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五十四回 改变中的大宋

作者 : 婺州客

第五十四回改变中的大宋

其实石末冬儿的探马遇到的是第七军步兵师的一支侦查分队,大宋已经准备介入战争收复中原,现在各军都有侦察部队在各地活动,收集关于地形、地貌,对方军队的部署等相关情报,之所以探马说穿着奇怪是因为大宋军队换装了。大宋只有军官穿着金属或皮质盔甲,虽然防护力高,但现在已经不需要将军们去单挑了,而士兵的服装则比较杂乱和拖沓,穿着繁琐很不方便,现在大宋禁军和皇家近卫军都配备了制式火器,打法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特别是在安南战役中,军队在丛林中的行动由于服装问题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军装的改革迫在眉睫。

因此醒言从安南回来就要求改革军服,我也觉得很有必要,就让醒言会同造办局及织造局去设计制造,结果醒言花了半个月时间参照现代样式设计的第一款军服被织造局否定了。因为当时衣料以丝绸、棉布、麻布为主,丝绸贵重又不耐磨,不可能用来当军装,棉布当时价格还是相当高,虽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了,但用布缝制的衣服也只有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才穿得起。麻料是当时价格便宜、使用广泛的衣料,但弹性比较差,但用麻料做军装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醒言不死心,要和织造局一起研究新布料,但之后不得不暂时放弃,当时技术条件不比现代,即便研究出新布料,织造也是个大问题,更要命的是缝制,当时可都是手工缝制啊,数十万人上百万套军服置办起来可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醒言和织造局、造办局几经磋商、研究、设计,又花了两个多月,第一套军装才定装,新军服分冬夏两款。夏装简单,上衣有点像咱八路军的军服,只是在肩膀上多了两道可拆卸军衔,左胸上方缝有一块白布,上面可以写此人的姓名、职务、军衔,左袖上方也有一处可以别袖章的地方,用来标示其军种、部队番号,裤子也参照八路军的裤子,档部较大配有绑腿,鞋子是胶底布鞋,帽子用原先的那种军帽,现在我还没有让大家都剃平头的勇气,因此没有改。

冬装是在这基础上每人多了一套棉衣棉裤和一件军大衣及一双胶底棉鞋,当然,每人还有一床军被,这些服装都是统一的灰绿色,如果装备齐全站在面前,再把颜色换成灰色,还是很有点八路军的味道。校官、将官多了一套军礼服,料子是布的,样子比较花哨点,将官礼服袖口有花边,所有将官军衔上的星星都用黄金打造,当然不是99纯金,含有其他金属,是为提高硬度和美观,校官的星星用的是白银,尉官是铜。

不过这套衣服还是引起长时间纷纷议论,这在百姓眼中毕竟太不合当时的穿着习惯了,士大夫更是认为有些离经叛道,好在军人自己穿着后现,衣服不但舒适保暖,而且行动方便,特别是列队后整个部队显得特别精神,军人先开始慢慢接受这样的服装。不过这款衣服在军队生活和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便利性、舒适性为军人认可,并加以宣传后,渐渐的,民间的服装开始逐步仿效,因为这款衣服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省料子。几年后,大宋子民的服装习惯逐渐开始生改变,以致后来我还不得不立法保护传统服饰,规定在祭祀、重大节庆、特殊纪念日等重要的日子,必须穿着传统服饰,否则就是失礼。

为了军队换装,织造局、造办局从各地征集了上万裁缝,招募了数万人配合,使用流水作业法,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尽管棉花在这两年则取得了大丰收,但还是被这次换装消耗空了。由于棉布比当时普遍使用的麻布料更柔软更保温,穿着也更舒适,特别资源部已开始大规模推广棉花的种植。而这一年,大宋改变的可不仅仅是军装,大宋各项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展和进步,这为收复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最令我振奋的是电话已经研制成功,虽然这种电话还无法组成网络,只能在两地建立直线对讲,但无疑这是划时代的进步。为此我不惜花费巨资投入十万民工,在各军军部和临安之间架设了电线,使各军和临安建立起电话联系。而这时,在工程军几年的努力下,从临安到各地主要城市已经修建起了数千公里的水泥道路,以临安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宗亮在大功率蒸汽电机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不但用电弧炼钢炉提炼钨钢,还使用电解法成功提炼金属铝,金属铝非常活跃,很难用普通炼铁技术提炼,用化学置换法成本又太高,电解制铝不但成本低而且可以大规模生产,要知道铝在地壳中含量高达8%,这么丰富的资源怎能不好好利用呢。而铝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很特殊,纯的铝很软,强度不大,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可拉成细丝和轧成箔片,可以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它的导电能力约为铜的三分之二,但由于其密度仅为铜的三分之一,因而,将等质量和等长度的铝线和铜线相比,铝的导电能力约为铜的二倍,且价格较铜低,这使以后电力的广泛使用成为可能。

而铝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耐腐蚀,可以用来加工各种机器的零部件,铝粉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常和其它物质混合用作涂料,刷在铁制品的表面,保护铁制品免遭腐蚀,而且美观。铝的化学性能更是宗亮的专业得以挥的地方,由于铝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又常常被用来制造一些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这玩意配比简单,硝酸铵92%、燃料油4%、木粉4%。加入铝可以让爆炸威力增大,只要铝的比例不大于18%。鉴于这些好处,宗亮在这方面花了很大功夫。而铝材的使用使钢铁的需求得以减缓,火车的研制被提上议事日程。

宣缯在台湾干得很不错,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现在台湾人口达到了近七十万人,开荒土地二百余万亩,其中有两成是一年三熟的良田,现在台湾粮食不但自给有余,而且大量运往内地销售。除了粮田还有大量的甘蔗田和优质盐场,在农林部的帮助下,台湾渔业也展的不错,现在台湾的鱼干、鱼鲞、虾皮、海带等海产品深受百姓的喜爱,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佳品,如今台湾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内地相当了。现在台湾的税收工作已经开始展开,财政部已经不需要再向台湾提供补贴了,为加快台湾展和基础假设,我把这笔收入都留给了宣缯使用。

海南在特别资源部的重点关切下,也在稳步展,这里简直成了一座的庄园,沈现在是全家总动员,不但两个儿子全被配到这里,和沈家沾边的亲戚都到了海南,他这也是无奈之举,那破地方以前是配犯人用的,一般的官员谁愿意去啊,所以沈只能举荐家人、亲戚去那里。政务部这时也不敢为难沈,因为谁要是刁难沈,认为他举荐的人不合适,那沈就会举荐谁去当这个官。而沈则是真的把海南当成一个庄园来管理和经营,当时移民去海南的旨意虽然下去了,但响应者寥寥,因为去海南不像去台湾那样,有那么多优惠措施,因此沈只能依靠自己。他对当地土著采取安抚、招募、善待的政策,又从“特建军”选出一批比较忠诚和勇猛的,经我特批为他们配备了武器,这批人不仅负责维持“特建军”的纪律,还有一个作用是赴安南、南阳等地拐卖、掳掠人口。几年下来,处在海南生产劳动第一线的几乎都是当地土著、全国各地囚犯、战俘以及被拐卖而来奴隶,这批人的总人数达到近三十万,四万多特建军已经担负起海南的治安军的职责。而这三十万苦力中有半数以上是当地土著,他们的生活待遇是最高的,除了干活累点,其他方面几乎和特建军一样,他们比较自由,只要不寻衅滋事,如果有事或生病可以请假,每月还有钱可以拿。这种宽松的政策不但缓解了土著的抗拒心理,甚至对一些比较穷困的土著还有相当的吸引力。囚犯、战俘、奴隶没什么自由,但吃饱饭是没什么问题的。

尽管沈家的亲戚们有时会有欺男霸女,作威作福现象出现,但只要不太过分,我就是知道了也不过问,倒是沈自己有时看不下去了,他每次去海南,都会有亲戚被他暴揍一顿,不是挨鞭子就是挨军棍。

振兴四年春,大宋第三届商品交易会开幕,现在交易会两年一次,改在每年春夏之交的时候举办,来自高丽,日本、南阳、波斯、阿拉伯、欧洲各国客商再次云集临安,这次交易会大宋的新产品琳琅满目,各种铝合金制的炊具、器皿、工具、饰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铝合金制品有很多都是工业化产品,零配件大多用冲床或车床加工出来,外观显得精致、美观,把整个交易会现场点缀得银光闪闪,事后计算,一顿铝合金居然换回两吨多的白银,这次交易会简直赚翻了。

而铝合金制品也通过这次交易会对大宋产生了影响,铝制品开始进入大宋子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新材料、新产品的出现,和军装一样,新观念、新知识慢慢渗透到百姓的思想中,大宋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生了很多改变,而这种改变经过累积,正在积蓄力量,在某种时刻终会爆出来。

但交易会还没开始,金国丢失霍州,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突围中分别阵亡的消息也到了我的手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