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三章:飞豹凶猛(二)

作者 : 红色猎隼

实际上对于阿根廷与中国之间的军事合作,邻国智利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早在4年年初,阿根廷军政府领导人胡安.卡洛斯派遣自己的亲信三军联合参谋长―豪尔赫.,阿尔韦托.切瓦列尔上将率领阿根廷军方代表团访问北京之际,智利国家情报局和军方的情报部门便对这一跨越大半个地球的军事合作充满了警觉。当豪尔赫上将在中国签署了第一笔总额为5.6亿美元的军事采购合同,为阿根廷买回了48架中国生产的―1a型战斗轰炸机(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的外贸出口改进型)之时,被称为“圣地亚哥的戈比爱”(注1)的智利军方女特工―塞娜提甚至成功的窃取了有关此次中、阿军事贸易的所有细节。

“你是想告诉我,阿根廷人用每架不到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中国版的苏―3o或F―?而且5.6亿美元之中还包括大量‘先进’进攻性武器和后勤维护的费用!”但是当所有的情报汇总之后递交到了智利空军司令官奥斯瓦尔多.萨拉维亚上将面前之时,这位自负的西班牙人后裔对于情报中所阐述的这种中国生产的战斗轰炸机夸张的性能参数嗤之以鼻。这位在智利空军之中素有威望的老将早已熟悉了世界战机交易之中的各种猫腻,在过去的1o年里,他本人便成功操作了多笔智利空军的战斗机采购。

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当然莫过于在智利前总统拉戈斯的任内,斥资6.5亿美元想美国购买-52型战斗机的军火贸易。虽然要想得到美军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以及美国方面对智利空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进行的相关培训都还需要另外付费。但即便如此这笔给萨拉维亚上将在内的智利高层带来丰厚利益回报的军事采购,在国际军火交易市场之上还算是物有所值了的。

按照美军方惯例,美国向外国出口战斗机时通常会要求购买国分担与购机数量相应的研经费,其价格通常远远高于美国空军自己的采购价格。比如美国空军的F-16战斗机各种型号的平均采购价格不过万美元,但是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却视远近亲疏而令采购单价从万美元到万美元不等。智利空军这批次F―型战斗机仅以多万美元的单价成交已经算是“友情价”了。而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世界各国的先进战斗机采购单价一直以来都在水涨船高。西方国家的主要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包括法国的“阵风”、瑞典的“鹰狮”、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台风”以及美国的F-、F-、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和F-)。的平均采购单价都已经过1亿美元,最高的F-更是达到近2亿美元,即便是一直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俄制战斗机,其最新主打产品:苏―27、苏―3o系列战斗机的采购单价也已达到了万到万美元。

阿根廷人竟以不到万美元的采购单价从中国购买到了性能优异的“三代半”战斗轰炸机,要知道这个价钱在国际军用飞机市场上连象样的高级教练机都买不到,因此萨拉维亚上将的怀疑和不屑了。“这些可怜的阿根廷人,他们肯定还没有理会到中国的狡诈。”和大多数生活在智利的人们一样,萨拉维亚上将对遥远的中国毫无概念,除了好莱坞电影中眩目的中国功夫、秀丽的山水风景之外,更为直接的冲击来自于不断涌入智利市场的中国商品。“中国的产品永远有着虚有其表的包装和夸张的宣传。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却远没有西方制造来得精密和耐用。”智利消费者或许记性都很好,只要在中国商品遭遇一次劣质产品,他们从此就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制造。萨拉维亚上将也不例外,在他的想象之中在这些神乎其神纸面数据背后,应该是一架架从破旧的作坊中生产出来的粗糙产品。

而―1a型战斗轰炸机的编号更坚定了他的这种看法,在大多数的国家的武器装备序列之中a型往往都代表着没有得到进一步改良的基本型号。而关于―1型战斗轰炸机的历史,曾与中国航空业者有过多次接触的萨拉维亚上将并非一无所知。早在上个世纪7o年代,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强大威胁,中国空军便迫切希望获得一款作战半径较大,具有对地、反舰功能且同时兼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的战斗轰炸机,其担负的作战使命类似于美、苏航空兵所大量装备的F-111型“土豚”及苏―24型“击剑手”战斗轰炸机。

虽然美国空军的F-111型“土豚”战斗轰炸机从开始设计研制到批生产型交付使用仅用了5年的时间(1962―1967),号称“炸弹卡车”的苏―24型从立项到列装也不过9年的时间(1965―1974)。但是与两大级大国相比,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虽然也曾考虑过与西方达国家联合研制,但是在对方苛刻的条件下,中国人最终只能选择自力更生。在仅有一亿美元研制经费,许多试验都是在露天完成,使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处理大量数据,绘图过程完全依赖手工。可以说是边飞边改,全机新技术占71%。整个试飞过程**损失原型机3架、牺牲试飞员2名、受伤多名。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每次起飞,都是会看到飞机总设计师是抱着试飞员流泪的感人场面。但正是在中国空军英勇伟大的试飞大队全体指战员视死如归的拼搏精神支撑下,设计人员和试飞人员克服无数困难,-1飞豹才得以通过定型。

但是由于设计上的缺陷,该型战机还是存在许多无法弥补的缺点。比如由于采用的是英国生产的“斯贝”mk-2o2涡扇动机的国产衍生型,由于国产压缩机叶片的铸造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导致中国的“飞豹”长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而电子技术的落后,更令早期的-1不具备综合航电武器控制功能和全向电传,要靠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相互配合完成作战任务。即便是在外型设计之上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例如试飞中原型机整个方向舵飞掉了,顽强的试飞员竟然将方向控制能力接近零的飞机飞了回来。为此修改了垂尾设计,又用回了米格机的垂尾尖顶设计。由于垂尾改变,一些天线也要重新布置。

对于中国航空业者顽强拼搏的精神,萨拉维亚上将同样表示由衷的敬佩。而通过-1的研制,使中国航空技术制造水平整体大幅度的提高。飞机计算机设计应用技术、第一次计算机全机设计、模拟电传及余度设计、飞行自动化控制技术、合成孔径机载雷达技术、涡轮风扇动机测绘仿制技术、钛金属及新航空材料锻造焊接应用等等,使中**用战机研制水平达到了7o年代中期的世界水平(世界三代机初期)也是他认可的事实。但这并不能影响他本身对-1型战斗机的蔑视。毕竟事过境迁,诸如F-111型“土豚”及苏―24型“击剑手”这样的战斗轰炸机早已不再是世界各国空军未来展的方向了。

“中国空军不也一度认为-1空战格斗能力太差,没有选用装备而是采购了俄罗斯人的苏―3o型重型战斗机了嘛。中国海军航空兵虽然看重其拥有对面攻击的强大能力原因,大量装备,那应该不过是为了平衡军费开支的政治手腕而已。总是-1型战斗轰炸机完全是中国人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孕育出来的失败作品而已,也只有饥不择食的阿根廷人会选择装备它。我现在只能向那些有幸驾驶-1的阿根廷飞行员表示同情。”在写给总统巴切莱特女士的报告之中,萨拉维亚上将极尽了讽刺挖苦之能事。

毕竟马岛战争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但是心有余悸的英国政府依旧关注阿根廷军事力量的增长。自1982年英国从阿根廷手中重新夺回马岛后,2o多年来英国对马岛的控制一直相对稳定。但随着阿根廷军政府的上台,阿根廷政府军事尤其是空军力量的迅猛增长,英国感到来自阿根廷的威胁与日俱增。同时,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渐增长的派兵也大大削减了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控制力。因此除了通过一些“外交进攻”手段加强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之外,英国政府还挥其在西方主流国家之中的影响力,四处出击以阿根廷军政府“践踏人权”、“屠杀异己”为名封堵阿根廷人从西方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渠道。

因此在萨拉维亚上将眼中,阿根廷人向中国购买粗糙的武器完全是迫不得已,而与之相比智利空军的展和壮大却是形势一片大好。除了向美国购买崭新的F--52型战斗机之外,智利空军还以1.8亿美元向荷兰采购28架二手的美制F-16型战斗机。虽然这些二手战机都必须接受昂贵的中期寿命升级计划升级之后才能投入实战。但是即便如此,在萨拉维亚上将眼中依旧是智利的明智选择。这批飞机将按要求替换智利空军的装备法国制“幻影”和“幻影”战斗机中队之外,更为深刻的政治意义在于久经战场考验、性能更先进的F-16将提高智利空军援助国际任务的能力。“由于完全与北约兼容,F-16将使我们能与达国家空军并肩战斗,增加智利对国际维合行动的贡献”。

而时候的后续展也更坚定萨拉维亚上将的判断,从4年底阿根廷空军正式接受中国生产的―1a型战斗轰炸机后的2年多时间里,阿根廷空军在训练之中多次生坠机事故,地点大多集中于安第斯山脉东麓,而机型无一例外都是由中国生产的-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除了讪笑之外,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拿回扣拿的手软的萨拉维亚上将似乎想不出别的反应。但是阿根廷人却似乎打算一条道走到黑。无论-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多少次的失控坠毁,他们都矢志不渝的继续向中国订购这种战机。有些时候萨拉维亚上将甚至怀疑在这样廉价的交易背后,中国人是否能给了自己的阿根廷同行足以上下打点的回扣。事实上萨拉维亚上将犯下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的“a”型并不代表着基本型,而是代表阿根廷()第一个字母。也就是说这批次的-1型“飞豹”战斗轰炸机是西安飞机设计所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为阿根廷量身订作的最新改进型。其性能甚至过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所装备的同类型战机。

无须讳言,早期的-1型“飞豹”战斗轰炸机的性能的确不尽如人意。但是自1992年预量产型服役服役以来,便不断参加包括台海演习在内的沿海演习。而从1994年1月定型投产至今,改良型的研制工作也已展开。西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于1995年着手进行改良型的设计工作。-1的最初改良型也被称为“-1a”型,最大的改变是换装俄制动机,以aL-31**国产编号涡扇12/s-12)动机取代-1现用的斯贝mk-2o2动机(国产编号涡扇9/s-9)。aL-31**是中国空军的歼―11型战斗机(中国自行生产的苏-27)的心脏,它是苏―27系列战斗机的aL-推力增强型动机,单台的最大后燃推力近13吨,两台aL-31**的推力可使-1a的空战推重比接近1.1,使其载弹量倍增至1o吨左右。强化后列装中国海军航空兵歼轰―7a型战斗轰炸机具备了空中加油能力,并拥有更完善的导引武器的能力。

拥有1o个外载挂架,除了能使用am-39、c-6o1/611、c-8o1/8o2、新型c-8o3音反舰导弹外,还会配备俄罗斯授权仿制的kh-亚音巡航导弹,以及一并引进生产的kh-(as-17)音反舰导弹、kh-音反辐射导弹,更先进的kh-41蚊式音反舰导弹。蚊式导弹展源自kh-,射重量4.5吨,弹头重公斤,使用惯性及主动/被动复合制导,在高/低空的极分别是3.赫,最大射程分别可达和公里。现代2型驱逐舰上的系列改良型反舰导弹,亦可挂载在;-1a改用aL-31**涡扇动机后,虽然性能上大幅提升,但对飞机的气动外型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全面更新机载设备,整个工作量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次。-1a是西飞种采用电脑辅助设计()和电脑应用工程技术()研制的军用飞机,它在动机、航电系统、武器系统与歼1o、歼11和其它侧卫战斗机有高度的通用性,使21世纪中国主力战斗机的生产和后勤维护达到极佳的效率。但是中**用航空工业并未就此止步。为了提高隐身性能和强化气动外形,后续改进的-型都使用了向下倾斜进气道,以减少红外线信号特征,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新型纳米吸波涂料及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明显增加,飞机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1后续改进型具有的载弹量大,机内容积大的特点,因此成为了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炙手可热的新贵,除了加挂浮锚式空中加油设备充当伙伴加油机外,还被修改展为“-1e”专用电子战侦察干扰机。而“江苏”级和“直辖市”级核动力航母的6续服役更令-1成为了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中的“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而此次出口阿根廷的-1a型战斗轰炸机除基本性能与被称为“飞豹3”的-1c型相当之外,还应阿根廷军方的要求强化了机载雷达系统,增加了与光电吊舱的接口和显示系统,将前视红外传感器镶入机头。使用新的机载计算机和内部数据传输系统,改进了电子对抗系统等。改进火控系统。并兼容使用头盔瞄准具。这些系统强化加上中**方所出口配套武器系统,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所接受的这一批次-1a型战斗轰炸机事实上已经与苏―3o和F-15早期型相当。而至于销售单价的低廉很大程度是为了打开世界市场的“赔本赚吆喝”。何况阿根廷军政府也并非全然没有考虑中国方面的损失,在后续服务上大量采取外包给中**方的作法,同样令西飞集团赚取了应得的的利润。

战斗机的采购只是一个开始,随后还需要训练、维修、补给、升级等支援才能维持其战斗力。而后一部分的总费用一般是战斗机最初采购价格的1o倍甚至5o倍以上。而正是因为阿拉伯国家相较以色列在上述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后者的空中优势。而正是由于得到了中**方的全力支持,阿根廷人所采购的-1a型战斗轰炸机群才在短短两年中迅成军,并在“第一次泛南美洲战争”中大放异彩。

阿根廷空军远没有强邻―智利的高傲,阿根廷人知道在过去的2o年中自己错过了什么。马岛战争虽然成就了阿根廷空军的赫赫威名,却也消耗了这个国家一代航空兵的锐气。为了重振士气,阿根廷人需要一次辉煌的大胜,而不是又一场马岛战争那样的“皮洛士式的胜利”(注2)

因此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战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规划。阿根廷空军的目标是将智利空军的精锐战斗机群摧毁在跑道之上,而海军航空兵则是要剥夺智利人打一场正规海战的企图。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阿根廷空军制定了代号为“潘帕斯之鹰”的行动计划,利用-1a型战斗轰炸机卓越的飞行控制系统也几乎紧贴安第斯山脉的飞行躲过智利空军和地面雷达系统的监控。

这座纵贯南美大6西部的雄伟山系。由一系列四周有高耸的山峰环绕的高原组成,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绵亘约8,公里(5,哩),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安地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6的其馀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安地斯山脉包括许多西半球最高峰,其中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於阿根廷与智利的边界,高达6959米。

早期的-1型战斗轰炸机机载雷达缺乏地形跟随能力,地形回避性能也不完善,主要依靠事先规划的航路结合仪表导航完成复杂地形的低空飞行,这种简陋系统下的复杂地形飞行适用于简单的气象条件,遭遇复杂气象条件时很难完成这种任务飞行。改进之后的-1a型战斗轰炸机综合雷达装置提供的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功能能够交联自动驾驶系统,配以前面提到的-低空导航吊舱,使能在低空复杂的航路上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干预,能够按照规划的作战航路飞行。但即便如此,在众多的演习和训练任务之中,还是有近1o架-1a型战斗轰炸机坠毁在安第斯山脉东麓的山脊之上。不过一切的付出,今天终将获得回报。

6年7月11日凌晨时分,隶属于阿根廷空军第5旅的12架中国制造的-1a型战斗轰炸机默默的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莫龙空军基地起飞。作为阿根廷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军种之一,阿根廷空军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称雄于南美的天空。到2o世纪4o年代末阿根廷空军装备有作战飞机多架。而5o―6o年代更换装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美制F―86型战斗机、a―4型攻击、法国生产的“幻影”战斗机、英国生产的“堪培拉”型轰炸机、自行研制的Ia―58等型飞机。

而更为可贵的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一批从纳粹德国流亡到南美的德国空军皇牌飞行员―如战斗机总监阿道夫.加兰德,国防军里被授予最高勋章的空军上校坦克杀手汉斯-乌尔利希.鲁德尔都辗转来到了阿根廷,在他们的悉心传授之下,阿根廷空军被深深的植入了强势进攻的基因。但是岁月和动荡最终剥落了那些绚目的妆容。到马岛战争前期,阿根廷空军已经远远被甩在了世界空军展开的后列。

其基本装备和飞机型号是幻影―3型战斗机,a―4天鹰攻击机、“普卡拉”攻击机和“级军旗”攻击机。除了5架“级军旗”攻击机是1981年刚由法国交货的新机外,其他飞机性能均趋于老旧,其中幻影-3战斗机是2o世纪5o年代末法国研制的战斗机,其性能只能与米格―21战斗机相当;a―4天鹰攻击机是美国在2o世纪5o年代末研制的攻击机,“普卡拉”则更为落后,是一种螺旋桨推进的轻型攻击机,原来的设计是用于反暴乱等准军事行动的。除了仅有的5枚am39“飞鱼”空舰导弹外,其机载武器系统也十分落后,空空导弹为美制“响尾蛇”导弹的早期型号,对地攻击武器为传统的自由落体炸弹。总之,其作战方式基本是以传统的非精确打击方式为主。而他所要面对的对手却是拥有当时比较先进的对空导弹、自动高炮以及“海鹞”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组成了比较严密的防空体系。

因此如果不是阿根廷空军敢于以劣制优、扬长避短、英勇出击,在对英军的作战中取得了较大的战果的话。或许马岛战争的进程将更为令阿根廷人难堪。不过今天那些曾经的耻辱将被彻底的洗尽。因为在阿根廷飞行员的手中操控着同样堪称世界一流的战鹰,而在他们的机翼和武器库内用于播撒毁灭的武器也储备充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今天他们将留给对手。

12架-1a型战斗轰炸机升空之后并没有直接进入飞向预定目标的航线。而是转向西南飞往阿根廷中西部的城市和河港―内乌肯省府―内乌肯市。在几乎所有的阿根廷空军飞行记录之中都将这次飞行归入挂弹飞行训练之列。虽然智利军方的女特工―塞娜提敏锐的感觉到了此次“飞行训练”的异常。但当她的同僚在内乌肯市用望远镜观察到12架-1a型战斗轰炸机依次降落在内乌肯市民用机场的跑道上之时,智利人终于放心了。毕竟内乌肯省西部是平均海拔米的安第斯山区,在这个高度之上阿根廷空军无法悄无声息的躲过智利军方地面雷达系统的监控。

2个小时之后阿根廷空军的12架-1a型战斗轰炸机加注完燃料之后重新起飞。目送他们远去的智利特工打着哈欠收起了自己的观察设备。他或许并不知道距离空前灾难降临在自己的祖国头上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安第斯山区虽然峻峭险陡,森林茂密,但是同样多峡谷和冰川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阿根廷军方派出了无数的考察队和来自中国的地面引导人员一起,徒步跋涉了数千公里,最终在阿根廷和智利交界的安第斯山脉现了数条贯穿国境的隐秘峡谷。这些宛如迷宫一样的低空通道,基本位于海拔米的比亚里卡火山到海拔2661米的奥索尔诺火山之间。阿根廷空军的12架-1a型战斗轰炸机在从内乌肯民用机场起飞之后便迅编组成4个三机编队。借助低空导航吊舱按照预定的飞行路线在不足米的低空掠过阿根廷西部的天空。宛如一群矫健的雨燕消失在了安第斯山脉的峡谷之中。

这可以说是阿根廷空军历史最大规模的一次冒险。虽然所有的飞行路线都已经经过了视线的勘探,但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飞行在这些怪石林立的陡峭峡谷之中不仅是对飞行员技术更是对勇气的考验。而在驾驶着各自的战鹰穿越峡谷的之后,他们依旧要面对智利空军雷达系统的考验。智利不仅拥有完备的地面监控雷达系统。国土的制约和与四邻不睦的恶劣关系,使得智利空军是南美洲各国之中先装备预警机的国家,而且起点并不低,在智利空军的装备序列之中拥有2架被称为“预警机之王”的以色列“费尔康”型大型预警机。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1)总裁曾说过:“谁要是有较好的预警、监控、情报搜集能力,即便战机数量只有对手的一半,也一样可以赢得天空。”借助着摩萨德情报局敏锐的触角。以色列人不仅掌握了美国先进的e―3“望楼”预警机技术,连英国“猎迷警机、前苏联a-5o预警机的秘密也尽在手中。此后其集众家之所长研制的eL/-2o85“费尔康”()机载预警系统。它破天荒地抛弃了传统预警机所用的机械式旋转式雷达,改采用相控阵雷达模式,套用英国空军技术专家保罗.卡恩特斯的话说:“‘费尔康’的革命,在于雷达变成类似苍蝇的复眼,即便自身一动不动,也能确保四周没有观察死角。”在1a1公司专门为其制作的全球广告画上,赫然印上恺撒大帝的名言――“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

1992年,“费尔康”家族的第一台试验性雷达亮相,不过它没有装在飞机上,而是安放在大型拖车上,从事地面环境测试。即便如此1993年,这种概念新颖的预警机还是遇到了第一个“知音”,智利空军以3.2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费尔康”系统部件,用于将两架二手波音7o7客机改装成“秃鹰”()预警机,架飞机在1993年6月14日的巴黎航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并于1994年交付智利军方。

智力空军“秃鹰”分别在机鼻和机身两侧加装3块全固态电扫相控阵雷达天线,提供度全向覆盖,但是因智利缺钱,没有装机尾的第四块天线面,因此未能实现度全周侦测。机上有11名系统操作员,包括任务指挥官、电子措施管制员、电子情报员、通信操作员、通信技术员、数据链管理员各1名,雷达操作员5名。而伴随着阿根廷与智利之间的紧张局势,智利空军的2架“秃鹰”预警机在战前始终处于24小时不简断的空中巡逻状态。不过狭长的国土面积显然制约了“费尔康”机载预警系统的作业能力,阿根廷军方借助潜伏在智利空军内部的特工大致了解了空袭行动当天2架“秃鹰”预警机的战备值班情况。当12架-1a型战斗轰炸机穿越安第斯山脉之时,智利空军的1架“秃鹰”预警机恰巧返航,已经回到了都圣地亚哥附近的埃尔博斯克空军基地。而负责接替的另一架则飞行在从圣地亚哥飞往对峙前线―篷塔阿雷纳斯。由于没有后视能力,对于在其背后低空飞行的阿根廷空军-1a型战斗轰炸机,敏锐的“秃鹰”丝毫没有察觉。

进入智利领空之后,4个编队的阿根廷空军依旧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状态。为了避免被地面雷达或观测人员现,他们在智利领空的飞行路线将主要在科尔利瓦多湾上空飞行。由于背靠战场,智利空军对这片海域的监控力度较弱。而偶尔遭遇海面航行着的智利渔船或货轮,水手们也只会以为是智利空军在进行夜间低空飞行的试验,报以欢呼和掌声。在经过了近3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4个攻击编组的阿根廷空军终于接近了飞行的目的地―篷塔阿雷纳斯。但是在进攻起之前,他们依旧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

最新遭到压制的是部署在篷塔阿雷纳斯军用机场周遍隶属于智利空军的防空部队。作为实行空防合一体制的部队,智利空军不仅编有1个攻击机中队、1个战斗机中队、2个防暴机中队、1个战斗机/侦察机中队。装备各型飞机余架。更拥有自己独立的防空部队,在几乎已经等同于前线的篷塔阿雷纳斯军用机场的外围,为了防止遭遇阿根廷人的突袭,智利空军部署了一个装备有法国生产的“西北风”机动防空导弹系统的防空连。这个拥有6辆导弹射车的连队,相互间距可以拉开至-米,可以为整个机场提供一个直径为15千米到3千米间的重叠杀伤防御火力网。此外还有多部美制2o毫米1"火神加特林"()型自行防空火炮和35毫米牵引高射炮随时准备担负着近距离拦截的任务。

虽然在6年中**用已经为-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研制了“雷石”系列增程型制导无动力滑翔炸弹以及“雷霆”系列激光指导炸弹。此外还有俄制-激光制导炸弹可以兼容使用。但是为了满足长时间的低空突防的需要,阿根廷人最终选择了为-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挂载千克2型航空爆破炸弹。这样的武器配备无疑意味-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必须采取临空轰炸的方式突入敌方防御的核心。

虽然有些莽撞和不明确,但是中**工还是为阿根廷人实现这种辉煌的梦想提供了保障。在4个三机编队之中,a组的3架战机便担负瓦解智利空军机场防空能力的任务。2架携带2个电子战吊舱的-1a型“飞豹”电子战机同攻击机一起突入敌人防线,连续实施干扰,直达核心,强大的电磁干扰瞬间撕开了一条“空中电磁走廊”令敌防空系统彻底生混乱,掩护着B组、c组两个攻击编队在智利空军高射火炮盲目射击的曳光弹中低空掠过机场,对停放在篷塔阿雷纳斯军用机场的跑道和机库内的智利空军战机肆意屠戮。

智利空军在篷塔阿雷纳斯军用机场部署了22架美制F―16型战斗机及其他数十架各型支援战机几乎无一幸免的在此次空袭中被摧毁在跑道之上,当然圣地亚哥在这场灾难之中也并非一无所获。智利人的地面防空火炮在没有雷达指引的情况下依旧击落了1架阿根廷空军的-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而智利的天空,噩梦还在继续,盘旋在空中的智利空军的“秃鹰”预警机成为了携带sd―1o型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对空导弹,承担战区支援任务的d组的3架-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猎物。作为中国空军自行装备的霹雳-12型空对空导弹的出口型。sd―1o型中距离空对空导弹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大小目标均有良好的毁伤效果。而其在南美的战更是用于猎杀几无还手之力的预警机,更显得驾轻就熟,无往不利。

当智利空军的“秃鹰”预警机拖着浓烟缓缓的坠落向智利南部的海域之时,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的复仇也几乎同步展开了。负责对麦哲伦海峡的智利特遣舰队展开攻击的是重新组建的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第3中队。正是这支英雄辈出的部队在马岛战争中驾驶着老旧的美制a―4“天鹰”型攻击机冲破英国海军“海鹞”型舰载机的拦截,在英国人密集的防空炮火之下将已经过期到无法爆炸的老式炸弹丢到了英**舰的甲板之上。

但是1983年美国开始对阿根廷实行武器禁运。1986年,无法补充的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第3中队不得不解散。第3中队剩余的6架“天鹰”a-攻击机也移交给了空军。不过中国制造给了这些英雄魂兮归来的力量。5年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第3中队得以在空军基地重建。此刻他们又担负起了粉碎阿根廷敌人的重任。

在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的15架-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进入战区之前,智利海军特遣舰队最高指挥官鲁道夫.戈迪亚中将便已经获悉了篷塔阿雷纳斯军用机场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消息。戈迪亚中将立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没有空军保护的情况下,自己看似庞大的舰队最终只能是阿根廷人俎上的鱼肉。鲁道夫.戈迪亚中将果断的命令全舰队展开防空队型,同时向智利本土的方向撤退。如果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配合有误,那么鲁道夫.戈迪亚中将或许还有机会。但是不等鲁道夫.戈迪亚中将所有命令传达到位。阿根廷人的攻击便已经掠海而来。

――――――――――――――――――――――――――――――――

注1:戈比爱―在遥远的古代,智利的百合花只有蓝、白两色。公元16世主己,印第安人阿拉乌加诺部族,与西班牙殖民者进行了不屈不捕的抗争。在民族英雄劳塔罗的领导下,阿拉乌加诺人把尔侵者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正当义军节节胜利之际,却由于叛徒的出卖,仲塔罗和他的3万名爱国将士误中殖民主义者埋伏,经过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第二年在天,爱国爱国志士捐躯的地方,漫山遍野绽开了红艳艳的野百合花―“戈比爱”。人们认为这是烈士们用鲜血浇灌过的蓝色、白色百合变成的。因此,在智利获得国家独立后,人们一致赞成将“戈比爱”定为国花。智利国构思奇巧的国徽国案上,有一族美丽多姿、质朴可爱的花束,它就是一束红色的野百合花。“戈比爱”野百合花(柯碧韦)是喇叭藤科植物。花红色,偶尔也开白花,长度3―4寸,花瓣坚挺好像涂蜡。结椒形小果。花开藤上,藤攀缘在树干上。以智利南方多见。

注2:皮洛士式的胜利―形容赢了眼前的胜利,最后却导致更大的失败。这个用语典出皮洛士王,他在牺牲众多官兵,而打败罗马人后曾说:“再来一场这样的胜仗,我们就输了”。现在有一句话可以描述这种情况:“赢了一场战役,却输了整个战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