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四章:君请入瓮(五)

作者 : 红色猎隼

6年8月4日,对于大多数生活在智利北部的港口城市―伊基克的人们来说这一天并依旧是一如既往的平淡而充实。虽然阿根廷人的装甲部队已经切断了智利本土与南部港口城市―蓬塔阿雷纳斯之间的6路联系。虽然秘鲁海军已经在两国有争议的领海线附近蠢蠢欲动,而智利北部与秘鲁和玻利维亚接壤的边境地区也是一片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但是这一切与生活在伊基克的人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每天还有来自中国的货轮靠港,他们的贸易和生活便还在继续。

作为智利塔拉帕卡区和伊基克省府,生计勃勃的古城伊基克坐落于智利太平洋沿海伊基克湾内塞拉罗()半岛的北岸之上,位于城市以东的关塔哈亚山麓挡住了这座城市周遍阿塔卡马沙漠的荒芜和风沙,为这片一片茫然的海岸线留下了些许绿意。不过虽然比邻大海,但是当地特殊的气候特征(注1)依旧使这座城市陷入了持久的干旱之中(年雨量仅2.5毫米),由于曾经出现连续14年无降水的记录,因此伊基克也被称为世界“旱极”。所有的城市用水都要经96公里长管道从皮科绿洲输入。

不过常年的无雨并不能影响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正常生活。虽然难以想象一次干旱竟延续了年之久,但这种极端的情况不过是生在阿塔卡马沙漠的部分地区而已,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虽然并没有降雨却可以有效的遏止高温;东面的安第斯山脉象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那么当地的人们就用一张张稠密网幕,捕捉翻滚过山峰上的浓雾。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再用管道引来应用。他们凭借这种方法及从蓄水层中采集的少量地下水,种植橄榄、西红柿和黄瓜。而在高原上的人们则依靠高山雪水种植作物,放牧骆驼和羊驼。

阿塔卡马沙漠在19世纪本分属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三国,伊基克当时便是属于秘鲁的领土。但是随着丰富地下资源的掘,这片荒芜之地也逐渐成为了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三国角力的战场。在1879-1883年的南太平洋战争之中,智利成功的战胜了秘鲁―玻利维亚联军,随后便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永久占有了这块地区。从19世纪中叶之后智利开始开采硝石(注2)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智利出产的硝石几乎垄断世界市场,年产量达万吨。易手之后的伊基克也曾因盛产硝石而达到经济展顶峰,但是人工合成氮出现之后,原有的硝石市场大为缩小,当地繁荣一落千丈。虽然阿塔卡马沙漠依旧富足,但是要资源已经变成了安地斯山区丘基卡马塔()和沿海帕波索()的铜矿。留给包括伊基克在内的众多城镇的更多的只能是一些能够证明过去辉煌的幻影而已。

但是进入2o世纪7o年代以来,精明的智利人远比南美洲的其他邻居更快感触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声。虽然智利动南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6地上的矿产。但是这场战争除了为智利带来一个世纪的硝石财富之外,更令智利成为了南美洲西部地区的版图上拥有最为优良海上贸易条件的国家。自1964年伊基克市长萨瑞阿上任以来,这座仅仅只有3万人的海滨小镇便迅放弃了过去单纯从事硝石出口的单一经济模式,迅展成了今天拥有2o万人口的南美最大的港口。

世代居住在伊基克的华裔智利人周麒今天早早的便来到了自己工作的港口,作为一名码头龙门吊的资深操作员,周麒早在一周之前便接到了公司为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表。在今天有5艘来自中国的货轮将在伊基克的港口卸货。“看来今天不加班是不可能的了!”看着码头一侧的露天广告牌上满头白的伊基克市长萨瑞阿那张笑容可掬的照片,周麒不禁苦笑道。虽然辛苦但是想到那些丰厚的回报,周麒依旧对这位尽管年过古稀,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的市长先生表示感谢。萨瑞阿个人已经打破了智利政坛的两项记录―1964年他就任伊基克市长之时,曾是智利最年轻的市长。而现在他已经智利有史以来惟一一位连任常达4o年的民选市长了。

萨瑞阿经常会一整夜的工作,为了城市的利益多次和智利总统拍桌子,或是向不争气的下属挥舞拳头。因此也曾获得了“疯子”的绰号,但是他同样得到了民众的尊重与爱戴,甚至时常有贫穷的妇女冲到萨瑞阿的办公室强吻他,以感谢他所制定的政策。“今天情况怎么样?”看到晚班的作业人员一个个精神憔悴的走出休息室,戴上安全帽的周麒可以想象昨夜的港口又是何等一番忙碌的景象。萨瑞阿就任之初的伊基克已经显得破落和贫瘠了,由于交通不便,海拔多米的安第斯山脉成为了伊基克和周遭国家沟通的障碍,无论是玻利维亚、阿根廷还是巴拉圭。为了打通这条障碍,萨瑞阿和他的幕僚们制定了数十套方案,但是最终却始终被残酷的事实所否定了。

最终据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玻利维亚的一个市长要到智利开会,由于时间的紧迫,不得不遵循了年前两个美国强盗的传说,开车走了一条地图并不存在的冒险之路。但是这一现象却引起了萨瑞阿的注意,这位市长率领着司机连夜开车追寻,最终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在玻利维亚和智利边境上无人区的两个火山之间找到了一条道路。这也就是随后修建的智利和玻利维亚之间的低海拔公路的前身。

在随后的1o年时间里,萨瑞阿开始游说南美各国,实施他的横跨南美的公路和铁路计划。作为起人,伊基克和南美五个国家数十个地级城市政府一起,参与了整个跨洋公路和跨洋铁路计划这一目前南美洲历史最大的民间建设项目。过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沟通主要是依靠巴拿马,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存在,从阿根廷到智利需要经过海拔米以上的高原公路,交通不便,南美中部的玻利维亚、巴拉圭和巴西西部的资源难以运抵太平洋。而萨瑞阿横跨南美的交通计划将使这样的情况生改变,减少南美中部运抵太平洋的货运时间约一个月。

此刻的伊基克已经成为了整个南美洲中部地区最主要的贸易港,通过三条高公路网,两条铁路系统,萨瑞阿最终将拉美国家3亿人的利益连接在了一起,而三个重要港口以及一个智利最大的国际机场,更令伊基克成为南美洲地区进出口最为繁忙的地方。在伊基克港区主要码头泊位约6个,岸线长米,最大水深为配备有各种岸吊、输送带及拖船等大型装卸设备等,其中周麒操控的那台岸吊最大起重能力便达到4o吨,另有系泊浮筒3组,最大可靠7万载重吨的油船。更有一个15米水深的码头刚刚于5年7月完工,已经成为南美太平洋沿岸最深的码头,可停靠运载个集装箱的货运巨轮。

“不过如果没有我们华人的话,这座城市的辉煌恐怕早已落幕了吧!”面对着同僚自信和友善的目光,华人特有的自豪感令周麒的脚步更为轻盈。“周!我的车又坏了,能帮我看看吗?”负责港区调度的一位同事此刻焦急的叫住了他。“没有问题,包在我身上!”周麒爽快的回答道。从小周麒就以自己拥有中国人的血统而自豪,因为小学时老师就告诉他,中国人特别聪明。他非常争气,用名列前茅的成绩证明老师的说法。当他加入智利6军之后,更是一路受到直属指挥官的倚赖和器重。而重用他的理由更进一步增强了周麒身为华裔的自豪感,因为军官们总会是这样对他说的:“我选你是因为你是来自中国的圣十字军的后代,你们中国人永远勇敢而且可靠。”

“来自中国的圣十字军”这个在伊基克广为流行的故事听起来更象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说为了反抗邪恶的异教徒的统治,在18世纪中叶中国南方的天主教徒们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在被认为是“天父之子”的领袖的率领之下,勇猛无畏的“圣十字军”解放了中国13之上的领土,但是在彪悍的蒙古骑兵和用西方武器武装起来的各地领主私军的全面围剿之下,“圣十字军”最终归于失败。残存的“圣十字军”骑士被敌人团团围困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为了保存力量,这些“圣十字军”踏上远航的船只,去寻找西方的伊甸园。最终他们辗转来到了太平洋彼岸的伊基克。并在南太平洋战争之中,协助智利政府军多次成功击溃了强大的秘鲁和玻利维亚联军。在所有的故事一样,“来自中国的圣十字军”的传说也有一个唯美的结局。当战争结束以后,智利政府决定将伊基克赠给这些远道而来的骑士们,成立一个自治王国,但条件是他们必须时刻听从智利国会的调遣。以应对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入侵。但是“圣十字军”骑士已经厌倦了战争。他们没有接受圣地亚哥的馈赠,自愿的解散了军队融入了当地社会。

在周麒的童年岁月里,他曾无数次的听到自己的身边的智利人讲述“来自中国的圣十字军”那些扣人心弦的战斗故事“波内达要塞伏击战”、“决战莫克瓜”、“塔克纳荒漠奇袭战”一个个战斗在安第斯山脉之中,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恶棍以及其印地安雇佣军浴血奋战的华人英雄的形象在年幼的周麒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但是传说总是虚幻的,当周麒向自己的父母打听自己是否是“来自中国的圣十字军”的后裔之时,所得到的答案却令他大失所望。

周麒的家族来到智利的历史远远晚于那些辉煌的战争年代。928年,只有27岁的周麒的祖父―周根苗才远渡重洋,来到智利的安塔法加斯塔市谋求生计,在一个矿区开了间杂货店。由于他精打细算、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火红,之后搬到繁华的伊基克市,并与当地的一名女子结婚。时代的繁衍令整个家族最终人丁兴旺。不过虽然自己的家族与那些传奇的“圣十字军”的骑士们没有瓜葛。但是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周麒依旧以那些与自己流着同样血脉的英雄为荣。直到有一天,在伊基克市的一家华人餐馆里,退役后的周麒遇到了来自祖国大6的中国商人。所有的幻梦才最终被无情的打碎。

1975年6月开始建立、并与1976年5月正式启用的智利伊基克市的自由贸易区。可以说伊基克市走向南美最大自由贸易港的双翼之一。这个占地公顷,距离港区仅2公里的国际性的贸易平台,成为继巴拿马之后的南美洲第二大自由贸易区,年销售额达32亿美元。通过这个自由贸易区,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公司可以将货物出口到南美洲的任何地区,或者可以将半成品带到伊基克市,使用本地劳动力和原材料,并将成品免关税直接输入到美洲大6和欧洲大6。

不过这个南美洲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少被中国商家熟知。其实理由很简单,不为所人熟悉的运作模式足以令这里是商业暴富者的天堂,极具竞争力的中国商品正是通过伊基克的,辐射到周边近3亿人口的市场。知道这一秘密的是当时驻扎在这里的少数国有外贸机构的外派代表,如今大多数坚守在此的外派代表们,随着国有体制的转型和个人的奋斗,大多成为百万富翁,也不乏千万富翁。但这些奋斗和转型的秘密与伊基克贸易区一起被受益者“冷藏”着,他们回到国内约定俗成的保守着致富秘密。但是随着中国商品在全球的不断拓展,伊基克贸易区中加入了很多从迪拜转来得商家,从中国商品竞争激烈的迪拜到国人寥寥的伊基克,成为迪拜最早期商家们的选择。

在复杂的国际市场寻找新空间,是“中国制造”突破贸易壁垒,拓展全球的长期任务。智利自身的地理优势和国际贸易特殊地位,成为中国国际商业合作的新选择。智利被经济学家称为“拉美最稳固最开放的经济体”。据美国传统基金会报告,智利经济自由度全球排名第11位,为拉美国家之,同时政府**指数是拉美最低的。在国际贸易上,智利充分表现出一个“最开放经济体”的风范,主动向所有与之进行贸易的国家降低关税(关税为6%),成为全世界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智利也是全球签署双边和多边贸易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覆盖全世界9o%的国际贸易行为,其国内的经济增长的7o%来自于对外贸易。智利政府提出目标,在年步入达国家行列。随着中智两国双边贸易政策不断完善,中国和智利的贸易交往迅成为亚洲和拉美经济互补的新起点。

如今贸易区的家公司中有了5o家正在运营的中国公司。近6年来,该保税区每年从中国进口5亿美元的产品,占进口总额的27%。中国企业也可在该市加工产品,只要增值35%,就可零关税出口至欧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因此在伊基克市周麒已经可以越来越多的遭遇到来自祖国大6的同胞。但是当周麒向他们讲述“来自中国的圣十字军”的传说之时,对方先会感到困惑。但是随着却往往会报以一个无可奈何的苦笑。惟有在不断追问之后,中国商人们才最终说出历史的真相。

其实所谓“来自中国的圣十字军”不过是中国清末太平军运动的余部而已。据说年,在南京陷落之后,侍王李世贤曾率领的太平军残部在福建地区继续抗争,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在西方列强和清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不过分散在太平军余部尚有数万人,留下来继续抗清似乎已经不可能了,四周都是清兵,海外都是西方列强的军舰,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当猪崽被卖到国外当“契约矿工”,太平军余部约三万人选择了这条唯一的生路。

1862年有一万多太平军余部连同他们的亲属被运到南美秘鲁的伊基克从事挖鸟粪和硝石矿工的营生,矿主经常打骂和虐待他们,食物象猪食一样,每天要干苦役14个小时以上,连苦役犯都比他们清闲,他们多次想反抗但四周都是荷枪实弹的监工,所以也只能默默忍受,因此病死和自杀的人很多。

1866年智利和秘鲁、玻利维亚生了硝石战争,这一万太平军余部终于看到了希望,他们将智利军队看做是解放者。在1867年3月,伊基克的太平军动起义,打死矿监西哥斯,并夺取了硝石矿公司的武器,并与前来镇压的秘鲁军队展开激战,打死秘鲁少校图危可斯和上尉儒拉,并俘获了两百印第安雇佣兵,起义者推举湖南人翁德容和广东人陈永碌为领袖,以太平军原有的编制进行了整编,还派出被俘的印第安雇佣兵和一名巴西人去找智利军队的司令西拉皮佐少将,表示愿意帮助智利对付秘鲁和玻利维亚军队,西拉皮佐少将大喜,派遣一名少尉化装前往起义部队驻地伊基克矿区,并带来了智利总统的亲笔信,给予所有的太平军将士及其家属以智利国籍,并表示战争结束后将伊基克交给太平军和他们的家属。根据智利军方的记载:“这支军队没有西方军队的纪律,但却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的纪律,他们配备了许多三角形的旗帜,用螺号代替军号,他们的战士有拿各种武器的,但更多的是使用两把东方式的短刀(太平刀)”

残酷的战争中这支由太平军残部组成的智利第6边境纵队“褐衣军”虽然英勇善战,但是现代化的火器面前同样伤亡惨重。因此战争结束以后智利政府决定将伊基克赠给太平军余部,成立一个自治镇,但条件是继续帮助智利攻打秘鲁,但太平军不愿意继续为异国当炮灰,他们没有接受,只愿融入当地社会。因此所谓的忠于信仰英雄不过是一群疲于奔命的丧家之犬而已。

偶像的破灭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更令周麒感到迷茫的是自己的故土竟然为什么最终会站到了智利的敌对面之上。虽然没有直接兵戎相见,但是无论是阿根廷人视智利防空系统为无物的―1a型战斗轰炸机,还是秘鲁和玻利维亚6军中的军事顾问。在智利的每个敌人背后中国的影子事实上都已经无所不在了。

而这一切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比智利对中国更友好吗?要知道就在4年11月秘鲁海军还出动了2艘潜艇和多架军用直升飞机扣押了在离秘鲁瓦尔内海岸194海里的海域进行“非法”捕捞时的9艘中国渔船呢(注3)!

――――――――――――――――――――――――――――――――

注1:阿塔卡马沙漠―美洲智利北部的沙漠。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公里,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多公里。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且在大6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o%以上;年雨量一般在5o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1o毫米,且变率很大;有些地方曾多年不雨。

注2:硝石―又称焰硝、钾硝石等。无色、白色或灰色结晶状,有玻璃光泽。可用于配制孔雀绿釉.还可用作五彩、粉彩的颜料。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加热到334°c即分解放出氧。工业上是制造火柴、烟火药、黑火药、玻璃的原料和食品防腐剂等。在智利等地经开采和富集可直接制得**。产基地在智利北部沙漠地带的塔拉帕卡(-)两个地区。1976年以来产量依旧保持在5o万吨以左右,仍然居世界位。

注3:秘鲁扣押中国渔船―11月19日上午,秘鲁海军动用了几乎所有的先进设备―――潜艇、导弹驱逐舰、快追踪系统和军用直升机等,扣押了9艘被他们认为“闯入其领海进行非法捕鱼的渔船”。这9艘渔船,无一例外全来自中国。其中,5艘属于中国水产烟台海洋渔业公司,2艘属于中国水产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1艘属于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另1艘属于舟山一家个体渔业公司。这批中国渔船上有大量的巨鱿鱼等海产品。事后在中国外交部的积极斡旋下得以圆满解决。

不过周麒并不知道他的疑惑事实上也同样困扰着远在美利坚政治中心―华盛顿的合众国智囊们。在那位曾经以智慧挫败过强大的铁幕帝国的老人―保罗.尼兹逝去的地方,他的学生们正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研究学院内探讨着南美洲目前纷乱的局势,以便为更好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献计献策。“北京当局在目前南美洲局势中举措不过是利令智昏的浑招而已。”保罗.尼兹身前的得意弟子―被公认为“颜色革命之父”、旨在推进“全世界民主进程”的非营利机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创立人―吉恩.夏普此刻正毫不留情的嘲弄着中国在幕后推进包括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在内的所谓“布宜诺斯艾利斯轴心”上的短视和幼稚。

如今已年近8o岁的吉恩.夏普,长期隐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东波士顿的一幢公寓里。这个瘦弱的老头,看上去甚至有点腼腆。对外界来说,他的生活始终是个谜―他不仅从没有过妻子、儿女,而且几乎没有一个朋友。但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老头平凡无奇的“孤寡老人”竟是颠覆过多个国家政权的“总导演”,是一些国家**组织的精神领袖。

1991年8月19日,当叶利钦在俄罗斯联邦议会大厦前登上一辆坦克向自己那些阻挡军队的支持者表讲话的一幕,一直被西方媒体视为苏联瓦解的经典画面。但是,在这个有点闷热的夏日里,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在叶利钦表演讲的不远处,散落着一些小册子―《非暴力革命指导》;更没有多少人注意小册子上的作者署名―吉恩.夏普。不过那时,小试牛刀的吉恩.夏普还没有成为“颜色革命精神教父”。

其所创立的爱因斯坦研究所在建立的最初几年间,一直不为人知。大约到了1989年,才由于在苏联解体中“成绩突出”,在美国主流国际战略研究的学术圈内小有名气。而且,这个时候,夏普策划的一系列**产主义运动也“初见成效”。在此情况下,夏普和他的研究所引起了美国中情局的注意。当时,中情局高层日益感到,用暴力方式颠覆别国政权的方法困难重重。而夏普的非暴力抵抗理论,让他们“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希望”。于是,他们向夏普出邀请,请其出任中情局的“顾问”,专门从事对一些国家进行秘密颠覆活动的策划。与此同时,爱因斯坦研究所也开始秘密为中情局训练“颜色革命”人才。,爱因斯坦研究所,还定期向美国国会和政府提交报告和计划,在获得许可后,由研究所下设的“人权基金会”、“民主价值基金会”及“宗教自由基金会”等具体实施。

随后在上个世纪末生的所有世界瞩目的“颜色革命”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吉恩.夏普的身影,从前苏联、东欧、拉美到中国。每天,吉恩.夏普都会在他的寓所里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话。这些电话大多是来自展中国家**组织的成员。他们希望获得夏普关于非暴力政权更迭方面的指导,以及资金上的支持。2年,7o多岁高龄的夏普受到“邀请”,来到荷兰的政治中心海牙。当时,他所在的爱因斯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说:“这是工作需要,我一定要去。”在海牙,来自很多国家的“非暴力精英”得到了夏普的亲自培训。同一年,在他的得意门生们的策划、活动下,塞尔维亚爆“天鹅绒革命”,反对派成功的推翻了曾经顶住了北约的狂轰滥炸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政权。

吉恩.夏普在塞尔维亚的“成功试验”,很快引了连锁反应,当塞尔维亚反对派推翻米洛舍维奇后,马上帮助格鲁吉亚同行动了“玫瑰革命”,推翻了谢瓦尔德纳泽政权;而格鲁吉亚反对派则“指导”乌克兰同行动了“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也完全按照着吉恩.夏普设定的模式接连爆的。“非暴力政权更迭”模式成功的披着意识形态的外衣,开始演变为美国在全球进行地缘政治控制强有力的武器。不过与自己的老师―保罗.尼兹立足于级大国之间精妙的战略搏弈理论相比,吉恩.夏普显得太过迷信“非暴力政权更迭”模式了。虽然在东欧地区的前苏联势力范围内,“颜色革命”得以屡试不爽,大获成功。但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针对中国及其主要盟友的行动却连遭重挫。

在吉恩.夏普看来中国政府不过是昔日醉心于扩张全世界势力范围的红色帝国―苏联的翻版而已。“拥有着庞大疆域和高度集权的帝国独裁者往往都怀有一统全球的野心。因此有阿根廷、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对中国所表示的依赖和效忠无疑正迎合北京当局的那点可笑的虚荣心,以至于一向自大的中国人再一次忽略了他们在智利的商业利益。”诚如吉恩.夏普所言,如果对于诸如美国或西欧那些主流的民选政府而言,经济利益往往是他们考量外交政策的一大核心因素。即便政客集团有足够的理由,他们也仍然必须面对由大型企业集团和财阀所组织的庞大“院外游说”集团。毕竟在世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即便战争在远离本土的海外展开,同样有损害那些在全球各地收获利润的资本家们的切身利益。

不难设想,如果美国在智利的伊基克贸易区拥有象中国那样多的商业投资的话,华盛顿肯定会先出于考虑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千方百计的遏止阿根廷、秘鲁和玻利维亚对智利可能动的进攻。而现在中国政府的决策事实上却是在推波助澜。这一点无疑印证了吉恩.夏普所谓“利令智昏”的评价。毕竟在这个美国主流“民权主义”者大多数集权主义的独裁政府都是一群随心所欲的“昏君”或“暴君”。不过虽然中国舍弃了在智利的经理利益,来换取对阿根廷、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左翼军政府或政党可能的胜利,但是最终吉恩.夏普相信凭借自己所擅长的“非暴力政权更迭”战术以及美国鹰派背后的石油、军工利益集团庞大的财力支持。鼓动民众推翻那些中国人在南美所扶植的所谓“布宜诺斯艾利斯轴心”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就如吉恩.夏普本人的一部著作的标题所书―群众性行动―(是)一种军事的武器系统。很多无法用武力打跨敌对西方的政权,都最终倒在了“不明真相”的群众手中。而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被追随者奉为“颜色革命圣经”―《从独裁到民主》。更总结了198种“非暴力抗争颠覆政权”的方法。比如,书中有一章详细论述如何在短期内搞好与军警的关系,从而让军警在司法和心理上都不便镇压抗议活动。“这本书是一本革命指南。使用它,在动革命时就能避免受到残酷的镇压。”夏普曾得意地提到了在塞尔维亚的经验:“在塞尔维亚革命中,(反对派)就是根据书中介绍的方法,使用了儿童(充当运动的炮灰),才促使警方不敢动用暴力。后来,反对派领袖又(根据书中介绍的办法)与司法部门进行谈判,和对方沟通并建立关系,才最终达成了协议。”

“北京利令智昏了吗?我看真正老糊涂的是吉恩.夏普教授您本人吧!”但就在吉恩.夏普的言论得到了保罗.尼兹的众多嫡传弟子和美国国家战略研究领域的专家们的随声附和之时,在研讨大厅的一角却传来一个刺耳的声音。“卡农.伯纳德.伊丁斯先生,我并不介意你这个黄口孺子在这里表演你的轻佻和幼稚。”对于这个年轻声音的主人,吉恩.夏普并不陌生。他就是保罗.尼兹的“关门弟子”―年仅28岁的伊丁斯。

4年1o月19日,一个97年的老人―保罗.尼兹因肺炎医治无效而在乔治敦的家中与世长辞。高效运转的美国社会无暇却顾及一个老人的离去,但是很多美国政要还是出现在了这位堪称美国“政坛泰斗”的老人的葬礼之上,其中甚至包括美国总统―约翰.李。美国的政坛领袖们之所以尊敬他,是因为他在过去长达半个世纪里,一直身居政府要职。他曾经为8位美国总统效力,是冷战初期美国基本战略的总设计师、美、苏核武器协议的主要谈判者、全球冲突的重要调解员和美国国际公共事务的第一人。

早在二战期间,尼兹便是美国“经济战略决策委员会”的骨干力量之一。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又被提升为美国“战略炸弹调查委员会”的副主席,该委员会主要是为了研究在二战中美国对德国和日本进行的空中作战的影响,其中包括对美国在1945年向日本长崎和广岛投的两枚原子弹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二战之后,美国的经济一度陷入低迷阶段,尼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远见,撰写了《美国经济展战略》的计划书。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制定和人类第一枚氢弹“麦克”的研制,为美国经济的复苏立下了“汗马功劳”。除此之外,他还帮助美国设计了《美韩停战协议》以及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制定。在柏林和古巴导弹危机的问题上为美国总统肯尼迪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并且也是美国对越战争军事战略的主要策划者。年他被美国媒体评为美国“最有智慧的男人”。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争霸赛”中,尼兹曾多次作为特使进行磋商谈判,成功地制止了一次次可能带来世界毁灭的美苏正面军事摩擦。年到年1o年内,他曾代表美国总统亲自前往前苏联都莫斯科,达成了四项主要的“武器控制协议”。

在尼兹的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有两个为世人所称道的“小插曲”,这也可能是他人生之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一是带头制定了-68文件:1949年8月,前苏联出人意料地成功爆炸了该国第一颗原子弹,杜鲁门总统慌忙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对美国的战略规划进行重大调整。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以保罗.尼兹为的特别小组完成了一份代号为-68的文件,这份文件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于美国在冷战中应该展开什么样的全球战略的一个宏伟蓝图,后被美国舆论称之为“一个迅而又稳妥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联合体”。因出色的表现而被任命为美国国务院政策制定委员会负责人的尼兹,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分析美苏当前的局势。他对这个国际局势的分析博得了美国总统及其政府官员的一致认同。最终的事实也证明尼兹的分析和决策是完美无缺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或许现在世界级大国的帽子很有可能就不属于美国了。

二、是尼兹在没有政府授权下,自作主张打破美苏之间的谈判僵局:1982年中旬,美苏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关于“欧洲中程导弹”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从美国的全局出,尼兹在没有经过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先向负责谈判的前苏联特使尤里.克维琴斯基妥协,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但他的这一举动被美国的保守派认为是美国对前苏联历史上的“第一次”妥协,保守派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议行动,要求政府严惩他们眼中的“叛徒”,但最后证明,美国最终从中获益。虽然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很重视展中程导弹,并于5o年代末各自装备部队。但是1977年起苏联在本国与东欧部署ss-2o(北约称“佩刀”,苏联称“先锋”或“少先队员”)不仅使苏联核导弹武器的设计和作战形态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使西方和苏联的核武器对抗形势开始生逆转,苏联再次掌握到了核优势。

ss-2o型导弹全长米,最大直径1.98米,携带3个分导式子弹头,每个重285千克,采用惯性制导方式,运输射车,可多次装填。该型导弹可以说是苏联地面机动型导弹相对成熟之作,即便是今天俄罗斯用于遏止西方的镇宅之宝―ss-25“白杨”和ss-27“白杨m”型远程弹道导弹从其性能特点上仍未走出ss-2o型导弹的影子。在美、苏最终达成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之中,明确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内全部销毁中短程导弹及其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再生产和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还规定,为监督条约的实施,缔约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前苏联应销毁的导弹数为1752枚(其中中导826枚,中短导926枚),美国应销毁的导弹数为859枚(其中中导689枚,中短导枚)。仅从数量上来看美国方面便已经占到了便宜。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苏联全面销毁性能优越的ss―2o型导弹的同时,美国人从自己的武器库内划掉的不过是性能低劣的枚“潘兴”I型弹道导弹,以及569枚完全可以由空射型和舰载性取代的-“战斧”6射巡航导弹。

当时在条约草签之时,很多美国政坛的名流却未能看透双方的得失。直到冷战结束之后,尼兹的“壮举”才成为各种新闻报道、军事论文、公开演讲的主题,甚至还被拍成了一部舞台剧,据报道,1988年这部舞台剧还获得了“美国电影评论戏剧奖”。

前任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在职期间在莫斯科武器问题谈判上曾得到过尼兹的很多建议。他曾经公开表示,尼兹是他所知道的美国历史上最为有责任心也是最为优秀的公务员。在舒尔茨1993年撰写的论文集《混乱与胜利》中写道:“尼兹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带领美国顺利穿过美苏冷战的森林。”另外,前苏联的谈判专家们也给予了尼兹高度的评价,他们一致认为尼兹是世界上最为出色的谈判家。1988年,美国作家泰尔伯特亲自为尼兹写了一本名为《游戏的主宰者》的自传。尼兹为美国做出的贡献是用语言无法描述出来的。3年美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是美国历史上第8艘以活着的人的名字命名的军舰。1985年,里根总统还颁给尼兹“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政府授予官员的最高荣誉。

令人奇怪的是,这位能言善辩的国际事务专家却并不喜欢“抛头露面”而更愿意做“幕后主使”。他在美国国会从来没有“一官半职”,据说是因为尼兹有着爱得罪人的性格,所以他选择在华盛顿军事机构“五角大楼”里工作。很快,凭借着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雄厚的财政背景,尼兹成为主要国家战略的制定者。

不过,由于尼兹的直言不讳树立了很多的敌人,其中包括一些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人士。他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初期,因不满总统所奉行的一些政策而“告老还乡”,但是在肯尼迪上台后,又被请回并被任命为美国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办公室主任,这个机构就是通常所称的五角大楼国防部。还有,尼兹曾经在参与尼克松政府战略武器协议的制定时,对上一届福特总统政府所奉行的“削减战略武器协议”也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他言辞激烈地抨击了福特总统的武器谈判小组组长保罗.瓦恩科关于削减美国战略武器的提议,他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非常的不理智、愚蠢而又武断,并认为这样的战略决策将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的好处和安全,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美国政界的强烈反响并且得罪了很多政治人士。但是,他并没有受到这些反对意见的干扰,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表现出高的分析能力。他写给了里根总统一份说明方案,上面用列公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仅条理清晰而且简明易懂。据悉,里根总统还将他所列出的公式全部引用在写给国务卿舒尔茨的长达16页的秘密文件中。

不过这位“政治奇才”在生活上却遭遇了重创。1987年,与他生活了55年的妻子菲里斯因肺气肿医治无效去世,尼兹老年丧偶孤独一人度过了17年。而在这17年中陪伴在他身边的惟有那位来自寒冷北国―俄罗斯的少年―伊丁斯。这位身世成秘的少年,在保罗.尼兹的悉心培育之下已经日益成熟。当保罗.尼兹另一个世界与自己的爱妻相见,留给后人的除了他那不畏高官厚势的坦率直言以及无人可以相媲美的才智之外,还有一个他精神和谋略谱系上的传人。不过在此后的几年里,人们还没有机会熟悉这位整天忙碌于保罗.尼兹国际研究学院日常管理的年轻人。直到今天他正面挑战“颜色革命之父”―吉恩.夏普。

“先生们,在判定北京政府在南美洲目前所推行的外交政策究竟是利令智昏还是国手风范之前,我想先和各位一起探讨一下中国人对于商业这个名词在理念上与西方的异同。”作为保罗.尼兹的“关门弟子”,伊丁斯虽然年轻但是走上演讲台时却丝毫没有一个青年学者的生涩和腼腆。不过虽然伊丁斯有着与大多数与会者不曾有过中国大6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但由这么一个黄口孺子向这些国际领域的“大家”们讲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依旧不免给人以班门弄斧之嫌。虽然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自重身份,没有公然的表示不满。但是轻蔑依旧还是通过忽略的眼神和哈欠连天在会场之中传播开来。

“当我们在嘲笑中国人对商业利益毫无概念之时,我想先请大家回顾之下我们所自诩为文明和进步西方世界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的商业态势。当时的欧洲大6正处于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的黑暗时代。在日尔曼人建立的采邑制度之上,夜郎自大的领主们互相攻伐,各自为政的城堡和庄园以及无所不在的‘什一税’(注1)使整个欧洲大6一片凋敝的景象。但请注意这个时期,西方并非没有国际贸易。来自中国的瓷器和茶叶、阿拉伯人垄断的香料和丝绸贸易事实都在制造了足以令今天的西方经济学家咋舌的‘贸易逆差’。”不过对于台前的轻慢,伊丁斯并不介意,继续在台上侃侃而谈。

14、15世纪的时候,对于主要以肉食为主的欧洲人来说烹调和保存食物的方法无疑都依赖香料,因此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欧洲的商品对于中国人、印度人而言毫无吸引力,导致了欧洲社会只得用大量的金银来换取生活必须的香料和瓷器,而贵族们则以奢侈品的价格购买着中国生产的茶叶和丝绸。长期的入不敷出,最终导致欧洲人对于获取金、银、宝石或者直接获取香料等资源显得十分感兴趣。1493-年间,欧洲产银共4.5万公斤,年产量只有公斤。在同东方的贸易中欧洲又是入逆差,所以当时欧洲的贵金属是极度的匮乏。向外扩张寻求贵金属是要目的。同时那些出产这些珍贵资源的地区,便成了欧洲人猎取与互相争夺的目标。

因此当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都―君士坦丁堡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重炮之下被攻陷时,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撼。因此从此整个中东及近东地区,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于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欧洲人从此不能再向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波斯湾前往印度及中国,也不能再直接通过这个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大港口来获得他们日益依赖,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直接从香料群岛获得香料的资源。

近百年的困难和磨砺最终令欧洲现了世界,虽然在地理常识之上,他们曾经无比落后于东方―不论是伊斯兰教的东方,还是更为领先的印度、中国。阿拉伯水手早已跑遍了印度洋;而只要中国人需要,他们的舰队可以轻松的完成环球的远征。但最终世界的大门向欧洲人敞开。因为这种这种扩张,对欧洲的文化,甚至生存,却是致命的,如果不寻找新大6,欧洲永远无力对抗数千年文化和强大经济潜力的亚洲。

15―18世纪是资本主义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迅猛展并最终获得胜利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在孕育过程中,与海外殖民是紧密相关的。不过最终扭转东、西方贸易逆差却不是那些从南美洲印加神庙中抢来的金银,也并不是那些从非洲丛林里被拖入种植园中的黑奴。而是在重商主义的指挥棒下由两者催生出来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空前展。

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表现为重商主义,国家在商业贸易中挥了主导作用,强调出口和顺差,以增强国力。在重商主义的指引之下,欧洲各国相继建立强大中央集权,对全国实行统一的管制措施,扫除国内封建割据、各种路费杂税等内部障碍(内部贸易壁垒会提高商品价格,削弱出口竞争力),垄断贸易特许权,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手段,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建立强大的军队,对外殖民扩张,掠夺殖民地原材料,以抑制殖民地的制造业,便于向其倾销商品获取黄金白银,甚至直接掠夺殖民地金银矿。

“很多人都认为当下的中国也在日益陷入重商主义的危险。但如果各位了解中国的历史的话,大家就会现在中国历史上的那样中央皇朝早已深韵其中之道。虽然由于传统中国大6特殊的地理封闭性,商业历来是处于压制状态中的。这并非指统治者们不重视商业,而是商业的活动范围有限。中国物产丰饶,统治者高度权威,老百姓安居乐业,在这样的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中,最需要的是孔子所推行的那一套忠孝仁义和安土重迁。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国家的最高目标并非通过海外贸易获取利润,而是建立一个对内稳定的社会秩序。为了实现这种秩序,国家是允许甚至鼓励商业存在的,而且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各级官府也亲自参与经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罗马帝国的使者抵达中国,向中国政府吹嘘瓷器、茶叶和丝绸高额利润,希望中国政府可以与罗马合力扫荡中亚的突厥人时,中国政府浑然不为所动。(注2)”作为一名资深的国际局势研究人员,伊丁斯和美国主流学者的理念有所相近,但却又并不相同。

在美国主流学者的眼中,中国的“**时代”几乎与16世纪前的政教合一欧洲社会并无分别。而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商业活动活跃起来,**政权也希望积聚更多财富来增强国力,也就是“白猫黑猫,能够抓到老鼠(展经济、增强国力)就是好猫”。那么如何衡量财富呢?外汇!中国政府曾深受外汇短缺之苦,更险些因为外汇不足而无法派出代表团出席联合国会议;因此,中国有一股强烈的外汇情结,而积存外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外贸易。最终透过大量的贸易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过一万二千亿美元,这与当年欧洲国家以出口贸易来积聚大量黄金的做法,如出一辙。

尽管作为后国家和一种异质文明,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形态不一样,但是,重商主义的传统在中国已经培植成功。它已经体现为一种国家目标和义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经济模式一直是国家主导,只有社会精英们跟着财致富,而民间社会却从来都是死气沉沉。在重商主义的包围下,“扩大内需”成为了嘶哑的呼喊,而投机精神却得到了普遍的推崇。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环境中,外汇储备和社会稳定成为了第一选择。因此大多数美国主流学者都会乐意的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重拾被欧洲抛弃了近年之久的重商主义的结果不是最终象挥霍无度的西班牙帝国那样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走向破产,就是如同英、法最终陷入一场社会大革命之中。

但是伊丁斯却从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之中读到了一些别的东西。改革开2o多年来,中国传统的重商主义展模式利弊参半,虽然在这场进出口贸易交换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资本大量增加,但是自然资源损失惨重。而大量的储备美元,虽然并不是出于16世纪欧洲人那样的“金银狂热症”(在2o世纪8o年代,中国政府鼓励创汇还是为了进口,而到了9o年代下半期,中国创汇更多地是为了抵御风险。西方金融“大鳄”制造的金融危机,给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此巨大的美元储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目前国际信用结算单位还是以美元为本位,这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从1944年开始,西欧货币盯住美元,而美元盯住黄金,世界货币系统仍是金本位。但是在上世纪6o年代,美国对西欧的贸易出现逆差的时候,最终迫使尼克松在1971年8月宣布黄金和美元月兑钩,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地位的削弱,其实就是美国经济的削弱,意味着美国人无法生产出更好更便宜的商品和西欧国家进行交易。

自年以来,中国事实面临着和上世纪6o年代西欧国家同样的问题,美国国内经济的下滑事实无法生产大量的商品和中国交易,只好求助印刷机。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竟然表示“欣然接受”,国内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生产力表现出相当的“看好”并不奇怪,日、韩两国在军事和外交领域仰人鼻息也不足为奇,但是中国跟随着周遍邻国一起将巨额贸易顺差转变为巨额债权,用本国生产力对美元形成巨大支撑却多少有些不智了。

不用什么特工窃取,从美国国会的年度报告便可以计算出美国累计的经常账户赤字已过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外储已经过1.3万亿美元,而且这种现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有一丝转变迹象,而美国表面的繁荣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呢?包括巴菲特在内的一些民间投资大师都可以看出来美国经济的最终崩溃,一些中东国家的货币更像预先知道灾难生的耗子一样,近期纷纷逃离美元这艘漏洞百出的大船。美元时代也许即将终结,即便不知道其具体的终结时间,中国政府也没有理由愚蠢到坐视自己的财富最终大量蒸吧!

如果中国政府手中仅持有少量的美元,那么北京政府很容易抛售美元,逃避美国政府的经济低迷和“通货膨胀税”。但是当我中国上持有1万亿美元或更多的外汇储备时,我们就只能服服帖帖就范。因为抛售美元只会把美元的汇率打得更低,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和东亚各国一样在地承担了为美元“护盘”的角色。

难道北京政府真的象吉恩.夏普所谓的那样利令智昏吗?答案事实上已经从中国政府近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系列举措上可以明显的得出了。就在美国的经济学家会中国继续持有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欢欣鼓舞之时,伊丁斯却从中读到了一个高明决策―“捆绑从来就是相互的”。和绝大多醉心于国际政治的美国主流智囊相比,伊丁斯的“父亲”―保罗.尼兹同样是一位金融天才,他3o岁的时候在华尔街挣到了他的第一个一百万。在回忆录中他说:“我跟华尔街那些有名的人一起工作过,跟那些大骗子挤作一团。这段经历没让我觉得他们恶心,倒是大大增加了我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的自信。”这段经历无疑使得保罗.尼兹和伊丁斯对财富的本质又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美国曾经是制造业级强国,并因此建立了美元的强大地位。美国也因此尝到了金融的甜头。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金融业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不断地把制造业转移到境外,致使美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大大提高。美国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值曾达万亿美元,是美国的23倍,是股市和地产总值的11倍。即便被普遍认为资产质量很高的花旗银行,在其2万亿美元的总资产中,表内资产也只有亿美元,其他1.5万多亿美元的表外资产都是等衍生金融产品。而雷曼兄弟的资产结构中绝大多数都是高风险的房地产抵押债券资产。雷曼兄弟的资产结构中绝大多数都是高风险的房地产抵押债券资产。没有那么多的物质财富,却有那么多的实际购买能力,这样的经济从一开始便必然是虚拟的,而虚拟只是泡沫经济的一个美丽的别名。是泡沫总是要破灭的。因此“有一天世界也许会呈现这样的局面,美国因为过度借贷过度消费而破产,其他国家则因为支持美国的借贷与消费破产。”逐渐成了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的共同认识。

中国政府难道真的没有看见这一样的风险吗?答案不言而明。中国外汇管理的一个核心就是在中国境内任何外币不能流通,必须兑换为人民币,任何外币只有国家收存。也就是在中国储备的所有外汇,都有等值的人民币被行出来。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像其他任何国家的外汇结余储备,不是存款。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外汇和黄金一样都是自己的货币行准备,如果没有与之对应的人民币存在,其就不能直接流通,如果不将其国际贸易的准备金来对待,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是毫无价值的废纸。当然,如果人民币不具有世界货币特性,这个矛盾就不存在,因为这就等于只是在中国老百姓手中买卖,而在世界依然具有流通性,没有其他硬通货可以兑换,那么任何手中的人民币便是废纸。因此中国政府不仅保证了人民币在境内的绝对地位。同时,国家尽全力提升人名币的国际地位,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坚持货币不贬值,就是由国家承担了全部损失而维护了所有人民币资产拥有者的利益。

在强大的美元储备的支持下今天的人民币已经成为(或说即将成为)国际主流货币,而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经济实体之一。美元贬值必然对应的是人民币的升值,如果美元贬值丧失国际货币的地位,庞大的美元同样可以保证人民币必然的挺升为国际主流货币。

国际主流货币形成是一个国家获得资本优先权的标志,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为美国带来的利益不言而喻,世界公认美国经济称霸全球不在于其实物经济的强大,而就是掌握着美元、石油定价权。中国利用被美国掌控事实上被虚拟了的外汇,投资同样被美国虚拟的资产,并中国面临不是一个两难选择,而是美国必须权衡的难题:保证美元的价值则必须承认中国的财富,承认中国的投资与所有权;要颠覆中国的储备财富,则无异于宣布放弃美元的统治地位,伴随的是人民币的崛起,美国的世界资本霸权无论怎样都会向中国易手。当人民币的行、价值早已获得认可,因此无论是美元资产的缩减还是人民币价值的崛起都对中国已经形成不了太大的冲击。在这样搏弈关系之下,中国持有庞大的美元外汇储备不仅是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捆绑,而是中国“捆绑美元与美国”的战略。一条无形的锁链事实上已经横跨太平洋,将中美两国置于“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隐型战略同盟之中。

“真的敢借钱的人,就真的敢不还,而真的敢借出钱的人,也真的敢不要。”因为当国家间经济关系展到一定时候,就只有了政治,而在政治面前经济可以毫无意义!美元时代终结的危机并不会因为中国的支持而推迟甚至消弭。那么一旦美元信誉真的崩溃。不管是中国经济出现大幅通胀,还是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都意味着美国经济将出现大幅通胀,廉价“中国制造”的免费午餐不可能无限期供应。美元作为国际信用结算本位的地位,将在未来继续被削弱。而美国虚拟经济所存在的天生弊病,更令一场席卷整个西方的金融风暴随时可能降临。那么中国的对应策略又是什么?

因为美元地位削弱而在国际信用体系中被遗留出来的空间,由谁来取代?人民币或者日元?就目前的经济总量和金融自由开放度,人民币和日元又有欠缺,都还不够格。中国拥有足以匹敌美国的经济总量,但是一旦将人民币升级为世界性货币,其控制能力还尚未成熟。而日元虽然已经在全世界流通多年,但是日本的经济总量却远不如中、美两强。

欧元的崛起看似来势汹汹,欧洲一直在谋求复兴的事实也可是天下共知,但是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复兴之路的第一步必然是获得经济的主导权,然后通过经济而进取文化、政治,直到以军事为代表的绝对权力,因为他别无选择。欧洲虽然经济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尚未作到“同一个声音”,独立防卫的军事力量更没有准备妥当。一个内部吵闹不休、财政分散的国家联盟货币,谁能信任?那么如果美元崩溃,世界进入群雄并起的时代,决定各国财富的唯一基准显然将会回到原点,这个原点并不是黄金。而是资源和商品,谁在这个纷乱的时代里拥有最多的资源,谁便是这个时代的皇者。因为资源可以转化为商品、军队以及其他国际政治赌桌上的所有砝码。

“资源时代”的到来将不可遏止,但是国际社会之中唯一看到这一点,并有能力进行准备的却同样惟有中、美两国。中国拥有着世界最为庞大的人口,其本土所储备的资源在其经济腾飞前期庞大的消耗面前便已经捉襟见肘了,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便在所难免。美国虽然依旧拥有着羡煞旁人的本土资源,但是面对着占全球资源消耗7o%的民众和政府,一国的资源也将入不敷出。因此早在2o世纪末期,中、美两国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迎接“资源时代”的“布局战”。等到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后知后觉的现危机逼近之时,中、美两国的全球布局已经接近完成。

“智利对于中国而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贸易伙伴,一个友好国家。但是在未来的‘资源时代’中这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能为中国带来什么?牺牲智利可以结好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三国,在南美洲构筑其中国稳定的资源获取平台。而更为关键的是以上三国还是中国奔向自己新大6的绝佳跳板。”虽然伊丁斯言之凿凿。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却是兴趣缺缺。在他们眼中这个小字辈根本就是在无限夸大北京当局的智商。惟有坐在特别嘉宾席位的迈克.李总统为之动容。“问问那小子,对于北京在南美洲的行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当伊丁斯走下讲坛之时,迈克.李总统向身边的随行人员示意道。

“竟然巨龙想要沸腾四海,那么惟有君请入瓮……。”对于中、美两国未来的对弈,伊丁斯并不乐观。在他看来在即将到来的资源时代里,在欧亚大6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足以压倒西方世界,就象他们的前辈在农业文明时代所作的那样。唯一的破解之法,或许只有出现新一次的“大航海时代”。“现在的美国还没有空间运用他的智慧。不过两年之后……。”迈克.李总统此刻在心中默念道。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