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 5. 第一节 辛亥年的两次起义

作者 : zzshi

第1章正文

第5节第一节辛亥年的两次起义

4月25日,粤督张鸣歧已闻月底有会党起事的风声,遂调巡防二营入城;陈炯明、胡毅生等主张缓期,喻培伦等坚持4月27日起义。黄兴三思后曾采纳前者意见,但因制造炸弹被炸掉一臂的喻培伦更激烈地说:“就是大家都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一定要丢完炸弹再说,生死成败,在所不计!你们四肢俱全,难道还不如我这残废人吗?”

本来早已为一派革命大好形势驱动,革命经验集累日丰,革命准备周详、、、、、、一切成竹在胸的黄兴此时也被说得更加热血沸腾,再得知被调入城的巡防二营中有军士八人热心革命,即给胡汉民发出电报:“母病稍痊,须购通草来

此电26日晚间10点才到香港,尚有三百多敢死队员及二百多支枪,须翌日晚班船才能到广州。刚从湖南回港的谭人凤带着推迟起义的总部紧急决定到广州时,黄兴早已准备就绪,27日下午便发令进攻。而原计划四路进攻中,陈炯明、胡毅生两路已改期,特别是陈一路负责攻袭警械所,主要任务还是引发该所的两百名学生投入起义,这样原计划大多泡汤,形成严重的敌众我寡。激战中方声洞、罗进等57人英勇无畏,了却如方声洞绝命书中的豪言壮语:“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林觉民、喻培伦等29人被捕,也足其“为天下人谋幸福”而慷慨就义!

事后,革命党人潘达微最后收殓得72具尸体,营葬于白云山麓黄花冈,故史称“黄花冈七十二烈士”。

黄兴在战斗中负伤,为女同盟会员徐宗汉救护后送香港;起义前黄兴派谭人凤、居正到长江流域組织策划起义,响应广州一起进行。谭到武汉与《大公报》主笔詹大悲及同盟会员孙武等同志相见,说:“黄兴指示,孙中山赴美筹得款项,拟在广州再图大举、、、、、、”孙武便发异议:“我党在广州失败多次,为何又在广州起事?”

孙武初是湖南新军教官,曾参加过自立军起义,加入过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共进会等革命组织,并被共进会选为该会军务部长。他对武汉革命组状况比较熟,故所问在理;谭人凤也只好如实回言:“此事是孙中山总理的指示,南洋诸同志也不甘心、、、、、我们来此即联系两湖革命同志届时响应,湖北由居正负责,我即赴长沙联络,月底须赶回广州接着将黄兴交两湖会党呼应广州起义的两千元经费,拿六百元给居正,两百元给孙武;这点些钱以后多用来买子弹——多亏老同盟会员刘湘将其父给他上京纳粟捐官的五千银两,捐作革命经费,首义所需才不更捉襟见肘。♀

谭人凤又到狱中探望胡瑛。胡瑛也是一个老同盟会员,因奉同盟会之命在武昌策动日知会响应湖南萍浏醴起义事败而被捕入狱。碰巧湖北又一个重要革命组织文学社社长蒋诩武也来看胡,经胡瑛介绍知蒋也是同盟会员。蒋诩武对谭人凤说:“文学社、共进会的力量进行武昌革命,甚是稳当;唯起事后,缺乏主持大计者,恳请先生与黃克强、宋教仁诸位来鄂领导(此隐“不统继统”之“不统”之缘由。)文学社、共进会是湖北两个最重要的革命組织,其他革命组织及在武汉反映出“水清终有竭”的历史层面还多。但谭人凤、宋教仁在广州起义失败来到上海加紧组织中部地区同盟会,谭对宋备述两湖形势,宋教仁受其振奋,亦决定1913年在长江流域各省发动起义。(见刘凤舞《民国春秋》)可见辛亥年在武昌起义的计划于同盟会领袖们的头脑里尚无影子。因为通常人只看到历史的表象,尽管历史学界众说纷纭,原因也在这里。

《推背图》“水清终水竭”预言之历史还表现于革命对象方面。四川保路运动高涨后,代川总督赵尔丰向皇族内阁求救,皇族內阁决定动武,上谕饬令川粤铁路督办大臣瑞方自湖北赶往四川查办,还饬令湘、滇、鄂、粤、黔、陕六省新军各分一部立即驰赴四川。对武汉来说,湖广总督瑞澄到汉未久,尚留湖北省的常备军只有一镇一混成协,即以张彪为统制的第8镇及以黎元洪为统领的第21混成协。(远隐有“不统继统”之“继统”的黎统领。)

黎元洪以“知兵”、“爱兵”著称,在军队中有威望,在社会上也有一定人望,连居正都说:“元洪廉谨、宽厚、得士卒心,又敬社士,众望归之”。黎元洪还喜欢文化人,对军中的文化组织更加温和,他看到清廷**不堪,为后路着想,对革命党人外紧内松,常在处理上网开一面。湖北新军的其他将领考虑到查出部下有革命党,一怕影响官运,二认为新军革命党已渗透,如果措施过激怕出大事,一般都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军中革命党人越来越多,同盟会员多参入其中,甚至成为这些革命組织头头。

武汉军中的这些情况还可推见于新军的更高层,甚至清廷王室。李鸿谷《袁世凯.共和尝试与反动》称:“评论袁世凯的少有超过当年著名记者黄远庸的并披露袁之长被黄远庸总结为:“袁世凯之为人,意志镇静,能御变故,其一长也。经验丰富,周悉情伪,其长二也。见识闳远,有容纳之量,其长三也。強干奋发,勤于治事,其长四也。拔擢材能常有破格之举,能尽其死力,其长五也理弘编著之《中国历史未解之谜》说:“袁世凯与维新党人的联系很密切。甲午战争以后,袁世凯与维新派核心人物康有为结交,1898年8月3日,“当夜,谭嗣同秘密赶到袁世凯的驻地法华寺面见袁世凯,袁世凯当面慷慨激昂答应兵围颐和园,杀掉慈禧太后的心月复荣禄,囚禁或杀掉慈禧太后8月6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命令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如果真是袁世凯告密导致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那末慈禧太后的上喻中为什么不指名捕拿谭嗣同?“事情的真相可能是这样的:袁世凯8月5日返回天津,笫二天在荣禄处谈事,恰逢一个名叫杨崇伊的人从北京来到了荣禄府上,向荣禄禀告了慈禧太后政变的消息。在场的袁世凯一听吓坏了,他害怕康有为供出谭嗣同去法华寺,同其密谋兵变之事,于是就将当时守旧派尚不知的围攻颐和园、杀慈禧太后的秘密全盘托出、、、、、、袁世凯虽非主动告密,但把围园的密谋全盘托出,总算将功补过,不但被守旧派宽容,而且受到重用关于袁的共和尝试后文再详,先说他后来要求清政府开放党禁,并且在开放党禁释放汪精卫后,他还一再向汪表示,“他袁世凯早就同情革命,又令长子袁克定与汪精卫结为兄弟(见《民国春秋》)

清王室也有类似者:“在汪精卫行刺摄政王失敗入狱后,负责审讯他的户部尚书肃亲王肃耆就当面对他说:如果我不是出生于王族,我早就参加革命反叛了(见雾满拦江《推背图中的历史》)这些历史事实不只从又一侧面反映了“水清终有竭”,也孕育着“南北不分,和衷与共”实现的条件。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最新章节 | 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全文阅读 | 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