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章:欧洲舰队(二)

作者 : 红色猎隼

与分别前往布鲁塞尔和卢森堡参加欧盟脑紧急会议和欧盟外长紧急会议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外长库什内相比,留守在巴黎的法国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和内政部长埃尔韦.莫岚无疑承担着远比前两者更为沉重的压力。在获得整个欧洲统一的声音支援之前,法国的情报部门和军事部门必须作好独立解决“库鲁欧洲航天中心”危机的准备。而根据美国在事件后在全球展开反恐战争的经验,虽然恐怖组织与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悬殊,但是由于恐怖组织大多隐于黑暗之中,行踪飘忽不定。因此掌握及时、准确的情报往往便会成为整个反恐战争的决定因素。

在萨科齐上台之前法国的情报机构由部际情报委员会、对外安全总局、领土监护局、普通情报局、电话侦控部、国防部情报局、军事情报局和电子情报旅等部门共同组成。而其中关于法国国内的反间谍、反颠覆和反恐怖的相关工作一般由缩写为“”的领土监护局负责。这个总部设在巴黎的索塞斯街的情报机构其性质和职能大体上相当于美国联邦调查局。拥有特工人。下设技术处、反间谍处、反恐怖处、保安处、行动处和秘密情报人员处。而反恐怖处下设两个科,一个科负责保卫法国本土的安全,监控欧洲和中东的恐怖组织的活动,而另一个科则负责对抗拉美和古巴的恐怖组织可能针对法国在南美洲海外省的颠覆活动。

应该说领土监护局长期以来在法国的反间谍和反恐怖行动都中获得了卓著的成绩。不知道是否由于心怀旧部,曾经担任法国内政部长的萨科齐在上任之后,便宣布将调整内政部下属各情报机构的组成和职能,撤销原有的反间谍机关“领土监护局”和负责普通国内安全情报工作的“普通情报局”,成立所谓“国内情报中央局”。在法国内政部长领导下负责搜集、分析所有涉及国内安全的情报,协调组织有关的应对措施和行动。普通情报局在法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也将由其统一领导和指挥。虽然这样的举措表面上看来是有效的整合的法国内政部的所属的两大情报机构,精简了人员。但是萨科齐却忽视了海外反恐和国内治安两者之间的迥异差别。整合和调整不仅带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混乱,更令法国内政部的工作重心向针对法国国内非法移民的监控和打击中去了。而对于国际反恐活动所投入的经费却远远不足,以至于针对拉美地区恐怖组织的长期监控陷入了半停滞的状态。

因此当“库鲁欧洲航天中心”危机爆之后,原本被萨科齐寄予厚望的法国内政部“国内情报中央局”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虽然原领土监护局反恐怖处对于“切.格瓦拉”旅这个早已存在多年的左派**组织保有着完整的记录。但是更多最新的信息却不得不仰仗于法国国防部下属的对外安全总局和军事情报局的情报网络。

此刻大失颜面的法国内政部长埃尔韦.莫岚、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正与法国总统的“情报协调官”―59岁的贝尔纳.巴若莱一起在被辟为“库鲁欧洲航天中心危机处理中心”的法国国防部大楼之内,听取着分别隶属法国内政部和法国国防部的情报部门在过去的24小时之内联合行动所收集到的情报。

虽然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中国和俄罗斯的总参情报局、英**情五处等赫赫有名的情报部门相比,法国人的情报部门多少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甚至被人遗忘,但事实上身为欧洲大国的法国情报部门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当纳粹德国磨刀霍霍之际,法国的情报机构事实上早已洞若观火。法国的情报部门不仅较早地预测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更对德国6军扩军的能力也进行了准确的估计,误差仅7个师。

对德军使用闪击战,并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坦克作为突击力量的新战法,法国情报部门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1935年法国情报部门就提出,德军在战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就是使用独立的装甲兵作为突击力量,配合空军协同作战。并提醒总参谋部注意德国不断加强空军力量的做法。德军的进攻时间和主攻方向上,法国情报部门也作出了惊人的准确预测。年3月22日,法国情报部门负责德国事务的保罗.佩洛尔就曾报告说,德国人突然开始研究从色当到阿布维尔的路线,而且特别关注道路、桥梁和河流等障碍情况。因此他认为:德军通过比利时向英吉利海峡的进攻迫在眉睫。而进攻方向极有可能通过阿登森林突击法国。但是,法国最高统帅部固执地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通过马其诺防线向法国起进攻。法军总司令甘末林说,跨越阿登山区需要9天时间,德国人不会这么傻。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法国的政府和统帅部对法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并不相信。而法国为了引起统帅部的注意,就只有进一步地夸大其词,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法国清白提供了不少重要情报,但是法**方认为不是。法国特工不管用什么方法,就是改变不了法**队的信念。最终法国情报部门陷入政治派别斗争中,其领导人帕西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由戴高乐一手创立的对外安全总局却异军突起,成为了法国在海外殖民地战争中的一支暗箭。这个又被称为“第七局”和“游泳池”(注1)的情报机构拥有一个被人称为“秘密行动分局”的秘密情报网。他们在法国和世界各地窃取情报,偷拆外交邮包,秘密拍摄导弹基地和策划颠覆活动,以及使用各种手段收买、暗害外国政界要人。年,他们成功击沉了十几艘向越南民族解放阵线运送武器的船只。1964年,第七处因窃取在巴黎开会的美国国务卿乔治.鲍尔的皮包内的文件和衣服口袋中的手稿,而得到戴高乐的嘉奖。1965年1o月他们在摩洛哥成功绑架并暗杀了反对派领袖迈赫迪.本.巴尔卡。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潜入新西兰北部最大港口奥克兰,炸毁了准备前往南太平洋法国核试验基地举行抗议活动的绿色和平组织的旗舰“彩虹勇士”号。

如果说深具牛仔作风的美国情报人员偏爱以绅士自许的话,那么一向自重形象的法国人在秘密战领域却是甘当小偷。被西方谍报界公认为“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间谍大师、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第七处“秘密行动分局”处长―勒鲁瓦更以在西柏林“掏下水道”(注2)和“东方快车邮包案”(注3)而名燥一时。体现了法国情报部门擅长于“鸡鸣狗盗”的特色。

在混迹于市井的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的特工眼中法兰西这一次所要面对的对手,事实上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神秘。比起制造了事件才正式走入西方眼线的“基地组织”来,“切.格瓦拉”旅早已在阳光下生存了多年了。“这个左派组织已经在南美洲存在了近十年了,事实上我们曾经也和他们打过一些交道。”面对着内政部长埃尔韦.莫兰尴尬的眼神,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的负责人―伊万.巴博如数家珍的侃侃而谈道。

“‘切.格瓦拉’旅成立于2o世纪8o年代中期,其初期成员大多是来自安哥拉战场的古巴老兵。”已经年逾六十的伊万.巴博曾在海外从事谍报工作多年,其足迹更遍布法语非洲及其周遍的刚果(金)、安哥拉、索马里等地。而1975年冷战正酣,在欧洲和亚洲都处于紧张对峙状态的美、苏两大级大国无疑都将目光转向了辽阔的第三世界。1975年安哥拉内战爆,支持北方“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简称:安人运)的苏联政府立即通过海、空运输将近2万人的古巴军队和大批武器装备运入安哥拉。揭开了古巴远征军在非洲长达16年的征战生涯。在非洲南部的6地和天空,来自加勒比海的古巴自由战士与得到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浴血鏖战。

但事实证明和冷战的其他战线一样,在非洲大6美、苏两国也同样无法最终分出胜负。最终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双方的战线却依旧回到了起点。对这个次要战场失去了耐心的华盛顿和莫斯科最终决定用谈判确定势力范围。5万名古巴青年的十多年的奋战最终换回的是安哥拉短暂的和平以及南非从纳米比亚的撤军。在哈瓦那古巴人民满怀激动的听到了古巴出兵援助非洲国家赢得了独立战争,使资本主义国家彻底丧失了非洲殖民地―**战胜资本主义的神话的新篇章。但是对于在非洲这片热土之上血战多年的老兵来说,他们的心中明确的知道战争远没有结束。

长年累月战争往往会令人厌倦,但有些时候却也会令人迷恋。特别是当得知归国之后可能要面对的是退役后的无所事事之时,很多已经习惯了战场的老兵们退缩了。1991年强大的红色帝国已经苟延残喘,失去了苏联经济援助的古巴国内饱受着物质匮乏的痛苦。因此一个名为格兰纳多的古巴军官选择了留在非洲,继续未完成的“解放非洲人民”的正义事业,而在多达5万的古巴远征军之中他并不孤独。约有名古巴士兵选择了和他一起留在非洲,为了向自己心中的偶像致敬,格兰纳多将这支部队命名为“切.格瓦拉”旅。

“格兰纳多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和坚定的**者,这一点倒是与切.格瓦拉本人很相近。我曾在1978年的刚果(金)见过他本人。事实上当时他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战役指挥官了。在科尔韦齐战役之中,正是他指挥着古巴地面部队与第11空降师交手。”伊万.巴博回忆起那场法国伞兵引为经典的远程奔袭依旧展现出了自豪的表情。

1978年5月13日,为了支援刚果(金)**武装对该国沙巴省的进攻,古巴远征军出动约四千人的地面,从安哥拉经赞比亚进入刚果(金)境内,以突袭的方式攻占了刚果(金)重镇―科尔韦齐。城内约西方人被古巴军队包控制。法国应刚果(金)最高当局的请求,迅派出1个的空降团的兵力和刚果(金)宗主国比利时伞兵突击队和美国空军的支援下,长途奔袭科尔韦齐。虽然从刚果(金)政府手中获得了科尔韦齐的兵要地志材料。但是由于科尔韦齐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已经中断了六天,因此法**队对当地现在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而正是借助着的混迹在古巴军队之中的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特工伊万.巴博送出的情报,法国伞兵部队从成功的空降突击,打了格兰纳多和古巴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不过格兰纳多随败不乱,不仅不断组织其有效的反冲击给法国伞兵制造麻烦,更在最短的时间收拢其混乱的部队有序的撤出了战场。从企图全歼古巴军队的法国包围圈内撤出了战场。

“和切.格瓦拉一样,选择留在非洲之后格兰纳多最初也对在刚果(金)建立革命根据地充满了信心。”虽然有着切.格瓦拉的前车之鉴,但是格兰纳多依旧相信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自己拥有着远比切.格瓦拉更强的力量足以在刚果(金)开辟一片天地。古巴从安哥拉撤军之后。伊万.巴博又曾在刚果(金)遭遇过格兰纳多。“他和他的部队寄身于**武装领导人卡比拉的麾下,以雇佣兵的名义在刚果(金)生活着,但是我知道他另有所图。但是他的计划却注定和切.格瓦拉一样以失败告终。”最大的障碍在于古巴军队与刚果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完全不同,连最起码的沟通都有问题。古巴无法向他们透彻讲解关于革命的问题,刚果人所理解的革命,也与古巴人理解完全不同。

刚果人的革命简直就有点业余时间赚外快的意思,很多战士无心训练,闲来喝喝酒,或者花钱弄张通行证,大摇大摆渡过大湖,去坦桑尼亚**。这种事情足以令在安哥拉苦战多年的古巴老兵目瞪口呆。格兰纳多的计划是在战争之中逐步获取卡比拉的信任,最终取代对方成为刚果(金)的领导人。但是他很会现在刚果(金)很少有仗打,刚果人拖拉散漫的性格令他们的战争更象儿戏。而他和他的部队也不过是卡比拉震慑对手,自抬身价的一块招牌而已。

“最终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一样不得不将视线转回到拉美,不过切.格瓦拉选择的是被称为“南美屋脊”的玻利维亚。而格兰纳多则明智的选择了哥伦比亚。格兰纳多和他大约名追随着假道刚刚结束内战的尼加拉瓜,从海路渗透到哥伦比亚南部地区。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比切.格瓦拉正确。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已经深深的割裂了这个国家。游击队、毒枭和各种准军事组织各自割据一方。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旅等到了长足的展。”对于格兰纳多在哥伦比亚的展,伊万.巴博虽然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却也略有所闻。

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旅艰难的穿越了哥伦比亚北部政府军和**武装犬牙交错的战场。这一路的跋涉并不比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征途来得轻松。作为外来者他们自然而然的遭到了各方势力的群起围攻。据说抵达哥伦比亚西南部的安第斯山区之时,他的人马已经不足人了。但正是这一百多人在短短数年之间成为了主导哥伦比亚局势的“影子皇帝”。

――――――――――――――――――――――――――――――――

注1:“游泳池”―法国对外安全总局总部设在巴黎第2o区图尔威尔游泳池附近的莫蒂埃旧兵营里,故有“游泳池”的代称。

注2:“掏下水道”―勒鲁瓦了解到在东德的各个政府部门、机关、军营、警察局等单位,由于缺少人们俗称的“手纸”,因此民主德国的部长、将军、军官、高级要员就拿着正式报告和文件的副本当手纸。副本纸轻薄适度、略带光泽,用过之后即被水冲进便池坑内。因此,勒鲁瓦交给法国情报人员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确定粪便最终排往何处,然后,派特工小组在那里捞取这成千上万张被污染的纸团,把它们装进一个特制的小口袋,再按照严格的规定时间,通过一套当时不为人知的运输方式运往西方。法国就这样获取了当时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东德政府部门的很多重要文件。

注3:“东方快车邮包案”―为对付西方的谍报活动,苏联邮件的严密防范堪称世界之最。每天,两名苏联信使乘东方快车离开巴黎,快车经斯特拉斯堡、斯图加特、慕尼黑和维也纳,驶向巴尔干,直达瓦尔纳和伊斯坦布尔。法国情报部门预订下东方快车上与苏联信使紧邻的包房。然后,趁列车通过一条长长的隧道时,在巨大的噪声掩护下,用小型钻机在隔墙上钻一个洞。接着,通过这个小洞,用注射器向苏联信使的包房喷射麻醉剂。待两个大汉昏睡过去后,打开他们的房门。再接下来,就是趁俄罗斯人醒来之前争分夺秒的拍摄文件。

提起哥伦比亚,有人会联想到咖啡,有人会联想到雨林,但更多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毒品。由于合适的海拔、气温和湿度,哥伦比亚西南部的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一直以来就是种植古柯碱的理想产地,作为世界第一大可卡因生产国的哥伦比亚,毒品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2o世纪7o年代,哥伦比亚的毒品团伙开始可卡因毒物的生产走私。从起初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操作,很快展成大集团垄断操作,大毒枭埃斯克巴领导的美德因集团迅走红,成为了哥伦比亚的头号制毒贩毒集团。

年,哥伦比亚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对毒品工业采取了空前严厉的镇压措施,而毒品集团则策划了全国范围内从街头暗杀到爆破民航的恐怖活动。一度演化成为哥伦比亚乃至中南美洲地区的“影子战争”。而在1992年夏天,一支人的哥伦比亚政府军特种部队,经过499天戏剧性的追捕,最终在美德因击毙了埃斯克巴,美德因集团随之瓦解。但是“一鸡死一鸡鸣”奥利胡威拉兄弟领导的卡里毒品集团很快取代了美德因集团的位置。直到1995年,奥利胡维拉兄弟俩被捕入狱,卡里集团也随之垮台。

但是大规模毒品集团的覆灭并没有终止哥伦比亚的毒品工业,各种本以**为目标的游击队组织,2o世纪9o年代初期放弃了各自的政治追求,投入了毒品制造走私。而以反游击队为主的各地民兵自卫联盟,也相当规模地染指毒品行业。加上许多小毒品集团,分散了的制毒贩毒业比过去更加兴旺,而保护毒品业的武装力量也比过去更为强大。

格兰纳多和其所领导的“切.格瓦拉”旅艰难的抵达了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之后,曾一度在自己所建立的狭小根据地内推行过“禁毒”运动。剽悍的古巴老兵徒步穿越安第斯山脉的丘陵和丛林,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以山脉之间宽阔的盆地为基础的毒品生产据点附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式消灭当地的小规模贩毒集团,随后将大面积的古柯碱种植园和毒品提纯工厂焚之一炬。但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并没有有效的遏止哥伦比亚西南部的毒品工业,相反令“切.格瓦拉”旅一度成为了众多小规模贩毒集团的众矢之的。

在经过一番合纵连横之后,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的众多贩毒集团决定联合出兵对“切.格瓦拉”旅的根据地实施“围剿”。数千名曾经为了毒品贸易中的争权夺利而彼此撕杀的雇佣兵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选择联袖一击。但是这些由亡命之徒所组成的乌合之众,显然不是受过严格军事训练且在非洲鏖战十年的百战之余们的对手。在哥伦比亚西南部的丛林里,毒贩联军的围剿屡战屡败,不仅没有消灭“切.格瓦拉”旅,相反令对方的根据地日益扩大。

“既然无法用武力消灭,那就用利益拉拢。”面对着不断吞噬着自己手中有效兵员和财力的对手,惟利是图的毒贩们不得不选择“进贡”的方式与统帅着“切.格瓦拉”旅的格兰纳多修好。而事实上虽然往往可以以游击战的方式用微弱的伤亡粉碎对方的进攻,但格兰纳多也已经现自己的“禁毒”事实上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在贫瘠的山区里,哥伦比亚人只能依靠种植古柯碱来维系生活,因此无论“切.格瓦拉”旅如何努力,最终他们也无法消灭根深蒂固的毒品工业,而依靠普通农作物来支撑的“革命根据地”,在经济显得极端脆弱。为了生存和展,格兰纳多不得不选择接受“进贡”。

比起在25-毫克剂量下,便能使吸食者于数秒种内感到欢娱的毒品来。毒品贸易所产生的巨额利润更容易使人上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旅的主要成员便从坚定的“禁毒者”,成为了安第斯山脉新一代的大毒枭。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切.格瓦拉”旅成功的整合了安第斯山脉地区各地的小规模贩毒集团,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令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古柯碱种植量连年攀升。

不过格兰纳多很快现在毒品贸易的流程之中,“切.格瓦拉”旅依旧处于获利微薄的下游位置。无论是大面积种植的古柯碱,还是通过原始而简陋的设备提取的可卡因膏在安第斯山脉都不过是价格低廉的初期产品。而无论是这些原料输送出去还是获得提纯高纯度可卡因所需要耗费的大量能源,复杂的机械设备、化学材料与工艺技术的道路都掌握在哥伦比亚游击队和右翼准军事组织的手中。他们不仅扼守着“切.格瓦拉”旅的毒品通道,更扼守着这些古巴老兵的未来。

哥伦比亚是目前拉美惟一有内战冲突的国家。自从1964年“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宣告成立以来,游击队问题一直困扰着哥伦比亚。仅在2o世纪9o年代,战火就夺去了4万多人的生命。2o世纪9o年代中期,部分有钱阶层的私人武装开始联合,形成了准军事组织。右翼的准军事组织与游击队势不两立,二者之间经常爆武装冲突。对于各地民兵性质的右翼准军事组织,剪平各地毒枭的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旅并不放眼里。但是对于同样高举革命大旗的左派游击队,这些古巴老兵却不得不有所忌惮。

哥伦比亚境内活跃着两支主要的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民族解放军”。前者拥有成员1.7万人,后者也有人。游击队实际控制着全国4o%的国土,加上常年作战、训练有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拥有13万精锐之师的哥伦比亚政府军的一支劲敌。在没有万全的把握之下,格兰纳多并不愿与这两支游击队正面交锋。于是“切.格瓦拉”旅一边继续按照原有贩毒集团与游击队达成了“分成协议”,不断以“保护费”的方式资助游击队组织的日常开支,而另一方面更不断派出由古巴老兵训练出的哥伦比亚籍“切.格瓦拉”旅的新兵协助左派游击队打击右翼准军事组织。这种“无私”的援助在哥伦比亚左派游击队的眼中自然是“革命友谊”。显然满足割据一方的他们并不清楚格兰纳多在“驱虎吞狼”的同时整军备战的真实意图。

经过近五年的生聚,“切.格瓦拉”旅完成了在哥伦比亚南部的浴火涅磐。这支不足人的武装最终膨胀为了拥有精锐正规部队,近3万民兵的割据力量。格兰纳多着搬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治国、治军理念。在自己所控制的割据地内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免费医疗的公有制经济体制。虽然大量的种植古柯碱及少量的罂粟和大麻。但是吸食或在根据地内贩卖毒品却是枭的重罪。1年,格兰纳多决定向以“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民族解放军”为的左派游击队全面摊牌。

这次代号为“鞭挞者”的行动一度为美国和哥伦比亚情报部门所广为关注。中央情报局认定那将是一场伴随着腥风血雨的哥伦比亚南部大混战。哥伦比亚众多**武装之中的后起之秀―“切.格瓦拉”旅将与老牌左派游击队大打出手。在共同削弱了哥伦比亚右翼准军事组织―“联合自卫军”之后,“切.格瓦拉”旅和老牌左派游击队无论是在控制区域还是毒品贸易方面便摩擦不断。一场终极火拼似乎已然箭在弦上。

随着“切.格瓦拉”旅在自己的根据地内展开了全面的动员,美国和哥伦比亚方面无不认为这是一次一箭双雕的好机会。根据中央情报局的分析,相对于一盘散沙的老牌左派游击队,“切.格瓦拉”旅更可能会在这场冲突中胜出。但是格兰纳多要想彻底鲸吞哥伦比亚左派游击队的地盘也并容易,毕竟以“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为的老牌游击队在哥伦比亚东、北部早已根深蒂固。要想根除对手的据点,“切.格瓦拉”旅必须深入荒山大泽清剿对手。而这种游击与反游击的较量可能将旷日持久。而鹤蚌相争,自然是渔翁得利,因此哥伦比亚政府军摆出一幅作壁上观的姿态,等待着“切.格瓦拉”旅和左派游击队的两败俱伤。

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是格兰纳多来势汹汹的“鞭挞者”行动,仅仅局限于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控制区接壤的几个小村庄。但是“切.格瓦拉”旅的每次行动都干净利落,往往在数小时之内便可以轻松的解决战斗。显然格兰纳多更多的是想展现力量而并非挑起决战,这些军事行动的目的无疑都是为格兰纳多一系列的政治攻势张势。面对着“切.格瓦拉”旅强大的军事力量,哥伦比亚各**游击队倍感震惊。为了保全自己的根据地,以“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曼努埃尔.马鲁兰达为的哥伦比亚**武装领导人不得不向格兰纳多伏称臣。但是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旅却似乎无意改变哥伦比亚的政治现状,以“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民族解放军”为的哥伦比亚**游击队非但没有失去任何的地盘,相反还获得了“切.格瓦拉”旅财政和武器上的支持和供养。

“看来这个名叫格兰纳多的古巴人还真的相信了‘革命无国界’这样的鬼话!”对于格兰纳多和其所领导的“切.格瓦拉”旅在哥伦比亚的作为,法国内政部长埃尔韦.莫岚不禁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这个笃信于**的古巴军阀在大好的局面之下竟没有取**游击队而代之,依旧龟缩一隅,无疑是作茧自缚,不思进取的表现。“不!他不是切.格瓦拉,更不是卡斯特罗。格兰纳多这样作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安第斯山脉的岁月里,他或许是看清了所谓‘革命’的本质,或许是顿悟了那些无产阶级先贤的高深理论。总是在此后的决策中,他的每一步都无往不利。”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的负责人―伊万.巴博苦笑着摇了摇头。

“‘一个国家是无法建立社会主义的’,这是2o世纪初**者的悲观论调。不过列宁和斯大林在沙皇俄国的废墟之上成功建立了苏联却似乎有利的反驳了这一点。因此“一国社会主义”又成了国际**的主流思潮。但是这个理论真的是?扑不破的真理吗?一个多世纪以来**运动的曲折过程告诉我们,这个理论有其相应的适应范围。在诸如俄罗斯和中国这样拥有辽阔国土和健全产业体系的国家,一国独立建立社会主义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对于国土面积狭小、产业单一的拉美国家,一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尝试却是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然在我的祖国―古巴,伟大的领袖卡斯特罗以其坚强的意志和高的管理能力克服着国际社会的孤立和社会经济的缓慢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某一位领袖的身上,在拉丁美洲的大6之上,我们胜利的希望应该建立在多国乃至整个大6的同步转变之上。”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的负责人―伊万.巴博拿出一份剪报,呈现在法国内政部长埃尔韦.莫岚的面前。

“这就是格兰纳多在3年在“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所出版国际杂志《反抗》和其所建立的国际互联网站上所表的署名文章―《论拉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中的主要论点。他似乎已经看穿了哥伦比亚和整个拉丁美洲革命陷入的僵局。因此提出了将革命的烽火燃向整个大6,最终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可能性。”伊万.巴博默默的解释道。“他想在拉丁美洲重建一个苏联?”埃尔韦.莫岚多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至少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去作的!”伊万.巴博无奈的点了点头。“这完全是异想天开,以他们微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改变一个大6的政治格局,何况拉丁美洲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后院,华盛顿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生的。”埃尔韦.莫岚继续用嘲笑去对应他所不原看到的事实,但虽然态度依旧但却显得已然没有太多的底气了。

“无论他是否能成功,他的这一理论都都至少缓解了‘切.格瓦拉’旅在哥伦比亚的生存危机。”与埃尔韦.莫岚不明就里的嘴硬相比,睿智的“法国铁娘子”―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却依然看懂了格兰纳多的真实套路。随着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切.格瓦拉”旅事实已经进入了在哥伦比亚展的一个瓶颈时期,无论是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根据地和军队的日常开支还是为这场革命寻找一个崇高的目标以建立向心力,格兰纳多都必须带领自己的部属走出安第斯山区,向山外更为广阔的世界展,而如果仅将自身的活动范围限定在哥伦比亚国内的话,“切.格瓦拉”旅必然需要面对在哥伦比亚中部和北部地区活跃的老牌左派游击队的势力范围。诚然以“切.格瓦拉”旅多年积累起来的力量,要战胜分为7个集团、63个阵线,每个阵线大约只有4o到名游击队员,一盘散沙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及其他哥伦比亚**游击队并非难事。但是格兰纳多却显然已经看到了这样孤注一掷可能产生的后果。

先哥伦比亚国内的各派**游击队虽然表面上与哥伦比亚政府势不两立。但是双方之间的和谈之门却从未正式关闭过,1998年哥伦比亚政府甚至正式承认“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是哥伦比亚国内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就在“切.格瓦拉”旅准备摊牌的1年哥伦比亚总统帕斯特拉纳甚至亲自前往哥国南部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基地,会晤该游击队总司令曼纽埃尔.马鲁兰达。显然如果过分进逼,可能导致哥伦比亚国内的各派游击队倒向波哥大(哥伦比亚都)方面,联手对抗新兴的“切.格瓦拉”旅。

即便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哥伦比亚政府在南部左派游击队之间的火拼中采取“中立”的立场,放任“切.格瓦拉”旅与各**游击队互殴。面对已经存在了3o年之久的哥伦比亚本土游击队,“切.格瓦拉”旅要想成功鲸吞对方也并非易事。战事很可能在哥伦比亚南部的穷山恶水之间陷入胶着状态。最终在双方两败俱伤的情况下,哥伦比亚政府军最终出手坐收渔翁之利。

再退一步说,“切.格瓦拉”旅在行动中抽到所有的好牌,在军事行动中无往不利。在哥伦比亚政府军介入之前,成功的鲸吞和整合各派势力,接受了哥伦比亚南部的所有**游击区,并将“切.格瓦拉”旅在安第斯山区成功的管理体系移植和放大。但最终他们依旧需要面对和原先各左派游击队一样的难题,要么和哥伦比亚政府军正面交锋。东进夺取大城市和全国政权;要么满足于割据南部的“革命割据地”。

1999年1月到2年1月,哥伦比亚让出5个省给哥伦比亚**游击队作为“解放区”,但是这个5个省虽然共计4,2万平方公里,但是人烟稀少总人口仅5万左右。因此即便鲸吞所有**游击区,对于迫切需要财政、兵员和活动空间的“切.格瓦拉”旅来说也不过是饮鸩止渴。最终格兰纳多还是要在日益枯萎的压力面前,走上与波哥大方面最终对决的道路。而与贫瘠的割据地相比,哥伦比亚政府虽然看似在众多**游击队面前,显得焦头烂额十分狼狈。但波哥大方面事实上依旧牢牢的掌握着哥伦比亚富庶的东、北部的控制权,而这一地区不仅是哥伦比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居住区,更是哥伦比亚主要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区。因此哥伦比亚政府表面上对**武装束手无策。但事实上却是稳若泰手,占尽了财政和人口上的优势。拥有近17万正规部队和过11万准军事部队(国民警察)无疑是“切.格瓦拉”旅无法正面对敌的巨兽。

就算退一万步说,格兰纳多在夺取哥伦比亚全国政权的道路得到“马、恩、列、斯、毛”各位先哲大神以及“切.格瓦拉”在天之灵的庇佑。最终冒险成功,成功的推翻了代表着哥伦比亚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的右派政府,成功的在哥伦比亚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权。最终却还是要面对最为艰巨的挑战,直面最后一个也是最为强悍的对手―美国。

美国把拉丁美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并视为自己的“后院”,源于历史上著名的“门罗主义”。1823年,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4年“罗斯福推论”又提出,某个拉美国家一旦“闹事”,美国可以干涉其内部事务。此后随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干涉和控制拉美事务的一种政策,并牢牢掌控着拉美的局势。比如,上世纪,美国入侵危地马拉、组织雇佣军入侵古巴、干涉巴拿马、出兵多米尼加镇压人民武装起义,以及1983年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格林纳达等等。

但是自2o世纪9o年代中期克林顿执政以来,试图在拉美推行的将美洲大6纳入美国轨道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华盛顿共识”,月兑离了拉美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利益,导致拉美国家就业减少,财富集中,贫困现象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使拉美国家深受其害。最终令美国极力推行的旨在建立经济一体化的美州自由贸易区计划()也在拉美国家中受到抵制。而在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忙于反恐和反核扩散,拉美地区受到忽视,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一直在下滑并更加恶化,处于冷战结束后的最低谷。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哥伦比亚依旧是华盛顿在南美洲最为重视的盟友。

一方面是从1997年起,哥伦比亚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生产国。为了堵塞这些毒品在美国的泛滥,克林顿政府时代美国曾向哥伦比亚提供13亿美元,以资助一项“哥伦比亚计划”,从而使它成为继以色列、埃及之后世界上第三大受美援国。除了向哥伦比亚政府提供6o架武装直升机外,美国还派遣名军事人员到哥伦比亚训练两个特种营。根据这项计划,这2个美式特种营不时深入哥伦比亚南部丛林捣毁由**游击队控制的毒品种植园和制毒工厂。

而另一方面随着1999年2月2日,左派强人查韦斯宣誓就任委内瑞拉总统并迅的在这个拉丁美洲主要的产油国推行“玻利瓦尔主义新政”,不仅斩断了美国从委内瑞拉获得廉价石油的可能,更鼓动玻利维亚、秘鲁等南美洲国家建立一个横跨整个拉美的自由贸易区,终结美国在拉美地区的经济垄断地位。而为了确保这一自由贸易区的的安全,查韦斯更主张拉美国家建立军事合作机制。面对这个不断制造麻烦的“刺头”,无暇南孤的华盛顿当然希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政变或暗杀的手段将查韦斯赶下台。但是偏偏这位仁兄福大命大,两次军事政变都没有能够撼动他的地位。为了遏止委内瑞拉效应在南美的扩散以及为最终兵戎相见作准备,美国更不会允许哥伦比亚这个南美为数不多的坚定盟友有失。因此到目前为止,美国对哥援助近5o亿美元,是美在伊拉克以外第三大军事援助开支。并有数千人的作战部队被部署在了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边境之上。因此可以遇见即便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旅成功夺取哥伦比亚政权也终将导致美国的全面干涉。

“与其铤而走险,不如趋利避害。毕竟‘切.格瓦拉’旅和哥伦比亚国内的老牌左派游击队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阿利奥-马里微笑着揭开了谜底。毕竟格兰纳多所要的更多的是一条稳固的对外通道,以便其贩卖毒品和获得物资。而在了解了‘切.格瓦拉’旅的实力之后,老牌左派游击队也会明智的选择与其合作而非正面对抗。不难想象双方最终妥协的条件。哥伦比亚左派游击队为“切.格瓦拉”旅开辟一条通往海外的物资通道,并降低通过他们所属地区的‘保护费’。而“切.格瓦拉”旅则继续从毒品利润中抽出部分资助左派游击队,毕竟对于“切.格瓦拉”旅而言,只要价钱合适他们无疑是阻遏哥伦比亚政府军最好的屏藩。而有必要的时候,“切.格瓦拉”旅甚至可以直接出兵与他们联手对抗哥伦比亚政府军的进剿。

“而当与哥伦比亚国内各派**武装结成了一个稳固的联盟之后,格兰纳多一方面加大了对哥伦比亚毒品贸易的垄断之外,一边向南展进入了秘鲁和玻利维亚境内,用武力压制和金钱收双管齐下的形式。迅占有了拉美‘金三角’毒品贸易中的绝大多数份额。”伊万.巴博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借助着对周遍国家的左派游击队―秘鲁人民解放军、玻利维亚民放解放军和厄瓜多尔人民革命游击队的控制,“切.格瓦拉”旅的势力很快渗透到上述两个国家。

“金三角”地区是指亚洲包括缅甸、泰国、老挝以及印度等一些邻近地区,面积大约为2o万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罂粟的毒品产地。而以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共同接壤的亚马孙地区的大约5o公里左右的地带为中心遍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秘鲁四个国家贩毒分子控制地区。其情况也与亚洲的“金三角”相类似,因此人称为南美洲的“金三角”。这一地区中,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是最主要的古柯种植国和可卡因生产国。上述三国可卡因的产量过全球总量的98%,全球古柯叶的种植面积为22万公顷,其中秘鲁占1/2,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各占1/4。

在其中仅哥伦比亚一国每年就可以向全世界输出了市值亿美元的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各种毒品,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6%。但是即便垄断了整个了拉美金三角,“切.格瓦拉”旅每年也仅能从毒品交易中获取了大约35亿美元的利润,剩余部分则被毒品的“流通渠道”─走私贩、毒品批商、零售商和中间商瓜分。过吨可卡因和数吨海洛因,这些毒品在哥伦比亚的批市值仅有9亿多美元,但走私到美国、欧洲等地后却可以生出数十、上百倍的暴利。例如,一克可卡因在哥伦比亚都圣菲波哥大的行市大约为5美元,但在纽约却是美元,在莫斯科则达美元。虽然这35亿美元的小部分利润,也相当于哥伦比亚主要出口物品──石油全年销售额的9o%多,和咖啡销售额的2.5倍。但是显然对于雄心勃勃的格兰纳多来说,这些微薄的收入是无法令他满足,于是一场铺平海外毒品渠道的行动悄然展开。

由于国际贩毒集团的大量存在,吸毒、贩毒活动的跨国界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秘密的毒品转运及交易地。而在拉美地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哈马也是世界性的毒品转运中心。而委内瑞拉―加勒比通道是哥伦比亚毒品运往美国和欧洲的主要路线。虽然“切.格瓦拉”旅已经在南美洲地区威名赫赫,但是中美洲的毒品通道却依掌握在墨西哥毒枭的手中,从哥伦比亚的古柯碱种植地到美国街道上的毒品贩子,墨西哥人长期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要想进一步从这条毒品网络里榨取利润,控制中美洲和墨西哥的毒品网络便成为了格兰纳多和“切.格瓦拉”旅最为棘手的任务。

虽然不断的在中美洲动跨境军事行动剪除墨西哥毒枭的据点甚至向美国政府提供情报借刀杀人。但是墨西哥毒枭的势力却依旧强大,直至格兰纳多将墨西哥国内的**游击队拉拢过来,才最终在墨西哥本土全面建立起了自己全面取代墨西哥各大贩毒家族的毒品网络。

“也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恶贯满盈的贩毒集团咯!”听完伊万.巴博的情报简介之后,埃尔韦.莫岚故作轻松的长出了一口气。“不!毒品贸易只是‘切.格瓦拉’旅获取资金的渠道而已。实际上他们每年从毒品贸易中所获得的近亿美元的资金几乎全部被用于支持南美左翼政治派别和领导人中去了,到目前为止据我们所知,‘切.格瓦拉’旅已经与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左翼政党、**武装甚至政府建立的稳定的关系。毫不夸张的说格兰纳多本人已经通过政治献金和军事援助成为了南美左派政治力量的‘影子皇帝’。而他本人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在南美洲建立一个全新的苏联。”伊万.巴博摇了摇头无奈的回答道。

“那些自诩高尚的**者竟会接受如此肮脏的馈赠吗?”阿利奥-马里颇为好奇的问道。“并不是所有的南美国家都象委内瑞拉那样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查韦斯可以私下里鄙视的称格兰纳多为那个‘卖可卡因的**员’,但是其他国家的左派政党却要这些黑金生存和展下去。何况格兰纳多在《反抗》中这样写道:竟然资本主义选择了用毒品来堕落,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烂的更快一些呢?向腐朽的美国社会输出毒品完全遵循了西方世界所谓的市场主导论。竟然美国人有需要,那我们就卖给他们。这一切与道德无关。”由于“切.格瓦拉”旅很少向欧洲直接输出毒品,因为以伊万.巴博为的法国情报部门一直对这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南美洲的**组织只是进行监视。直到他们对法属圭亚那动手,法国人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同样可以说属于南美。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