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北湖 第 九 章 游览朱襄

作者 :

[[[cp|w:250|h:190|a:c|u:/chapters/20121/1/]]]此时,东关大街的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晨光中,街道旁的树木低垂着头,柔顺的接受着晨光地淋浴;那些挺拔的小叶杨树,像健壮的青年舒展着手臂;花池中的草丛里,从湿润中透出几分幽幽的绿意。把东关大街装扮得多么美丽漂亮啊。

“该找个馆子吃饭了,”我感觉肚子饿了,急需把肚子填包。

“找馆子吃饭?”她愣了一下,提出建议,“早饭就不到馆子里吃了,餐馆一般中午十点以后才开门,外边小摊上随便吃点算了,”

“也好,”我点了点头,对她的建议十分满意,虽然是句实话,可以足足说明,她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女孩,非常节约,不会浪费。“那我们就先逛逛东关菜市场吧,那里有好多卖早点的小摊,”

“好吧,”她点头表示同意,边走边介绍起来,“朱襄城的东关菜市场,在大街的三叉路口,喧腾的农副产品十分丰盛,”

“走,看看去,”我拉起她的手,往繁荣的菜市场走去,这里人声喧哗。分蔬菜区、鱼肉禽蛋区和商品区。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蔬菜市场。只见里边的蔬菜、水果,鲜女敕丰富,琳琅满目。蔬菜摊上绿油油的青菜,白里透青的萝卜,水灵灵的芹菜,红润润的番茄,绿衣带刺的黄瓜,各类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人们在摊位上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鲜女敕蔬菜,价格比郑州便宜。此时,正是集市的高潮阶段,“不过,街道两旁还有一车车三轮车装满了新鲜蔬菜,可能是市场内堆放不下。”

“不对,蔬菜市场内大部分是做生意的摊贩,长期以卖菜为生计的,而流动的三轮车大部分是自产自销,”

“嗷!本地特产,”我手指其中一车,“那又粗又壮的芹菜,不用说是朱襄特产胡芹了。”

“不错,”她接着介绍起来,“朱襄胡芹,因产于朱襄县胡襄乡胡庄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曾有“喜有车马临门第,胡芹贡酒宴嘉宾”之名联在民间广为流传。”

“嗷,”我们来到一辆三轮车前,车内装满了水灵灵的芹菜,绿油油的又粗又大,一颗足足有一斤多,拿了一颗胡芹用手掐了掐,是脆的,无丝,我明知故问向菜主打听;“看着和普通的芹菜差不多,不就是大一点吗,请问;有何不同的地方?”

“要说不同啊,”菜主见我是外地人,以为生意来了,拿起一颗介绍起来:“请仔细瞧瞧,朱襄胡芹的与普通芹菜不同的特点是;它根小,基本无根。颗大,每一颗都在半斤以上。杆粗;与普通芹菜相比是它的多少倍?,叶柄中空;他立即掰开,果然中间是空心。叶片肥巴大,茎部光滑,看起来鲜女敕,因为它生长快,所以纤维少,清脆爽口,无丝无渣,素有“芹王”之美称。”

“嗷,”我终于清楚了,“那些普通芹菜很细,稍微时间长一点就老了,吃起来像稻草,嚼都嚼不动,塞牙,”

“是的,”她点了点头,拉起我的胳膊接着介绍,“朱襄胡芹,从清初起在商丘地区就闻名遐尔,”

“谢谢菜主,”我怕菜主见怪,随扯个理由,“我到别处考察考察,而后再与你商谈,”

菜主笑着点了点头,讲:“去吧!如果要的多可以优惠,”

“再见!”我摇了摇手,又拉起她继续前走,“那是朱襄大蒜吧?”

“对,”她点了点头,拽了拽我,不要再过去了,光问不买挺不好的,听她介绍算了,“朱襄大蒜啊!说起它的特点是;蒜头大,蒜瓣也大。它辛辣、性温,能解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治积滞、月复冷痛、止泄等作用,”

“嘿,看来耍嘴皮子还行,”我感到朱襄的菜市场什么都与众不同,“呵呵!那又尖又红的一定是朱襄名产三樱椒了,”

“对,不用介绍了吧,我们还是体会一下便知,”说着她拉我来到卖早点的地方。这里一个小摊贩紧挨一个小摊贩,一色小吃,十分热闹,而且早点很有特色。可是,大部分都是露天餐桌。不,用面板支起的桌子,一个个小凳子摆在周围。顾客们趴在面板周围,一个个手拿汤勺悠闲的喝着。

卖早点的摊主面前放着一个大桶,桶里是胡辣汤,为了保温,外边用草编织的保温材料,此时,桶里正冒着热气。摊主头戴白帽,腰系围裙,一手拿着勺子,一边喊叫;“胡辣汤!胡辣汤!刚开锅的胡辣汤!”

“油茶!油茶……”。“烧饼!烧饼!刚出锅的热烧饼……”

“就在这里吧,”她在一家卖胡辣汤的餐桌前坐下来,我也只好跟着坐下。

摊主十分热情,问都不问,每人盛了一大碗胡辣汤。那碗可真够大的了,大海碗,好似面盆一样。我抬头看了看,心想,恐怕这碗胡辣汤都难以完成。为了尝尝味道,我还是拿起汤勺搅了搅,喝上一口,品品味道,“呀,果然不错,十分好喝,令人回味无穷。”

因为,朱襄东关的胡辣汤与别处的不同,风味独特,香味四溢。因为,上面飘着一层明晃晃的朱襄特产---小磨子香油,喷鼻的香气,就凭这香气便可增加食欲。何况还有豆皮,豆芽、芝麻仁、花生仁呢。

太够味了,又酸又辣。我才喝几口就满头大汗,立即赞扬一句,“朱襄城的三樱椒真够味,辣得我吃呀咧嘴,”

“你不会少放一点吗!”她见我辣的呲牙咧嘴,立即抽出手纸,递给我擦擦嘴巴。并讲:“也许你是清淡食物吃多了,不习惯吃那么酸辣的东西。”

“哪个放多了,”我一边擦一边讲:“只放一点点,平时放的比这多几倍,再说,我爱吃酸辣的,可是,朱襄城的三樱椒辣得我难以招架,”

“算了,算了!”她见我辣得难以下口,立即到别的小摊上端了一盘两面焦黄的水煎包,“给,吃这个不辣,”

“嗯,不错,”水煎包也是朱襄城的特产啊!在郑州吃不到的,随夸奖一句,“老婆就是体贴,”

“谁是你老婆?”她瞪起圆圆的眼,训责起来,“小声点,周围全是熟人。”

“在网吧那么多人你都承认,而且还喊叫老公,你就不怕熟人,现在又要注意影响了。”

“那是为了你,不被警察抓去,也是被逼无奈,现在后悔了,所以要注意点影响,”

“嗯,是啊!”老婆只能背地里喊叫,我们还没结婚,是刚刚认识的恋人,不能这么称呼。

“对,男朋友,是在了解中的男朋友,”

她虽然嘴里不承认,可是,从举动中,已经超过了做老婆的体贴,说明朱襄女孩可靠,温柔、贤惠,值得信赖。

“再尝尝安平镇的鸡爪麻花,”她对我实在太好了,唯恐吃不饱似的,“还有丁家煸炒鸡,羊肉泡漠,清真牛肉,缸炉子烧饼……”弄来一大堆。

“我……我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可是,她还是一个劲的让我吃,好像一定要我把朱襄城的特产都尝遍似的……

“走吧,”我立即站起身来,抬头望了望天空。秋日的早饭后,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我们又手牵手来到北旧湖,此时,湖岸边的绿柳和白杨给湖面投出凉凉的阴影,周围千万只蝉在嘈杂地高鸣着。

“我们去参观朱襄氏陵吧,”她介绍着,“回来再参观邵园汉墓,”

“到哪儿去随便,”我把大权交给了她,“有你来安排,我随后紧跟也就是了,”

“先去朱襄氏陵,”她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是上午十点。

“远不远呢?”我的时间比较紧,如果远了,怕误了回去的汽车。

“远,有二十多里路,还要搭公共汽车,”她介绍起来,“朱襄氏陵位于朱襄县大仵乡朱堌寺村的西北角,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朱襄氏的陵墓。”

“远就算了吧,”我摇了摇头,讲出自己的想法,“还得搭车,太麻烦了,以后我专门前去考察一番,看看朱襄城的起源,今天就在近处参观吧,”

“那好,”她点了点头,同意我的意见,“我们去邵园汉墓吧,它位于朱襄西郊邵园村内。”

“城西郊,肯定不远,”

于是,我们手牵手来到了朱襄西郊的邵园村,有导游陪同进入邵园汉墓参观。

导游边走边介绍:“邵园汉墓,一九八一年挖掘,为一拱顶式砖券多室夫妻合葬墓。墓门向东,已被毁。两墓道,两主室,四耳室,平面布局呈曲尺形。留有盗洞五处。两具人骨架均在甬道之中,其一腰部发现了母印一套(应为三枚,只发现两枚),铜质,狮子纽,印文为“许赞印信”。

还有出土随葬品金饼、金豆、玉猪、琥珀蟾蜍、水晶珠、水晶虎、珍珠、陶罐、陶案等等。经鉴定该墓属东汉墓葬。”

参观完了邵园汉墓,我又抬头看了看天空,此时,是一块透明的蓝天,象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象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时间不早了,已经到吃午饭的时间,”

“午饭吗,”她笑着讲道:“早已准备好了,”

“谁准备的?”

“我妈妈呀,”

“嗷,”我终于明白了,她选择东关旅店和东关大街溜达的原因,那是怕遇见熟人,在没有确定下来关系的情况下,尽量不给自己造成影响。此时,邀我参观邵园汉墓是假,目的上她们家是真,看来我们的关系确定了,所以,才让我登门认亲,此刻,我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甜蜜……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情洒北湖最新章节 | 情洒北湖全文阅读 | 情洒北湖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