民喂什么给猪吃。

农民说:“我也不知道该喂什么才好了,现在我每天给它一百块钱,让它自己出去吃。”

职场三十的你,在职场混迹已经有一段年头。在办公室政治中,你可能要面对三种人际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与下属的关系,与同事或同级的关系。其中,与同事或同级的关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你如何拿捏好与同事或同级的关系,往往决定着你的职场发展。

要不要和同事做朋友?

很多职场人士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与同事相处,到底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是要好的朋友,还是仅止于工作上的合作伙伴?怎样和同事相处才能在既做好工作的同时又保持关系的和谐。

很多人都说不能做朋友

在职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不能把同事当做朋友。

其原因无外乎同事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在中国有句俗话:“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个朋友多条路。”然而,这种处世原则在现代职场中却“行不通”了。针对“同事能否成为朋友”这一问题,国内一家大型人才机构曾对职场白领人作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8%的受访者与同事“亦敌亦友”;8%的受访者表示“同事即战友”,希望和同事共同奋斗;但5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职场没有真正的朋友,也不想跟同事成为朋友,他们认为职场如战场,同事就是竞争对手,跟同事做朋友只能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

通过下述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同事不能做朋友的说法似乎非常有道理。

你需要工作上的同事朋友

然而,同事真的就不能做朋友吗?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而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工作压力,你是不是希望身旁有―个真正了解你工作环境与内容的人,像好朋友一般地听懂你的抱怨、和你气味相投地一起大发牢骚、工作不顺心时实时给你支持与温暖?

你的心理说明你非常需要一位工作上的同事朋友。事实上,你也应该在工工作中寻求到朋友,也就是说,你和同事可以是要好的朋友,这通过一项调查研究也己经获得了证实——

美国知名的管理顾问公司盖洛普自2004年开始针对友谊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调查,并将结果公布在其出版的《不可或缺的朋友》新书中,经过他们的研究发现:

在工作上拥有要好朋友的职员,回答工作有热情的比例是其它没有好朋友的职员的7倍,在工作环境中没有要好朋友的人,认为自己工作有热情的比例仅有8%。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最新章节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全文阅读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