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树湾 1.第一节县长来到叶荣家一眼看中邬叶华

作者 : 梁荫国

第1节第一节县长来到叶荣家一眼看中邬叶华

浪淘沙。乌龙潭

乌桕树湾南,涢河拐弯。终年流水深寒。

历代噬吞冤妇莽汉,绝命深渊。

叹无数冤魂,路断黄泉。看茫茫秀丽河川。

凡去阴曹地府,这鬼门关。

祠堂村是左家齐县长挂名的土改重点村。在三个月的土改运动中,他全县工作忙,只带个通讯员到菱湖区来过三次。他听过土改工作队长左裕中关于邬渡乡和祠堂村的土改工作汇报,还到乌桕村湾来过一次。

土改工作队进村的第二,左县长骑着高大的枣红马,带个通讯员来到了祠堂村。他在左裕中、向志民、邬叶荣三人的陪同下,仅在大、小乌桕树湾和邬家渡三处看了看,就到邬叶荣家吃午饭。邬叶荣的母亲黄翠霞和他的妻子赵巧巧,在灶屋里忙了一上午,准备了一大桌菜。左县长在桌边坐下一看,马上眉头一皱,板着脸站起来就要“罢宴”。邬叶荣马上解释说:“左县长,这是我们乡里的家常菜,猪子、鸡子、鸭子是自己养的,鱼是我从湖里用网捞的,菜是园里兴的……”。左县长反问“你家里每吃饭都是这多菜?况且土改工作队是有纪律的。”左裕中马上圆场说:“黄大妈,左县长见不得搞特权的,请您把荤菜都端进去!”黄翠霞和儿媳、女儿三人一齐动手,把荤菜都端进灶屋去了。左县长考虑如果不吃饭就走,那给他家太难堪了,就坐下来和颜悦色的说:“我们土改干部要做到贫雇农吃什么,他就吃什么。”黄翠霞一边撤菜一边说:“左县长您真是处处为我们穷人着想,要是国民党的县太爷,我们老百姓看总看不到,还跑到我们穷家小户来?”这时,花容月貌、身材苗条的邬叶华忙把一碗白米饭递到左县长手里。左县长接碗,边打量邬叶华,眉色舞的说:“你这个丫头想不想参加革命?”“参加革命”是当时的时髦词。全国解放初期,为了接管政权,一时涌进了大批男女青年,但有几个是真心为人民服务而来的?无不是为了找**求发展,要饭碗。那时参加工作,不是像后来,就业这么难;特别是出身工人和贫农及雇农的,连文盲都要。

邬叶华此时年方十八,两根扎着红头绳的辫子上面,罩着一顶灰色军帽,洁白如玉的脸庞上,泛耀着青春的光彩。她上身穿着蓝色的棉袄,下穿一条绿色棉裤,脚穿白袜和黑面白底自制浅口鞋。最打眼的是腰里捆着一根军用黄皮带,大有**说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气派。还有与别的姑娘不同的一点是,她两条眉毛中间的印堂穴上,生有颗绿豆样的黑痣。人们看到她,就想到印度国的妇女,都在鼻梁上打个红印。邬叶华听左县长问她想不想参加革命,她喜得跳起来说:“我愿意,我愿意!”左裕中边吃饭边说:“她早参加革命了,是我们祠堂村的民兵副队长。”左县长边扒饭边微笑着说:“我说的参加革命,是她跟我们一样,到区政府去当月兑产干部,搞土改。”邬叶荣和她母亲齐声说:“那才是托左县长的福啊,我家真是要感谢**哩!”邬叶华马上拉着左县长的胳膊,又喜得跳起来说:“我愿意,我愿意!”左县长说:“你愿意?那好,我跟你们区委的左政委说一声,你就跟区政府的干部一起下村去搞土改吧!”第三,左铁山政委派通讯员给左裕中送来了一张纸条,通知邬叶华马上到区政府报到。当吃了午饭,邬叶荣扛着行李送妹妹到区政府上班了。

那中午,左裕中、向志民、左崇盛、王元成、何毓华在邬叶荣家,陪着县长吃罢午饭,左家齐马上就要动身回县城。通讯员放下碗筷,牵着马站在乌桕树下等着。他们一群人送左县长出门,禾场上早已站满了看左县长的人。在偏远的农村,能够看到一县之长,那是不容易的。左县长边走边向群众招手打招呼。这时乌桕树上,有一只乌鸦对着左县长这里“哇—哇—哇”的叫个不停。农村迷信,认为乌鸦对着叫不吉利,邬叶荣弯腰捡了一块瓦片,准备往树上打去。左县长忙把邬叶荣的胳膊一拉,阻止说:“不用。”并对通讯员招手说:“你把枪拿来!”通讯员忙把一把德式二十响驳壳枪,从皮套里抽出,跑过来递给左县长。不料左县长身后钻出了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他叫邬忍义,是邬叶荣家的邻居、邬德宗的二儿子,在邬氏宗祠读私塾。他穿着青色长棉袍,浅平头,没有戴帽子。他拿着平日打麻雀玩的弹弓对左县长说:“不浪费子弹!让我来”说着就拉紧弹弓“叭”的一声,那支乌鸦就坠落在人群中了。左县长本来是想显示自己的枪法的,不料被这位小青年出了风头,他内心还是要显示一下。于是他抬头向四周寻找目标。这时邬忍义家的屋脊顶上,有一支野猫在那里晒太阳,左县长甩手就是一声枪响,那支黑猫在屋瓦上翻滚了两下就不动了。禾场上一时掀起一片叫好声。左县长边把短枪交给通讯员边向大家说:“咱们当兵时,就是靠枪吃饭。”左县长是河北唐县人现年三十六岁,长长脸、瘦长个,生得威武英俊,一身灰色军棉衣、棉帽,身披一件灰色羊皮大衣,脚穿黑面白底棉鞋。他上马之后,向禾场上目送他的人们频频招手致意之后,扬鞭跃马离开了乌桕树湾。

土改工作队的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进村后可说是两眼一抹黑,全靠访贫问苦扎根串联来了解阶级情况。根子扎对了,了解的情况就真实,根子是品质不好的人,执行政策就会出偏差。祠堂村工作组经过二十多的“三同”和访贫问苦,对全村各户的阶级成份有了眉目。全村六百户,现在已议定地主二十七户,其中破产地主一户,恶霸地主一户。富农二十八户,小土地出租十户,富裕中农三十八户,中农二百五十户,贫农二百二十二户,雇农二十五户。土改时只划定了富裕中农和中农,到了农业合作化时,又根据中农这个阶级的变化和对农业合作化的态度,把富裕中农和中农,划分为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认定贫雇农和下中农是农业合作化的依靠阶级,于是把农民协会改为贫下中农协会。

土改初期乡农会还未成立,只是各村成立了一个农会过渡机构,叫贫雇农代表小组,由各自然湾推出一名代表组成。乌桕树湾的邬叶荣是祠堂村贫雇农代表小组的组长,原村长邬春田是副组长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乌桕树湾最新章节 | 乌桕树湾全文阅读 | 乌桕树湾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