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印迹 第049章 贸易公司的运作

作者 : 无风地

()陆文仲得到江鹏飞的一番开导与点拨之后,对军队与投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凤舞文学网)虽然也预感到了投军的风险,但因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与潜力,诱惑力更大,况且有了江鹏飞这样一个良师益友,陆文仲当兵的信心更充足。经过全家人的再三权衡后,陆文仲还是毅然做出了投军的决定。盛桂英则暂时留在龙江,跟盛桂英她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等情况允许后再去江川。陆静之老两口则守着那个摊位生活,在忙不过来时便让儿媳妇盛桂英帮忙看一下摊子。

与此同时,江鹏飞还让江茂华去鼓动了几个生活比较困难的老江家人的近族兄弟也一起去投军,也好让陆文仲将来在军中有个搭档和帮手。

这样,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江鹏飞便趁着便船将陆文仲几个投军的人一起带到了江川。由于事先约好了,那边孙佛鼎的两个随从也随即赶了过来以接应这边,将陆文仲几个人一起接到了征兵处。此时,各地军队都在扩充兵员,陆文仲几个人来的正是时候,除陆文仲因事先安排好了,被留在了征兵处外,其他的几个人当即便被带到了兵营,去参加新兵训练。

陆文仲因得到了江鹏飞的点拨,又有孙佛鼎的光环照耀,工作很快便得到了开展,进入了角色。又因为陆文仲的一技之长,陆文仲的声誉很快便传开了。

陆文仲的绘画技术若是用来赚钱,人们自然会因为费用问题望而却步,但若是免费服务,享用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

刚到征兵处上岗工作后,陆文仲在接收新兵填写档案时,会为每一位新兵在档案记录旁边勾勒出一幅简单的肖像,肖像反应的主要是人的面部特征与脸形,虽然不很相像,但却惟妙惟肖,形态逼真,让人看了禁不住欢喜。那个年代的档案都是没有照片的,因为摄影技术尚未普及,成本很高,因此,只有上了级别的人的档案才要求附有照片,这一般新兵的档案便只是一张文字表格记录而已。陆文仲的这一画龙点睛,自然是丰富了军队档案的内容。

如此,没过几天,便接二连三地有人来找陆文仲画像,陆文仲为了联络感情,一有空便欣然地为一些跟自己划得来的同事效劳。这样一来,陆文仲不光锻炼了自己的绘画技术,而且还赢得了一些声誉,当然也招来了一些嫉妒,为了防止这一点,陆文仲除了给新兵固定添加肖像外,却不会去主动向其他人提供作画服务,以免吃力不讨好,被别人指责为卖弄张扬。这一点,陆文仲牢记于心。

在陆文仲进入军队后不久,江鹏飞便交待陆文仲利用空闲时间手抄《孙子兵法》,一边抄一边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研究,这样,抄个十来遍后,这《孙子兵法》的大部分内涵便能熟记在心了,这就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的便是在实际场合中的具体应用了。然后,江鹏飞又让陆文仲将抄好的《孙子兵法》手稿再转送给跟他同时一起投军的那几个老江家人近族的族人,让他们也得于学习领会,再找时间相互间交流一下各自的心得体会,相互促进进步。

与此同时,江鹏飞与孙佛鼎等四个人合伙的贸易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首先是筹资登记注册办手续了,其次是选择办公场所,再就是选择办事人员。

在筹资方面,江鹏飞与孙佛鼎等四人商定,江鹏飞与孙佛鼎各出百分之三十的股份,陆诗昆与沈文轩则各出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由于公司起步小,人员也不多,为节省开支,四人一致同意将江鹏飞的那个“江记杂货铺”作为公司临时的落脚点。这主要是为了方便邮差与潜在的客户通信联络,否则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为公司并没有经常坐地办公的需要,偶尔商量事情也可以在酒店茶楼内进行。平时没事时大家都是分散而居,有事时再通知召集,然后再一起行动,或分头进行,要做的事情主要是采购与销售货物。

在公司运作的人员配备上,四大股东一致决定江鹏飞为公司经理,孙思儒为副经理,江鹏翔负责管账,江茂华则负责管钱。另外便是几个跟班,主要有江朝奉以及龙裕淳手下的几个得力干将,也就是“柱子”、“栓子”、“二虎”、“黑牛”与“石头”等,龙裕淳手下的这几个干将因为本身有差事,便商定让他们轮流着去,一来见见世面,二来增加一点收入,也算是捞点外快,但“柱子”与“栓子”二人则固定轮流跟着江鹏飞外出跑货,“二虎”、“黑牛”和“石头”三人因为要赶车,只有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抽去帮个忙,应一下急。

公司的正式名称为“江川特产贸易公司”,说是公司,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商铺与游商而已,靠的主要是游击战术,尚未形成规模。

如此,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司便开始运作。第一趟差确定去的地方便是海州。由于孙思儒是新近加入,这次出行江鹏飞便决定亲自陪他一起去。

出发前,江鹏飞照例回了一趟龙江。老规矩是先拉一船粮食回龙江,江鹏飞下船后便回龙家村跟龙仪清相聚一两天,而江朝奉与江茂华父子俩则负责将沈家人收购的丝绸运回到江川。这批丝绸中有一部分是老江家人组织生产与收集的,均统一由沈家人来收购,然后再转手给贸易公司。江朝奉与江茂华父子俩在江川处理好丝绸的事后,便又载一船粮食回到江家村。龙柱子便是在这个时候跟着江鹏飞一起率领龙家人拉着两车酒赶到江家村,最后与江鹏飞、江朝奉、江茂华三人一起上船,押着那两车“龙江酒”赶往江川,其他龙家人则回龙家村。

由于焦长生的运输队还没有组建,江鹏飞等人便仍旧是坐航运公司的商船去海州。随行人员一共是五人,江鹏飞、孙思儒、江朝奉、江茂华以及龙柱子。

所谓人多势众,这一行五人可谓是兵强马壮了,虽然多了几个盘缠,但行程上安全可靠有保障,很能让人感到身心轻松,一路上,大家可以放心地睡,随意大胆地走动,只要轮流着让一两个人看守行李和货物(丝绸)便可以了。

以前江鹏飞一个人带队时,大家都是兄弟叔侄关系,虽然称呼礼仪上有所分别,江姓人称呼江鹏飞为“少爷”,龙姓人则称呼江鹏飞为“姑爷”,但关系却非常融洽自然,比较随和亲近,不分上下尊卑。

如今,有了孙思儒的加入,大家便有了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不敢太随便,毕竟孙思儒是个正宗的官宦子弟,公子哥儿,级别高人一等。孙佛鼎目前在军中的正式官职是新军第三师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兼新军第三师对外联络处主任,在新军第三师的地位级别还是比较高的,也是第三师师长颜庆山底下的一个重要幕僚,这从孙佛鼎“新军第三师对外联络处主任”的这个职位上便可见一斑。这一职位在江川地区来说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了。因此,孙思儒的地位也是非同一般的了。但事实上,孙思儒并不如此看待,而是觉得自己很普通很平凡,并不高人一等、洋洋自得,相反,孙思儒却表现得很低调,也很平易近人,这可能跟家庭熏陶与教育有关,况且孙思儒也是从贫困艰难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能够同情与体会得到穷苦人家的生活与生存方式。这一点,江鹏飞很快便发现了。于是,大家也慢慢地放弃拘束,也开始亲近随和了起来。

刚开始时,大家都称呼孙思儒为“大公子”,孙思儒也没什么反应,等到气氛热烈欢快之后,孙思儒便觉得有点不自然。于是,孙思儒便让大家直接称呼他名字就可以,况且他的年龄在这五个人当中是最小的,比江茂华还小一岁。如此,大家便顺其自然又改称孙思儒为“孙经理”了,若是直接称呼孙思儒的名字,大家又觉得不太妥当,只有这“孙经理”的称呼最是恰如其分了。

一路平安无事,只是在过海时,孙思儒有点晕船,但在大家的照料下,孙思儒很快便适应了这漂洋过海的生活,毕竟年轻,身体素质良好,抵抗能力强。

到了海州,五个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江鹏飞和江朝奉负责推销货物,另一路则由孙思儒随同江茂华和龙柱子去采购。

海州素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因此,丝绸在海州是俏销货,不到一天工夫,江鹏飞与江朝奉便将丝绸全部月兑手。于是,江鹏飞与江朝奉二人随即也加入了采购货物的行列。由于增加了投资,江鹏飞便开始开辟新的战场,这些战场大多数都是江鹏飞以前看好的路子,因此,选择起来便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在采购过程中,江鹏飞还仔细地考察了一番海州的市场。考虑到将来规模的扩大,江鹏飞为了缩短未来的采购时间,不至于因为推销货物受阻而耽搁采购回程,江鹏飞打算在海州设立一个点,一来方便跟货主联系,有充足的时间组织货源,二来又可以坐地销售没能及时月兑手的货物,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成本,同时又方便了采购行程,还可以省去来回携带现金的麻烦,毕竟那个年代银行、钱庄与商号的体制并不健全,银票流动兑付并不方便。当然,这种设点设站的方式也有许多弊端,得选择稳定可靠的人驻点,否则容易滋生事端。若将来规模仍是不大,这种设点设站的方式便可不必采纳,若规模扩大了,货物品种数量多了,那就非得设点设站不可了,否则就稳定不了货源,商家的信誉便要大打折扣了。

一行五人在海州逗留了几天,货物采购得非常充足,然后便确定了回程,打好了船票。江鹏飞则利用等待上船的这点多余的时间陪着孙思儒在海州城四处走了走,顺带向孙思儒介绍一些生意经,使得孙思儒受益匪浅,觉得不虚此行。

到了上船的这天,大家起了个早,按照事先计划好的程序与安排将货物一批一批地装载上船。孙思儒与江鹏飞一样都没闲着,遇上要搬运的时候也是挽袖挥汗而上,毫不迟疑,亲力亲为,不摆架子。

上了船后,看到货物均已收拾停当,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漂流了两三天之后,众人带着货物终于又回到了江川。出师大捷。

货物运到“仓库”(也就是江鹏飞等人租住的那套房子)后,众人便来到“同喜酒楼”,一来庆功,二来商量安排下一步的计划。在酒楼,孙思儒先与江鹏翔核对了一下由江鹏翔登记造册的账目以及此次出行的差旅费用,然后与江鹏飞等人商量了一下货物销售的分工方案。

吃完饭,孙思儒便直接回了自己的家,没有跟江鹏飞等人一起去“仓库”。因为“仓库”内有柳妈与龙志清二人在那里,孙思儒怕不太方便,因此,孙思儒基本上就没进过这个“仓库”。这一点,江茂华曾跟孙思儒暗示过。江鹏飞也在考虑再另外租一套房子,将人员与货物分开来,只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因为考虑到分开时人手不够,不好协作与相互照应。

柳妈因为有孕在身,很少出门,但有时天气好也会跟随柳红妹到外面转一转,透透气,但这一透气便引来了麻烦。什么麻烦?遇到熟人了。谁呢?柳银贵的一个侄子,名叫柳平旺。这柳妈、柳红妹与柳银贵都是伍柳村人,自然是认识,这柳平旺虽然比柳妈小了几辈,柳妈出嫁的时候这柳平旺或许还没有出生,但同一个村的人,从一个出口进出,总有相遇的时候,柳平旺没见过柳妈,却一定见过柳红妹,因为柳红妹回娘家的次数自然不在少数。

因此,柳平旺一见到柳红妹便认出了她,接着又看到一旁的柳妈挺着个大肚子,一猜便知道是柳妈了。于是,柳平旺便跟柳红妹打招呼。柳红妹本想回应,被柳妈扯了一下,因为柳妈想起了江鹏飞的叮嘱,让她在江川尽量不要跟龙江来的熟人碰面,以免给人落下话柄,将来回龙江不好做人。柳红妹被柳妈扯了一下,立刻醒悟,赶紧支吾说柳平旺认错人了,说完便逃也似的回到了租屋。

事实上,这柳平旺就是受柳银贵之托特意来找柳妈的,目的就是想留有一个见证,用来作为将来说笑的一个笑料。这是许多人的一个爱好。

这之后,柳妈便再也不敢出门了,烦闷时就在院子里走走。

孙佛鼎在江川城内有一套房子,虽然孙佛鼎在城内逗留的时间少,但孙思儒与他的母亲则基本上是定居在这里,家里也就雇佣了一个女工帮忙做点家务,其他的事还是孙夫人亲自操持。孙思儒目前尚未成家,因此,家里还是比较冷清。

有了一个家在城内,孙佛鼎对外联络也就比较方便,孙佛鼎的许多公事都是在家里商谈办成的,这也是孙佛鼎对外联络的一个重要的点。只是现在也成了孙思儒对外联络的一个点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生存的印迹最新章节 | 生存的印迹全文阅读 | 生存的印迹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