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六章:资源时代(三)

作者 : 红色猎隼

与位于亚欧大6和北美大6极北之颠的北冰洋相比,孤悬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南的南极大6一直以来都远离非扰。由于大多数的文明都远离这片冰雪大6,因此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大多数人都对这块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的“第七大6”缺乏了解。

但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向往,早已将这片土地的想象眷刻在人类童年时代就的画布之上。这种上古的“地理文献”(也不妨视为神话故事)-《山海经》便曾记录了中华先祖于上古时代就开始了世界地理的调查和勘测。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中便记载:“帝命竖亥步,自东西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又以《淮南鸿烈.地形训》:“禹乃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

说的是为民治水的英雄-大禹,同时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在完成宏大治水工程之后,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脚步测量大地。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长度为万里又75步。又派遣天神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用一种叫做“算”的约6寸长的竹片测量大地,结果与东西距离完全相同。由此得出人们居住的大地应当是方方正正的。

《山海经》中所谓的“南极”、“北极”或许还不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先祖已经了解了这两片神秘的地域。但是中国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着七千年前的古人制的澳大利亚地图拟人化陶头像,该头像象一个正在思考的老伯,故《山海经》中称澳大利亚为“伯虑国”。陕西省西北大学的文物陈列室里陈列着五千年前的古人制的南部非洲拟人化的地图,即那个被称为“陶祖”,又称为“且形器”的有名小陶器。该陶器高五点九厘米,陶器的轮廓与现代绘制的南非地图轮廓完全吻合。因该地图《山海经》称非洲为“离.耳国”。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着五千年前的刻着拟人化南美洲地图头像的陶瓶,瓶头刻着一个披着长的人头像,故《山海经》中称南美洲为“披人”。湖南城头山文化群的湖北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约年)出土的泥塑动物中,又出现的澳洲袋鼠和南极洲的企鹅栩栩如生的图象,却又令人颇费思量。

因此有学者得出中华文明从2.5万年左右就开始了全球性开拓,经过有巢氏、燧人氏到--年的中华伏羲、神农时代中华文明和人种已几乎遍及全球,是中华全球大统的大九洲时代;反倒是到了黄帝时代,“德不远播”,在中华本土形成小九洲。《淮南子.精神训》比较了伏羲女娲神农时代的“治极之世”和黄帝时代的治理,认为黄帝时代相差太远,伏羲女娲神农时代是治极大九州时代,东至太平洋岛屿、美洲,南至今东南亚、澳洲、南极洲,西至西极三危,北至北极圈内。而黄帝时代虽有继承却失去远程控制而相对“德不及远”,是为小九州时代,或许更是只能当作一家之言了。

与中华文明诸多记载的绘形绘色而显得“云山雾罩”相比,代表着西方文明曙光的古希腊人则显得理性和严密的多了。据说北极圈的概念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当时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度33分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此时一个叫毕达哥拉斯(注1)的爱琴海学者和他的学派推翻了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维使他们坚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谐”与“数”的需要。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则为“地球”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他甚至考虑到为了与北半球的大片6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6。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难堪局面,北极点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

因此在在地球的南方一定会有一块与北方相对称的6地,以保持地球的平衡。他们还把这块想象中的巨大6地叫做“”,它的意思是“未知的南方大6”。并且在当时的地图上,还画了一块位于南方的巨大的6地。但是古希腊人天真的将那块南方的大6想象成土地肥沃,鸟语花香,居住着文化高度达的居民却实在令人有些啼笑皆非。

1519年9月,弗迪南德.麦哲伦从西班牙出,企图寻找一条绕过南美洲驶向印度的航道。他率领船队沿着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一路南下,在南纬52度的地方现了一条海峡,并穿越海峡进入了太平洋,这个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而海峡南面的火地岛就被当时的地理学家认为是那块“未知的南方大6”的边界。但不久之后,一些被暴风雨吹到更南边的航海家现,火地岛只是一个小岛,与南方大6并不相连,稍后又有人乘船绕过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他们说,再往南,除了南大洋的广阔海水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

而就在在南美洲方向的探索令人失望的时候,从另外一个方向却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有些西方学者现在阿拉伯和中国的一些古代文献中都曾提到,从印度尼西亚群岛再往南,在遥远的南方确实有一块大6。5年,荷兰航海家威廉.约翰逊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出,先向东行驶到新几内亚南岸,然后南行度过托雷斯海峡,到达了今天的澳大利亚的卡奔塔利亚湾一带。他在这里看到了袋鼠等奇异的动物,看到了使用奇特的原始工具的土著人,也现了沙砾中的黄金,认为这里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那块“未知的南方大6”。他们将这里命名为“新荷兰”,但是其他欧洲国家却偏好将这片土地称之为“未知的南方大6”-“”,这就是澳大利亚名字的来历。

一百多年后的年,英国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率领的考察船“努力号”从新西兰向西穿越塔斯曼海,于4月29日到达澳大利亚东南部(今悉尼一带)。到达这里之后,英国探险家们才现原来“澳大利亚”只是一个孤悬海中的大岛,与真正的南方大6并不相连。消息传到欧洲,有些地理学家不禁感慨地说:“‘未知的南方大6’还没现,倒先把名字让人给占去了。”

1772年,英国皇家学会与海军部决定再一次派库克深入南方的大洋,去寻找“”。这次航行历时达三年之久,航程过了1o万公里。库克率领的船队冒着--的严寒,绕过一座座巨大的冰山,在南纬7o度的大洋中整整航行了一个月,但他还是没有找到想象中的南方大6。库克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南极点附近一定存在一块6地,那里是南大洋里所有冰块的来源。”但是他又说:“即使存在一块6地,那里也是极小的冰雪覆盖的人类难以达到的地方。”

库克船长的航行,彻底打碎了自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人将把“”当作一块美好的世外桃源的梦幻,而把南大洋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寒冷无比的气候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这块冰天雪地之中的“未知的南方大6”确实存在吗?如果它只是一块冰雪覆盖的6地,对人类又有什么意义?

虽说库克船长寻找“未知的南方大6”的航行,彻底打碎了流传已久的关于南方乐土的梦幻,但寻找“未知的南方大6”的旅程并未就此中止。梦想着未知乐土的浪漫主义者引退之后,怀着各种完全不同动机的西方探险家们继续走上前台。他们为寻找冰天雪地中的“未知的南方大6”,开始了新一轮激烈的竞争。

6年8月,英国一家捕猎海豹和鲸鱼的公司从新西兰向南航行,现了奥克兰群岛。年7月,澳大利亚人哈萨伯拉夫现了更靠南一些的麦夸利群岛。哈萨伯拉夫的航船被风刮到了南大洋,让他误打误撞地现了南极半岛附近的南设德兰群岛,并宣布该岛归大英帝国所有。人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接近了南极洲,揭开“未知的南方大6”神秘面纱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但是最终是谁揭开了南极大6的神秘面纱,各种说法却大相径庭,可以说南极大6从进入世人的眼球开始的那一刹那便伴随着不断的纷争。英国人说,年1月3o日,英国皇家海军人员爱德华。布朗斯弗德在南设德兰群岛向南眺望,最先看到了海峡对面的南极半岛。俄国人说,他们的探险家别林斯高晋船长在南大洋航行时,在南纬69度、西经2度处见到了一块冰雪覆盖的6地,这一天是年1月27日,比英国人早三天,因此,他们才是最先看到南极大6的人。而美国人却说,“看到”与“现”不是一个概念。美国人约翰.戴维斯1821年2月在南极半岛的格拉海姆地停泊,并登上了这个半岛,他才是南极大6的第一个现者。而英、俄、美无疑是近代西方最为强悍的霸主,在他们的舆论压制之下,其他一些国家对南极州的“认领”自然都成了歪理和邪说。

年,另一个美国探险家查理斯.韦尔克斯中尉,来到南极东部的威尔克斯地,他作出了一个在当时颇具争议的判断--南极是一个大洲。后来历史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未知的南方大6”终于有了一个公认的正式的名字--南极洲。从此南极洲成为人类世界公认的第七大洲。而对于这块约占世界6地总面积的9.4%的辽阔大6的争夺也就从这一刻全面展开……。

1823年2月英国人威德尔南下到南纬74度15分,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19837年9月--年11月法国迪尔维尔曾力图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于年1月18日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并命名其沿海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随后,英国的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度3o分、东经154度。8年英国的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度23分,离南极点仅差千米,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9年莫森、戴维斯和麦凯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度24分,东经155度18分的南磁极。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

从1772年库克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找南方大6,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南极的帆船时代。2o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尽管时间短暂,但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探险英雄。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南极的英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5o年代中期,人类在南极探险逐渐用机械设备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同年另一美国人艾尔斯沃斯驾机从南极半岛顶端飞至罗斯冰架。飞机在南极探险方面为人类宏观正确地认识南极大6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南极机械化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起至今,各国众多的科学家涌往南极,他们在那里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南极的科学考察时代。

而从1959年12月,由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开始。南极可以说是进入了条约时代。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南极条约》。

2o世纪5o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规模的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进行了空前南极科学考察站,是考察队员赖以生存和开展科学考察的基地、大本营。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设备、建筑都较简易的夏季考察站,仅供考察队在南极夏季宿营和工作,在严寒的冬季就关闭。在南极洲约分布有多个夏季考察站。

另一种考察站称为常年科学考察站或叫永久性考察站,是为了长期开展南极综合性多学科考察而建立的。站址选择要求高.建设和维持费用大,站上备有各种功能建筑用房.如通讯室、电站、科学实验室、队员健身房、仓库以及油库、车库等。一个大的南极科学考察站有十几栋甚至更多的建筑.例如,美国麦克默多站有上百栋建筑,夏季可容纳上千人居住、工作,冬季也能容纳人。

各南极考察国根据自己国家开展南极考察的需要和经济实力在南极建站。第一个常年南极科考站是澳大利亚于1954年建在东南极大6沿海的莫森站。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4o多个越冬考察站,其中维持站数比较多的国家是阿根廷、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等。而这些南极常年科考站绝大多数建立在南极大6沿海岸,其目的不言而明-是为了停靠考察船,方便补给。但是美国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却选择建在南极点之上,俄罗斯的东方站建立在内6南极高原上。这两个考察站常年需要靠飞机进行补给,每年维持费用十分昂贵,但是其战略意义却十分重要。

南极地区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前三个点已经分别由美国、法国、前苏联分别建站。唯有被极地科考界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6冰盖最高点-海拔4o83米的--a(冰穹a)地区依旧还没有被人强占。而8年12月18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抵达南极的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在艰难抵达南极之后,出动11辆极地越野车、43部雪橇,装载物资625吨开始向冰穹a挺进,他们的任务是在南极的制高点上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中国第一个南极内6科学考察站-昆仑站。

9年1月27日昆仑站最终在南极内6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虽然最初昆仑站主体建筑不过由11个工程舱拼接而成,工程的建筑面积仅为236平方米,只能可供15至2o人进行夏季科考。但是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平方米,最终成为可以满足中国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以昆仑站为依托,中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6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而就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南极科考的行列中来,南极的环境问题也倍受世人瞩目之时,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却早已响起。就在英国对南极宣布将对南极地区部分海床提出主权的同时,英国海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高调进入南极冰盖,进行所谓的“科学考察”。

更有南美国家的媒体暴料说:美国早已经在南极大6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只不过常驻南极大6的被掩饰为是美国的国民警卫队,统领是一位神秘博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极地计划办公室主任卡尔.a.埃尔贝。即便在资讯如此达的今天,在号称透明度很高的美国,想了解埃尔贝博士的详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方网站上,其他官员和科学家的详细资料都一目了然,而埃尔贝的资料除了电子信箱、传真及电话号码,外加头衔说明“主任”外,别无他料。

而在网上搜索“埃尔贝”所得的结果也就寥寥数条新闻,其中一条是美**事海运司令部7年2月5日新闻稿中提到了他的名字。根据这份新闻稿可以得知,“在埃尔贝的指挥与协调下,美**事海运司令部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美国南极科考站的大规模补给运动任务。”

当时美**事海运司令部的“mV美国燕鸥”号货轮向美国在南极最大的基地-麦克默多科考站运送了大量的补给物资。“船靠码头的第一天,就卸下了桶的燃油。”而这些燃油的品名五花八门,如果基地小型电机用油,到直升机用油全能满足包括其中,而埃尔贝的一名助手更在向媒体解释海运司令部的工作量时无意中透露说:“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货轮还要卸下吨的各种物资,包括各种设备、食物和其他给养。”如此庞大的补给量似乎很难解释为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考察的需要。

没有人解释埃尔贝保持低调的原因,但引人关注的是,美国的南极项目是世界上惟一以军人为主的极地项目。美军对南极计划介入有多深?这一内幕一直鲜为人知。但不久前公开的两份资料却充分显示了埃尔贝旗下的南极美军究竟有多强大,从中也就不难了解埃尔贝等“极地计划办公室”人员为何刻意低调。

据最新资料披露,尽管“极地计划办公室”挂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旗下,但美国南极活动相当一部分是由美军实施,其具体行动主管正是埃尔贝博士。而据《今日美国报》日前透露,在南极大6的美军空中能力十分强大。这支空中力量主要是由纽约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o9空运联队,和太平洋空军第13航空队南极支援特遣队组成。第1o9空运联队飞行员驾驶至少7架Lc--雪地军用运输机,若干架c--141和c--5军用运输机定时往返美国本土、新西兰和南极大6,最高峰时每天可以起降7次。

除了空军外,美**事海运司令部一直派船舰担负支援南极行动的任务,其中数艘货轮和侦察舰就是专供南极各项任务使用的。当然,由于《南极公约》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得在南极大6驻军,因此,驻南极美军自然不能打出正规军的旗号,而由国民警卫队来承担,并将指挥权归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考项目极地办公室主任埃尔贝的旗下。

曾经到过南极大6的《今日美国报》编辑杰克.威廉姆斯曾不无自豪的说,“美国拒绝承认其他国家对南极的主权,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南极的主权要求都不过是画饼充饥,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一天能在南极降落五六架飞机,更没有一个国家能像美国有这样多的军人常年驻守在南极!”

在经过了漫长的准备之后,早已在西方人的梦想中魂牵梦系千年之久的“未知的南方大6”此刻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它或许可以被称为“资源时代”,因为南极大6所蕴涵的丰富资源正在越来越吸引正饱受资源枯竭危机的人类的目光-维多利亚地的大面积煤田,其南部的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6架的石油、天然气,查尔斯王子山的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的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的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的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的硫磺,都在向着开采技术正日益成熟的世人招手。

但同时这个全新的时代或许也将是南极大6的“战国时代”,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财富和资源的分割是没有经历硝烟和烽火便和平完成的。

--------------------------------

注1: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前497年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以后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来到巴比伦、印度和埃及(有争议),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年)。

他本人所创造的学派极其很重视数学,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试图研究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使用而是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从五个苹果、五个手指等事物中抽象出了五这个数。这在今天看来很平常的事,但在当时的哲学和实用数学界,这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实用数学方面,它使得算术成为可能。在哲学方面,这个现促使人们相信数是构成实物世界的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毕达哥拉斯本人以现勾股定理(西方人都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而著称于世。但这一定理事实上早已为巴比伦人和中国人所知,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战国时期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便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商高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的中国人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由于毕达哥拉斯本人曾经游学东方,因此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便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未必便可以看成就是他本人的创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