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四回:拜访

作者 : 婺州客

第四回:拜访

第二天一早,我们几个都到了陈老爷子那,准备行拜师礼,这让陈窈非常不爽,要是行了拜师礼,他就矮了我们一辈,这还了得。于是一个劲的嗲,拉着他爷爷的手就是不干,看着陈窈的骚包样,我们几个只想吐。老爷子自从没了儿子儿媳后,对这个唯一的孙女非常宠,当下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好。这时我提议,尊陈窈父亲为师,尊老爷子为师祖,老爷子听了,感动的眼泪哗哗的,于是我们请出陈窈父亲的牌位,行了拜师礼,礼成后,家长们就回去了,我们留下来读书。

来到老爷子书房,满满一屋子的书啊,看的我们直傻眼。后来我们了解到,老爷子是属于那种爱书成痴的人,不管什么书都看,都收藏,学问挺博,什么都知道点,可什么都不精,好在我们也没指望他教我们什么,主要就是利用他的藏书和环境进行自学。老爷子教的倒很宽松,主要是让我们自己看书,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就问他,其实有的问题老爷子也不懂,我们就自己讨论。但是,练习毛笔字方面,老爷子就盯的比较紧了,一来我们的毛笔字实在太难看了,二来老爷子的字还是很不错的,颇有颜柳之风,老爷子自己也很自信。他督促的很严格,每天半天读书半天写字,写的不好就打手心,那可是真打,包括陈窈都没少挨打。

眼看进入十二月中,快过年了。天气已经很冷,我忽然想起,还没去拜访6游,决定马上去一次。当我们向老爷子请假,说要去探访6游时,老爷子很古怪的看了我们半天,然后问:“你们认识他?”

“不认识,但我们很崇拜他,他是个大文豪。”

“你们几个小孩子,他会见你们吗?”

“会的,我有办法让他见我们。”我很自信的说道。

“那让茂财送你们去,离的不远,早去早回。”说完轻叹一声自顾低头看书。

其实老爷子和6游也算认识,只是没有什么交情,在6游这样的大文豪面前,老爷子甚至有些自卑,6游是“六十年间万诗”,老爷子是这辈子没做什么诗。因此,才有那声轻叹。

茂财叔老实巴交的,能吃苦能干活,从小就一直在陈家打杂还兼着车夫的活。套好车就载着我们几个往沈园方向去。其实我们现在的沈园根本不是原来宋朝的沈园,宋朝的沈园早被战火和历史所湮灭。

当时的沈园是一个私家园林,而主人大家只知道姓沈,却没几个知道他的名字。至于身份,有的说他是个大盐商,有的说是跑南洋的生意人,有的说是皇亲国戚,但都是猜测的。园子盖好后,主人将园子开放给当地的文人当作聚会场所,有点类似当时的书院。只要是儒衣儒巾打扮,不论穷富,都能进去。大家还可以自带酒食,在里面饮酒赋诗,有时喝的放浪形骸了,就在园子墙上涂鸦,久了以后,居然成了一种风尚。6游当年遇见前妻唐琬后有感而,就在沈园墙上写下了这传为绝唱的《钗头凤》词:

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后来唐琬重游沈园时见到,就在边上也和词一: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事成为了千古佳话。马车走了大概个把时辰就到了6府,典型的江南民居,白墙黑瓦,门前有条小河,这里离县城还有段路,站在门前往东看能看见沈园的白墙,往北看能看见县城的灰色城墙。门口不远处,还有一辆马车,车夫正在轻轻的给马擦着身子。看来有访客。

我们下车后,茂财叔卸下马车,让马自己去喝水,他则蹲在一旁抽起旱烟。我们敲了敲门,过了一会,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开了门,他满脸狐疑的看着我们道:“几位小友,有事吗?”又看了一眼茂财叔:“你们大人呢?”

我们一起抱拳鞠躬施礼道:“我们是特地来拜访放翁老前辈的,麻烦前辈传个话。”看他穿着,不象下人,我们更恭敬了,礼数很周到。

“你们……家父……身体微恙,怕不太方便吧。”原来是6游的儿子。

我递上一个信封,说道:“请将此信交于放翁老前辈,如他看了还不方便见我们,我们决不敢叨扰。麻烦前辈了。”说着又鞠一躬。

“好吧,几位小友请稍侯。”说着接信转身进去了。

大家不知道信里写的什么一起狐疑的看着我,我笑道:“里面是我剽窃毛爷爷的两词和一十六字令,令没改动: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一《沁园春雪》,没改。一《念奴娇鸟儿问答》我改了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再不抵抗,剩半壁江山,再加崖州。(原词: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勿须胡言!试看天地翻覆。”(原词: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大家恍然,齐骂道:“无耻!”“卑鄙!”“下流!”

过了不大会功夫,门打开了,还是他儿子来开的门,让我们进去。带我们穿过天井,绕过回廊,转过中门,来到后院一间厢房轻轻敲了下门,里面一个颤巍巍的声音传来“进来”。进门后,我们看见靠墙一张床上斜躺着一位面容消瘦的老人,目光中透着惊奇,疑惑,又有些兴奋的看着我们。以至于嘴唇微微颤抖。看来他确实身体不太好了。

床边坐着一个身着布衣的中年人,大约四十出头,边上还站着一个少年,大约十**岁模样。看我们进去,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们。

我们四人一起跪下,恭恭敬敬的向这个有“小李白”之称的大文豪磕了三个响头。老人连连摆手说道:“不用不用,快起来。”边上他儿子和那位中年人忙上来扶起我们。

招呼我们坐下,老人拿起那两张纸问道:“你们写的?”

“是的。”我(心里还是有点虚)说道:“前辈,我们知道,您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王师北定中原之日,我们几个今天就是特地来告诉您,请您放心,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也许不会很快,但决不会很漫长。”

“你们怎么……这……”老人拿起另一张纸,那是他在我们来之前和儿子及故友之子谈话,因忧伤国事,有感而才刚刚写下的那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其中就有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时,他儿子和那两位客人更是张大嘴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老前辈,很多事情现在我们无法跟您说明白,但是,请相信我们。”

如果换平时,几个毛头小孩说这些话,肯定会当疯子给处理了,但今天不同,太不可思议了。

“我信,我信,哈哈哈,北定中原,哈哈哈之后,又聊了好久,因为怕影响历史进程,一些问题我们都避而不答或含糊其词,老人也没有追问,但气氛还是相当融洽。聊天中知道,带我们进门的是6游最小的儿子6子聿,那两位客人是6游好友之子沈复,年轻人是沈复的小儿子沈从龙。6游的好友几年前去世了,不过他的子女们敬重6游,还是经常来看望老人。

看到老人精神有点不济了,我们起身告辞,沈家父子也一起道别。老人身体不行,由6子聿送到门口,茂财叔已经套好车,我们拱手向6子聿道别。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