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坛风云—还你一个真实的老千世界 第十六章:1.寻找理想

作者 : 揭育润

回忆就像一辆飞驰的快车,当我回想起当年的兄弟,时光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错了位。现在,回过头来,说说我走入千途的经历。

一九八五年的七月下旬,我怀着理想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客车。那时的深圳已初具规模,吸引着全国各地满怀大志的人士蜂拥而至,它年青、开放、充满活力,是施展才能的理想场所。

上来之前,我打算找一份有证书的技术工作,但是来到深圳后我马上改变了主意。深感在农场呆久了,思想变得落伍了。开车、电工、电机维修都是粗重活,根本吸引不了我,每天置身于繁华飞速发展的深圳,人的理想也变得远大了。我想找个管理方面的工作,那样的工作既体面,又能发挥我的才能。

我的那些技术证都是混出来的,那时是头脑发热,心想拿了再说,总认为有个证做保障找工作容易点,也以为进了单位也跟国营单位一样容易混。

现在理想不同了,别说我本身就没有那方面的料,就是有,我也会自废武功,敲锣打鼓叫我去做那些工作,我也不会去做。

我同学是给一个局长开小车的,他认识很多小厂的厂长、经理,他给我找了几个管理方面的工作。那些厂长、经理见我能说会道,人也聪明,大都肯让我试试,但那些工厂都不大,对我没什么吸引力,所以我也没去干,我想找一家大点的公司,职位低点没关系,等弄清楚了公司的运作,积累了经验再施展才能也不迟。

每天早晨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栏和街上的招聘广告。但大公司要求高,像样点的工作都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我只是高中毕业,成绩也只有半吊子,看来看去像样点的工作也只有业务这一块我才有资格去应聘,再往上的职业,我的学历就不够了。那时的我对以前不好好学习,有了极度的悔恨,没个大专以上的文凭,好点的工作连竞争的门槛都不给你进。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招聘广告,版面很大,约占了整幅报纸的四份之一,上面写着“诚聘天下英才,邀你共创辉煌”之类的话,广告里有招业务主管的职位,学历只要求高中以上。我看得热血沸腾,赶紧赶过去应聘。等我赶到招聘处一看,好家伙,几百个应聘者,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招聘处围得水泄不通,我挤了好久才挤进去拿了一张招聘表,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填写简历。

填好表格后,我正在检查表格里的内容,这时一个高个子男人问我:“先生,能借笔用一下吗?”我笑着把笔递给了他,那青年白白净净,有一米七八左右,长得很潇洒。他填写好表格后跟我聊起了天。他姓徐,江苏镇江市人,以前是搞业务的,口才了得,他来应聘什么职业我忘记了。那公司连续招聘五天,要等十天左右才能知道能不能通过初选。初选由收表的人问一下我们的经历,他们做笔记,感觉他们好像比较注重我们的反应和口才,别的好像不太注重。

交了表后,我请徐先生去饭店吃了一餐饭,饭后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相约有时间大家多联系,日后谁发展得好就带带对方。大约过了十天左右,我同学告诉我,那间公司打来电话说我已通过初选,让我明天去公司接受总经理面试。

总经理面试也不是当场拍板录取谁,只是跟进入复试的人员聊一下天,提一些问题让我们回答,感觉不行的就淘汰了,感觉可以的就进入下一轮考核。那天面试总经理对我的印象不错。面试完后,总经理要我作一个有关可视电话未来市场的调查报告,和自己对可视电话未来发展的市场见解报告,一个星期后交卷。

面试完我出去大门时经过一个房间,从门口往屋里瞄了一眼,房子里面有四五个人在搞清洁。哈!徐先生居然也在里面,我走进去从后面拍了一下徐先生的肩膀。他回头一看是我,就很高兴地问我:“面试了吗?怎么样?”我说:“面试过了,感觉还可以,行不行还要看下一轮的市场报告。”我又问他:“哎,你怎么在这里搞清洁呀?”徐先生说:“我已经进了公司了。”我很奇怪,我今天才面试,他怎么就进公司了呢?

原来他住的地方离公司不远,所以就天天都往公司跑,因口才了得和总经理助理交上了朋友,经那助理帮助进了公司。我问他:“你进公司做什么职位?”徐先生说:“我只是进了公司,还没安排做什么,每天跟早期进公司的人搞各个办公室的清洁。现在招的都是主管级以上的人员,公司又是新的,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到时安排的工作应该不会太差。”

听他说认识总经理助理,我就对他说:“你帮我约那个助理晚上一起吃饭,行吗?”徐先生明白我的意思,一口答应说:“行!没问题,你到门外等我一下,我去问问他晚上有没有时间。”

二十分钟后,徐先生下来打了一个V手势对我说:“助理同意晚上一起吃饭。”我一听,心想:这次有门路了。我笑着问他:“你是怎么给我约助理的?”徐先生微笑着说:“小菜一碟不足挂齿,约个人这么简单的事我都做不来,那我还来深圳干什么?”

晚上,我找了一间比较好的酒楼招待他们。七点左右,徐先生带来了一个一米七五左右,二十六七岁的男子,他长得很精明、强干,很有亲和力。他身后跟着一个女孩,年龄在二十四五岁左右,她长得不算很漂亮,但五观很端正,给人一种很机灵、聪明的感觉。我招呼他们坐下后,楚先生给我介绍起他们俩人,那助理姓张,西安市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那女孩姓陈,是这间公司的人事经理,广东肇庆市人,毕业于中山大学。我听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不是总经理助理就是部门经理,心里又后悔起自己没读好书。

大家虽然刚认识,但相互间都感觉良好,聊了一下天,我对张助理和陈小姐说:“张助理、陈经理,我进公司的事还请你们多多帮忙,麻烦你们在公司方便时给我说说话,我在这先谢谢你们。”他们听了答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我进公司。

张助理说:“不要客气,大家都是来深圳发展的,彼此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能帮的我们尽量帮你就是了。”

陈小姐问:“你应聘什么职位?”

我说:“我应聘业务主管。”

陈小姐又问我:“你以前有没有做过业务?”

为了这份工作,我只好吹牛说:“我做过一年多的业务,业绩不错的。”

张助理说:“总经理对业务这一块很重视,对业务人员的招聘抓得很严,你本身也要有能力才行,不管我们怎样帮你,最后总经理都要再面试一次,最后的决定权还是总经理说了算。”

我说:“你们在能帮的范围内尽量帮我一下,我自己也会努力的。”

陈小姐说:“总经理对你们业务这一块的人,注重的是综合素质,比较看重你们对事物的反应力,对能力、魄力、忠诚、开拓精神这方面是比较看重的,喜欢用年青人,不太喜欢年龄大的人。”

我问陈小姐:“总经理为什么不喜欢年龄大的人呢?年龄大的人经验不是丰富一点吗?”

陈小姐说:“总经理感觉年龄大的人思维已经固定了很难再改变,并且思想保守没有冲劲。他对经验这方面不是太重视,因为公司对招聘进来的业务人员都要由新加坡派来的营销专家进行培训。”我听陈小姐这么一说心里有了底。

吃完饭我到书店将书架上所有有关业务方面的书籍都买了一本,晚上就看书,白天去找人做市场调查写材料。

一个星期后,我把我写好的可视电话市场调查报告,和自己对可视电话市场前景的看法心得,交给了陈小姐。过了五天,陈小姐打电话给我朋友,让他转告我,明天到公司去接受总经理的最后面试。面试时的问题都很容易应付,因为那天我请张助理和陈小姐吃饭时,他们教了我不少应变的方法,也把总经理可能提问的范围告诉给了我。其中,总经理问了一个关于电脑的问题,刚好对上了我,因为从初中起我就喜欢看报纸和各种杂志,上面不时有一些关于电脑的报道,也有一些关于电脑将来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文章。

总经理问我电脑将来能不能普及和什么时候能普及,将来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把看报纸和杂志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再分类,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逐条回答给总经理听。我那时的答案跟现在电脑对人们的影响差不多,不过,可悲的是我到现在对电脑还是一窍不通。

面试完我去找陈小姐,陈小姐对我说:“你写的可视电话调查报告和见解,我特意推荐给总经理看,总经理看了很满意,应该进公司没问题。”

我写的这两份市场报告,我一直保留到今天,二十多年过去了,纸张的边缘都有点风化了,纸张也都变得泛黄了,但我还是舍不得丢。这是一个情结。

面试几天后,我接到了应聘上了的消息,整个人高兴得要跳起来。第二天,到公司报了到开了会,就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几天后,我们搞业务的就集中起来搞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多,大到公司产品的性能与用途,与客户的沟通技巧,推销的对像等,小到谈吐、衣着、仪表等方面。大约培训了半个月,却发生了一件事。徐先生因为没有参加应聘考试,所以在职务安排上就出现了麻烦,因为主管级以上人员都要经过总经理面试才行。徐先生没面试自然做不了主管,但有张助理和陈小姐帮着,以后做个业务员应该是没问题的。徐先生胸怀大志,对做业务员没兴趣,所以就不干了。

当初他以为进了公司有张助理和陈小姐帮着,混个主管应该没问题,而张助理和陈小姐当时见他想进公司,以为帮他进了公司随便什么工作他都愿意干,先进公司后谋发展嘛。徐先生不想干就动员我跟他一起走。

当时我也有一种想法,先进一间公司学一点东西,如果被炒了,我再进一间公司再学一点东西,如果再被炒了,我再进一间公司学点东西,我相信这样打滚几次,凭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我对在这间公司工作还是有信心的,但徐先生不停地动员我说:“凭我俩的能力,你还怕我俩出去后还找不到比现在好的工作吗?以我俩的能力出去外面混,不会差过在这里混。”他讲得多了我的心就软了,觉得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做,很对不起他,是他介绍我认识张助理和陈小姐的,虽然后来我进公司,张助理和陈小姐有没有从中帮到忙我不知道,但是最起码在面试前的准备和面试的信心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样无形中等于徐先生帮了我,现在我是不能把他丢下的。

我见徐先生把我当朋友看,也就辞职不干了,那晚我请了张助理、陈小姐和几个比较要好的公司同事吃了一餐饭,徐先生不知什么原因不肯来,我对张助理和陈小姐说了很多多谢他们关照我的话,也对他们说了一些对不起、请原谅的话,他们都对我的离开感到惋惜。

离开公司后,我每天都和徐生在市区奔波找工作,好公司好点的职务我们学历又不够去应聘,差的公司又不想进,每天跑得腰酸脚痛辛苦得很。那段时间的处境真的很难熬,高不成低不就,高中学历可供选择的余地又不大。

那时深圳街上的广告栏和街头巷尾张帖着很多房屋的招租小广告,好像还没有地产中介公司。我看香港报纸,知道有地产中介这一行,很想开一间地产中介公司,但我带上来的两万多元都借给了几个朋友,身上留下的三千多元也用得快没了。借出去的钱我又不敢叫朋友还,总觉得催朋友还钱是一种不义气的表现,别人有钱了自然会还给我的,再说那钱借出去也没多久。

没有本钱想什么也没用,只得每天去找工作,有时也去找朋友吃顿饭,看看他们那里有没有好门路。钱用完了,我就跑去女朋友那里拿,她那几个钱没几次就被我拿光了。

白天外出找工作,晚上我一般都在宿舍看营销和贸易方面的书。有一天晚上,我在宿舍看书,也不知怎的心里闷得慌,压抑得很,就走出宿舍上街去散散心。

这一散心,却让我的人生发生了质的转变。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赌坛风云—还你一个真实的老千世界最新章节 | 赌坛风云—还你一个真实的老千世界全文阅读 | 赌坛风云—还你一个真实的老千世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