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六章:核爆欧洲(二)

作者 : 红色猎隼

夜色沉寂,深夜的海湾依旧灯火阑珊。这里是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坎帕尼亚区的府―那不勒斯,一座位于维苏威火山西麓、第勒尼安海北岸的美丽城市。很多人知道这座城市是因为一个矮小的阿根廷―马拉多纳。在那位球王最为辉煌的岁月里,他曾为那不勒斯带来了两个意甲冠军、一次意大利杯冠军、一次意大利级杯冠军和一次欧洲联盟杯冠军,成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但实际上早在公元前七世纪这里已经成为了走向地中海时代的希腊文明的殖民地,那不勒斯()一词便是来源于希腊语中的“新城”。

几千年来,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一直不曾中断。从远古以来拉丁语的作家就将那不勒斯称之为“幸运的坎帕尼亚”,这里曾是奥古斯都大帝最爱到此避寒的冬宫,由吞噬过庞贝古城的维苏威火山喷涌而出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极为肥沃,温和的地中海气候更令四季咸宜,富饶而又各有特色的乡村具有独特的风采。在这个古老而独特的地区,那不勒斯及其海湾扮更演著重要的角色。

那不勒斯港口位于意大利的西海岸,内港由防波堤保护,而外港除了外面从南部顺时针通过港口的海浪之外,也很少能够受到公海海浪的波及,是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因此从罗马共和国到拜占庭帝国,从西班牙的阿拉贡王国到法国的波旁王朝可,无数的强权都选择从这里开始自己建立在西地中海的霸业。而今天这里依旧是北约南欧司令部所在地以及美国第6舰队联络处所在地。

在1951年6月,北约南欧司令部在停靠于那不勒斯港的美**舰―“奥林匹克”号上面成立,罗伯特海军上将成为了它的第一任总司令。在几经拆迁之后,北约南欧总司令部最终在那不勒斯的巴克林区正式成立。作为北约组织海、6、空力量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向地中海战区的北约南欧总司令部急需建立一个岸上的海军保障机构。于是在1951年1o月3日,建立了保障机构的司令部,并于1957年正式组建了“美国海军支援机构”。这个海军支援机构虽然名义是对北约各成员国的海军在整个环地中海的地区的机构提供管理和后勤保障,但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依旧是美国海军第6舰队的航母战斗群、岸基航空兵、核动力潜艇以及两栖远征群。

美国海军第6舰队主要军事行动区域包括整个地中海地区,因此也被称为“地中海宪兵”,在这片曾经是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海军角逐的海域。在2o世纪最初的5o年里,美国仅能在那里部署几支由驱逐舰和潜艇组成的小分队。但是随着二战的大洗牌以及冷战的开始,美国海军最终成为了地中海的主宰。从年成立以来,美国海军第6舰队几乎参与了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历次“重大危机”的处理行动,从1958年7月第6舰队出动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萨拉托加"号和反潜航空母舰"大黄蜂"号,支援名海军6战队员在贝鲁特实施登6,入侵黎巴女敕开始。到1993年4月12日开始的波黑境内的“禁飞区”行动,第6舰队无疑成为了华盛顿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挥洒自如的大棒。

当然第6舰队最为辉煌的战绩还是1999年3月24日到6月1o日对南联盟的全面打击。第6舰队出动4o余艘舰艇以北约南欧盟军海军打击与支援部队的名义与北约其他部队一起,从亚得里亚海及6上基地向南斯拉夫联盟动大规模空袭。“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菲律宾海"号向南斯拉夫射了第一枚“战斧”型巡航导弹开始,在此后78天的空袭之中,美国海军第6舰队共向南联盟境内共射了多枚“战斧”型巡航导弹,一度使美海军库存的"战斧―3"导弹消耗殆尽。更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美国海军“由海向6”摧毁了一个内6国家战争意志的潜力。

应对中、东欧地区的政治剧变以及针对美国驻军的袭击事件,五角大楼早在“狄安娜计划”顺利实施之后便决定向地中海地区增派兵力。隶属于大西洋舰队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73)战斗群奉命进入地中海地区待命,与第2舰队进入北大西洋的“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69)航母战斗群、“杜鲁门”号(-75)航母战斗群共同执行代号为“守望边境”的军事威慑行动。在习惯了“用航母说话”的美国政府看来,这个三个航母战斗群的前沿部署足以压制中、东欧各国的躁动情绪。而更令华盛顿感到欣喜的是看似团结的欧盟各国远非铁板一块。与中、东欧的激进情绪相比,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西、南欧各国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友好。比起德国新纳粹政府在柏林出的战争叫嚣。巴黎、罗马、马德里似乎更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美国推行“狄安娜计划”之后产生的资源分配不均。不过华盛顿的要价并不会因为态度上的友好而降低。无论你是声色俱厉还是低声下气,美国政府始终坚持在“狄安娜计划”满足美国本土的能源需求之前,将不会向任何国家开放。不过美国想象这一答案还不足以将西、南欧各国推行对立面,因为比起独占资源的美国来说,已经开始磨刀霍霍的新纳粹德国显然更加危险。

最近几周以来,亚平宁半岛之上也出现了一些抗议美国实行“狄安娜计划”的示威游行,但规模都较小,比起东欧各国象当年驱逐苏联红军那样围攻美**事基地的急风骤雨相比,那些在当地军警全程控制之下的游行只能说是和风细雨。早已在世界各地见识过各种抗议活动的美国大兵们早已练就了唾面自干的本领。当白天包围在基地门口的民众散去之后,他们也选择内了各自享受自己的夜晚。而此刻停泊在在位于在那不勒斯市以北9o公里的加埃塔港内美国海军第6舰队旗舰―“拉萨尔”号之上,除了担任战备值班的水兵之外,大多数人都对即将降临战争缺乏准备。

随着法国退出北约,1967年美国海军第6舰队便从法国的维尔弗朗什迁到了意大利的加埃塔港。作为第6舰队旗舰“拉萨尔”号(3)的母港,加埃塔海军基地驻扎有第6舰队的成员和加埃塔海军支援机构。作为美国海军第6舰队的旗舰―“拉萨尔”号(-)是一艘杂务型指挥舰,虽然它的名气远不如第7舰队的旗舰的“蓝岭”号()和第2舰队旗舰―“惠特尼山”号()来得有名。但是它的实战经历却远比后二者来的精彩。在海湾战争之中正是“拉萨尔”号指挥了中东特混舰队,对伊拉克实施了导弹突袭和小规模海上作战。科索沃战争中,美国海军第6舰队为主组成的北约海军海上联合部队,也正是由“位萨尔”号担任旗舰指挥,从海上对南联盟实施打击。

作为一个前沿部署在的加埃塔港的海军舰艇,“拉萨尔”号的主要任务是为第6个舰队和船上的人员提供指挥舰的设施和功能。从“拉萨尔”号开始担任美国第6个舰队指挥舰的角色,并为舰队带来了能力的巨大提升。而如果有必要,“拉萨尔”号还可以利用它的设施和能力为第6舰队提供训练,从而大大地增加美国第6位舰队司令员和他的成员的灵活性。另外“拉萨尔”号目前装备有先进的通信,命令,和控制设备。海上、空中、6地和两栖部队均可以直接接受旗舰的指挥和控制,这将进一步增强美国第6个舰队的危机反应能力。

此刻这艘满载排水量为吨,由两栖运输舰改装而成的指挥舰正平静的停泊在那不勒斯港内。在他西侧的泊位上面停放着的则是曾在年1o月12日因在也门的亚丁港附近遭遇装载炸药的橡皮艇攻击而闻名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科尔”号(-67)以及从太平洋舰队第26驱逐舰中队(26)的“拉塞尔”号导弹驱逐舰(-59)。

没有人知道那位正被性丑闻所困扰的美国海军中将―第六舰队指挥官约翰.斯图弗比姆此刻是否已经鼾然睡去,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睡不了多久了。因为随着一声从巴克林区传来的刺耳爆炸声,密集的枪声已经打破了这座古城所有的宁静。意大利军队动用最为精锐的空降旅在1个团的意大利自行研制的“公羊”c1型主战坦克的掩护下,突袭了位于巴克林区的北约南欧司令部及美国第6舰队联络处,虽然为了应对欧洲的紧张局势,美国海军6战队将巴克林区的警戒兵力由原先的1个连增至1个加强营。但是面对编制人数人,下辖5个伞兵营,1个炮兵营,1个特种营的意大利6军精锐之师。他们的抵抗实在太过脆弱了。

而就在巴克林区遭到突袭的同时,在“拉萨尔”号面积平方英尺,可供216人同时工作的作战指挥中心之内,寥寥几个值班军官此刻正无精打采的打着哈欠。但就在此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驱走了所有的瞌睡,在他们前方的雷达屏幕之上,12个度高达2马赫的红色光点高从位于奥兰多.蒙特山上激射而来。奥兰多.蒙特山位于加埃塔港以北约2o公里,位置恰巧可以俯瞰整个加埃塔湾,长期以来那里一直是美国海军在加埃塔港支援机构的所在地,但是此刻显然这个可以扼守全港的制高点已然易手。

“那是什么?北约根本没有装备那么快的反舰导弹……。”值班的军官们一边手忙脚乱的操控着各种防空武器准备进行拦截,一边疑惑的猜测着这种突然来袭的导弹究竟是何方神圣。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美国海军的精英们并没有判断错误,在北约各国的装备序列之中的确没有可以达到这个度的武器。反舰导弹一般都在距海平面~米以下的对流层中飞行,空气阻力很大,一般很难进行音飞行。目前在役的反舰导弹中,前苏联/俄罗斯海军所装备的ss-n-2B/-12和ss-n-19等型号的导弹率先达到了音,而西方各国反舰导弹大多没有实现音飞行。这个中的原因主要还是武器的设计存在很大差异,前苏联的反舰导弹往往长达6~11米,总重达~公斤,巡航高度为2o~米;而北约阵营则恰恰相反,其主要追求的是轻巧、耐用、可靠、通用化和作战效能。

但是为了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和德国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反舰导弹还是联合研制了新一代的“音反舰导弹”。这种代号为“安斯”()的反舰导弹采用了先进的整体式火箭冲压动机推进动力装置,弹长仅5.5米,弹重只有9o公斤,飞行度可达2倍音,最大射程~公里。今夜意大利6军的奥罗贝卡()阿尔卑斯山地旅秘密渗透控制了奥兰多.蒙特山,掩护德国海军的岸基反舰导弹营占领有利的射位置,向停泊于军港内的美**舰动攻击。

虽然“拉萨尔”号的职能是舰队指挥,但其依旧装备着2套“密集阵”型近程防空武器系统、2座双管76毫米炮以及4座箔条/红外干扰弹射装置、综合电子战系统,必要的时候依旧可以抵抗中程低空飞机和小型水面舰艇所实施导弹攻击。如果再加上2艘“阿里.伯克”级驱逐舰的防空火力,那么即便面对如此饱和的攻击,“拉萨尔”号依旧可能化险为夷。但是就在“拉萨尔”号的软/硬拦截全线打开之际,2艘“阿里.伯克”级驱逐舰的反应却异常的迟缓。第一枚“安斯”()型反舰导弹掠海飞行直扑“阿里.伯克”级驱逐舰“拉塞尔”号,穿透刚刚预热的mk-15“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薄弱的弹幕正中“拉塞尔”号的舰桥位置,号称“宙斯盾”眼目的-1d型对空搜索相控阵雷达被在火光中四散迸散。第二枚、第三枚“安斯”()型反舰导弹紧随其后猛扑向来不及作出反应的军舰,德国海军岸基反舰导弹营的计划很明确,先击沉具备强大战斗力的驱逐舰,再瞄准缺乏自卫能力的“拉萨尔”号。

同一时间遭遇袭击的还有美国海军在希腊东南部、地中海东部中央位置的克里特岛的苏扎湾海军基地。苏扎湾位于在克里特岛西北部的阿卡罗提半岛,拥有公里长,5o公里宽的天然港湾,可以容纳整个第6舰队,同时还储备有足够整个第6舰队战时需求的油料。基地内除了部署有为美军提供飞行天气简报、航空天气观察、通信保障的美国海军欧洲气象学和海洋学分队,基地内还有一个拥有一条主跑道和2条平行的滑行道的军用机场,以担负着空中运输枢纽的职能。为美国空军的战略空运和应对非洲地区意外情况提供支援。

夺取苏扎湾海军基地的任务由意大利海军特种部队完成,水下行动大队()的3个蛙人小队率先渗透登6,随后引导水下行动大队()的4个骑兵连乘坐橡皮艇秘密登6,等到驻守基地的美国海军17名军官和名士兵觉之时他们已经大多成为了阶下之囚。

位于西西里岛东部沿海的美国海军锡戈内拉航空基地遭到的打击则更为沉重,这个位于西西里岛第二大城市卡塔尼亚以西16公里处的航空基地,最初的不过是仅有名美国人的小型远征机场,但是现在其已经成长为北约各型飞机的大型空军后勤基地,锡戈内拉航空基地一直在为美军及北约军队提供稳定可靠的作战指挥控制和行政后勤保障。而目前锡戈内拉航空基地还在进行一项耗资3亿美元的基地改造项目,使其成为美军海外的7大后勤补给中心之一。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德国空军出动了驻布杰尔空军基地的第33战斗轰炸机联队。12架德国空军的“狂风”战斗轰炸机的呼啸瞬间将死亡布洒开来。

锡戈内拉航空基地分为两个区,1区和2区。其中1区是原来海军基地所在地,现在主要是家属区和各种生活设施所在地;而2区才是主要的工作区,包括跑道、航空控制塔、军营、物资仓库和弹药库等等。不是无法辨识还是有意报复,德国空军在对锡戈内拉航空基地的轰炸之中采用的是集束炸弹的无差别轰炸,在被炸毁的残骸之中,又有谁知道有什么多少是无辜的平民。

对于美国海军在地中海及北大西洋的代号为“守望边境”的军事威慑行动针锋相对,欧盟第一次空前团结的并肩作战,他们的行动代号为“蛮荒之王”。随着美国在地中海的基地网络一一被摧毁之后,游弋于其中的“乔治.华盛顿”号战斗群便不过是釜中游鱼而已。

“45分钟之前我们失去了‘乔治.华盛顿’号。”在气氛凝重的韦瑟山基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室内,资深简报官向在座的美国最高领导层通报了最新的噩耗。“‘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遭遇了德国和意大利两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的联合突袭,在第一攻击波次中德国海军航空兵出动隶属于第2联队的‘狂风’型战斗轰炸机24架,协同德国海军航空兵第3联队的5架‘大西洋2’型反潜巡逻机从德国南部的空军基地起飞,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以北的格罗塞托空军基地会合意大利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的护航机群,编组后进入攻击阵位。”在资深简报官的叙述声中,幕布上立即出现了一组巨大红色的箭头,从中欧内6向地中海扑去。

“‘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当时正游弋于撒丁岛以东西经12度、北纬41度的第勒尼安海之上,整个战斗群当时处于二级战备状态。隶属于第17舰载航空联队的1架e-2c型‘鹰眼’预警机当时正飞行于战斗群上空承担雷达警戒任务。因此在敌对机群尚未进入了威胁距离之前,战斗群迅进入一级战备警戒。”显然作为美国海军的百战精锐―“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的反应度是足以称道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室内的众人似乎可以透过幕布上投影的图象看到一架架美国舰载航空兵的-“级大黄蜂”型战斗轰炸机和ea-“咆哮者”型电子战机正从“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的甲板上呼啸而去,扑向敌群。

“很明显意大利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所列装的eF-‘台风’型战斗机已经装备了最大射程可达公里的新型‘流星’远程对空导弹。几乎在我们的e-2c‘鹰眼’型预警机探测到对方的同时,敌方也同时对其进行了攻击。”资深简报官面无表情的陈述着。在先进中程空空导弹方面,美国雷声公司所研制的-“阿姆拉姆”型空对空导弹长期以来可以说是独占鳌头。长期以来,欧洲各国空军的空队空导弹装备都只能仰美国的鼻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蓄势待的欧洲军事工业决定自力更生。基于“欧洲战斗机”(包括“台风”和“阵风”两种机型)项目的成功,在瑞典萨伯动力和英国系统公司决定在1978年瑞典和英国联合研制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天空闪光”的基础之上继续研制新型中程空空导弹。这一计划随即吸引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参与,在6国的共同努力之西最终成立了“流星”导弹集团。

集合了整个欧洲的军工科研力量,横空出世的“流星”基本型的作战性能已经压倒了世界各国现役的各型中程空空导弹。但是欧洲各国并不满足,糅合着德国人的想象、法国人的天赋、英国人的执着、西班牙人的热情、瑞典人的精密以及意大利人的美食……不!应该说是意大利人的美学之后,一种人类航空史上空前绝后的物器逐渐浮出了水面。作为一种兼备快和高机动性的视距空对空导弹―“流星2”型的整个气动外形十分特别,在导弹后部安装了两个不对称的冲压动机进气口,连接着两台体积小、成本低和结构简单的固体冲压动机。由于冲压动机是利用空气中的氧作为氧化剂,因此它拥有着比固体火箭动机高的多的能量。同样体积和重量的动机,冲压动机能够提供至少两倍于固体火箭动机的射程。因此“流星-2”型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公里,远比美国空军代号为“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最大8o公里的射程要远,甚至凌驾于一向以大威力、远射程而闻名的俄罗斯空军R-77“蝰蛇”型导弹公里的极限射程。

固体冲压动机的另一优势是导弹的度要远远过传统的固体火箭动机快。“流星-2”型导弹最大度可达4马赫。由于具有较高的巡航度,在如此高的攻击面前即便是以高机动性著称的-“级大黄蜂”型战斗轰炸机也无法有效的规避目标。“在视距攻击阶段我们完全处于劣势,在欧洲人的‘流星’面前,我们昂贵的战斗机和精锐的飞行员就象复活节的火鸡一样毫无还手之力。”从“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上出击的蓝色箭头与来袭的红色箭头在意大利的海岸线附近迎面对撞在一起。而在屏幕下方则显现出代表着出击舰载机数量的32架-“级大黄蜂”型战斗轰炸机的模型。在短短的2分钟之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层们便看到过一半的战机模型在电脑特效中燃烧殆尽。

“这不可能!即便我们在战机和导弹领域我们已经被欧洲军团越了。但是在情报和信息领域我们一直以来都对欧洲保留了我们的技术。”新任国防部长阿米蒂奇显然无法接受这一现实,而他的所言也并非虚妄。在北约体系之中,美国一直以指挥中枢自居,在冷战时代美国放任欧洲各国在常规武器领域的各自展,但是在大型预警机领域,美国一直坚持由自己单独研制列装,而欧洲各国只需要在接口上面与美国保持一致就可以了。一旦战争爆,驻欧美军部署在德国和荷兰的18架e-3“望楼”型大型预警机足以为北约空军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五角大楼早已洞悉了未来战争的脉络,无法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无论单个武器平台的性能如何优秀,最终也将被战争所淘汰。正因于此,在科索沃战争之后,自大的美国国防部曾轻蔑的评价欧洲的军队还停留在二战之中。而“狄安娜计划”成功实施之后,五角大楼为了以防不测已经撤出了部署在欧洲大6的绝大多数预警机和支援战机,也就是说欧洲军团应该已经完缺乏空中指挥和预警能力。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根据我们所获得最新情报,在过去的半年之中瑞典人刚刚为欧洲生产了4o架萨伯()-‘百眼巨人’型预警机。欧洲各国已经在瑞典国内秘密接受并调试了这批预警机。”现实永远是那么的残酷,如果历史还不健忘的话,或许还有人记得在正是借助着瑞典的掩护,纳粹德国完成了重整军备的前期技术储备。同时也为这个北欧国家奠定了最为完善的军工体系。这个仅拥有常备军的国家,却拥有从、战机、坦克、火炮、潜艇、军舰到导弹、雷达、电子对抗系统堪比大国的军工体系。

萨伯-“百眼巨人”型预警机以萨伯-型客机为搭载平台,搭载着外型酷似“平衡木”的“爱立眼”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这种工作在北约e~F波段的相控阵雷达(美国的雷达波段大多数为s波段,频率2~4吉赫兹),拥有很强的抗电子干扰、雷达杂乱回波干扰能力以及低目标探测、以及繁多模式扇形扫描的能力。据在米的巡航高度,“百眼巨人”型预警机最大探测距离为公里,并可同时跟踪个目标,可现公里距离内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和公里距离内海上目标。虽然无法匹敌美国空军的e-3“望楼”型大型预警机,但却足以引导欧洲军团的空中进攻。

惨烈的空战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一向习惯了占据技术优势的美国空军第一次品尝到了“剑短于人”的痛苦。在萨伯-“百眼巨人”型预警机的中端制导之下,纷舞的“流星”快逼近试图规避的美国海军舰载机,在x波段雷达主动搜寻之下,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精确引爆将一架又一架的-“级大黄蜂”型战斗轰炸机化成公里以外的荧光。

如果这场战斗是现场直播的话,新纳粹德国的宣传机构或许会这样**洋溢的解说道:“击落!击落!击落!‘台风’战机立功了,‘台风’战机立功了!不要给美国海军航空兵任何的机会。他们可以提早回家了!伟大的德国空军的第74联队(宣传机构当然不会把荣誉让给意大利人)!他们继承了德国空军的光荣传统。里希特霍芬(注1)、乌德特(注2)、戈林元帅(这位就不注了,但要肯定一点这位二战中著名的胖子在一战中同样是拥有22架战绩的王牌飞行员)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代表了德国空军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敌机被击落了,美国海军航空兵们可以回家了,德国人没有再输给那些飞行流氓。伟大的德国空军的第74联队!戈林元帅今天生日快乐(这场战斗生在1月12日,戈林的116岁诞辰)!德意志万岁!伟大的德国空军,德国人民的期望,流星导弹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决杀。绝对的死角,德国空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天空!这个胜利属于德意志,属于百眼巨人,属于台风,属于流星导弹,属于所有热爱德意志空军的人!美国海军航空兵也许会后悔的,他们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打的太保守了。美国海军航空兵该回家了,不过他们不用返回那艘‘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了,因为那艘航母也即将沉没,再见!”

第一波次出击的美国海军航空兵的32架-“级大黄蜂”型战斗轰炸机仅有12架成功的熬到了对方进入了-型导弹的最大射程。并击落了6架试图突防的“狂风”型战斗轰炸机和2架eF-“台风”型战斗机。但是数量和机动性上的优势最终令美国海军骄傲的空中长剑彻底崩坏,虽然“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迅放飞了最后的预备队。但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添汤凑杀而已。在全面放弃了远程防空舰载战斗机―F―14“熊猫”之后,美国海军的作战实力正在积蓄下降,无法再同8o年代的全球扩张时期相提并论。-18“级大黄蜂”虽然拥有着现代化的座舱,在各类航展上频出风头,但是其有效载荷/航程比却只有F-14的36%。即便是经过改进的最新量产型,最多这个数值也只能提升到5o%。这就意味着在“大黄蜂”全面替代“雄猫”的今天,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空中打击半径只有过去的一半,覆盖面积则仅有23%。

撕裂了舰载航空兵的防线之上,“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只能依靠水面战舰的火力来阻截大举突防的德国战机和导弹。“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阿里.伯克”级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佩里”级护卫舰“辛普森”号展开防空队型,准备全力拦截掠海而来的“鸬鹚”和“飞鱼”。但是出乎美国海军预料之外的是,德国海军航空兵第一波次所投放的并不是“鸬鹚”或“飞鱼”型空射反舰导弹,而是“金牛座”型机载防区外布撒器。

机载防区外布撒器是一种空面武器系统,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展趋势武器―集束炸弹布撒器和巡航导弹直接结合的产物。其基本组成是:具有能完成各类作战任务的有效载荷;可在点目标防御或区域防御之外探测并捕获目标的探测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可靠的字弹药布撒系统;当然还需加装动力装置。无疑这种武器的出现赢得未来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常规战争胜利的进攻手段。不过它主要的作用还是装备智能末制导子弹药则能更有效的打击行进和集结过程中的装甲编队,以及摧毁敌方的防空阵地、交通枢纽、作战指挥中心及野战机场。但是今天德国却创意的用它来打击水面舰队。

这种全新的战术令美国海军曾经无比骄傲的海上盾牌不再坚固。高空突防的“金牛座”型机载防区外布撒器在指定高度凌空爆炸,释放出数以千计的子弹药,其中当然主要是用于攻击装甲目标顶部的“爆炸成型弹药”(),当然更不乏不停射着干扰电波的电磁压制弹头。在复杂的环境之下,迫使“宙斯盾”系统无法有效的拦截每一个目标,虽然这些子弹药远不如反舰导弹那般一致命。但是“蚁多咬死象”,连续不断被穿甲弹药击中,短暂的数分钟之中美军的数艘战舰已是遍体鳞伤,难堪再战了。而此刻第二攻击波的“鸬鹚”或“飞鱼”型空射反舰导弹才正式登场。

最终“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仅支撑了12分钟便系数被击沉在撒丁岛以东的海面。与此同时游弋在北大西洋的“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和“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也遭到了法、德两国海、空军的全力突击。最终“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覆没在设得兰群岛以东冰冷的北海之中。“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则较为幸运,在损管组的努力下,艰难的撤出了法德两国水下狼群的包围网,正在后撤之中。无论如何这一天也终将被铭记于历史之中,欧洲第一在同一旗帜之下与美国兵戎相见。

――――――――――――――――――――――――――――――――

注1: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一战德国空军第一王牌飞行员,绰号“红色男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落8o架飞机,位居德国飞行员之,同时也是一战中世界王牌的第一位。

注2:恩斯特.乌德特―一战德国空军的第二王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生还的德国王牌飞行员中,他是击落敌机数量(62架)最高者。这个数字仅次于传奇英雄“红色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