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六章:核爆欧洲(五)

作者 : 红色猎隼

“该死!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些法兰西婊子养的杂种。”魁北克老城的宛如迷宫般的街区之中,隶属于加拿大机械化第5步兵旅的步兵们正在加拿大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c)研制生产的4辆“灰熊”型轮式装甲运输车的掩护之下,艰难的向着港区的方向挺进着。在一个高大的军士长粗鲁的抱怨声中,步兵们小心的呈巷战队型穿行过由瓦砾和燃烧着的轮胎组所成的路障,向着纵深的方向冲去。

凭心而论加拿大政府和军队在遭遇欧盟军团突袭之后的反应并不慢。对于突然出现在魁北克的敌人,加拿大海、6、空三军都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战斗中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住了欧盟远征军的第一波攻势。此刻在加拿大航空指挥部的紧急动员之下,执行战备任务的第416战术联队的6架cF-型战斗机已经出现在了魁北克市的天空之中。这些挂载着“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的“枫叶大黄蜂”(加拿大空军的cF-型战斗机是美国空军F-“大黄蜂”型战斗机的出口版)无疑将成为圣查尔斯河口上空的屠夫。虽然控制了了港区条件优良的魁北克港。但是显然此刻欧盟庞大的机械化部队没有来得及从伪装的货轮之上卸下,在敌人成功的登6到北美的大地之前加拿大人还有足够的时间阻击来自欧洲的敌人。

魁北克城()是魁北克省省会,是加拿大东部最重要城市和港口之一,位于圣劳伦斯河与圣查尔斯河汇合处。在这里,河面收缩到不足米宽,形势险要。魁北克城犹如一头雄狮,扼守着这条从大西洋深入北美水路的咽喉要道,因此它素有“北美直布罗陀”之称。而“魁北克”在印第安语中就是“河流变窄处”的意思。这座城市的总人口约68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法裔加拿大人,95%的居民只会**语。全城分新区和老区两部分。新市区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一派现代化城市风貌。老城区占地135公顷,为城市占地面积的5%,城中是一排排石头砌成的房屋和石铺的狭窄而曲折的街道,工厂、企业沿圣劳伦斯河而建。远望古城,房屋、仓库、商店层层叠叠,宛如一个庞大的迷宫。数千名魁北克解放阵线(英文,法文éé通常用法文缩写成)的成员正依托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抵抗着加拿大6军的进攻。

魁北克地区最初由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1534年)和萨米埃尔.得.尚普兰(8年)现并宣布为法国领土。1663年,魁北克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成为法国皇家殖民地,被称为新法兰西。此后为了争夺对这块领土的控制,法国和英国之间展开了连年的激战,直到1756年至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法国的最终战败,被迫把北美的殖民地割让给英国。此后大不列颠获得了主权,但是法国文化的影响却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魁北克的法国移民不得不接受以英国移民为多数的加拿大政府的领导,长期以来,英裔移民由于人数多,地盘大,一直主宰着加拿大的政治经济生活。因此,聚居在魁北克省的法裔对此十分不满。他们认为加拿大是由法、英两大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组成的联邦,绝不允许将魁北克降到一个省的地位。魁北克省虽然是加拿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在历史、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与加拿大其地区有非常不一致的地方。由于这种文化背景不同及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法裔与英裔之间一直存在着较深的矛盾,尤其是魁北克法裔人一直无法接受这部强加给他们的,带有非常浓厚殖民地色彩的,由君主立宪的《加拿大宪法》。

年代,魁北克生了一场“宁静革命”,魁北克民族意识开始抬头。许多魁北克人认为加拿大实行的宪法是1876年由英国国会制定的,它既不是经过民主的方式来讨论通过,也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感情,而且占加拿大当时人口三分之一的魁北克的利益完全被排除在外,毫无政治主权。而讲英语的加拿大人则认为魁北克不过是1o省之一,不能特殊,由于法裔与英裔的矛盾不断加深,魁北克省屡屡提出要分道扬镳的主张。

而“魁北克解放阵线”正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组织。他们宣言呼吁进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武装斗争,以古巴革命家切.格瓦拉为偶像。推翻魁北克政府,从加拿大独立,建设工人阶级的社会。这种乌托邦式的革命宗旨令魁北克解放阵线一度展了很多行动小组,从1963到年实施了起暴力行动,但主要是爆炸和抢劫银行,以及绑架议员,甚至策划爆炸“自由女神”。这种玩笑式的革命最终在加拿大政府的打击之下,自然作鸟兽散。但是今天他们卷土重来却早已月兑胎换骨。除了组织的名字和大体宗旨之外,由大批从法国外籍军团退役归来的加拿**裔移民加上整个欧洲的支持,他们已具备了与加拿大军队一战的实力。

很多人对于加拿大的理解往往只限于其辽阔的国土和国旗的那一抹鲜红的枫叶。而对这个国家的军队则往往处于无视的状态,实际上这个国家的武装力量一直以来都默默无闻的参与着世界各地的战争。早在1867年获自治之前,加拿大各各城镇的居民便分别为英、法两国或者本地的民兵组织服役。这些民兵的成立目的是最早是为了防御各殖民定居点免于遭受北美土著的攻袭,而在随后的战争之中,这些在恶劣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加拿大民兵逐渐成为了大英帝国充足的后备兵源,从镇压美国独立到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从二次布尔战争到二次世界大战,加拿大人在日不落的旗帜之下从北美转战到了大半个世界。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加拿大都为大英帝国提供了近百万的壮丁,可以说如果没有加拿大人的支持,或许大英帝国便没有可能获得顺利通过那些战争严酷的考验。二次大战期间莱茵河以北的荷兰国境便完全由加拿大军队从纳粹手中解放。

而自1947年起,加拿大军队曾参与过二百次以上世界各地行动,完成72次“国际联合行动”。包括朝鲜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及无数次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及未宣战的军事行动,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危机、戈兰高地、塞浦路斯、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最近的阿富汗。仅在6年,便有过名加拿大军人被调往到海外,担负阿富汗反恐战争及北约波黑维和部队)的任务。在每一天,都有大约名加拿大军人―即可部署军力的三分之一―正为出征海外行动进行准备、部署、或正在踏上归途。可以想见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国之一及北美空防司令部其成员,加拿大军队中无论步兵、水手还是战斗机驾驶员们,都是不逊色于西方任何一个军事强国的职业军人。

“总统先生,加拿大总督米歇尔.让女士刚刚在自己的总督府内宣布不再承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英联邦最高元,拥护刚刚登基的爱德华九世。以及……公开承认魁北克省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从幕布上摇晃的镜头和巨大的电子地图之中了解着加拿大战局的约翰.歌斯特总统耳边再度响起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噩耗。加拿大是英联邦国家之一,因此其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采用民主议会制的联邦国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加拿大的国家元。而其行政权力则由她的代表―总督和副总督来行使。加拿大总督是英国女王在加的常驻代表,由总理推荐并由英女王任命,一般任期为5年。

名义上,加拿大总督享有英国王室在加拿大的所有行政权力和特权,不过实际上,执行最高行政权力的是总理和内阁成员。可以说英国国王或女王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而总督是名义领袖的代表,其职位更多的时候只是象征性的。由于加拿大总督的职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媒介或公众偶像的角色,具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更能很好地胜任。此外,担任总督职位的人还应当越党派之别,因此没有从政经验反而是一种优势,不必背负任何负担。

而现任的加拿大总督―米歇尔.让更可以说是集以上两种优点于一身,她1988年开始在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工作。先后在该电视台法语新闻频道和英语频道担任记者、纪录片制作人兼主持,并因在纪录片制作方面的突出成绩获多项新闻奖。而身为女流更是极少过问政治。5年8月,由加拿大总理马丁提名,经英国女王同意,被任命为加拿大第27任总督。她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督,第一位黑人总督,第三位女性总督,同时也是加拿大连续第三位播音员出身的总督。从这个岗位的要求及她的工作表现来看,米歇尔.让干的很出色。或许唯一的问题仅在她出生于海地的一个法国人家庭,移居加拿大后随父母生活在法国后裔分裂思潮泛滥的魁北克省,曾经拥有加拿大和法国双重国籍,以及拥有一位法裔制片人的丈夫―琼.丹尼尔。拉丰。

切转而来的镜头之中,美国总统约翰.歌斯特面无表情的注视着那个曾与自己有过数名之缘的女人,在位于加拿大都渥太华东北部苏塞斯斜街,名为丽都厅的总督府内用法语亢奋向全世界表着自己那压抑已久的**。在米歇尔.让的口中,美国被刻画成了加拿大自私自利的恶邻,除了孜孜不倦的盗取着加拿大的资源之外,更试图操控加拿大人的未来,践踏加拿大人的尊严。而美国政府单方面推行的“狄安娜计划”更是公然窃取全人类的未来。而对于自己抚育了自己成长的魁北克,米歇尔.让第一次以加拿大政府领导人的身份喊出了“魁北克独立万岁”的口号―“我们不是所谓的‘魁北克民族’,更不是加拿大的‘国中之国’……。”

不过加拿大主流英裔移民社会的代表―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并没有给自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为自己的**画上圆满句号的机会,佩戴有翼剑和“我们无畏”箴言臂章、手持着c毫米短突击步枪的加拿大第2联合特遣部队便破门而入,在电视机镜头前粗暴的将自己祖国的名誉元―米歇尔.让总督制服,直到拍摄被阻止之前相信整个北美的人们都看到加拿大空前的大分裂。

不过擅长于即兴演讲的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很快便展现出了他凡的口才和公共危机处理能力。在与法国大使馆为邻的加拿大总理官邸蒂芬.哈珀接过了米歇尔.让总督的电视讲话权。作为一个政客,他先用他非凡的演技毫不做作的向加拿大人民盛赞了米歇尔.让在其任期内对加拿大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认为她不过是太过疲劳和紧张,才会作出如此错误的行为。随后才将话题引向了目前翻覆的国际局势。

“和全世界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一样,加拿大一直以来都反对华盛顿单方面提出的‘狄安娜计划’,也并未从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之中获得任何的收益。但是我们坚信在这个世界之上存在着除战争以外解决问题的方式。我相信这不仅是我的心声,同样是加拿大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呼唤。在此我要重申两点:1、加拿大政府却不纵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2、加拿大的军队将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家园,无论敌人如何强大,我们都将无畏捍卫加拿大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面对着史蒂芬.哈珀慷慨激昂的讲话,约翰.歌斯特总统才第一次感到了欣慰。毕竟为了维护这个北美洲的富有资源的盟友,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加拿大各政党予以了长期的扶植。而史蒂芬.哈珀更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对象。可是加拿大军队真的有能力如史蒂芬.哈珀所说的击退欧盟军团的突袭吗?

加拿大空军的cF-型战斗机低空掠过魁北克城的天空,扑向港区内那些不停从船舱内驶出坦克和步兵战车的大型滚装船。翼刀之下那美制造的-84“鱼叉”型反舰导弹和-65“小牛”型空地导弹以及位于机身中心线的挂架之上的-12型激光制导炸弹随时准备散布着毁灭。第一架cF-型战斗机俯冲而下,但就在“鱼叉”型反舰导弹摆月兑挂架的前一瞬间,战机却猛急的拉升起来,同时抛洒出绚目的箔条干扰弹。虽然不在现场,但是海军航空兵出身的约翰.歌斯特总统已经判断出战机突然进行如此猛烈机动的原因―他被地对空导弹锁定了。接下来的一系列解锁动作令人眼花缭乱,显然加拿大空军担任战备值班任务都是颇具实力的“老鸟”。如果是一般的地对空导弹,或许早已被他们摆月兑了,就在战机耗尽了最后的能量以大过载的机动动作试图摆月兑已经紧紧咬住自己的导弹之时,来袭的导弹却以一个诡异的横行行动,在cF-型战斗机的机月复部近距离爆炸,银灰色的战机在刺眼的光芒中被炸成两段,燃烧着坠向圣查尔斯河。

“相信是法国人的‘紫菀’3o型6基区域防空系统。这种导弹在重心附近还装有1个燃气阀,利用4个横向喷嘴直接产生横向加度,使导弹在接近目标时产生一个较大的过载,提高了导弹抗机动目标的能力,导弹最大机动过载可达。”关心着欧洲军工科技展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上将看着镜头前6架加拿大空军的cF-型战斗机无一例外的在进入攻击距离之前被击落在魁北克的天空后,无奈的解释道。

“我们必须马上行动动员起来,建立起北方防线……要快……。”看着幕布前漫天飞舞的燃烧着的战机碎片,约翰.歌斯特总统突然意识到了欧盟在魁北克的登6并不是一次旨在牵制的佯动,而是直指美国月复心的全力一击。再也不会那些旷日持久的相持,欧盟从一开始便准备打一场战决的闪电战。虽然在二次大战后完结之时,加拿大拥有当时世界第三大海军及第四大空军、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自愿性参与的6军。但是加拿大国防预算及军力,已经从冷战初期的高位至到华沙条约组织缩减的威胁时年代而逐步下降。在整个年代,相继国防预算削减强迫逐步将加拿大军队人力、基地、战斗力削减。1958年,加拿大部队还保有12万人的军队,1989年减少至8.88万人。而加拿大政府的目标是将军队人数维持在6万人,不过现在的人数已经低于这个目标。面对整个欧洲全力进攻,加拿大军队不可能支持太久。

二月份的安大略湖,即便是白天最高温度也不过徘徊在零下十二摄氏度左右,加上湖面上凛冽的北风,湖边的气温往往可以达到零下二十多度。恶劣的自然环境,令一周前奉命抵达这里戍守的美国6军国民警卫队士兵们叫苦不迭,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来自于温暖的弗吉尼亚州,隶属于贝尔沃堡的第29步兵师。而就在这一湾碧水的对岸,由魁北克市登6的欧盟远征军正在围攻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公猪之城”、“泥泞约克”―多伦多。

欧盟与美国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个小时,而双方以加拿大东部为主战场的地面战也已经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在魁北克省法裔居民的协助之下,秘密潜入魁北克市法国外籍军团第2步兵团成功的夺取了魁北克市附近的各大港区,掩护战前便秘密从欧洲起航的欧盟6军机械化军团的成功登6。从战略上来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突袭行动,在战争爆之前欧盟各国成功的隐瞒了其战略企图。而秘密集结起来的精锐部队也成功躲过了美国在欧洲的情报网络,显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们无一例外的深陷于欧盟各国所释放的烟雾之中―在战争爆之前,美国一度认为威胁仅仅来自于新纳粹政党执政后的德国及其在东欧的盟友。而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西、南欧国家列为了潜在的盟友,甚至寄希望于与法国结盟击败新纳粹主义德国的可能。但出乎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意料之外的是第一支登上北美大6向美国本土进攻的正是法国6军。

加拿大军队的反应度令这次战略上几乎完美的突袭险些归于失败,加拿大6军第5机械化步兵旅在第一时间从位于魁北克市以北25公里处的魁北克省6军基地的赶赴战区。多年以来海外部署的经验令加拿大拥有一支规模不大但富有战斗力的地面部队。加拿大6军的每个旅()级战斗单位都由三个步兵营及以下担任支援任务的炮兵、装甲、工程兵团级()战斗单位组成,另外还编制有一个补给营()、一个旅部及其通讯中队等其他支援单位。在收复魁北克的行动之中加拿大6军还有一个战术直升机中队和野战救伤车队支援第5机械化步兵旅的行动。

欧盟方面并非不清楚加拿大6军第5机械化步兵旅的行动可能对远征军的顺利登6造成的影响。但是由于这支部队主要由魁北克的法裔居民组成,其“法语军旅”的称号,使巴黎想当然的认定可以利用魁北克的独立运动倾向诱引这支部队阵前倒戈。但是显然最终结果令欧洲人失望了,在法**团漫天抛洒的法语传单和高音喇叭的鼓动之中,加拿大6军第5机械化步兵旅的装甲车毫不留情的碾碎了“魁北克解放阵线”那些乌合之众组成的外围防线,直扑欧盟军团立足未稳的登6场。

从圣查尔斯河口西北岸的港区到南岸的泊位,加拿大6军的多个轮式步兵战车突击群甩开了深陷于巷战之中的步兵分队直插港区。与前期潜伏的法国外籍军团展开了殊死的攻防,而更为惨烈的争夺则集中于圣劳伦斯河左岸的港区和港区,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圣查尔斯河在冬季有4个月的冻期,虽然天气在这几天转晴,货轮可以勉强通行,但在满是浮冰的水面之上,满载着法国6军第7机械化步兵旅主力的滚装货轮已经只能缓慢的行使着。已经登6的法国6军第7机械化步兵旅第2装甲团1个连的13辆“勒克莱尔”2型主战坦克成为了法国6军手中最为坚实的防御基础。这些全重53吨的钢铁猛兽宛如法兰西曾经纵横中世纪的重甲铁骑,在圣查尔斯河畔一次又一次的击退着加拿大6军夺回港口的努力。

或许加拿大6军会后悔自己出于虚荣的心理,将从德国接收的2o辆升级后的“豹”型主战坦克,部署到了阿富汗战场,以至于国内的部队所装备的依旧是上个世纪7o年代年交付的德制“豹”1c1型主战坦克,虽然这些主战坦克后来使用新型炮塔升级成“豹”1c2型主战坦克,外型和防护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依旧与“勒克莱尔”2型主战坦克存在着难以跨越的代差。在圣劳伦斯河左岸,法国6军一个连的“勒克莱尔”2型主战坦克便击溃了加拿大6军第5机械化步兵旅主力装甲团的攻势。在日落之前,在被战火侵蚀的魁北克市,断壁残垣之间到处可见加拿大6军被击毁的各式装甲战车的残骸。而港区对于那些苦战了一天的加拿大士兵来说却依旧还是那么遥远。

战斗毫无疑问的进入相持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胜负的天平只取决于谁能更快更多的获得有生力量的支援。在被炮火夷为瓦砾的港区,以法国6军第7装甲旅为主编组的欧盟远征军第一梯队的3个团级部队―第2装甲团、第35步兵团以及第8炮兵团在几乎不间断的炮击和空袭之中,6续登6用他们的血肉和钢铁一起构筑起了欧洲人在阔别近年之后在北美的第一个登6场。而在他们身后,法国6军还有3个旅的部队正在泛海而来。而在魁北克的外围加拿大6军第2机械化步兵旅正从设于安大略省东部基地全集结而来,紧随其后的则是部署在美国本土东部的美国6军的本土集团军群。

虽然五角大楼有意将部队改变为行动部队(ua)、应用部队)和应用部队)的全新模式。但是显然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蓝图已经赶不上这场战争了。庞大的美国6军此刻依旧在6军部和6军参谋部的领导,其下采取战区6军、集团军群、野战集团军、军和师以下部队或分队的编制模式。在匆忙建立的北美战战区联合司令部的协调之下,美国6军重建了第12集团军群。

美国6军集团军群是战时为了便于指挥,在较大的战区内由数个野战集团军合编而成的战略军团,平时则没有这级部队。集团军群所需兵力取决于战区的基本任务、作战范围、作战地幅的特点和敌情等因素。其编制除了包括类似于战区6军部队司令部所编辖的各种职能部门和直属部队外,通常都由2-5个野战集团军、若干个独立的军或师,以及根据群属兵力大小所必需的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编成。美军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组建过3个集团军群,此此重建的第12集团军更是在布雷德利的指挥之下,横扫法国北部、解放卢森堡和比利时,突破“齐格菲防线”攻占鲁尔区,在易北河与苏联红军会师。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之后,规模庞大的集团军群便退出了美国6军的作战序列之中,再也未被组建和部署过。

对于约翰.歌斯特总统要求美国6军进入战时动员状态的命令,五角大楼曾一度表示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欧洲远征军在魁北克的军事行动至多不过是一次牵制美国反击力量的佯动而已。毕竟在五角大楼的心目之中,在没有从美国强大的海、空力量手中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之前,欧盟6军至多只能象在魁北克那样进行小规模的偷渡和突袭。

“一旦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将无疑是一场灾难。无论是工业潜力和资源储备,我们都拥有着绝对的优势。更为严峻的是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太平洋方向的军事力量依旧毫无伤。虽然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始在第一、第二岛链之间集结力量。但是在战局明朗之前。这两个国家并不会急于采取行动。而在迈克.李总统的任内,我们在东亚构筑的恐怖平衡更将有效的制约这些国家的军事调动―我们的军队虽然撤出了韩国和日本的军事基地,但这两个国家自身的军事力量依旧将长期而有效的牵制着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决策。”但是约翰.歌斯特却清楚的看透了欧盟的底牌。

作为曾经的盟友,欧洲各国显然清楚美国的战争潜力。而俄罗斯和中国在目前的情况下也不会急于火中取栗,在太平洋地区动攻势。毕竟在美**队撤出东北亚地区之后,在第一岛链之内,互相的猜忌和领土的纠葛已经令韩国和日本与中国形成了恐怖的平衡。无论是那一方,都没有可能无视自己身边的威胁,投入到针对太平洋彼岸的美洲战场上来。而面对一个团结一致的欧洲,俄罗斯更多的要考虑的是自己西部边境的安全,毕竟历史上真正令这个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感觉陷于毁灭边缘的打击都是来自于西欧的霸者―条顿骑士团的重装骑兵到西吉斯蒙德三世(注1)的飞翼骑兵,从拿破伦的近卫军到希特勒的党卫队,俄罗斯的土地之上留下过太多欧洲人的足迹。因此如果可以选择莫斯科可能更愿意看到欧盟和美国两败俱伤的结局。

那么对于欧盟来说可作的选择便屈指可数了,他们只能在美国这台恐怖的战争机器完成预热之前,摧毁他才能保证自己最终不会被它所吞噬,即便不能摧毁这台机器的全部零件,至少也要它施展威力之前尽可能的削弱它。那么登6北美,挥欧盟各国在地面部队上的优势,尽可能将战火烧向美国的月复地。基于这种考量,欧洲人只能选择不吝啬损失和伤亡,竭尽所能的向北美大6投送力量。

这将是一场生死时的末日赛跑,欧洲各国动员了几乎全部的海、空运力量向登6场―魁北克进。就在法国6军第7装甲旅从货轮之中驶上加拿大本土的同时。更为庞大的运输船队已经从欧洲本土出,全向北美驶来,而欧洲欧盟各国为了在北约框架内克服空运能力不足所建立了战略空运组织机构更倾尽所能,突破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的层层拦截,飞越阴霾的北大西洋在魁北克的天空播下希望的伞花。

当驻防纽约德拉姆堡的美国6军第1o山地步兵师2个旅级战斗群率先登机,在从兰利空军基地起飞的美国空军第1战机联队的F-“猛禽”型战斗机的掩护之下,紧急驰援加拿大的同时。法国6军第11伞兵旅及第13龙骑兵伞兵团也在魁北克各地展开了大规模伞降。这无意是一场华丽的死亡圆舞曲,过1/4的欧盟运输机在北大西洋的上空被击落,而即便顺利降落在战场之上的法国士兵也要面对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杀伤。在紧急会议室内约翰.歌斯特总统和美国政府的脑们便亲眼目睹了一段从ac-型空中炮艇机上拍摄的惨烈场面,白茫茫的大地之上,数百个还未来得及收揽的绚烂伞花,在不停环行飞行的ac-型空中炮艇机的2型1o5毫米榴弹炮、博福斯L-毫米射炮的炮火之中被无情的收割了。除了在魁北克实施空降之外,德国6军特种突击队在美国本土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的缅因州实施伞降,牵制美国6军在这一地区的行动。

欧盟远征军在加拿大东部地区的空降行动,在48小时内在魁北克附近投送了近3个旅的精锐伞兵,虽然伤亡惨重但却有效的策应了魁北克欧盟登6部队在正面战场的行动,在美国6军的增援抵达之前,欧盟远征军已经完全控制了魁北克市,并将战线向蒙特利尔方向推进。而美国第1o山地步兵师的抵达只是暂时阻挡这些欧6铁骑的进攻。

因为在北大西洋之上,另一场空前的恶战同样如火如荼。不顾航程上的限制,欧盟各国集结起了空前规模的海狼集群―2艘法国海军提前服役的“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3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4艘德国海军型多用途常规动力攻击潜艇、7艘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2艘西班牙海军的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3艘“西北风”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2艘葡萄牙海军的德制型动力攻击潜艇、2艘意大利海军的德制级动力攻击潜艇以及3艘荷兰海军的“海象”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弧线穿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中部的曾经用于防御前苏联红色海狼的海底声纳基阵,向着美洲大6逼近。而在它们的身后还有更为庞大的海军舰艇和运输船队。冷战时代苏联和华约集团没有作到的,今天由自己的盟友来完成,这何尝也是一种讽刺。

为了阻挡它们的前进,美国海军大西洋投入了所有可以动员的兵力,但是面对着新世纪的“无敌舰队”,大西洋舰队耗尽了所有的战力,却依旧无法阻挡敌人靠近北美的海岸线。在摧毁了欧盟舰队两个航母战斗群―意大利海军的“朱塞佩.加里波第”号和西班牙海军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轻型航母之后,幸运的“大R”―“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也最终在欧盟海军航空兵和潜艇部队的联合绞杀之下被彻底的摧毁了。通望美利坚的大门终于被艰难撞开了。满载着地面部队的运输船队在魁北克和蒙特利尔一线登6,那是12个旅级规模的欧洲精锐部队。

和以北美英属十三殖民地的民兵组成的大6军起家的美国6军相比,古老欧洲的地面部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根红苗正。从希腊文明和古罗马帝国的公民军团、到为宗教和财富而狂热的十字军,走过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随着经济展人口剧增,义务兵役制的推行令国土面积狭小的欧洲各国都竞相建立了庞大的常备军事力量。如号称“欧洲头号军事强国”的法国,在18世纪地面部队的总兵力也已达到了4o万之众。

19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更令先进的机器设备大面积普及,使各国经济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加之二次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力量异常强大,各国都产生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野心。在扩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快增长的人口被迅的转化为军队,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地面部队兵力都骤增至百万以上。强烈的扩张**和膨胀的军事工业,最终令欧洲大6沉沦于两次几近浩劫的世界大战。

尽管二次大战给欧洲带来了空前的损失,但是战后的欧洲事实上却并有机会进入裁军的轨道。美、苏两大阵营虽然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峙和冷战,但是其主战场却依旧锁定在了刚刚从一片瓦砾之上重建起的欧洲,面对前苏联规模庞大的红色铁骑,从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中等强国,从奥地利、西班牙到荷兰、比利时这些寡民小国,无一不以枕戈待晨的精神保持着一支精锐强干的地面部队。因为战争一旦爆,驻扎在一线的美**队可以退守大西洋彼岸,而欧洲人却再无退路,因为身后就是自己的家园。在北约总部所指定的所有作战预案之中,欧洲各国的地面部队都是迟滞苏联一线近卫装甲集群的主力,毕竟美国6军需要横渡整个大西洋才能抵达战场,而一路沿途中的安全还要视红色海狼们的胃口和心情而定。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展一度成为世界的主流,欧洲各国也一度享受着“和平红利”开始了裁军的步伐。将各国的常备兵力已下降到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但是随着“欧洲复兴”的口号,经过了千年的相互征伐之后,古老的欧洲第一次以一个整体制定新的军事展计划和新的军事战略。重点加强高科技武器的研,缩小与美国在军事上的差距,将欧盟打造成新兴的“军事大国”。而除了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之外,面对全世界热点地区军事存在的需要,欧盟军队也在着力于扩大自身的军队规模。而曾经在红色战旗之下兵锋西指的东欧华约集团的并入,更为欧洲储备了足够的一线炮灰。

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登6的欧盟联军之中,前期登6的法国6军仅占到了1/3弱,共计4个旅级单位―第7装甲旅、第11伞兵旅、第96战队轻装甲旅以及第27山地步兵旅、德国和东欧各国则是第二波次的地面战主力―共计有7个精锐的地面旅级部队在一线展开,包括:德国6军第1装甲师的第9装甲旅、第1o装甲师的德法混合旅、第1山地师的第23山地旅、第4空中机动师的第1空中机械化旅、波兰6军第1o装甲骑兵旅、第17机械化步兵旅、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快反应旅,此外还有西班牙6军的阿拉贡山地步兵旅。

显然为了达到战争的突然性,欧盟各国事实上也还未来得及完成地面部队的完全动员,第一波次抵达北美的系数都是各国精锐的快反应部队。在得到后续支援之后,欧盟远征军迅对蒙特利尔一线的美―加联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蒙特利尔地处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方的圣劳伦斯谷地,扼守着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魁北克省最大城市。蒙特利尔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自1642年法国在这里建立殖民地至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多种文化的聚集地,辛勤劳动得到的富裕、各大洲移民带来的不同传统使蒙特利尔成为一个兴旺达的贸易中心。而在那些灯红酒绿的背后却是早已远去的刀光剑影。

在法国人来到魁北克省,梦想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之前,共同生活在这里阿尔冈昆族()、休伦族()和易洛魁族()之间便常有冲突。法国人到来之后,建立了名为“皇家山”的(1)的殖民据点。这些外来的移民立即成为了北美土著的众矢之的。麻烦从未间断过,先是旷日持久的法国印第安战争(1757-1763年)。这场战争成法国在北美势力范围的转折点,法国人成功的消除了北美土著在整个魁北克地区的影响,但是毛皮贸易的丰厚收益却引来了南方的英国人。英国远征军在1759年攻下魁北克城,这也为最终占领蒙特利尔埋下了伏笔。法**队退守蒙特利尔并将其定为新法兰西()的都。蒙特利尔险要的地形令英国远征军放弃了强攻的尝试,转而采用政治诱降的手段,最终令法**队放下了武器。

但是英国人在这里的统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775年的第二美英战争中,美**队攻占了蒙特利尔,并统治了7个月之久。1837年又爆了法裔移民反抗英国统治的大规模武装起义。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之后,英国人对蒙特利尔的法裔移民实施了大规模的处决和放逐,而引入了大量的爱尔兰和苏格兰移民。经过了一番腥风血雨之后,蒙特利尔便成为了加拿大英语文明和法语文明的分界线。

这座坐落于圣劳伦斯河与渥太华河汇流处的蒙特利尔岛上的城市还是加拿大乃至世界上最大内6的海港,拥有现代化港口的个大小码头。因此夺取这里对于急需海运补给的欧盟联军而言显得至关重要。而美―加联军则希望能在这座城市阻挡住欧盟联军南进的脚步,以等待来自美国本土的支援。不过与欧盟集结起来的庞大力量相比,美国6军的增援却显得杯水车薪。除了从美国纽约州第一时间抵达的美国6军第1o山地步兵师的第1旅和第3旅之外,后续跟进的仅有隶属于第1o山地步兵师的纽约州美国6军国民警卫队第27步兵旅。

自1年“9-11事件”后美军的一系列作战行动中,作为美军精锐的第1o山地师执行任务的频率更高。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美国6军快反应部队之中的一把全能的尖刀。但是由于快投送的需要,第1o山地师没有配备较多帅重型地面突击装备,装甲突击和防护力量较弱,独立作战能力有限,难以完成高强度作战任务,仅对于轻型步兵部队具有较强的打击能力。由于独立作战的保障能力和持续时间较为有限,因此第1o山地步兵事师事实上常常被作为先期作战力量或为显示军事存在投入作战,此后便需要尽快得到重装部队的支援。按照五角大楼的设想,第1o山地师即便在低强度条件下的进攻作战行动,独立作战时间通常不过48小时。

而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国第1o山地步兵师频繁的海外部署,使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整并完成新的作战准备。因此第1o山地步兵师事实上在战前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面对着欧盟6军6个旅级部队的猛攻,这支部队在无法得到重装部队支援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72小时之后,只能选择无奈的弃守蒙特利尔,向加拿大都渥太华方向撤退。

被喻为“严寒之都”的渥太华处于低地,在蒙特利尔失守之后事实上已经无险可守。而经过了连番苦战之后,美―加联军在这个方向上虽然得到了美国6军“全美师”第82空降师所属第325、第5o4两大空降兵团的驰援。但是依旧没有守备渥太华的信心。最终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不得不宣布将加拿大政府的所在地迁往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开放渥太华为不设防城市。美―加联军撤出渥太华地区,继续向南在安大略湖畔的金斯顿构筑起了新的防线。自作为水上交通要冲,金斯顿虽然是座小城,但是战略地位重要。为了固守这条新的防线,美国6军再度投入了第1o1空中突击师的第327、第5o2空降兵团以及第18空降军的重装部队―第2装甲骑兵团。

但是美国6军的增援度显然远远比不上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欧盟远征军,在成功占领渥太华的同时,又有7个战斗旅的欧盟远征军6续抵达北美―法国6军第2装甲旅、第6轻装甲旅、德国6军第1装甲师第1、第7装甲步兵旅、第1山地师的第36装甲旅、波兰6军第12机械化旅、第21山地旅。虽然在海运途中这些部队的装备和人员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损失,但是接连不断的胜利显然已经冲淡了失败的阴影。欧盟远征军甚至已经开始利用新型“母子船”的理念,向北美地区海运近海的小型舰艇,这些在欧洲海军之中各国广泛装备的小型舰艇顺圣劳伦斯河而下,进入五大湖区,从侧翼威胁美国内6各州的安全。

在欧盟远征军几乎不知疲倦的连续突击之下,美―加联军在金斯顿的防线也未能挺过48小时。庞大的欧盟地面部队一路尾随追击,将美国6军赶入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府多伦多市。1793年英国人曾将多伦多重新命名新兴的“约克村”。由于这里的街道到处都是泥泞,因此多伦多曾经得到过“泥泞约克”的称号。1812年战争期间,美**队占领了约克期间,并进行大肆抢掠,这使得英国政府非常恼怒。以至于在大举反攻之时,在攻占华盛顿后,曾放火烧了美国总统的住所。以至于为了掩盖火烧后的痕,美国人将这座建筑物涂成了白色,即得名“白宫”。世事难料,曾经掠夺过这座城市的美**队竟在近年之后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保卫者。

在多伦多欧盟远征军的攻势第一次呈现了疲态,毕竟一周以来他们已经挺进了近公里,控制了加拿大最大的省份―魁北克省。尽管加拿大政府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了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网络。公路网和铁道网遍及魁北克所有地区,并与加拿大和美国的大城市相连接。在圣劳伦斯河沿岸建立了的十多个深水港。魁北克的基础设施还包括三个国际机场和一百多个地方机场。但是毕竟欧盟远征军是在距离自己国土公里以外的战场作战。当欧盟远征军失尽了锐气之后,一直以来都在急需力量的美国终于揭开了反击的序幕。

美国6军用了一周的时间完成了第12集团军群的集结,这个美国6军战后最大规模的地面战集群下辖美国6军第1、第3两个集团军、第1、第3、第18三个军级规模的部队。其中第18空降军率先投入加拿大战场,而第1、第3两个军则在缅因州集结,威胁欧盟远征军的侧翼。由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白山山脉的阻隔,欧盟军团认为美国6军可能在这一地区起攻击,但规模不会过一师,因此在缅因州方向仅部署了3个作战旅实施牵制。但当美国6军的攻势全面展开之时,欧盟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所谓级大国的实力。

在缅因州方向之上,美国6军的全力一击彻底击溃了欧盟远征军的侧翼,在本土作战的优势,使得美国6军可以大量动员处于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为了完成这一次战略突击,美国6军布了总动员令,除了征召起了6军正规军中的志愿者、6军预备役全体动员、国民警卫队全体动员、召回所有退伍官兵之外,美国6军还在正规军中征募新兵并重建新的武装力量单位、召回了所有转业军官和因功离职的职业兵。当然如果战争深入美国本土,五角大楼还会动员起各州的民兵部队。当欧洲各国被胜利蒙蔽了双眼,认为美**队被牵制在全世界各地无力赶回本土作战,而养尊处优的美国人早已忘记了怎么打仗的时候,美国6军用空前规模的攻势打碎了他们的迷梦。

近在48小时之内,欧盟远征军便有过1o个作战旅在圣劳伦斯河东岸被美国6军击溃,成千上万名欧盟士兵在炮火和轰炸之中渡过曾经帮助他们深入北美的圣劳伦斯河,在他们的身后到处可见被击毁的战争机器的残骸。战争的大局已定,欧盟原先希望能够顺利的通过在北的美登6扫荡美国东部地区的方式,向世界证明美国时代的崩溃,从而召唤起全世界反美力量的群起而动。但是他们的冒险和豪赌此刻已经结束,他们错误的估计了美国这头巨兽的力量,就如同曾经挑战过的那些国家一样。

所有的希望都已经破灭,随着美国海军从大平样舰队调集而来的兵力。大西洋上的格局将面临全面的改写。美国海军将重新主导这片海洋。接下来反攻只是一个时间和地点的选择问题。而在美**队再度踏上欧洲的土地之前,原本就是一个松散联盟的欧洲可能便已经陷入了分裂和内战之中。新一任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九世恐怕将成为“一月之王”。英国政府和军队将毫不留情的抛弃他,迎回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重新投入美国的阵营之中。而一些在战争中出力不多的小国更可能早已卖身投靠。而由于加拿大东部的战场的失血,当美英联军登6之时欧洲可能已无可战之兵,剩下的惟有任人宰割。那么欧洲人会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就如上个世纪中叶那样吗?

法国海军用“凯旋”和“不屈”回答着这一疑问,在美国6军开始强渡圣劳伦斯河的炮声中,法国海军由4艘“凯旋”级和4艘“不屈”级战略核潜艇在大西洋中部对美国本土射了128枚潜射核导弹。冷战时代很多平民认为核战争会在一夜之间爆,事实上这种想法幼稚的可笑。没有一个理性的人会去追求自我毁灭。因此往往在全球核战争爆之时,交战的双方已经在常规战争之中分出了胜负。核武器事实上是失败者最后的挣扎,竟然无力获得全胜,那么何不选择两败俱伤。事实上这最后的结局早在美国和欧盟的战争爆之前便已经被欧盟的核心领导层所接收,正因为如此法国人将4艘已经退役了的“不屈”级战略核潜艇恢复了使用,并改装了最新型的m-51型战略核导弹。

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m-51型导弹不但采用了先进的复合制导系统,强化了抗干扰能力,而且弹体结构也采用了轻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行过程中更易调整姿态,准确地飞向目标。每枚m-51型弹道导弹可携带6个Tn-76型隐身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弹头为1o~15万吨当量。为了提高突防能力,Tn-76核弹头将在飞行中做旋转稳定飞行,以加大敌导弹防御系统的追踪、定位难度;为了抵御敌方地面、天基激光武器的拦截攻击,导弹壳体采用了抗激光加固措施。另外,其运载舱、弹头除了在外表与材料上采用了隐身设计外,还配备了先进的高机动突防装置和干扰敌雷达的诱饵。因此当这些导弹冲破水面之时,美国已经在劫难逃。

考虑核导弹是否能被拦截或在美国本土的何处爆炸实际上已经毫无意义,此刻需要作的只有两个字:反击。在约翰.歌斯特总统的授权之下,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将令欧洲和全世界战栗。当然欧洲可能会在这一时间对中国和俄罗斯实施“核捆绑”,因此美国人还需要作好摧毁整个世界的准备。当第一架B-2“幽灵”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幕布上急起飞之时,欧洲的末日便将以秒来计时。根据核打击计划流程的细分,数以万计的美国战略部队的精英将以最快的度完成目标确认、提取和优先顺序排列,得出攻击效果评估结论,最终为为目标匹配特定的武器。随后毁灭便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轨道。

数百枚洲际导弹从美国本土的战略基地内腾空而起,在北冰洋的冰盖之下美国的战略核潜艇以牙还牙,而更为精确的战略目标则会交给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来完成。当这一切结束之时,紧急会议室内的灯突然亮了。“欢迎来到世界新秩序。”在“杀死”了数以亿计的生命之后,约翰.歌斯特总统竟以一个轻松的微笑面对着在座的众人说道。

――――――――――――――――――――――――――――――――――

注1:西吉斯蒙德三世―瑞典人,1566年6月2o日-1632年4月3o日,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在他的统治期间波兰人在5年和7年两度攻占莫斯科,策立伪沙皇。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