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六章:核爆欧洲(一)

作者 : 红色猎隼

“这真是太荒唐了!”美国海军6战队少校―克里斯.埃里奥特熟练的驾驶着新一代的“海军6战队一号”快的翱翔在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的夜空之中。作为欧洲直升机工业公司研制的eh-1o1“灰背隼”型多用途直升机的行政机型号―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改进的1型直升机凭借着在动力装置方面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成功的取代了Vh-3d“海王”型直升机(由sh-3“海王”舰载直升机改装而成)和Vh-6o“白鹰”型直升机(由uh-6o“黑鹰”直升机改装而成)成为了美国总统的“白宫出租车”。

“现在是紧急状态,少校请注意你的言辞。”坐在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身旁副驾驶位置的辛克莱上尉显然远比自己的这位同僚紧张的多。“海军6战队一号”隶属于海军6战队海上直升机第一中队(-1)操控。这支中队驻扎在紧邻美国都华盛顿的弗吉尼亚州,虽然队中飞行员共有6o余人,但是其中有资格为总统驾驶专机的事实上还不到1o人,全部都为海军6战队优秀队员选拔而出。曾在伊拉克服役多年的辛克莱上尉单纯从飞行技术而言,绝不会在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之下,但是第一次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人”驾驶直升机却难免影响挥,何况今天还是突如其来的“紧急状态”。

“是啊!紧急状态……紧急状态!”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讪笑着哼唱起了来自瑞典的死亡金属乐队“埋葬”()的畅销单曲《紧急状态》(),平稳的操控着直升机按照预定的航线飞往目的地―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交界处―距离都华盛顿西北约75公里的贝里维尔。在那里林木繁茂的山脉之下,是从上个世纪5o年代起便为美国总统和其他高级官员在核战身时准备的藏身之处,这个代号为“韦瑟山”的绝密工程设施正式的名称被称为:美国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美国的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是支持国家最高指挥当局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各种情况下指挥美**事力量的系统,由3个国家级指挥中心和联接情报系统和下属指挥中心的通信设施组成。国家级军事指挥系统生存能力强,能确保对部队指挥控制的连续性,它由包括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和国家空中作战指挥中心共同组成。

其中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成立于1962年1o月,五角大楼内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办公区便是其所在地―美国总统与国防部长设在参联会的基本指挥所。其内设4个室―当前事态显示室、紧急会议室、通信中心、计算机和屏幕显示设备技术室。一旦战争爆,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可以从五角大楼往各作战司令部;甚至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将命令直接往一线的实战部队。但是由于此五角大楼在全面战争中的抗摧毁能力差,因此大多数时候仅用于策划绝对优势下的攻势作战。而今天的紧急状况显然远远出了美国本土防御的能力。

韦瑟山基地占地约434英亩(相当于2平方公里),隐藏在跨越劳登县和克拉克县的山脉之中。整个工程设施包括地上和地下建筑两大部分。其中在地上的部分约由3o幢建筑物组成,此刻从直升机上望去,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可以清楚的分辨出其中的微波中转系统、日处理能力为9万加仑的污水处理厂和那两个波光粼粼、容积为25万加仑的储水池,当然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更关心的还是指挥控制塔指引下的直升机起落场。

“韦瑟山基地听到请回答,韦瑟山基地听到请回答。总统已经抵达,‘海军6战队一号’申请降落。”坐在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身旁的辛克莱上尉打开通讯频道向基地的指引控制塔呼叫。“韦瑟山基地收到!起落场一切安全,准予降落。”此刻一系列的遥控照相机和辐射传感器监视着整个地区,任何指标的异常都将终止“海军6战队一号”的降落。不过现在看起来一切都仍在掌握之中,众多全副武装的士兵和装甲车辆此刻已在直升机起落场周遍展开警戒。“呵呵!尽职的男孩们……”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猛的拉升又突然俯冲下降,一时之间不禁整个机舱内的乘客突然感到强烈的失重感,更将整个降落场笼罩在一片风旋和沙尘之中。us-1o1型机动机功率较大,着6时的旋翼掀起的气流可能会造成树枝狂舞、尘土飞扬的情况,因此往往需要采取特殊的起降机动动作以保证安全。但是此刻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的机动显然令一切陷入了混乱之中。“紧急状态……这就是荒唐的紧急状态!”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无视直升机外对自己怒目而视的士兵,依旧低声的哼唱着。

“干的不错,如果华盛顿真的遭到了核攻击,你已经成功的拯救我和美国。”但是对于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出格的行为,从“海军6战队一号”上走下来的美国新一任总统―约翰.歌斯特却并没有任何的不满,毕竟他也曾经是一名出色的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他清楚的知道一个飞行员如果不喜欢炫耀自己的技艺,那么他便永远无法成为一名真正御风而行的“空中骑士”。身为美国鹰派的代表人物,约翰.歌斯特很清楚乘坐直升机从白宫飞到韦瑟山大约需要2o分钟,而如果一旦战争爆,敌国海军潜艇在美国东海岸近海向华盛顿射潜射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的话,仅需要1o―15分钟之内便可以击中目标。而克里斯.埃里奥特少校仅用了12分钟便抵达了目的地。

1954年美国矿物局开始在1936年挖的试验性矿井扩建成坚固掩蔽部和指挥所,1958年竣工。3o多年来,经过长期的不断扩建、抗震和抗电磁脉冲加固等修建过程,已建成为国家地下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情况协调中心也设在这里,监视着全世界的灾难,不管是地震、海啸、核事故,还是核战争爆。一旦受到核袭击,美国高级官员可以立即转移到这里,布包括核报复和战后重建在内的各种命令。

随着约翰.歌斯特总统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相关成员6续进入韦瑟山工程的入口。入口后面厚达1.5米、高3米、宽约6米便随即合拢。在防护层厚度75米―9o米的坚硬岩层之下,修建了钢筋水泥加固的2o幢建筑物,可容纳数千人,包括总统和政府要员的卧室,广播室和电视播放室,以供总统和其他要员向全国布命令用;装有精密通信设备和原子警报系统的作战指挥室,此刻大屏幕显示器可实时显示全国核爆炸地点。而深达3米、6o米宽的地下水池,地下电厂、食品库、医院和餐厅等足以维持其中的人员数个月的生计,此外还有地下电车穿梭于各建筑物之间。为了承受爆炸的冲击,在隧洞和建筑物的顶部打进了根锚杆,锚杆深入岩石2.4―3米。进人二级战备后,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立即接替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工作。

在一间大约3o平方米普通的封闭式会议室之内,三面墙壁罩着幕布,其中一面的幕布上方挂有5个时钟,分别指示国防部所在地,太平洋美军总部所在地、欧洲美军总部所在地、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在地以及格林尼治时间。很难想象这个简陋的空间便是控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的指挥中心―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室。

“有谁可以告诉我?生了什么事情。”除了国家安全委员会那些熟悉的面孔之外,会议室内还有十五名参谋人员,其中大部分是海军的通讯人员。“长官,半个小时之前,我们和德国斯图加特的欧洲驻军总部、海德堡的驻欧6军司令部、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的驻欧空军司令部以及大多数的位于德国境内的军事基地失去了联系。”约翰.歌斯特总统现资深简报官是一名来自海军的上校,这多少令他稍微平静了一下,毕竟这意味着战场远离美国的本土。

“你是说所有的基地吗?”提出问题的是新任国防部长阿米蒂奇,作为一个越战老兵和现实派代表。他曾应反对伊拉克战争,而对共和党内的大佬―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身边的鹰派分子坚持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表示不满。但是这并意味着他本人就不是一个鹰派。对于美国驻欧基地群在数个小时内全体失声,阿米蒂奇事实上已经在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并不是全部,至少我们与维尔茨堡的莱顿兵营取得了联系……。”资深简报官一边回答着,一边示意一旁的参谋人员打开视频联络窗口。

维尔茨堡坐落在美因河宽阔的河谷区,处在巴伐利亚最著名产酒区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维尔茨堡位于美因河谷的中部,在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之间,并且紧靠着法兰克福至纽伦堡的高公路,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维尔茨堡曾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猛烈轰炸。在1945年3月16日,在持续了2o分钟的轰炸中,有87%的建筑物被摧毁,维尔茨堡在猛烈的空袭和随之而来的大火中几乎被磨成粉末。1945年4月4日,维尔茨堡被美第7军第42步兵师占领,并于1947年3月15日建立了维尔茨堡美6军基地。

维尔茨堡许多军事驻地都位于沿河的小镇中,莱顿兵营的营区设置在东部小山顶,离城镇约有1.5英里。由于是美军重要的6军驻地,城市中生活着许多美国人,走在街上稍加注意的话,几乎每三人个中就有一个美国人。维尔茨堡6军基地一直是美军重兵驻扎的地区,曾经是美第3机步师司令部的所在地,1996年第3机步师重组为第1机步师,曾作为伊拉克战争中的主力部队之一开赴海湾地区,目前仍有部分兵力驻扎在伊拉克境内。而维尔茨堡6军基地也是最近美国海外基地调整的重点之一,第1机步师将于正逐步撤出维尔茨堡基地,莱顿兵营目前是美第1个机步师的总部,与其下属的军事情报、通信和维护单位驻扎其中。

随着相关数据完成对接,在巨大幕布中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一个可能只会出现在梦幻中的场景。数十辆画着德国6军传统符号“铁十字”的“豹”2a6型主战坦克在摇曳的镜头前碾过高大的铁丝网,在美国6军各式轻武器的射击火力中碾压而来。

“这里是维尔茨堡莱顿兵营,我是美国6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所属第1o1军事情报营的战术情报官乔纳森.丹尼尔少校。15分钟前我们遭到了德国国防军第13装甲掷弹兵师1个作战旅的突然袭击,敌人装备精良且有备而来,我方损失惨重……目前我已经这里军衔最高的军官了,这里可能支撑不了太久了。我们的确需要增援。但是我出这段信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醒我所深爱着的祖国―战争已经到来了。”在摇晃的镜头中,一个满脸硝烟的美国6军少校正神情平静的面对着镜头,他的手中紧握着一支m毫米短突击步枪。在突如其来的战争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而他的身后的背景之中,一场激烈的短兵相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反坦克小组……2点钟方向……目标……豹2……。”在嘈杂的爆炸声和射击声中,扛着刚刚从军械库中启封出来的“标枪”型反坦克导弹的反坦克手在一个军士长的口令之中笨拙的将射筒的前盖取下,操控着瞄准控制单元对准了那战术烟雾之中逐渐清晰的“钢铁猛兽”。“当……。”随着一声清脆的爆裂声响,圆锥型的弹体飞射而出,美国6军多年来展末敏攻击弹药的技术储备,使“标枪”型反坦克导弹具备着强大“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即便是象图象中的射手这样的菜鸟却同样可以成为出色的“坦克杀手”。只要搜索到目标时按下锁定快门,目标图像便会成为导弹攻击寻的蓝本。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中的目标图像特征,在导弹的成像寻的器上都是连续变化的,处理单元就是依靠这些特征信号连续变化中的相关性,来自动识别和跟踪目标。“

以“攻顶模”式划着几乎完美的弹道,这枚“标枪”型反坦克导弹精准的击中了那辆率先冲入莱顿兵营的德国6军坦克。在过去的15分钟内德国6军第13装甲掷弹兵师的装甲突击集群已经连续突破了莱顿兵营外围的数道警戒网,虽然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毕竟他们已经成功的将对手逼到了墙角。显然占尽了装备优势的德国6军忽略了美国步兵的顽强。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整辆坦克瞬间被刺眼的火光所笼罩。对于披坚执锐的主战坦克而言,其炮塔的顶部永远是最为脆弱的地方,即便是安装有反应装甲,其装甲厚度也绝对无法与坚固的正面装甲相提并论。何况“标枪”型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具备双弹头设计,先以前驱波的预装药弹头破坏反应装甲,随后主弹头再锥入主装甲内深入引爆。坐在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室的各位美国政府和军队的领导者或许都还记得在多次武器试验之中,“标枪”型反坦克导弹都将目标―缴获而来的俄制主战坦克炸回零件状态的情景。而面对着号称欧洲最强的“豹”2a6型主战坦克结果又将如何呢?

在弥漫的硝烟和纷飞的碎片之中,那步步进逼的履带声噶然而止。看来即便是强悍的“豹”也难抵那锐利的“标枪”。“干的好……”正当镜头中一片欢呼之际。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由远而近爆飞来,一团夺目的火球准确的射冲了位于美军士兵据守的街垒一侧的宿舍楼,那里驻守着两个机枪组,正依托着坚固的外墙压制着敌军的步兵。这显然不是一普通的炮弹,在击中了宿舍楼的外墙之后,炮弹并没有立即爆炸,而是继续穿透了墙壁,在大楼的中央位置才最终引爆。德国6军准备为巷战而研制的装有电子引信的毫米特种弹,在穿透3层墙壁后才爆炸,能有效杀伤暗藏的敌人。

“妈的!这不可能……。”当硝烟散去,那辆被“标枪”击中顶部的“豹”2a6型主战坦克竟再度隆隆的行驶了起来,旋转的炮塔不时的用毫米滑膛炮射击着两侧的建筑物,透过摇晃着镜头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辆坦克在遭遇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攻击之后虽然谈不上“毫无伤”但也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那是德国人“豹”2型主战坦克的最新改进型―。”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来自海军6战队的四星上将―彼得.佩斯显然认出了这辆坦克的与众不同。是“维和行动车”的字母缩写,德国国防军更愿意用火爆得多的绰号“巷战豹”来称呼它。

号称“北约6军基准战车”的“豹”2主战坦克,原本的设计用途是在欧洲大6宽广的平原上与苏联红军进行机械化决战,它最有利的防护装甲大多集中在车体和炮塔正面。然而冷战后多次局部战争中层出不穷的城市作战,却把坦克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从车臣到伊拉克,无处不在的地雷、简易遥控路边炸弹()和神出鬼没的俄制-7火箭筒屡屡将精密昂贵的主战坦克报销。据称“巷战豹”在狭窄城区的作战能力过此前世界公认的王牌―以色列公司的“梅卡瓦”3型主战坦克。而今天战火的考验更令德国德**事工业的经典象征披上了难以摧毁的坚甲。在美国士兵眼中,他们仿佛又看到了那曾在突尼斯的沙丘和阿登的雪原之上无坚不催的重型装甲―V号“虎”。

脆弱的坦克炮塔顶部在巷战中往往不堪一击,为此“巷战豹”采取了特殊的防御辅助单元()。能在坦克遭到威胁时快激活,提醒乘员坦克迫在眉睫的危险,同时红外干扰器通过不断射编码脉冲信号,使反坦克导弹的导引头被欺骗,同时烟幕弹射器能在瞬间使坦克前方形成一道热成像仪也难以完全穿透的烟幕墙。因此即便是无坚不摧的“标枪”,不能保证有效命中,其威力也不过相当于一火箭弹,在厚重的装甲面前提前爆炸的战斗部所赖以攻击的不过是一些纷飞的破片而已。

凶悍的装甲猛兽咆哮着冲入美国6军的军营,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的反坦克手木然的注视着那无法摧毁的战争机器,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眼睛。从坦克车顶呼啸而来的7.62毫米子弹准确的扫射着每一个有威胁的战位。技术的进步已经令坦克炮塔顶部的人力操控机枪被遥控机枪所取代,坦克手再也无需钻出炮塔冒险操作。毫米主炮并列机枪和1挺4o毫米自动榴弹射器,保持着长时间准确而致命的火力。在纷飞的弹雨之下,被压制的美军士兵绝望的呼号着。镜头下被子弹射穿的躯体痛苦的扭曲着,鲜红的血液和白浊的脑浆四散飞溅,断肢和残臂散落在沙袋和水泥构成的堡垒四周。而在那被撕裂的防线缺口之上,数辆德国6军的“美洲狮”型步兵战车用3o毫米机关炮掩护着手持g36型自动步枪的掷弹兵汹涌而入。整条防线在炮声撼动着摇摇欲坠。

米的机枪子弹猛烈的射击,一个又一个德国6军的士兵被子弹洞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一辆“悍马”军用吉普车猛的从镜头前一掠而过,挡在德**队后续步兵的进攻,而坐在后座之上的美军士兵更几乎在车子停下的同时使用aT-4式84毫米火箭筒击中了一辆“美洲狮”型步兵战车的侧面。幸存者们呼喊着从街垒中一跃而来,从各个方向扑向那辆已经楔入了己方防线的“豹”2a6型主战坦克,当技术优势不复存在时,美国6军的士兵同样可以用血肉去搏杀钢铁。就象他们曾经在马恩河的渡口、安齐奥的海滩作过的那样……

“先生们,这就是从莱顿兵营军营传来的所有的信息。这个6军基地的历史和兵力部署,我想各位可能还不清楚。莱顿兵营位于维尔茨堡的东南部,距离法兰克福大约7o英里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曾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空军基地。它现在的名字来自于1944年7月18日奉命攻击该地殉职的第4装甲师第1o机械化步兵营的指挥官约翰.莱顿上校。莱顿兵营现在是第1个机步师的总部,但是仅有所下属的军事情报、通信和维护单位驻扎在这里。它们是第1o1军事情报营、第1宪兵连、第98地区支援大队的安全分部以及第67疏散医院的人员。他们之中大多都是非战斗编制的文职人员。在镜头前抵挡德国人装甲洪流的就是我们第1o1军事情报营的战士们,他们是师遂行电子战任务的主要力量。他们大多是电子战连、勤务支援连的士兵,他们并不擅长短兵相接,但是他们依然勇往直前。”虽然镜头中的杀戮仍在继续,但是为了节约时间,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罗恩.肖伊尔曼向大家进一步说明道。

“我想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最近几个月以来我们与欧洲的关系。”新任国务卿利伯曼向众人进一步说明道。作为康涅狄格州的独立参议员,歌斯特总统的老朋友―利伯曼,是一位典型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者,他极力强调挥美国的海外军事作用,并企图向全世界输出美式民主价值观。他在布什任期内在鲍威尔手下担任副国务卿。在他的示意之下,紧急会议室的幕布之上立即展现出了一幅巨大的欧洲地图。“7个月之前随着‘狄安娜计划’的成功实施之后,欧洲各国便向我们提出了分享收益的可能性。但是对于欧洲各国基于坐享其成所提出的苛刻条件,在‘狄安娜计划’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的我国是绝难接受的。在外交谈判陷入僵局之时,欧洲各国转入激进的独裁体制公开备战。”随着利伯曼的话语,幕布上立即转向了欧洲中央的德国。

“德国右翼极端势力新纳粹政党―国家民主党通过选举夺取政权,他们公然宣称要用武力保障欧洲的展权力。德国新任总统尔根.里格尔在上任之后一直奔走于欧洲各国,但是中央情报局认为欧洲各国无法团结一致。战争并不会在短时间之内突然生。但是尔根.里格尔的见解显然获得中、东欧各国的广泛支持。那些曾经生活在极权政治的东欧各国迅进入了战争动员的轨道。”利伯曼的讲解声中,幕布之上显现出一幕幕骚乱的景象。

冷战结束之后,五角大楼大幅度削减驻欧美军和欧洲的军事基地。在裁军的同时,美国海外驻军还继续向东欧纵深扩展,不仅在北约新成员波兰和捷克建立导弹防御基地。更征用3个保加利亚军事基地,以此罗马尼亚东部的康斯坦察市、巴巴达格市、图尔恰县的斯米尔丹和中部的钦库设立军事基地以部署美**队。以东欧国家为新的“前沿作战基地”,实行兵力部署向东欧的扩展。按五角大楼计划,驻欧美军的6o%已经移往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的基地。随着“狄安娜计划”的扩张,驻扎东欧各国的美**队立即成为众矢之的。数以万计的民众高举着各种标牌将美军各基地包围的水泄不通。甚至还生了多次激进分子潜入基地动恐怖袭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