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四章:君请入瓮(二)

作者 : 红色猎隼

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都将阿根廷在6年闪击智利和鲸吞乌拉圭的原因归结于巴西政府所奉行的绥靖政策。“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巴西政府对阿根廷军政府对邻国主权的肆意践踏采取了浑然漠视的态度。在巴西利亚的政客眼中外交谴责已经成为了这个拥有南美洲最强大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国家承担自身责任的全部方式。这种鸵鸟式的处理危机的态度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令无辜的弱小国家一又一次的遭到强权的蹂躏。最终令巴西失去整个南美洲所有民主国家的信任。”美国历史学家.亨廷顿在他的著名的政治学专著专著《文明冲突与世界新秩序》()之中详细的阐述在那些阿根廷“强势崛起”中巴西的不作为。

当然.亨廷顿的论证并不局限于南美洲这世界一隅之中的霸权转移。在这本6末年出版的著作之中,详细的阐述了这位美国资深历史学家对21世纪国际政治形势的判断和预测。在他看来未来的世界权力斗争将不可避免的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为主线。虽然自于阿拉伯半岛诞生之日起便与基督教文明展开长时间对抗的伊斯兰文明,在世界进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之后,面对着西方工业革命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展,政治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已经再无还手之力了。

但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将受到18世纪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挑战与冲击―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华文明.亨廷顿一改过去西方历史学者认定中国必然在现代化的巨大压力之下最终走向崩溃的悲观论断。认为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增长和展,最终不仅将拥有一支现代化的强大军队,其综合国力更终将凌驾与所有亚洲国家,重新成为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华文明的领导和核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挑战西方基督教文明近3个世纪以来固有的势力范围。而在两大文明体系的攻防和摩擦之中,其他次要文明诸如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支流日本文明,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基督东正教文明乃至曾经辉煌一时的伊斯兰文明都将无可避免的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被无情的吞噬或者用臣服躲过一劫或许是摆在这些次一级文明面前无所适的必然选择。在一个全球化的科技时代,再也不存在那些足以阻断远征力量的天然屏障。无论是荒漠还是雪山最终都将被钢铁和硅基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而仅在一年之后试图在印度洋建立自身势力范围的新德里便成为第一个验证.亨廷顿论断的崩溃的文明。不过.亨廷顿在书中也指出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爆全面决战的可能性并不大,除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两强文明最终会通过加强沟通和贸易来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之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也强化各国领导人和普通民众避免战争的愿望。

在.亨廷顿的文明分类之中,远离欧亚文明中心的拉丁美洲地区被单独分为一类.亨廷顿在书中将其称为“天主教―印加文明”。十五世纪末年,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分别现新大6和新航线之后,这两个国家所信奉的天主教势力也随之深入到亚马逊雨林的深处。不过正当两国政府想尽办法消灭拉丁美洲原住民的宗教与文化之际,传教士们却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并用这些原住民的语言编写要理,写讲道稿,编戏剧,而且把拉丁美洲的古老文明编写成书,介绍给西方人。对于这个有些另类的文明在21世纪的展,.亨廷顿显得颇为忧虑。在阿根廷的崛起令.亨廷顿看到了这片土地的躁动和不安。

“西方基督教文明对拉丁地区的影响可以说由来已久,但是在传教工作上,大多数传教士给拉丁美洲原住民洗礼却往往是比较匆促和随便的,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没有为原住民作太多的领洗前的准备,可是在初领圣体方面却很谨慎小心。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一般是不接受原住民晋升神父的。只是为了达成传教的效果,他们采用西班牙国内使用的要理书本,配以图画、音乐和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来向原住民讲解教会的信仰。他们只是简单的表现了对原住民的极大关怀与同情,但同时又讲了一翻维护基督和维护西班牙人的话,劝勉印地安原住民听天由命,畏惧天主的报复与惩罚,听由西班牙的统治。”这种粗糙的方法,从文明和宗教的角度来说是极端失败的,在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之中,大多数原住民和后来抵达的黑人奴隶都对基督教文明所谓的“博爱和平等”缺乏理解。而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白人殖民者们也逐渐习惯了中世纪领主般的生活。

因此.亨廷顿将拉丁美洲地区的文明划分成两部分,一方面在上层社会之中,白人沿袭着天主教保守的教条,拒绝变革崇尚权威。而在普通民众之中古老印加文明的烙印又显得若隐若显。勤劳、顺从、多才多艺的民众对于苦难的现状保有非凡的忍耐力,但是一旦爆却往往便将会聚成吞噬一切的巨浪。因此在.亨廷顿的眼中这是一个内部分裂的文明。它的上层建筑拥有着与欧美等达国家相似的相貌,但是它的根基却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这种经由西方殖民者强行嫁接而产生的怪胎最终导致了这个文明体系空前的不稳定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拉丁美洲各国会始终在高唱着“民主自由”的文官政府和强调强权的军人独裁之间摇摆不定。

在工业文明时代地缘政治的距离决定了,美国可以推行“门罗主义”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后院,廉价的榨取这些后进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绝对主导权无可避免的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说冷战时代美国还可以通过意识形态和内部颠覆杜绝社会主义在拉美的盛行。那么经过了2o世纪8o~9o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开始屏弃欧美的政治、经济模式。而引导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走向富强的“中国道路”无疑成为了这些渴望富强的国家的选.

亨廷顿看到了中华文明在拉美扩展自身影响力的辉煌远景。但是他将这种拉美国家的“左转”诠释为“集权主义”的复苏。在这位美国主流历史学家的眼中中华文明进军拉美最终将导致高度集权的军政府和左翼政党的上台,民主和自由的成果将在这片美丽的新大6之上迅凋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拉丁每周地区将狼烟四起。不满现状的国家和民众终将彼此攻伐。如果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强大的国家不能成为‘民主堡垒’的话,阿根廷及其仆从国最终将会整个南美陷入集权主义的恐怖统治之下。”

尽管巴西现任总统卢拉一直仰慕卡斯特罗,青年时期极力仿效,曾力图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他又被拉美媒体称为“巴西的卡斯特罗”。而且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则是因为共同的“玻利瓦尔美洲思想”而称兄道弟。但是这一切又无法动摇美国对巴西的经济控制。作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债权国、外贸顺差和外来投资的最大来源国,华盛顿并不介意卢拉在美洲自由贸易区、农业补贴等涉及巴西利益的问题坚持既有立场,在反恐、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坚决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因为在表面的摩擦背后,华盛顿却深知巴西与美国在经济和地区利益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这个国家不仅不会成为“查韦斯主义”国家的合作伙伴,相反将成为帮助美国稳定南美的坚强磐石。

就在阿根廷与智利的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来自圣地亚哥的特使在华盛顿投告无门之际,事实上美国政府早已授意巴西站出来收拾残局。而美国清楚在阿根廷与智利两国的冲突面前,巴西早已跃跃欲试。巴西总统卢拉一直存在当地区言人的政治诉求;其次,通过免除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和古巴等国债务,巴西的地区大国地位开始得到拉美国家的普遍认同;最后,美国政府认为,巴西自1994年以来逐渐成为负责任的国家,其紧缩财政政策成功解决了高通货膨胀率问题。尽管卢拉声称不愿当美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但该角色实际上是卢拉所无法回避的。五角大楼甚至已经作好了必要时与巴西联手介入的准备。

但是在阿根廷对乌拉圭的鲸吞行动之中,巴西却意外选择了沉默。这种空前软弱的表现不仅令巴西失去了南部的屏障和藩属,更令巴西的大国形象在整个南美地区颜面扫地。但巴西利亚真的是被阿根廷的“闪电战”打懵了吗?或是巴西真的畏惧战争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翻开乌拉圭整个国家的历史,世人不难现这片土地在没有独立为一个国家之前便已经陷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争夺之中,早期的乌拉圭河东岸地区居住着查鲁亚印第安人。1516年初被西班牙探险队现。年之后这里便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军队反复争夺的焦点。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都蒙得维的亚,正式宣告了乌拉圭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76年西班牙将该地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也就是后来的阿根廷)。直到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注1)领导人民进行独立战争,并于1815年控制了全境。但是好景不长,仅在一年之后葡萄牙人便大举再次入侵,最终于1821年7月将乌拉圭并入巴西。

直到4年之后才于1825年8月25日,在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等一批爱国者的起义之中收复了蒙得维的亚城,驱逐了巴西在乌拉圭的驻军,并于同年1o月宣布乌拉圭月兑离巴西与阿根廷合并。面对这一结果,巴西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同年12月,第一次乌拉圭战争爆。巴西向阿根廷宣战,巴西军队迅攻入乌拉圭,但海战、6战均遭失利。而与此同时,阿根廷政府由于遭到国内地方分立主义势力的反对,处境也十分困难。1827年5月,巴、阿双方曾举行谈判并草签和约,规定乌拉圭仍属巴西。但英国企图利用乌拉圭都作基地在拉普拉塔地区扩张势力,便唆使阿根廷对巴西继续进行战争。直到1828年,巴西军队被逐出乌拉圭。同年8月27日,在英国干预下,巴西与阿根廷在蒙得维的亚签定和约,承认乌拉圭为独立国家。

不过这一次历时仅四年的战争并不足以令巴西和阿根廷双方放弃对乌拉圭的主权诉求。1835年乌拉圭出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的政党,即红党和白党。巴西和阿根廷利用两党之间的斗争染指乌拉圭事务。1839年乌拉圭红党总统.里韦拉流放了白党领袖、前总统m.奥里韦。同年,阿根廷独裁者J罗萨斯在乌拉圭白党支持下出兵进攻乌拉圭,第二次乌拉圭战争由此开始。1842年,罗萨斯军队占领乌拉圭大部分领土。并于1843年2月与和奥里韦的军队合围了蒙得维的亚。但是乌拉圭人民为保卫自己的都,进行了长达9年的艰苦卓绝的守城战。

在这九年多的时间里,巴西政府始终保持对战局的密切关注,并暗中资助乌拉圭现政府的抵抗。同时于1851年1o月,策反了富有野心的阿根廷恩特雷里奥斯省的军政长官J乌尔基萨,令其与巴西以及乌拉圭里韦拉红党政府结成反罗萨斯同盟,率联军进入乌拉圭,打败了罗萨斯侵略军,解蒙得维的亚城之围。1852年2月,在巴西军队的协助之下乌尔基萨率军进入阿根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卡塞罗斯山战役中消灭了罗萨斯部队。罗萨斯逃亡英国,第二次乌拉圭战争结束。这次战争消除了对乌拉圭独立的威胁,并使乌拉圭河摆月兑了阿根廷的控制,作为对巴西出兵乌拉圭把一部分北方领土让与巴西,确定以夸雷姆河为巴、乌两国西北边界。战争加剧了乌拉圭红党与白党之间的争权斗争和国内政局的长期动荡。

不惜为乌拉圭这个有效的藩属而流血的巴西人难道在一百多年之后真的就只会放弃了吗?

――――――――――――――――――――――――――――――――

注1:阿蒂加斯―乌拉圭民族英雄,乌拉圭独立之父。1764年6月19日生于牧场主家庭,年9月23日卒于亚松森。1797年参加西班牙人组织的轻骑兵团队,反对葡萄牙人入侵。7年参加抗击英军入侵蒙得维的亚的战争。1811年2月,放弃西班牙殖民军军官职务,参加拉普拉塔地区独立革命,任乌拉圭河东岸爱**副司令。同年4月,率领名士兵回到乌拉圭,领导独立战争。5月,在拉斯彼德拉斯战役中,击溃西班牙殖民军,接着率部围攻西班牙人控制的蒙得维的亚。后因葡萄牙王室出兵干预,被迫率约1.6万人撤入阿根廷境内。1812年,协助阿根廷军队包围蒙得维的亚。1814年,乌拉圭和阿根廷东北部五省相继月兑离拉普拉塔联合省,组成“联邦同盟”,他任同盟的“保护者”。1815年2月,攻占蒙得维的亚,成立议会和政府。1816年,葡萄牙军从巴西侵入乌拉圭,次年1月占领蒙得维的亚。阿蒂加斯率部退入内地,年战败,流亡巴拉圭。

在军事侦察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规模的地面部队的集结在有军用侦察卫星、高空无人侦察机和大功率电子监听设备的面前几乎是无所遁形的。虽然阿根廷军方事先进行周密的保密工作,但是巴西情报部门还是在阿根廷战略预备军向阿根廷和乌拉圭边境地区集结调动之初便密切注意到了这一异动。毕竟数万名军人、数千台各种车辆长距离的调动始终是无法掩人耳目的。巴西军队几乎是在这一事情便作出了强烈的回应。

辽阔的国土使巴西利亚保有着一支南美洲地区最为庞大,但同时也是最具机动能力的6军。巴西6军编有7个军事司令部、11个军区、8个师部、1个装甲骑兵旅、3个装甲步兵旅、4个机械化骑兵旅、13个摩步师、1个山地旅、4个丛林旅、1个边防旅、1个伞兵旅、2个海岸高炮旅,3个骑兵警卫团、28个炮兵群、2个工程兵大队和2个6航直升机旅。几乎就在阿根廷战略预备军秘密开赴乌拉圭边境地区之时,巴西6军的1个装甲骑兵旅、2个机械化骑兵旅也出现在南部的乌拉瓜亚纳、巴热和佩洛塔斯一线。不过与阿根廷军队的隐蔽开进不同,巴西人对自己的军队进入国境地区予以了大量的报道。在南美洲各国的电视台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停靠在公路一侧巴西6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以及那些微笑着向镜头挥手的士兵。

这3个一线作战旅事实上仅是巴西南下大军的前锋而已,通过纵横巴西国土的铁路网,巴西6军总计5个摩托化步兵师正源源不断的从遍布巴西各地的营区开赴战线,同时巴西6军伞兵旅也通过空运抵达巴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一旦巴西6军完成战备集结,其一线地面兵力便足以压倒两线作战的阿根廷人。何况对于位于拉普拉塔河下游,濒临南大西洋的乌拉圭战场,目前在南美洲各国之中堪称老大的巴西海军同样可以有效的挥作用。

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令巴西一直都是一个拥有较强海洋情节的国家,在海军建设上自然是不遗余力。4年底为了越邻国海军,巴西制定了庞大的海军展计划,向英国订购三艘战列舰。这种被命名为“米纳斯吉拉斯”级的无畏级战列舰的建造使巴西不仅一跃成为南美洲地区的海军强国,巴西、阿根廷、智利这南美三强曾和欧洲列强一样醉心于“无畏舰”的海军军备竞赛。随后阿根廷迅向美国订购了2艘“里瓦达维亚”级战列舰、而智利海军也迅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无畏舰“拉托雷海军上将”号。

战列舰的时代从日德兰浓雾中的辉煌迅走向了太平洋战争时代的黯淡。航空母舰的大行其道又令南美三强开始为海军购置航空母舰而忙碌。1956年巴西人率先购买了英国海军“巨人”级航母“复仇者”号进行了改装,于年12月以“米纳斯拉吉斯”号的新称号编入巴西海军服役。不甘落后的阿根廷人通过荷兰的转手于1968年也买到了英国海军退役多年的“巨人”级航母“尊敬”号。1969年以“五月二十五日”的名字开始服役于阿根廷海军。但是这两艘建造于2o世纪4o年代的新型航母事实虽然经过了巴西和阿根廷海军不遗余力的改造,但由于舰龄太长,性能一直不甚理想。

虽然阿根廷海军曾在1982年以“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夺回了马岛。但是随着英国皇家海军的远征舰队的到来,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被击沉,阿根廷海军不得不收缩在港内,海上攻防一体的决战兵器最终成为了“笼中困兽”。阿根廷海军“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在马岛战争的表现,令邻国巴西不得不正视在自己手中已经服役近5o年的“米纳斯拉吉斯”号的实际作战能力。经过了多次现代化改装,“米纳斯拉吉斯”增加了斜向飞行甲板,装备了新的升降机、新的舰岛、全新的飞行作战支援系统和电子设备,1994年又用“米斯特拉”防空导弹替代了4o毫米口径高射炮,几乎是全换了一遍。由于没有合适的舰载固定翼飞机,该航母一直只能搭载直升机。

而在巴西近海新现的一个巨型油田,除了一举使巴西探明石油储量猛增4o%,并有望使巴西跻身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之外,更使这个国家有更为沉重的防务负担。新油田位于巴西东南大西洋近海的图皮盆地,储量可能高达8o亿桶轻质原油。对此国防部长内尔松.若宾曾在里约热内卢的一次国防会议上意外宣称:“既然我们已经在大西洋现了如此巨大的能源财富,那么我们肯定得设法保护它,确保图皮油田的绝对安全,确保免遭恐怖行径的影响!”而他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打造现代化的攻击核潜艇加航母战斗群。

在核潜艇领域巴西坚持自行研制,但是在航母方面巴西却只能选择外购。经过一番筛选之后,法国海军“福熙”号航母最终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巴西利亚的视线。虽然这艘1963年加入法国海军的常规动力航母,到年11月与巴西政府达成交易合同之时,也已经走过了37个春秋了。但是“不到3亿法郎”(约合万美元)的价格却足以令巴西人忽略她的年龄。刚刚谈妥购买“福熙”号的合同,法国人就将“福熙”号开回土伦港,开始拆卸舰上的特种设备。这一工作完成后,巴西海军才能派人登上“福熙”号,与法国海军进行交接。巴西买来的“福熙”号,只是一个船壳子,自己还得花钱进行改装。大概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最终交接时,“福熙”号的价码又降到了1o49万美元的缘故吧。

不管怎么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卖掉了“福熙”号,法国海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新近服役的“夏尔.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之上,而随着停靠在法国西部布雷斯特港内的“福熙”号航空母舰上,法国国旗和法国海军的旗帜缓缓降下,巴西国旗和巴西海军的旗帜迎风飘扬。从这一天起,法国海军的骄傲―“福熙”号航母,隐入了历史的深处。但是这个钢铁的庞然大物却并未从大洋上消失―更名为“圣保罗”号的它,经过改装后,将加入巴西海军现役,继续在大洋上驰骋。已经服役54年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将从一线退役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和领海防务。可以说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结局。

面对着阿根廷在乌拉圭边境地区的军事集结,巴西海军立即出动了史上最为豪华的阵容―“圣保罗―米纳斯吉拉斯”双航母战斗群。除了巴西海军的2艘航母悉数登场之外,2艘“图比”级(德国2o9-型)常规动力潜艇、2艘“格林哈希”级(原英国造22型“大刀”级)导弹护卫舰、1艘“帕拉”级(原美国造“加西亚”级“戴维森”号)反潜护卫舰、3艘“尼泰罗伊”级通用型护卫舰组成了巴西海军强大的海上盾牌。不过吸取智利海军在麦哲伦海峡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巴西海军的“圣保罗―米纳斯吉拉斯”双航母战斗群始终小心翼翼的活动在己方空军的保护之下。

“巴西海上力量的集结其实还是为乌拉圭境内的地面战作准备的。”在远离南美战场的中国都―北京。在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研讨室内,一群共和国的年轻军人正密切的注意着这场看似遥远但却与共和国的利益休戚相关的军事对峙。身为“十三翼将”之中唯一一名海军出身的将领,代号“艨艟”的马澜显然早已对巴西海军的谋划洞若观火了。

法国海军在二次大战后初期曾拥有5艘航空母舰,最旧的是法国在大战前所建造的“贝亚恩”号,但其中使用价值很有限。2艘是1946年向美国租借的“波亚.贝洛乌”号及“拉法叶”号,分别于年与1963年归还。另一艘“德格斯密德号”则是一艘向英国租借来的货轮改造航舰,多数时间被当作飞机运输舰使用,状况最好的是向英国租借的“亚罗曼切”号,其前身为英国皇家海军轻型舰队航母”巨人”号,该舰于1946年租借给法国,1951年售让,最后于年解体。

法国海军为了淘汰这些旧航母,因而自行研制设计了“克里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舰为“克里蒙梭”号和2号舰则是“福熙”号。由于法国在二大战后初期的航舰实际操作上获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克里蒙梭级即融合了这些经验和技术而建造。仅从设计角度来看,“克里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是2o世纪7o年代一款不错的中型航母,足以满足法国海军在冷战时代的需要。直到法国海军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舰--“戴高乐”号于年9月正式服役,“克莱蒙梭”级航母才最终完成其历史使命。在1995年,法国则表示愿意将“克莱蒙梭”号航空母舰免费送给中国,但中国却婉言谢绝了。因为法国政府提出的条件是,中国必须从法国购买雷达和通讯系统。考虑到购买后维护航母的费用及当时的政治外交因素,中国政府最终没有答应法国人送上门的“美事”。但是在那一次的洽谈过程中,中国海军还是获得了法国人提供的一系列“克里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的技术资料。因此作为中国海军新一代中层指挥官中的航母专家,马澜对“圣保罗”号的前身―法国海军的“福熙”号并不陌生。

“克里蒙梭”级航母属于传统式设计,拥有倾斜度8度的斜形飞行甲板、单层装甲机库,以及法国自行设计的镜面辅助降落装置,两具升降机,两具弹射器,一具在飞行甲板前端,一具在斜形甲板上。烟囱则如同美国航舰一般,结构于上部构造物之中而与舰岛合二为一。其飞行甲板长259米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舰前部的轴向甲板,长9o米,设有一部Bs5蒸汽弹射器,可供飞机起飞;另一部分是斜角甲板,长163米,宽3o米,甲板斜角为8度,设有一部Bs5蒸汽弹射器和4道拦阻索,既可供飞机起飞,又可供飞机降落。在右舷上层建筑前后各有一部12米的升降机。它的机库长米,宽24米,高7米,总面积平方米,分隔成3个库区。

单纯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克里蒙梭”级航母完全可以承担局部战争中确保舰队制空权、反舰、反潜和对地攻击的任务。但是航母是一种特殊的武器平台,除了航母本身之外,所承载的舰载机的性能往往对航母的作战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法国展了一系列飞机以供克里蒙梭级航舰搭载所需,包括达梭公司的军旗和级军旗攻击机,以及布来盖公司的信风式反潜机。而战斗机则采用美国海军F-8e十字军式战斗机,美国在6o年代总共出售了42架F-)给法国。但是这一切和巴西海军并没有关系。

暂且不论巴西买来的“福熙”号只是一个空壳,自己还得花钱进行改装各种电子设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圣保罗”号上搭载的飞机不是法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型―“军旗”,也不是在曾经“福熙”号上成功地进行过起降试验的海军型“阵风m”战斗机,而是美国海军在2o世纪5o年代研制的主力舰载机型a―4“天鹰”型攻击机。

“a―4‘天鹰’型攻击机是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现已被兼并)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攻击机,主要用于对海上和近岸目标实施核或常规打击,执行近距离和浅纵深遮断攻击任务。巴西人选择这种战机作为自己现有海军的航母的主力舰载机型号,除了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立足于对‘圣保罗―米纳斯吉拉斯’双航母战斗群所主要承担的作战任务的基本设定。”面对着“十三翼将”的一干同僚,“艨艟”马澜侃侃而谈道。

“与在纵横大洋、由海向6的美国海军相比,欧洲各国海军的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在舰艇设计上往往强调一专多能。仅就大型舰艇而言,欧洲各国大多无力同时研制和装备用于争夺制海权的航空母舰和用于支援垂直登6的两栖攻击舰(英国除外),但是事实上残存的殖民地体系和海外利益却要求象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海军同时具备这两方面能力。因此“克莱蒙梭”级航母在设计之初,便考虑了执行两栖作战任务的需要。在担任两栖作战任务,这型中型航母可以装载3o-4o架大型直升机和1个齐装满员的6战营充当大型两栖船坞登6舰,也可以混合装载18架大型直升机和18架攻击机客串两栖攻击舰。而在南美地区暂时没有海上对手的巴西海军,事实上更看重的是‘克莱蒙梭’级这种由海向6的能力。”对于中国海军究竟装备何种类型的航母,包括马澜在内的中**人曾经深入的研究全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航母,而其中由于政治和军事定位的原由,法国海军曾一度成为中国海军所重点研究的对象。

“如果由‘圣保罗’号混遍搭载14架aF-4a型舰载攻击机,8架sh-多用途直升机,2架uh--13多用途直升机,3架uh-14多用途直升机。充当编队之中反潜和对地攻击的主力,而‘米纳斯吉拉斯’则充当大型两栖船坞登6舰来使用的话。那么巴西海军至少具备一次在阿根廷6军的侧翼投送海军6战队一个轻装步兵营的能力。”身为中国海军“上海”号核动力航母的舰长,除了长于与强大的敌方舰队争夺制海权之外,马澜对于航母战斗群在两栖突击登6作战中的突击作用也同样颇有心得。

除了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之外,巴西海军还拥有一支规模较大、战斗力较强的海军6战队。巴西海军6战队现役总兵力达到1.39万人,编有1个舰队6战队、1个支援司令部、1个6战队保安部队。虽然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装备,巴西海军6战队都无法与美、俄、中、英、法这些海军大国相提并论,如果单纯投入一个轻装步兵营,对于拥有强大地面突击力量的阿根廷战略预备军来说也不过是多一块俎上鱼肉而已。但问题在于在阿根廷6军的正面还有巴西强大的地面部队,一旦两军的地面部队在乌拉圭全面交锋,这一个随时从海上起进攻的轻装步兵营无疑将成为刺向在阿根廷6军背后的剧毒匕。不论是以整编制投入还是采取小分队模式的短促突击都将令阿根廷6军顾此失彼,倍受牵制。显然在乌拉圭战场之上,拥有海、6两手准备的巴西军队对阿根廷拥有压倒性的战略优势。

“兵法之道在于: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巴西虽然表面上信心十足,实际上不过是色厉内荏而已。”虽然“十三翼将”之中不乏有人对阿根廷鲸吞乌拉圭的方案颇为疑虑。但是作为组织的智囊“鬼谋”林太平却显然早已看穿了巴西的虚弱。

5年,巴西的军费开支约为99亿4千万美元,相当于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1.3%。虽然总额惊人且位居南美之,但是其中人员薪水和退休金就占了国防预算的8o%,因此巴西军队根本?有足够的资金?来自新装备和进行维护。巴西空军中只有占总数37%的267架战机是可以工作的,有452架飞机由于缺少维护和零件不足停滞在6地上。而实际上又有6o%的飞机有着过2o年的服役历史。巴西海军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因为除了要让21艘水面舰艇巡逻过公里的海岸线之外,其中大?只有1o艘能够运动,而且还有许多的限制。在5艘潜艇之中,只有2艘是整装待的,剩下的3艘都有航行限制。另外,27架海军直升机之中,也有约占总数的46%,也是处于停机状态。巴西6军也不能幸免于外。78%的车辆服役年龄已经过34岁,而且一些还是二战时期的卡?。1437辆?甲?之中有4o%不在战斗状态。弹药库存也只有最低标准的15%。

但是真正致命的并在于此,在“鬼谋”林太平的数据背后还有着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在决定着这场南美两强博弈的最终结果。那就是“影傀”戚度早已看穿了巴西总统卢拉的内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