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大唐 卷二 风过大唐 第一百零三章 儒、道、佛之争(上)

作者 : 太行情雪

《尚书·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孔颖达和颜师古兴奋欲狂哪里还有一点儿大儒的气质楚风看的头皮麻他可不想明清两朝那酸儒形象提前出现如果真要这样自己可就是千古罪人了楚风便道:“孔先生两位为何如此高兴难道这两卷书所提及的观点真的那么重要么?”

孔颖达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淡然道:“楚公子久居海外自然不知道中原这几百年来的辛秘自魏晋时阮籍、嵇康抬庄贬儒对我儒家动空前绝后的猛烈攻击。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提及‘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浑之中乎!逃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寰区之内亦何异夫虱之处挥中乎?悲夫!而乃自以为远祸近福坚无穷也。亦观夫阳乌游于尘外而鹪鹩戏于蓬芠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于余乎?’

阮籍讥讽儒学为‘坏絮’为‘裈裆’以他们竹林七贤名头再加上当时儒学典籍的混乱和缺陷我儒家一时难以抵抗反驳加上儒家人伦理念确实有些违逆人之本性其所倡导的‘仁义’不仅不如道家学说那样‘全性’、‘保真’而且极容易将不明事理之人引向虚伪。”孔颖达长长的叹了口气显然对儒家学说心痛到了极点。

楚风暗想不愧是大儒有自己的观点思维不会死抱着教条不放手便点头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圣人之言也不可能永远都正确时间在变化神州在展如果儒家学说抱残守缺的话不出多长时间必然被别家学说所代替。”楚风虽然不知道孔颖达所说之言的真正含义但知道儒家历史知道魏晋以来佛道儒三家争斗不休儒家一直处于下风便委婉的提出改良儒学进一步勾引两人。

楚风这番新鲜的言语果然听的两位大儒眼前一亮沉思起来琢磨着自己原来修订的《五经正义》是不是过于狭隘是不是应该按照楚风所说加以完善改变儒家和佛家道家争斗所处的不利局面。

见两人沉思似乎意动楚风心中暗笑便故意道:“在下曾听闻咱们儒家和佛道两家起过争执不知道可有此事?”

那颜师古愤然道:“这全都要怪那该死的清谈玄风它是以道家之‘无’作为最高思想意欲取代我儒家之根本。虽然这在魏晋早期有一定的好处至少是把道家的‘自然之人’作为儒学伦理的补充。问题是以无为本不仅为谈玄说无提供了说辞而且为儒道纷争埋下一重要伏笔。”

见楚风迷惑不解颜师古便解释道:“在裴危页的《崇有论》中遗弃了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天人学说直接从有出认为‘有’才是最高至理他认为大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正是如此才维护了咱们儒家伦理的合理。这样也就罢了偏偏这个裴危页多此一举他在书中写着‘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老子是谁?是道家先祖这不是抽道家祖师爷的耳光么!”

孔颖达制止颜师古继续说下去插话道:“裴危页的《崇有论》也是为了挽救儒学虽然大大得罪了道家却把儒家从玄学清谈之中拉了出来。”

楚风心道看来儒家在和道家争斗中落在下风了也罢再给他们加把火便道:“原来如此那要多感谢裴危页这位前辈儒学才没有陷入那中不切实际之风不过从我楚家典籍中看到中土神州似乎还有一股微小的流派叫什么佛门的但是我在扬州、洛阳二地却现这佛门影响不小啊不少百姓都相信佛门认为他们是来拯救众生使者。”

孔颖达若有所思的看了楚风一眼缓缓道:“儒家、道家的纷争最后借助向秀、郭象等人基本平息却又生了另一股争端。”说完脸上出现愤愤之情这对一位修身养性多年的大儒来说是极为少见的可见他对这事情痛恨到了什么地步孔颖达愤然道:“楚公子贵先祖也许提及过三国时一个叫康僧会的和尚与东吴之主孙皓有过一番交谈……”

原来三国吴孙皓在位时接见了一名为康僧会的和尚。

当时孙皓问道:“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会回答:“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端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

孙皓就告诉他:“若然则周、孔已明何用佛教?”

康僧会便趁机道:“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乐。举兹以明劝阻不亦大哉。”

楚风自然看出这个康僧会一方面论证儒佛为一二者在根本观念上并不冲突另一方面则论证佛教的理论备极幽微比儒学的理论更高一筹。暗中想取代儒家这样一来便极易引起儒佛之间的冲突。楚风便愤然道:“这和尚也忒无耻了竟然如此阴险。”

孔颖达冷笑道:“正是如此我们儒生当然不肯答应儒家伦理既然与佛家义理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那么凭什么弃儒而专用佛?康僧会虽以佛教义理各极幽微加以解释却不能改变其‘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本质如此外来之说如何能站的住脚?我等两派正是因此而结怨。”说着他的脸色有些黯然。

楚风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了解不算少知道佛教在魏晋时期极其流行而儒学当此时除了陷入玄学清谈之风的危机外其自身也面临着信仰危机不少儒生对孔孟之言产生质疑佛儒斗争儒家明显落在了下风。

颜师古道:“哼哼儒家落到今天这个惨状完全是因为和道佛两家冲突的结果佛门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神不火等思想越来越被愚昧的下层百姓所接受这简直是在打儒家的耳光。”

楚风心中无语佛门用来世、因果来麻痹百姓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手了精神寄托也算是和儒学争夺信仰人群要是全天下都信佛了自然没有人去理会什么儒家之类。楚风见两人说的激动便道:“月见羽衣沏茶。”

“是!”两人为四人沏好茶退到一边狠狠的踢了一脚在一旁愣的赵仲杰让他顿时清醒过来。

赵仲杰一直震惊于这些儒家秘闻本来以为这只是学术问题最后竟然牵连到两种文化的对抗而且斗争还如此激烈。

孔颖达扫了一眼赵仲杰微笑道:“小友你没想到这里面斗争如此猛烈吧。”看着赵仲杰呆呆地点头孔颖达喝了一口茶点头赞叹道:“好茶!楚公子不知道这是什么茶清香四溢满口留香。”

颜师古见状好奇之下也喝了一口连声赞叹楚风微笑着丝毫不脸红道:“这是小子用特殊手法制作而成如果两位先生喜欢等会儿让月见给两位先生准备几斤。”

“好那我等可有口福了。”孔、颜两人都是真君子丝毫没有矫揉造作欣然接受。楚风心中猛然跳出制茶这一行转念一想颓然放弃势力没到达南方之前展这门行业根本不可行。

正当诸人品茶期间月见突然插口道:“两位先生月见有个小小问题。”见众人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小丫头破天荒的脸红了一下但马上恢复了原样她问道:“听两位先生说这儒家和道家起过斗争又和佛家起过争执难道佛道两派就没有过纷争么?”

“好机灵的小丫头!”孔颖达赞叹他顿了顿继续道:“儒家在南朝前期地位有所下降而兴起的玄学则月兑离儒学自成一家儒学除在梁武时代有过短暂的复兴外基本上都因处境恶劣而萎靡不振。”

说着孔颖达叹息道:“儒家依然坚持‘华夷之辩’及正统之说排斥佛道二教但佛道二教的许多义理深入人心故排斥虽然有力但效果不佳儒家‘内诸夏而外夷狄’根本无法阻挡佛教在中土展壮大。佛教不仅大力展信徒而且在加紧争夺在王权的支持。”

楚风心中一紧终于明白静斋和净念禅宗为何插手天下纷争了狗屁天下众生、狗屁天下大义完全是宗教观念的冲突原著中的李世民应该也清楚的知道这点不然就不会在取得天下后采取抑制佛门展修订儒学典籍并奉之为正统了楚风不禁微笑起来看来自己和李世民想法还真差不多呢。

ps:本章借用不少资料论文可能有的观点并不正确信教的朋友不要扁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绝美大唐最新章节 | 绝美大唐全文阅读 | 绝美大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