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二十二回 高庄印书坊

作者 : 婺州客

第二十二回高庄印书坊

我先把与芮找来,让他利用王爷的身份去多结交些人,但不要碰那些有实权的官员,那会引起史弥远的不安和猜忌。要多结交那些商贾大亨、地主豪强、三教九流,有宴请可以去沈复的饭庄,把以前布下的那些点利用起来。又把三封信交给他,一封给沈复,一封让沈复转给陈窈,一封转给醒言、宗亮他们。

数日后,与芮带了几本书和一个大信封给我,并告诉我沈复已经准备好了。我拆开大信封,赫然一份《大宋京报》,这是我设在高庄的那家印刷厂印的。纸张用的是一种比较便宜的纸,大小为半开左右,字迹清晰小巧,排版和我的设计稿一模一样,看来鲁清干的不错,已经把印刷机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我马上把郑清之叫到御书房,把《大宋京报》拿给他看。看着这薄薄一张纸,郑清之有些奇怪,我指了指报上那郑清之的小诗《庵前徐步》

小桥衔石路,安步水之湄。浪盖菰蒲伏,寒禁笋蕨痴。

蜂房深户牖,燕垒渐涂茨。过眼春余几,延缘归思迟。

郑清之还是没明白,我又指着上面的一则消息,大标题:金欲停止侵犯我朝。内容:今金国遣尚书令史李唐英至滁州与我朝通好。并于嘉定十七年六月,遣枢密判官移剌蒲阿至光州,贴榜告谕我朝军民不再南侵。后面我加了编者按:金国乃我朝之世仇,今与我朝通好,乃我朝军民奋勇抗击及其遭北方蒙古部攻击无暇南顾而致,并非其天良现。我朝军民仍须居安思危,边境军民更不可因此懈怠。报上除了小诗、新闻、法律条文、生活常识等内容外,更妙的是还有一则广告,是百果庄玻璃厂的招工广告。

等郑清之看完我说道:“郑卿,假如把这份文字刊印数万份,利用邮驿广各地,那将如何?如果每隔几天,便有一份如此文字向全国,那将如何?如果每次出的这份文字中都有一篇郑卿的小诗,那将郑卿在士林将会如何?如果每次出的这份文字中都有郑卿的一篇文章,那又将如何?”

说实在,为了推行这报纸,我不得不加点诱惑在里面,可郑清之不笨,他做事既考虑好的,也考虑坏的,他问道:“陛下,如果有人利用此布对朝廷不利的言辞呢?”我笑道:“规矩是朝廷定的,此报也只能由朝廷行,禁止民间刊印,文字内容须经朝廷许可。我们刊印时其中格式须常变化,现伪造,私印的,严惩不怠。”

“陛下,刻这么一份文字需不少时日,况每次内容不同,刊印一次及废,怕劳民伤财。”

“哈哈哈哈,这个朕已找到办法,其实印这么一份本钱也就比一张纸多一点而已,不会劳民伤财。”

“啊!?这怎么可能。”

“你看,这是我给郑卿印的诗集,在我交荣王印此书时,荣王现居然有那么一个好方法,此人聪明啊。想看看吗?”

这个郑清之本来对此就产生了兴趣,自然想看,连忙点点头。

“荣王,那人在哪里?”

“陛下,在高庄那。”

“你没告诉他我的身份。”

“没有,臣弟只说是给老师整理的诗集。这报是说给官府打的样,并告诉不准外泻,否则严加治罪。”

“好,叫夏震来下。”

夏震匆匆赶到,我说道:“夏震,我和郑相还有荣王要出去办点事,你挑几个人换上便衣跟着护驾,不要暴露身份。”夏震犹豫了一下,心想有郑清之陪着应该没事,就点点头问道:“远吗?怎么去。”

我看了眼与芮,与芮道:“在造纸局附近,我和夏殿帅骑马打前,陛下和郑相坐车跟着吧。”

“是,那我马上去准备。”

我们一行到了高庄,远远就看见一白墙黑瓦的大园子,大门的门框上方挂着一块黑底绿字的大匾,上面写着“高庄印坊”。与芮和夏震已经下马进去了,不一会,他们和一个精瘦的中年人出来迎接我们,这人是我当年离开临安时留下管这个印刷坊的,沈复已经来嘱咐过了。

与芮介绍道:“兄长,老师,这位是这的主人周敦。”

周敦赶忙上前施了一礼:“几位贵客,快请进,快请进。”

我们跟着入内,边走周敦边用很生意的口吻道:“这位公子说几位贵人有大买卖给小人做,每次量很大,而且是常年的生意,就是内容要次次换,请放心,这些都没问题。我的印刷机是天下最好的,跟别人的不一样,做一块印版最多不用两个时辰就好了,哈哈,而且价格比其他人还便宜。”

“能看看你怎么印的吗?”

“当然,请请,谁来我都给看,我的机器别人就是看了也学不去。”

进门就是个大院子,正有伙计在往马车上装书,院子两边是工人吃住的屋子。角落还有几个大铁笼,里面养有几条狼狗,晚上放出来防贼。

我们往里穿过一道门到了第一进,院子中间是几个大水缸,左右两排房子各四间屋子,右边是成品仓库,左边第一间是客厅,另外三间是裁切、装订的车间,流水作业,折页的只管折页,裁切的只管裁切,井井有条。装订机都是陈窈设计的,书页折好、裁完、摞齐,把要装订的一边往机器上一靠,一压边上拉手,几根穿有细绳的钢针带着绳子穿透书页,再用一根带绳子的竹针穿过下面的绳子,提起把手,几个线头一拉一打结,再剪掉线头,一本书就订好了。

第二进是印刷间,有左右两排房子各五间屋子,每间屋子都是两台机器在印刷,进去一看,原来鲁清把每台机器的那些不会影响操作的部位都装上了木头罩子,刷上黑漆,这样的机器既漂亮又可以防止被人仿造。每台机器四个工人,两个一来一回推动字版滚筒,两个取出印好的纸张,非常娴熟。我问了下,印半开大小的纸,一台机器每个时辰至少能印六百张,如果轮班印,一台机器一天就是七千多张,这个效率相当高了。如果印报纸的话还不用装订,基本印好一折就行。郑清之暗暗点头,现在最关键就是制版了。

这时,周敦卖了关子:“几位贵客,再往里就不能看了,那时本坊的秘密,不过为了证明我制版的度快,请几位贵客随便说个内容,看我如何在半个时辰内印出来,如何,请到客厅谈吧。”

我们回到客厅,周敦奉完茶说道:“贵客请说内容吧。”说着,拉了拉边上一根绳子,然后对着一个穿着细绳的竹桶喊道:“朱亮,过来下。”

我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扑地一下喷了出来,我靠,这都行啊。郑清之看着也觉奇怪,不过没说什么,不一会,朱亮来了。

我看了郑清之一眼,郑清之示意由我来出题目,我有心考周敦一下,对郑清之说:“师傅高才,请先做一则吧。”郑清之微微一笑,取过笔墨写了一念奴娇:

楚天霜晓,看老来秋圃,寒花犹在。

金阙栽培端正色,全胜东篱风采。

雅韵清虚,幽香淡泊,惟有陶家爱。

由他尘世,落红愁处如海。

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

休道三闾曾旧识,轻把木兰相对。

延桂同盟,索梅为友,不复娇春态。

年年秋後,笑观芳草萧艾。”

写完微笑地看着我。***,***是一肚子墨水,可我哪会啊,只好对不起毛爷爷了,再剽窃他一回吧。

我只得故做深沉,站起来抬头看着北方叹了口气说道:“天气凉了,汴京恐已下雪了,我也写一词吧。”说着提笔写道: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词是唐宗宋祖,可我是宋室子孙,怎能看不起自己的祖宗,只有便宜司马老儿了,毛爷爷,真对不住)

郑清之看我写完,嘴巴大张着已经不知说什么好了,我拿起两词对周敦说道:“都印在一张纸上。”周敦刚要伸手接,郑清之急道:“慢,容臣……哦不,容我誊抄一便。说着,接过我写的那份,抄了一便,把抄件给了周敦,周敦吩咐朱亮即刻印出。

郑清之把我写的那份又仔细看了好久,嘴角有些**,他很仔细地折好揣在了怀里。周敦则眨着小眼睛偷偷看着我们,刚才郑清之的失态他注意到了,沈复说自己的主子是皇帝他本来还不太相信,现在他心中是满心的狂喜。我瞪了他一眼,这小子是精明人,自然明白,连忙敛容,装做刚才没注意郑清之的失态。

过了两刻钟左右,朱亮带着几张纸回来了,郑清之看了,果然是刚印好的,墨色尚新。我站了起来,对周敦道:“这位仁兄,我很满意,如果顺利,不日内自会让我兄弟来谈这笔生意,到时还请多关照啊。”

“好好,贵客哪里话,这是一定的。”

“好,我们告辞。”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