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九章:征服天堂(五)上

作者 : 红色猎隼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都―柏林,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都市此刻正映衬在绚丽的霓虹下展现着她那浴火重生后的娇媚。对于这座位于欧洲的心脏的城市,来自中央情报局的查尔斯并不陌生。早在冷战时代,他便曾在这个东西方的交汇点上为了美国的利益而忙碌奔波。当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的消散,欧洲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东德和西德,而作为曾经第三帝国的核心―柏林城也被一分为二。

查尔斯还记得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希伦科特,此人足智多谋,是一位间谍老手,希伦科特认为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正是从事间谍活动最理想之所在。而窃听作为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间谍手段,希伦科特自然不会漠视。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长期观察和监听现,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中央情报局方面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希伦科特决定迅在苏联通讯电缆附近秘密挖掘隧道,沿线窃听。当然这项代号为“黄金”的计划只有中情局少数领导人知晓。

然而,中央情报局方面很快就现,面对强大的克格勃,要顺利实施这一窃听计划难度相当大。久经间谍战的希伦科特此时也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了英国:这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亲笔写就密信一封,寄往英国间谍机构军情五处,明确无误地要求英国人参加这项针对苏联的窃听行动。果然在整个欧洲布有沿线的英**情五处出手不凡,他们以令人吃惊的度查出苏联与东德及东欧驻军的通讯是以东柏林为中心。英国间谍提出的具体实施计划同样让希伦科特怦然心动:如果从西柏林建窃听隧道穿过勃兰登堡门,再向东或西伸延进入东柏林,截听苏联军事通讯将易如反掌,而且隐秘性极高。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这座颇具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自滑铁卢战役以后,勃兰登堡门逐步成为德国的凯旋门、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国家的标志。做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柏林城城门,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1961年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通过的法令,于8月12到13日在苏联6军坦克的掩护下于东、西柏林的边界线上连夜修筑起了一道铁丝网和路障的封锁线。3天之后这道临时的封锁线变成全长154公里,高2米的钢筋水泥墙,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东德方面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虽然随后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据说这条隔断柏林东西向交通的长墙可以分为包括3o2座?望台、2米高的铁丝围拦、音响警报缆、通电的铁丝网、用来引导总共只警犬的缆线、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的6到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3到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等16层防线。

但是当苏联和东德的领导人得意于柏林墙这一杰作之时,却并不知道墙下有耳――早在柏林墙建成之前,美国人便开始实施窃听隧道计划,他们在地下5米开挖,直指苏联的地下通讯电缆。而地点正是由勃兰登堡门至汉柏海佛之间那段最能刺痛柏林人的冷酷之墙。

柏林的窃听隧道是从1949年构思和开始设计,经历三位中情局局长希伦科特、史密斯和艾伦.杜勒斯,才告完成,挖凿只花了半年,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窃听隧道于1954年8月正式展开挖掘,1955年2月便竣工了。虽然施工的时间很短,但其中惊心动魄的事层出不穷。但设计、勘探、情报搜集和试验则用了几年时间。挖掘窃听隧道,最大的困难是需要先确定苏联军方通讯电缆的位置,然后在电缆之下开凿隧道,以便能达到最佳窃听效果,此外还有技术难题。当时苏联军方对西方间谍已经相当警觉,将领级的官员通电话必须按规定加密干扰声音。然而,中情局通讯专家经过长期研究,现声音受干扰的一瞬间,原声仍留在电话线上,如能运用特殊技术,以1%秒度截收原声,就可清晰听到通话的内容。

隧道由西柏林穿过东柏林,其中一段直通索恩法尔德公路下面,竟然接通了苏军总部的电话通讯电缆。隧道之内设有数百个监听器和数百台录音机,整个工程由美军工兵部队负责。为了迷惑苏联人,也为了不让自己人胡乱猜测,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别指示,在西柏林隧道起点之处,伪装兴建仓库和雷达站。当时,苏联间谍也曾对此产生过怀疑,但当他们得知是建仓库和雷达站时,也就不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1954年8月,柏林窃听隧道开凿后不久,监听设备开始试验截听苏军的电话,第一个重要信息于1954年年底截获:苏联军方传达克里姆林宫指示,要求驻东德苏军保持良好纪律,不可破坏和谐气氛,配合政府同联邦德国改善关系。分析人员根据这份情报做出判断:柏林结束战争状态有望。1955年1月,苏联政府果然宣布与联邦德国结束战争状态,6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应邀访问莫斯科,9月13日双方正式建交。

1955年2月窃听隧道竣工,开始正式运作,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流向中情局,中情局的良苦用心终于得到回报,他们凭借这条隧道掌握到,苏联夸大了在东德的驻军实力,苏军不可能突然向西柏林动进攻。同时,中情局还获知苏军在东德修筑了特殊的武器库。中情局情报分析专家推测,苏联人可能会在东德部署原子弹。美国还通过隧道窃听,更有效地掌握了苏联的欧洲战略和意向。

这条隧道安安全全地使用了一年多,掌握的大量优质情报为中情局赚够了面子。然而,好景不长,这一秘密还是在1956年4月被苏联驻东德的通讯兵现,当时一条由东柏林通往莫斯科的电话线失灵,苏联军方通讯兵进行检修时,现地下电缆有一段被人搭线破坏。经过进一步检查,苏联军方终于现了这条窃听隧道。

负责检修的通讯兵立即把这一重要情况通知了苏军驻德总部,随后苏联军方的突击部队火赶到,用烈性炸烈炸开隧道,攻入里面。当时,几名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人员还在进行秘密作业,惊闻爆炸声才知大事不妙,于是仓皇逃入密室返回西柏林。密室入口迅自动堵塞,苏联军方无法进入。窃听隧道事件让苏联高层极为恼怒。美、苏为此事进行了高层接触,同意低调处理此事,随后,莫斯科声称美国人搞地下活动他们早就知道了,因此放了很多假情报愚弄美国,直至时机成熟才一举粉碎了美方的地下阴谋。莫斯科如此解释不知是为了面子迷惑对手,还是果真如此。这又是一个待解之谜。

这一事件事实上被隐弭了很久,直到1965年,克里姆林宫不满美方继续进行窃听,指示驻柏林的苏军司令大爆当年美国柏林隧道丑闻,并带记者参观隧道及里面的设施,声称打赢了一场地下间谍战。但事实上苏联人所现的仅是隧道的其中一段,尚有隐秘支线一直未被现,并仍继续长期运作。甚至在1989年11月9日,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出于对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柏林墙的十年之后。这条窃听隧道仍然存在,

查尔斯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设在柏林的监听站里工作了将近八年,通过与美国设在英国约克郡门威斯希尔的全球最大监听站F―83情报站的对接,当时刚刚加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查尔斯曾日以继夜守侯在窃听终端,收集着来自苏联/俄罗斯和欧洲各国情报,无论那些与自己根本无关痛痒的对话里是否包含着军事、政治方面的信息,还是商贸和技术情报,乃至只是一些床头私语。他都必须逐字逐句的记录在案。

此刻故地重游,面对着蜿蜒曲折缓缓流经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查尔斯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身影。虽然整个欧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但是柏林宽广的街道之上车水马龙。重新归于统一的万柏林人正在不断开拓进取,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的辉煌。在不远处,查尔斯见到了自己今天此行的目的地―拥有百年历史的阿德隆酒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查尔斯很难相信自己的客户会将他们的约会地点定在那里。

身为一名国际级的情报掮客,已经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管理处副处长的查尔斯实际上有着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他并不喜欢离开自己的巢**―位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夜总会。但是今天这位客人却令他不得不屈尊降贵,亲自来到柏林。如果不是对方手中那分量不轻的情报,以及将来可能长期往来的消息渠道。查尔斯事实上并不愿意冒险。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对方是自己的老对手―俄国人呢?

虽然在冷战末期,查尔斯便利用驻守东德的苏联克格勃方面的人心惶惶,成功的策反了多名对手的高层,这也是他后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内平步青云最初的政治资本。但是对于前苏联的另一情报结构―隶属苏联军队总参谋部的“格鲁乌”,查尔斯却始终一无所知。他可以感觉到这个对手的存在,但是在漫长的谍报生涯之中,他却始终无法触及到这个幽灵一般的对手,哪怕只是一鳞半爪。而今天这个如空气一般的对手却突然主动邀请查尔斯进行一场情报交易,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心令查尔斯铤而走险,千里迢迢的来到了柏林。

修建于5到7年的阿德隆酒店正对着勃兰登堡。这所颇富传奇的酒店以它的建造者―出生于美因兹的阿德隆名字命名。作为一个酒店的经营者,阿德隆曾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柏林享有很高的名誉。他耗资2千万金马克修建这一酒店的目的就是要建成当时整个德国最为顶尖豪华酒店。

7年1o月24日,阿德隆酒店开门迎客,第一位客人―同时也是最高贵的赞助商,就是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要求自己要成为第一个踏进这座酒店的人,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宫。当时,国王每年都支付酒店相当于今天欧元的费用,以保证他私人邀请的客人能得到所需的房间。如果他在酒店的消费出预支,国王将另行补款;而如果有盈余,便将成为酒店赢利。国王对酒店非常满意,因为酒店里拥有他所需的一切。店内美丽的大理石给他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当有人跟他说,这里的大理石和他宫殿的一样漂亮,他却回答:“不过我宫殿的大理石打磨得并非如此光泽,漂亮。”酒店的高级技术也使国王着迷。他会旋转灯光的开关或把热水开关打开以检查它是否在工作。而店内第一次私人晚宴是王子邀请他的弟弟共进晚餐。

随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行业的嘉宾都称赞它完美的服务和酒店设施,其中也包括许多著名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从此,阿德隆酒店就成为德国精英阶层,国际风云人物以及豪门望族庆祝周年和生日的“中立地”。在这里,任何个人,群体,甚至于国家之间的分歧通常都会放在一边。有些豪门望族甚至卖掉他们冬日度假别墅,只为了在冬日舞会的季节能在阿德隆酒店拥有一间优雅的套房。而德国政府各大部委举办各种活动时都情愿选择该酒店富丽堂皇的皇帝大厅,而不是各部委自备的大礼堂。

阿德隆酒店在二战中幸免于难。1945年4月,曾在短期里改造成为军事医院。但是,在1945年3月3日那天夜晚,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毁了这座壮观的建筑,只留下它的一个侧翼。直到1997年8月23日,在时任德国总统的罗曼.赫尔佐克博士的支持下,传奇的阿德隆酒店在原址又拔地而起。短短的时间里,这座酒店又再次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商界以及娱乐界精英的会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领导人访问柏林时下榻的官邸。在过去的时光中,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英格兰、瑞典、荷兰女王、中国的**主席以及大部分的欧洲脑也都曾下榻于此。

但是今天在这座富丽堂皇的酒店最为高贵的私人宴会厅里却端坐着一位或许在德国最不受欢迎的人―一个来自俄罗斯的斯拉夫人―俄罗斯军事情报总局特别行动部队的负责人托洛廖夫上校。此刻他正如同所有来到这所酒店的贵宾一样优雅的从服务生手中接过那荡漾着晶莹的高脚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